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數據質量做好統計論文

時間:2022-06-03 11:05:00

導語:提升數據質量做好統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提升數據質量做好統計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對策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基層統計工作是獲取經濟運行的客觀數據、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薄弱、統計方法制度不夠完善,統計指標體系與指標設置不夠科學、基層統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對統計數據來源把關不嚴、提供高質量統計數據是統計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根本職責、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建設,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素質、進一步完善統計調查體系、加強統計法制宣傳,依法開展統計工作、建立科學有效的數據質量評估體系、完善數據質量評估體系時要圍繞黨政領導關注的主要經濟考核指標加大審核、評估的力度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其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薄弱、統計方法制度與指標體系不夠科學、基層統計人員的素質與責任心等都是影響基層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提高人員素質,完善統計調查體系,加強法制工作等都是提高統計數據質量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基層統計工作數據質量因素對策

基層統計工作是獲取經濟運行的客觀數據,進而分析和認識經濟發展的客觀態勢,即是發現宏觀經濟發展趨勢的重要手段,又是政府進行宏觀經濟管理,制定正確地宏觀決策的重要依據。從這一意義上說,就要求我們掌握真實而準確的、詳實的基礎統計資料。可以說,統計數據和統計資料真實、詳細與否直接關系到能否正確認識經濟運行的基本態勢,對切準經濟發展及其未來趨勢的脈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的生命線,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是做好統計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在當前統計工作中,基層統計工作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影響統計數據質量,制約統計工作水平的提升。因此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問題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統計工作的重要任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筆者結合縣級統計部門基層工作的實踐,就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因素做一些分析,并就如何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進行粗淺的探討。

一、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

1.統計基層基礎工作薄弱。主要表現在:一是部分基層統計單位統計崗位落實不到位,統計人員多數為兼職,而且變動頻繁,穩定性差。調查表明,大中型的企事業單位統計工作相對比較規范,有專門的統計機構與專職的統計人員,而一些小型單位,特別是私營、個體企業對統計工作重視不夠,多數統計人員身兼數職,統計工作只是附帶性的工作,而且經常變動,穩定性差,統計數據質量得不到保障;二是部分基層統計單位原始記錄不全,未建立規范的統計臺帳和統計制度,一些私營、個體企業,對統計工作不完全配合,填報的統計數據不能真實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統計數據的質量存在較大偏差;三是基層開展統計工作所必須的經費和保障條件不能得到保障;四是部分基層單位分管統計的領導對統計工作不重視,對統計數據審核不嚴把不好關。

2.統計方法制度不夠完善,統計指標體系與指標設置不夠科學。統計調查方法相對滯后。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在實際工作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全面調查在基層工作中有時難免存在調查者與被調查者之間,在搜集資料單位的上下左右之間,往往容易引起矛盾,在層層上報過程中,容易受人的主觀因素影響,所以全面統計的結果有時并不全面。對基層的統計抽樣工作來說:如規模以下工業企業、限額以下批發零售貿易企業、私營、個體經濟等抽樣工作,基層統計人員由于對抽樣調查認識不到位,往往憑自己的主觀臆斷來確定抽樣的樣本點,抽樣調查缺乏科學性導致調查樣本的隨機性、代表性難以保證,影響了調查樣本數據的準確性,擴大了抽樣誤差。現有統計指標體系存在第一、二產業品種繁多,而滿足國民經濟核算需要的第三產業報表資料相對較少,影響統計數據質量;在指標設置上存在專業之間個別指標重復上報的現象,同時個別指標的設置沒有充分考慮基層的實際,存在指標理解上的偏差。統計數據評審制度還不夠健全。雖然一些主要經濟指標如GDP已經建立數據聯審評估制度,但統計數據評審制度還存在與GDP相關主要數據評估不夠配套、同時數據評估制度還存在操作性不強等問題。

3.基層統計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對統計數據來源把關不嚴。首先,由于統計體制不科學、統計工作地位和待遇不高,基層統計人員積極性不高,責任心不強加之身兼數職,任務重,對日常的統計工作基本上是疲于應付,統計數據質量難以得到保證;其次,縣級統計人員存在對統計數據的來源把關不嚴。由于統計部門長期受一無權二無錢、求人的事情多、自己說了算的時候少的認識的影響,對基層上報數據缺乏嚴格要求,加上評估論證不完全到位,有的專業存在下面報多少是多少、怎么報怎么算的問題,同時基層統計工作存在統計執法不嚴的問題,使少數企業多存僥幸心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統計數據質量;第三,基層統計人員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影響統計數據的質量。基層統計人員缺乏系統的學習培訓,其思想觀念、工作思路滯后于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要求,是影響基層統計數據的質量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二、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對策

提供高質量統計數據是統計工作的中心任務和根本職責,是統計事業改革和建設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亦是新時期和新形勢下對統計工作提出的基本要求。提高統計數據質量,是統計工作永恒的主題。統計數據質量不僅受統計工作各環節的影響,而且受到相關領導、統計人員素質以及數據采集處理技術條件等多種因素的制約,統計數據質量實際上是多方面工作水平的綜合反映。針對基層統計數據質量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方法和途徑。

1.加強統計基層基礎工作建設,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素質。各級統計部門要嚴格按照上級統計部門關于加強統計“雙基”工作的要求,督促和幫助調查單位加強統計基礎工作建立健全機構,原始記錄、統計臺帳及各項統計管理制度,促進統計基礎工作進一步規范。要建立健全和嚴格實施分級負責的統計數據質量管理責任制度。同時加強業務培訓,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綜合業務能力。要真正提高基層人員的綜合素質,就必須認真做好在職人員的的培訓工作,使培訓工作目標化、制度化,最大限度地提高基層統計人員的業務能力、理論水平、職業道德。針對基層統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部分統計人員存在對統計指標的理解不到位、大多數統計人員的知識結構與層次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統計工作的新要求,培訓時應注意:培訓對象上向縣鄉兩級及基層調查單位傾斜;培訓內容上主要是開拓視野,改善知識結構,提高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知識,特別是現代統計調查、統計整理、統計分析技能和計算機應用技術;培訓效果上注重可操作性與實用性,使基層統計人員能夠學以致用,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只有加大培訓的力度,縣鄉及基層單位的統計人員才能克服專業范圍與自身水平的限制,真正做好基層統計工作。

2.進一步完善統計調查體系。堅持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相結合的原則,凡適合抽樣調查的,一律用抽樣調查方法。對統計指標體系的設置應本著“準確、簡化、系統、高效”的方針,本著減輕基層負擔的原則,對現行的統計指標體系進行科學調整。完善統計調查體系要以經濟普查制度為基礎,進一步完善第一、二產業的調查體系,加強完善服務業的調查制度。其次不斷推廣抽樣調查在工業、批發另售貿易餐飲業、勞動、社會、信息、服務等范圍。再次在完善統計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完善統計制度。在指標設置上,淡化經濟指標,強化社會指標,以方便基層填寫為原則。對現有統計指標的使用價值(適用性)進行甄別,堅決清除過時的或使用價值不大的統計指標,可以通過加工整理或推算以及本該由統計部門核算的指標也從報表中刪去,適當增加和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文化產業、新興產業等相關的統計指標。

3.加強統計法制宣傳,依法開展統計工作。加強統計法制建設,既是統計工作自身建設的本質需要,更是社會經濟發展和政治文明建設的客觀要求。著眼于推動統計工作不斷走上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軌道,實現依法治統、依法統計,要堅持把普法、執法、隊伍建設和優化執法氛圍四個輪子并駕齊驅,強化統計法制建設,促進統計事業的全面發展。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廣泛宣傳新的統計法,使各級領導和統計調查對象增強統計法制觀念,深刻認識按時、如實地報送統計報表與統計資料是每個統計調查應盡的義務,虛報、瞞報、拒報、遲報乃至偽造、篡改統計資料均屬違法行為。使每個統計調查單位對統計工作的支持、配合落到實處。同時建立經常性的統計數據質量檢查制度。統計數據質量的檢查要與統計執法有機結合起來,不斷加大頻率、加大力度。

4.建立科學有效的數據質量評估體系。統計數據質量的監控與評估是一項復雜的、長期的系統工程,可在政府統計部門內建立權威的數據質量監控和評估中心,建立健全完善的統計數據產品質量管理體系,對統計數據生產全過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提高統計數據的完整性和透明度。完善數據質量評估體系時要圍繞黨政領導關注的主要經濟考核指標加大審核、評估的力度,多角度、全方位的進行審核評估。對與相關部門統計有聯系的指標,加強與部門的聯合審核力度,其他指標要加大與主要經濟指標相關聯的指標的審核力度,使統計數據真實反映客觀經濟的運行情況。

參考文獻:

[1]張秀麗.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思考[J].遼寧經濟統計,2009,(3)27.

[2]羅天彥.從統計角度看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主要因素.丹江口統計信息網.

[3]朱家平.影響基層統計數據質量的因素分析及其對策.楚雄市統計信息網.

[4]謝兵堂.提高基層統計數據質量之我見.湖南統計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