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發展分析
時間:2022-12-25 10:49:56
導語:新時期高校網絡教學模式發展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疫情期間,網絡教學受到廣大高校教師的格外關注。然而,絕大多數教育工作者對于網絡教學的一般流程和主要關注點比較模糊。從教學準備、教學方法和作業反饋等方面,詳細分析了網絡教學的一般流程,對于網絡教學中的主要關注點,如課前預習、學習監督和規范化管理進行了探討,期望為未來的網絡教學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網絡教學;教學流程;關注點
1高校網絡教學的發展現狀
自1998年教育部將清華大學等4所高校作為首批網絡教學試點開始,高校網絡教學的規模不斷壯大,質量不斷提高,網絡教學評價越來越規范。2009年,教育部又制定了國家級精品課程評價指標,重點推進網絡教學建設和網絡教學實施應用效果的評價。至2014年,網絡教學幾乎遍布全國所有高校,高質量的網絡教學資源為高校教師提供了豐富的教學手段。隨著全國各大高校對網絡基礎設備的持續投入,尤其是移動網絡迅速普及的背景下,強大的互聯網覆蓋面為高校網絡教學的順利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1]。然而,目前的網絡教學依然存在著高校重視程度不夠、教學評價機制不完善和教學交互程度不深入等問題[2]。例如教師主要通過微信群或QQ群方式布置作業、進行與學生的交互與反饋等,然而在實施過程中卻發現,師生之間網絡交互主要是書本理論知識,教師很少關注學生心理的變化,缺乏師生間的思想交流,大部分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自學程度不夠,理解力不足而導致交互效果不理想。
2網絡教學過程易出現的問題
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國高校按照教育部“停課不停教、不停學”的要求,各高校加快推進開展網絡教學模式,筆者所在的江蘇科技大學在開課之前,學校就積極推進并完成與泛雅、慕課、雨課堂等教學平臺的數據對接,為即將到來的線上教學提供技術支持,任課老師利用平臺功能模塊,如微信、QQ等即時通訊軟件,在線課程與網絡直播、錄播等多種多樣的靈活方式開展線上教學。由于高校教師尤其是老教師已經習慣于傳統的課堂面授教學,疫情下的網絡授課對高校教師提出新的挑戰[3]。因為網絡教學的教學方法和課堂互動,與傳統的課堂授課具有較大差異,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接受過針對性的系統培訓,對網絡教學的流程和出現的未知問題難以把握[4]。本文結合筆者自身經歷,對網絡教學過程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供同行參考。網絡教學不是簡單的將課堂授課搬到線上,中間涉及到的教案準備、教學方法和課后作業反饋,與傳統的線下教學有所不同。2.1網絡教學的必備條件。網絡授課前,教師要建立教學微信群或者QQ群,邀請學生入群并修改備注名,最好以“學號+名字”的方式,方便后期簽到率統計和課堂交流。教師要確保電腦設備網絡連接、麥克風、視頻等設備的運行順暢。疫情期間,教師多在家中進行網絡教學,授課時要保證周圍環境絕對安靜,同時注意自身的儀表儀容和身后背景布置,做到莊重、典雅、大方。教師做好課件后,網絡授課前要及時將資料分享至教學群,使學生們提前熟悉學習流程,預習學習內容。同時提醒學生做好網絡學習的準備,做好課堂筆記,完成課后作業。2.2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法決定著網絡學習效率。網絡教學沒有線下課堂教學的學習氣氛,復雜的外部環境非常容易分散學生的聽課注意力,造成部分學生上課精力不集中。因此,青年教師要注意開展教學時不要急于傳授課本知識,建議采取趣聞軼事、案例分析和問題導入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網絡學習效率。網絡教學中教師和學生的互動多為文字形式,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在授課時多設置選擇題或者趣味性較強的題目讓學生們作答,檢驗學生對所學知識點的熟練程度。結合課件,教師還可通過播放教學視頻等方式,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點的印象。教師不要局限于某一種的網絡教學模式,可充分利用QQ語音或者微信語音等方式,開展互動討論或者小組內部交流討論。2.3突出重點的課后作業。課后作業是學生對所學知識點掌握程度的反映,是查漏補缺、鞏固學習的重點,是提高網絡學習效率的重要一環。過去的作業形式一般采用紙質形式,而如今網絡教學采用無紙化。教師通過QQ群或者微信群課后作業,作業由班長收集后發送到教師郵箱。教師在電子版作業上進行批改,并通過微信或QQ即時通訊工具及時反饋給學生。此外,教師在布置討論題目時,要求所有學生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來,從而實現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3網絡教學效果的關鍵控制點
3.1課前預習。做好課前預習是做好網絡教學的重要前提。網絡教學相較于線下節奏更快,特別是基礎課程,如果沒有做好課前預習,學生課上接受新知識點準備不足,導致學習效果差。因此,教師在進行新課講授之前,通過提前上傳課件,明確教學內容,突出重點等方式,讓學生提前預習。教師做到有的放矢,學生做到心里有數。3.2學生自主學習。以往的線下課堂教學多數是以教師為主導,教師負責組織教學內容制定,決定教學方式。然而在網絡型教學的發展趨勢下,教師不應只是課本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現代網絡資源豐富,獲取網絡資源的渠道較多,因此教師應該充分利用網絡資源的豐富性與便利性,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學生潛能,實現網絡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地位。3.3教與學的互動和監督。線下教學督導主要通過傳統的方式維持課堂秩序,督促學生集中上課注意力,然而網絡教學的教學督促情況比較復雜,雖然可以通過QQ簽到等方式檢查學生的上課率,但是在實施操作時發現有部分學生存在虛假簽到的情況,即網絡人進入課堂但是現實人不在上課。這就要求教師要創新課堂監督形式,如設置選擇題讓學生集體現場作答,課堂筆記現場拍照等方式,判斷學生是否真的在上課。倘若上課人數較多,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由各個小組組長負責監督小組成員的上課情況。3.4規范網絡平臺教學管理。通過這次疫情期間的網絡教學,筆者認為高校應該積累了大量的網絡教學的經驗和教訓,未來的高校教育將不可避免的引進線上教學等新的教學模式,形成線上—線下的混合模式教學。這就要求有關高校管理部門應該高度重視網絡教學的相關服務與管理工作,建設完善不同網絡課程的學時數、授課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管理機制,明確網絡教學服務人員的職責,建立高校間不同部門的網絡教學溝通協調管理機制,例如建立相關的信息服務中心,針對教師的網絡教學培訓,完善師生咨詢平臺等。
4結束語
研究高校網絡教學,闡明線上教學的一般流程和主要問題,提出有效的網絡教學對策,對于有效促進高校網絡教學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研究探討高校網絡教學評價的特征、功能和內涵,對于提高未來高校教學效果和質量有著重要的理論意義。
參考文獻
[1]趙利梅.高校網絡課程教學現狀及其有效教學策略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7.
[2]王景利.高校網絡教學發展分析[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9(4):98—100.
[3]公彥德,范莉莉.高校網絡教學流程及關注要點探析[J].微計算機信息,2020(7):75—76+78.
[4]馬祥,廖春生.高校網絡課程建設及教學評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0(11):375—376.
作者:王磊 單位:江蘇科技大學糧食學院
- 上一篇:網絡教學數據庫安全技術研究
- 下一篇:信號與系統分析中直流信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