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體教學繪圖法研究
時間:2022-11-23 11:03:16
導語:多媒體教學繪圖法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對象與方法
(一)實驗對象將我校護理專業兩個普通中專班作為實驗對象,分別設為實驗組(44人)和對照組(45人),實驗組平均年齡為16.14±0.65歲,對照組平均年齡為15.91±0.74歲,兩組均為女生,年齡、入學成績比較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二)實驗方法1.實驗組采用多媒體教學與繪圖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即在多媒體教學的基礎上,合理充分地運用繪圖法。課前:教師應就課堂運用多媒體與繪圖法的范圍、流程等有整體的規劃設計,由此制定圖文結合式預習提綱,課堂繪圖性任務等來引導學生自學、課堂活動;學生通過預習提綱對照圖譜、找出關鍵字并做好標注的方式進行預習,產生初步印象,發現疑難。課中:多媒體教學與繪圖法的使用可以通過點面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在宏觀層面上主要運用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直觀,對需要詳細講解(重點)或推導理解(難點)的內容,如膽汁的排出途徑循環,血管、神經的走行等,采用繪圖法邊繪圖邊講解,使學生能夠時刻緊隨教師的思路,便于理解;課中還可以根據教學實際需要,隨時繪圖補充。學生則通過獨自探究或小組合作的方式完成課堂繪圖性任務,充當小老師進行繪畫講解,如此更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課后:教師可以利用繪圖法隨時隨地對學生進行答疑、輔導;學生盡量做到脫離課本,根據腦海中的印象或者對照實物模型完成繪圖性作業,做到心中有圖;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復結,融會貫通。此外,在生活中繪圖法也有廣闊的應用空間,如成立解剖學興趣小組,聯系生活聯系臨床,引導學生互學互教,培養學生的學科興趣和臨床思維;舉辦健康方面的海報競賽或器官的繪畫素描競賽等,既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了繪畫能力,又使解剖學與繪畫緊密結合,培養了學科興趣。多媒體教學背景下,繪圖法在教與學中的應用模型如圖1。2.對照組采用單純的多媒體教學,即在使用多媒體的基礎上,以講述法為主要授課方式,基本教學程序是:復習舊課—激發學習動機—講授新課—鞏固練習—檢查評價—間隔性復習。其中講授新課是核心環節,配以多媒體課件、視頻、模型、標本等輔助教學手段,使授課盡量精彩易懂,學生課后復習,完成文字性作業,鞏固內化知識。(三)評價指標1.理論考試成績,課程結束后采用同一套試卷對兩組學生進行測試,試卷滿分100分。2.實驗考試成績,安排兩組學生對標本模型進行口頭講解,指認標志,題目范圍、題量一致,滿分100分。3.教學效果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開展關于教學效果的匿名問卷調查。每個項目的選項為肯定、中立(說不清)、否定,統計肯定率和否定率。(四)統計方法采用SPSS13.O軟件錄入數據,對兩組理論考試和實驗考試成績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兩組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有統計意義。
二、結果
1.兩組學生解剖學理論考試和實驗考試成績比較。實驗組解剖學理論和實驗考試成績均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意義(P<0.05),詳見表1。2.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兩組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問卷調查結果如下(表2)。
三、討論
1.課堂教學中繪圖法能與多媒體教學有機結合,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從理論考試和實驗考試成績看,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說明多媒體結合繪圖法教學比單純的多媒體教學效果更好;而問卷調查也顯示學生更肯定多媒體結合繪圖法的教學模式,說明此模式具有一定的正性作用。不可否認,多媒體教學是當今主流的教學模式,但在解剖學教學中卻面臨著諸多尷尬,如一幅幅精美的解剖圖譜,給學生帶來強烈的視覺沖擊,同時也給學生造成了干擾[3],學生往往只記得沖擊最直接、最強烈的那部分,容易忽略掉教師要講的內容或細節;教師則經常無法在海量的圖片資源中找到稱心如意的那一幅圖;一旦在課堂需要二次備課,根本來不及準備圖譜。繪圖法剛好能彌補多媒體教學的不足,其最大的優點是教師可以根據需要在黑板上邊畫邊講,隨意標注涂改,使學生緊隨教師的思路,將注意力集中到點上,充分理解內化。如果由學生來繪圖講解,根據學習金字塔理論,其學習效率更可達到75-90%。但單純應用繪圖法需要較多的課堂時間來繪圖,反而不一定能提高課堂效率。因此繪圖法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借助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減少繪圖的時間,利用繪圖法的循序漸進加大講解的深度,使兩者能取長補短,發揮出1+1大于2的作用,大大提高課堂效率。2.充分運用繪圖法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利于學生的發展。在問卷調查中,有利于鍛煉學習能力方面,實驗組獲得肯定率(86.4%)的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51.1%)。多媒體平臺具有強大的展示功能(展示現成的圖譜或視頻),學生只需被動的接受,坐享其成;而繪圖法更注重過程(繪圖或標注的過程),更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課堂上跟隨教師的思路繪圖、聽講,自己繪圖、做標注,這些都是探索的過程,需要學生開動腦筋來思考印證,自然也更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學生通過繪圖這個工具,可以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總結,真正做到“授人以漁”,如通過繪制主動脈的走行,學習主動脈的主要分支和分布;章節結束后運用思維導圖來歸納總結等,這些都切合了新課改“以生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3.繪圖法與多媒體教學結合能促進學科興趣。問卷調查第五項實驗組的肯定率(79.5%)比對照組(57.8)高了近22%,說明繪圖法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模式更能提高學生對解剖學的興趣。實踐表明,此模式對學科興趣的促進作用是多方面的。(1)建立學習良性循環。繪圖法與多媒體教學結合的模式提高了學習效率,降低了學習難度,學生在成功后收獲的喜悅和成就感,激發了強烈的求知欲,使其更加投入到學習中,進而建立起成就感———求知欲(興趣)———自主學習———成就感的良性循環。(2)豐富課堂活動。繪圖法增加了課堂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符合學生喜歡動手參與的特性和喜歡過程性、體驗性學習的規律,更激發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然也更受學生歡迎。(3)親其師,信其道[4]。學生往往因喜歡一位教師而喜歡他所教的課。課堂繪圖是教師向學生展示才能的平臺,如能讓學生敬佩的話,學生自然對其所教的課備感興趣,而問卷調查中項目六結果顯示實驗組肯定率比對照組高17.1%,與項目五一致,說明學生對教師的認可,進而通過教師對學科更感興趣。(4)豐富了課余生活。通過組織以器官模型為道具的素描競賽、以健康為主題的海報比賽,既豐富了學生課余生活,培養了學生繪畫方面的才能,又將解剖學融入到生活中,激發了學科興趣。(5)課后作業。從作業完成情況來看,學生更喜歡繪圖性作業,其完成程度、認真程度及對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均高于文字性作業。因此,經過多角度分析,繪圖法能使解剖學更易被學生所接受,學生也更喜歡帶有繪圖法特性的解剖學。
四、結論
繪圖法作為一種古老的教學方法,在現今多媒體教學盛行的局面中仍能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繪圖法的合理使用,并有意識的培養學生繪圖能力,使其掌握“繪圖”這個工具。年輕教師應在閑暇之余多訓練自己的繪畫技巧,使之更好地為教學服務。
作者:金哨 杜和林 單位:溫州護士學校
參考文獻:
[1]米坤龍,王新生,趙卿,等.人體解剖學繪圖課改革的思路的探討[J].醫學院院報,2001,18(6):90.
[2]孫平,李明秋,孫成.淺談解剖教學中黑板繪圖的作用[J].牡丹江醫學院學報,2001,22(3):26.
[3]賈小兵,柴文學,趙二平.多媒體教學的優缺點及應對措施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4,(32):26.
[4]秦樹芬.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要收獲師生雙贏[J].現代教育科學(中學教師),2012,(6):91.
- 上一篇:高職多媒體教學問題與對策
- 下一篇:數字信號處理課程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