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探討

時間:2022-08-03 09:12:22

導語: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探討

摘要:現代社會是一個高科技社會,科技已經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如影隨形,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科技型中小企業風險投資正抓住時機應運而生。而要想實現風險投資的利益最大化,采取相應的手段制度勢在必行,退出機制就是一種極其妥善的制度。

關鍵詞:科技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啟示

科技型企業在不斷涌現,同時還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影響力日益突出。而企業的發展需要投資,投資必然會存在一定的風險性,當然更會存在高收益性。當把兩者進行權衡的時候,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就是平衡的標桿,這對我們也會產生意味深遠的啟示。文章主要對歐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進行一些探討并從中得出啟示。

一、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基本概念

風險投資是金融業的一個專業術語,在中國也可以把它叫作創業投資。從大的一面來講,風險投資是指任何擁有高風險同時又有高潛在收益的投資;從小的一面來講,風險投資是在科學技術的基礎上,對看好的科技型企業從技術、生產、經營上進行投資。風險投資退出制度體現在制度兩字上,也就是風險投資者進入到風險投資以后,在投資過程當中進行資本運作、放大和組合,然后退出對該企業的投資,從而盡可能規避風險,同時還能夠實現利益的最大化,再轉向其他企業進行投資,如此循環。

二、歐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

因為歐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相對于中國而言,成立發展時間要早很多,已久的運作使其更規范、成熟也更完善。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其生長發展的過程當中,因為銀行從自身出發不會給予這些企業投資,所以企業資金來源往往是個很大的問題,這時候風險投資在第一時間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風險投資制度是在長期的風險投資中建立積累起來的,總結起來主要有四種不同的方式并肩共存,即公開發行上市、出售、回購、清理結算。美國作為當今最強大的國家,風險投資這一概念最先就是從美國得來,也是最先從美國開始操作,自然而然美國成了世界上風險投資最成熟發達的國家。風險投資對美國的經濟發展起著強有力的推動作用,其重要性和重視程度不言而喻。與此同時風險投資的退出乃風險投資的重要一環,它是做好風險投資的堅實屏障。美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歷經歲月的長期洗禮,在長時間的摸爬滾打、探索積累中使風險投資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在不同時期其退出機制也不盡相同,總結起來主要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期,美國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主要是企業并購以及回購。通過長時間的跟蹤調查得出這樣的結果:絕大部分的風險投資采用企業股票發行上市的方法退出,小部分是采用兼并收購的方式,其他很小一部分有企業股份回購、再次收購、損失清理,還有相當一部分由于損失從而直接注銷股份。但是由于金融市場和股票行情的瞬息萬變,讓一些原本固有的退出機制措手不及、難以適應,從而選擇其他的風險投資機制,逐漸地企業并購以及回購這兩種退出機制占據了市場主導地位,退出機制主要以這兩種方式存在。第二階段,到了20世紀90年代,科技型中小企業逐漸增多,在這大好形勢下,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第一次有了公開發行上市這一新型方式。在這一段時間里,世界經濟呈現一片繁榮昌盛的大好局面,經濟市場異常活躍,風險投資也就迎來了其發展壯大的最好時機。在紐交所的大肆盛行的情況下,上市也就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受、認可,一度成為了企業的奮斗目標。公開發行上市這一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也就有了源頭,站穩了腳跟,業已成為這一時期的主導機制。第三階段,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一直到現在,風險投資企業為適應新時代并購這一新型方式,在這種形勢下逐漸開始才有并購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在與時俱進中占有越來越大的地位。歐洲作為世界上主要的資本市場,其風險投資也有很長的淵源,只是相對美國稍晚一些,其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主要分為兩個階段:一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期這段時間,IPO方式是歐洲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最主要的一種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整個歐洲的資本市場并不是很活躍,一度陷入掙扎之中,為了扭轉這種困頓的局面,上至歐洲各個國家下至大大小小的企業都在不斷尋求合適方法。于是就大力創建發展市場,讓科技型中小企業有更好的環境和進展空間,與此同時還讓私人權益資金能夠順利地從IPO中退出投資,從而使歐洲經濟出現較好循環,IPO模式讓歐洲的風險投資得到了迅速有效的發展。二是,進入到20世紀80年代后期一直到21世紀初、中期,歐洲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主要方式是出售以及并購。因為從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股市價格的風云突變使得IPO不再適合歐洲風險投資市場,IPO想迎難而上再搏一把到最后還是無力招架。在這種艱難的條件下,歐洲市場想到了一個應對辦法,就是把中小企業出售給第三方進而退出,出售和并購[1]就這樣應運而生,一度成為市場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主流,一直到21世紀的初、中期。

三、由風險投資退出機制得到的相關啟示

歐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走過了很多年頭,比中國要成熟得多,也要有經驗得多。只有通過借鑒,從中得到相關啟示,才能使自己國家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更進一步。根據本國市場行情和國情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通過研究歐美科技型中小型企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不難發現,IPO以及并購這兩種退出機制在其風險投資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單單考慮風險投資最大效益的話,IPO是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不二之選,只是它尚且存在一些棘手的問題,即推出時間比較漫長、對投資市場有強烈的依賴性、交易成本的門檻不低,于是IPO的退出機制并不是最好選擇。相較于IPO,并購這種退出機制所占的市場分量明顯要大很多。而在中國,市場經濟從提出到發展的時間較短,因此資本市場并不像歐美國家那樣繁榮,而且中國的市場政策、相關法規和IPO退出機制并不是很合適,所以這一機制實施起來有一定困難,并不適合中國國情和市場行情。而企業并購卻有效地避開了這一點,它的交易門檻低,退出方便,充滿靈活性,對市場沒有什么依賴性。由此可見,企業并購退出機制對更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這是中國最合適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投資企業破產清理結算要做得更好。破產清理結算主要是由于公司虧損巨大導致無法再繼續經營下去而采取的手段,它需要通過相關的法律程序對該企業的財產、債權和債務進行明確的清理結算。這對風險投資企業來說并不是壞事,因為早點了斷可以盡可能較少損失,不至于去繼續填補,還可以重新開始下一步的投資計劃。這樣一來法律程序和相關工作的完善尤為重要,這在中國表現極為明顯,因為投資企業的產權制度并不完善,產權意識有不高,這就導致投資企業的破產清理結算工作受到極大阻礙,稍有差錯就會給投資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損失。風險投資退出機制要做到多種方式并存。風險投資不能只著重于眼前,要用長遠的眼光來認真對待,這樣一來,風險投資基金就會在最合適的時間選擇對企業的投入,又會在最合適的時間選擇從該企業退出,從而實現利益的最大化。風險投資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分為以下三種:在企業公開發行上市的過程當中,投資基金可以自由選擇擁有部分股份;企業并購,做到及時投資,適時退出,找到合適第三方;當企業無法經營下去申請破產清理結算的時候,可以盡最大可能維護自身利益,收取自身應得資金。第三種方式稍顯被動,其他兩種都掌握有最大主動權。這三種方式共存更有利于企業和風險投資的和諧良好發展。科技型大中小企業允許通過多種方式上市。

四、結束語

風險投資是風險和收益結合的投資,通過探討歐美科技型中小企業的風險投資退出機制,不僅對這一機制有了清晰明確的認識,更為重要的是在認識之余,還在這一機制中受到一定的啟示和感悟。風險投資退出機制會在以后的道路中得到更多重視和廣泛關注,從而真正發揮出風險投資退出機制的作用。

作者:穆瀾 單位:鄭州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趙東波.金融股權投資價值淺析[J].北方經貿,2013,07(09)

[2]陳玉芝.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的金融創新[J].商場現代化,2013(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