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時間:2022-04-22 03:02:13

導語: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紅色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研究

摘要: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紅色文化蘊涵著理想信念、艱苦奮斗和開拓創新等思想內涵和精神風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發揮民族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教化功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紅色文化;民族精神;思想政治教育

紅色文化是在革命戰爭年代由中國共產黨人、先進分子和人民群眾共同創造的極具中國特色的先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的信仰、制度、作風、道德、革命精神、革命傳統等的綜合體現,蘊涵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1]。加強大學生民族精神教育,培養大學生民族精神,是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緊迫任務,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一步弘揚紅色文化,發揮民族精神對當代大學生的影響教化功能,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導大學生健康成長,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本文通過紅色文化教育作用、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實踐途徑和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一、紅色文化的教育作用

(一)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的征程中形成了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這些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髓,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弘揚這些紅色精神。弘揚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傳承優秀的紅色基因,夯實偉大的理想信念,讓紅色傳統薪火相傳。正如在江西省看望慰問廣大干部群眾時指出的,“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堅持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斗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2]這些要求,蘊涵著中國共產黨一貫以來的價值追求,指引著我們傳承紅色基因、激發奮斗力量,在決勝全面小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新征程上砥礪前行。大學生是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更是未來社會發展的主力軍[3]。作為一名當代的大學生,一定要堅定理想信念。從理論上講,理想信念可以是價值觀念,但不是一般的價值觀念,而是處于價值觀中最深層次的東西,是價值觀的核心形態。通俗地講,它是人們信仰、向往和追求的奮斗目標,也是人生目的的直接反映,是人生價值的客觀表現,更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強大動力。現如今在一些大學生中存在理想信念不堅定的現象,因此,必須要用井岡山等紅色精神來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堅定其對共產主義的信念,堅定其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一名當代大學生,只有堅定理想信念,才能站得高、望得遠,才能胸懷大志,才能有高境界、大智慧,才能做到有擔當,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才能勇于奮斗,實現幸福人生。(二)養成艱苦奮斗的作風。井岡山等紅色精神是偉大的民族精神,正是有了這樣的民族精神,中國共產黨才能經過長期艱難的革命斗爭,將貧窮落后的中國變成繁榮富強的國家。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國民的物質生活更加富足,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有了深刻的變化,因此中國傳統美德———艱苦奮斗,遭到一些人質疑。他們片面地認為艱苦奮斗不再適合當代人的文化。我們必須要明白,中國正處在并將長期處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雖然社會經濟有了較大的發展,國人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與發達國家經濟和生活相比差距還很大,在未來發展道路上,還會遇到諸多困難和挑戰。在這種情況下,艱苦奮斗的精神不僅不能放棄,而且更要發揚光大。艱苦奮斗正是井岡山等紅色精神的內涵,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4]。弘揚紅色精神,保持艱苦奮斗作風,才能引領大學生不斷開拓進取、推動科學發展。高校大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在任何情況下都要發揚艱苦奮斗精神,讓艱苦奮斗成為一種習慣,生活簡樸、做事節儉。讓艱苦奮斗成為習慣,就要讓大學生黨員和學生干部起到表率作用,始終保持著艱苦奮斗的精神狀態,自覺發揚腳踏實地、真抓實干的工作作風,牢記使命、奮發圖強。從現在做起,從小事做起,從自己做起,從節約一度電、一滴水、一張紙做起,做堅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模范,帶動普通大學生保持和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使之真正成為校園文化傳統和大學生的行為習慣。(三)激發大學生敢于創新的精神。創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夠綜合運用已有的知識、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觀點的思維能力和進行發明創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氣和智慧。創新慣穿于人類發展的任何時期、任何角落,它是民族進步的靈魂、社會發展的樞紐、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報告指出,要不斷進行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5]。目的就是要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創新型人才。高校是培養高素質創新人才的搖籃,在大學里,學生可以參加各種創新創業項目。在進行創新創業項目時,會遇到很多棘手問題,如反復試驗沒有得出結果、大學生不知道如何處理遇到的問題等。那么,紅色民族精神能夠讓大學生懂得為了理想而奮斗到底的道理,進而不斷進行努力,勇敢面對困難,最終解決問題。

二、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實踐途徑

(一)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高校可以采用理論教學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來加強大學生紅色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意識。目前高校普遍開設了思想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等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井岡山、長征和延安等革命精神和革命歷史進行講解,使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傳統革命精神有進一步的了解,加強了大學生對民族精神的理解。學校還可以依托校團委開展豐富的紅色教育社會實踐活動。在校團委的號召下,各個學院的院團委利用革命根據地舊址和訪談老紅軍等活動來開展教育活動。在革命根據地讓大學生換上軍裝,扎緊皮帶,綁緊小腿,踏著紅軍當年的足跡穿越河谷,突破敵人封鎖線,現場救護傷員等,經過風雨和汗水的洗禮,讓大學生重溫紅軍當年火熱的戰斗生活。從老紅軍的談話中,大學生能真正感受到紅軍不怕犧牲、艱苦奮斗的精神,從而受到愛國主義教育。(二)營造紅色校園文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是同文化氛圍緊密連接的。加強大學生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需要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只有建立良好的校園文化,才能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大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使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以建設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等紅色精神為主題,來營造良好的紅色校園文化。高校圖書館可以設置有關革命的紅色書刊和報紙,可以在重大的節日里組織大學生觀看井岡山、延安等革命題材的電影和電視節目。組織大學生黨員在鮮紅的黨旗下重溫入黨誓詞,莊嚴鄭重的承諾鞭策和激勵著大學生黨員們不斷進取、奮勇爭先。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不但能使大學生更進一步地理解革命戰斗精神,而且能夠很好地激發大學生刻苦鉆研的興趣,使紅色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在大學生中廣為傳播。(三)運用新媒體引導教育。新媒體是一個寬泛的概念,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在信息現代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通過網上獲得信息,越來越多的教師充分運用新媒體,與時俱進地在課堂教學中植入新媒體基因,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紅色教育相融合。在校園網絡平臺可以設置“井岡山革命精神”或者“紅色傳統教育”等專題板塊,將革命斗爭的遺跡和革命根據地的老紅軍的革命歷史形成文字資料展示并拍成宣傳片在互聯網上推送,使大學生們能隨時學習老紅軍們舍命奮斗、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引導當代大學生在感悟革命前輩的價值追求中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三、在大學生紅色文化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紅色文化與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的融合度不夠。愛國主義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課的重要內容之一,大學生繼承和發揚紅色革命精神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體現。把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和長征精神教育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課程,可以讓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更為直觀和形象。高校應該重視和充分利用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和長征精神等紅色教育這一途徑,進一步提高大學生自身的思想素質。但是,目前已有的思想政治課程教材缺少井岡山紅色文化方面的內容;思想政治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受課程大綱限制,引入紅色文化部分不足。(二)紅色文化指導大學生實踐性活動有待提高。目前,為了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促進創新人才的成長,高校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創業競賽,如“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互聯網+”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科技科普作品競賽和科技學術講座等。培養學生要在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和長征精神的紅色文化指導下培養大學生的一種社會責任意識、擔當意識,把這些優良品質與創新創業結合起來,加強創新創業的教育和實踐培訓,讓大學生真正能夠創新創業成功。目前很多高校未能積極整合各種社會資源搭建學生創新創業資源平臺,來將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和長征精神傳承。井岡山、延安和長征等紅色精神的教育作用巨大。從現實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傳統的革命精神與當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啟示及其意義還需要我們去進一步思考與研究,因為弘揚傳統革命精神和愛國主義教育是構建創新型國家的現實需要,是踐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必然選擇,是高等教育落實貫徹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近年來,學術界關于井岡山精神的研究給予了比較多的關注,但是這項研究還處于初級階段,仍有許多值得開拓和深挖的研究領域。

參考文獻:

[1]鄧顯超,鄧海霞.十年來國內紅色文化概念研究述評[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29-39.

[2]祝全國各族人民健康快樂吉祥祝改革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N].人民日報,2016-02-04(001).

[3]鄧衛.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J].高校理論戰線,2018,(8):15-16.

[4]祿祎.論中華傳統美德——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回歸[J].六盤水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6,(5):51-53.

[5].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作者:陸黎敏 單位:哈爾濱商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