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誤區分析

時間:2022-01-26 09:32:38

導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誤區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誤區分析

在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成為教師開展教學的重要要求,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認識到信息技術學科對學生信息素養發展的推動作用,并圍繞著自己的教學設計進行合理的調整,嘗試著構建更加有效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有效的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小學信息技術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其對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當前時代被人們成為信息化時代,信息工具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作為新時代的學生,需要得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發展與培養,為今后的學習生活打好基礎。在小學階段,信息技術教學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途徑,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與了解也在這一階段形成,作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需要認識到自身教學的重要價值,并結合學科教學實際設計有效的教學培養方案。

1現階段信息技術教學中存在的誤區

1.1忽視信息技術價值

在當前,部分信息技術教師仍未改變過去所形成的不當觀念,錯誤地將信息技術學科作為一門“副科”來看待,在課上,教師可能會有一個敷衍了事的態度,這對學生的發展是較為不利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的有效性也明顯受到了影響。

1.2缺乏學生實踐的設計

信息技術應該是一項能力,其無法通過教師的理論講授來完成,但在當前,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在進行信息技術教學時也會采用理論講授的方式來灌輸信息技術知識,這對學生的發展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1.3缺乏趣味活動設計

信息技術教學并沒有結合學生的喜好設計一些趣味化的活動,學生在課下缺乏了解學習信息技術的主動性。而信息技術的學習是一個需要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這就對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

1.4教學評價缺失

很多信息技術教師并沒有認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在其教學中也很少會設計教學評價,這使得學生無法對自己的學習情況產生清晰的認識。且由于教學評價的缺失,師生交流的途徑也不多,這使得很多學生對信息技術學科的興趣發展也受到了影響。

2基于學生發展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

2.1有效設計導入,實現趣味引導

教學導入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構成,有效教學導入的設計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在學習時具有較強的主動性,教師需要就教學導入地設計作出研究,并想辦法構建有效化的教學導入環節。在傳統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師很少會設計教學導入,即使設計了教學導入,也只是借助復習展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回顧知識,這一做法并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在當前,為了構建有效化的信息技術教學,教師就可以就趣味導入的設計進行研究,嘗試著使用有效化的教學導入方法來構建教學導入。例如,在“初識畫圖”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展示來構建教學導入的設計。在本課的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先引導性地做出畫圖的提問,讓學生做出思考。其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同學們,如果讓你們畫一只兔子,你們該怎么辦呢?”“你們知道如何使用電腦進行繪畫嗎?”在提出問題后,教師可以做出一些電腦繪圖的展示,引導學生認識本課的知識內容。又比如,在進行“畫多邊形”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課的內容設計以下教學導入過程。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多邊形,而后提問“這是什么圖形?”學生回答:“多邊形”,此時教師再做出引導:“我們如何畫出一個多邊形呢?”“如果用電腦畫該怎么畫呢?”此時學生的興趣就可以得到引導,教師也可以開展后續的教學過程。

2.2有效搜集資源,提升課堂容量

教學資源的豐富度會對教學的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在過去的教學中,信息技術教學對學科教學的重視程度不足,其很少會搜索額外的教學資源開展教學,這使得信息教學的質量受到了影響。在當前,為了推動學生發展,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利用課前時間做好教學資源的檢索,用所搜集到的教學資源來構建教學,提升學科教學的質量。例如,在進行“使用云盤儲存”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實現教學的有效開展,教師在課前就需要做出相關教學資源的有效檢索,為學生收集豐富的學習資源。其中,教師可以檢索的內容包含幾種常見的云盤與其優點。在完成相關內容的檢索后,教師在課上進行展示時,就可以為學生演示對應的云盤,讓其分析其儲存方法,并根據個人喜好做出選擇。又比如,在進行“感悟技術發展”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優化學生的體驗,教師需要利用課前時間搜集一些相關的數據資料,將其作為課堂展示的內容。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使用計算機為學生演示第一代計算機的圖片,讓學生對比先進的計算機,讓學生感悟科技的變化。

2.3合理設計教學,凸顯學生思考

教學的有效設計是實現學生課上有效學習的關鍵,在過去的教學中,教師設計的教學多以理論講授為主,學生雖然可以通過聽課掌握一些信息技術知識,但其沒有經歷一個自主的思考過程,這就對其發展造成了較大的影響。在當前,教師需要認識到學生信息素養培養的方法,并將學生思考的凸顯重視起來。為了實現這一點,教師在課前的教學設計環節需要圍繞學生思考的推動和促進作出研究,想辦法將學生的課堂思考作為教學的重心進行設計。例如,在進行“編輯文檔”這一課的教學時,為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構建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教師就需要對教學的設計作出調整。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做出轉變,將一些原本用陳述方法進行講授的技能轉變為一些小問題,讓學生嘗試著做出探究學習。如,針對編輯文檔中的字號調整選項,教師就可以做出提問設計“如何改變文檔中的字大小呢?”在學生思考的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所使用的文檔軟件的界面進行觀察,讓其做出嘗試和尋找。在學生掌握了相關的文檔編輯技能后,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段文字,讓學生通過編輯調整的進行讓其更加美觀。

2.4有效提出任務,引導學生實踐

學生實踐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關鍵,通過實踐研究的進行,學生可以對相關內容進行系統化的分析,在此過程中,其能力也可以得到發展促進。為了確保學生可以進行實踐,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想辦法為學生創建實踐的機會。其中,教師可以從兩個方面來進行構建:一方面,教師需要通過教學研究的進行,幫助學生找出適合實踐的信息技術內容,并生成有效的學生實踐任務,另一方面,教師則需要對活動的屬性進行分析,聯系學生的實際發展情況進行合理的學生小組劃分。例如,在進行“制作主題板報”這一專題活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利用有效任務的提出,引導學生進行實踐。其中,教師可以將制作美觀的主題板報作為基本的要求,在細化要求上,教師則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對主題板報的內容、大小等作出限制。為確保學生可以進行有效的實踐,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基本信息素養發展來劃分學生小組,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板報的設計。又比如,在進行“創作演示文稿”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本課的知識內容來構建學生實踐活動。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活動分為兩個環節來進行。在第一個環節,教師可以不做具體要求,讓學生仿照教材中展示的演示文稿進行制作即可。在學生完成基本創作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說出他們的理解,而后開展活動的第二環節。在活動的第二環節中,教師可以給學生做出一些要求,如演示文稿的版面數量與基本字體、圖面設計要求、是否有藝術字等。在提出相應的要求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選擇一個現實主題來進行演示文稿的實際創作。

2.5創建實踐作業,激勵學生完成

實踐作業是一種具有較強實踐性質的作業,其對學生的信息技術發展具有較強的推動作用。為了確保學生可以在課下完成信息技術知識的鞏固和應用練習,教師需要幫助學生設計符合實際情況的實踐作業。一般而言,在信息技術的教學實際中,學生的實踐作業多是圍繞教學內容構建的一些學生上機操作活動。在現階段,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家庭計算機已經較為普遍,這給學生的實踐作業創造了機會,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聯系課上所教授的內容,來構建一些學生課下作業,讓學生進行操作,并得出一些作品。例如,在進行‘放映幻燈片’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在本課的教學內容完成后,為學生構建一次實踐作業,讓學生利用課下時間來嘗試著制作一套美觀的幻燈片。在幻燈片的主題上,教師可以不做限制,讓學生自主選擇,在幻燈片的數量上,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制作五張以上。在做出這些設置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分析,確立基本的幻燈片制作規范。對于那些沒有家庭電腦的學生,教師則可以與學生約定好時間,帶學生到學校機房進行幻燈片的制作。又比如,在進行“走進網絡論壇”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一個課下實踐作業,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體驗。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將“百度貼吧”作為學生實踐的工具。其中,教師可以在百度貼吧中發出一個帖子,而后讓學生在課下申請百度貼吧的賬號,并找到教師發到的帖子進行回帖。像這樣,形式特別的實踐作業設計就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而學生在申領賬號和回帖的過程中,也就可以學到一些信息知識。

2.6構建競賽活動,吸引學生參與

競爭的進行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活動參與動力,讓學生在課下可以自主進行一些知識和技能的訓練。在現階段,為了有效地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學生的相關能力,信息技術教師同樣可以創建一些競賽活動,讓學生通過競賽的參與來實現競技,發展自己的能力。為確保競賽可以有效開展,教師需要圍繞三個方面進行設計:(1)教師需要就競賽的類型進行設計,構建與現階段教學內容相關聯的內容;(2)教師需要就學生的調動做出分析,預先設計好評判分析標準;(3)教師需要為競賽設計一些獎勵,利用獎勵進一步調動學生參與。例如,在進行“用鍵盤打字”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舉辦一次“打字大賽”,讓學生比拼誰的打字速度最快最準。在這一活動的實際設計中,教師可以將一些筆記本、簽字筆作為優勝者的獎勵。在活動的實際開展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輪流上場進行打字,比拼自己的打字技能。在學生比賽完成后,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比賽成績做出展示,讓打字快的同學分享自己聯系打字的技巧。又比如,在進行“管理我的空間”這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開展“我的空間我做主”活動,讓學生使用相關的軟件功能對自己的空間進行裝飾。其中,競賽的內容就可以設定為空間的美觀程度。在打分評價上,為防止教師的主觀思想影響評獎的公正,教師可以讓所有學生一起進行打分,最終得分最高的則為優勝者。通過這類活動的設計,學生的興趣就可以得到調動,其對信息技術學習的主動性也能實現提升。

2.7組建興趣小組,發展學生興趣

興趣小組的構建有利于一些轉長生的培養。在小學階段,有很多學生就會對信息技術和計算機產生較為濃厚的興趣,在這一階段若教師可以對其進行特別引導,就可能會對學生的人生未來產生正面的影響。為了給這些學生發展的土壤,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在各個班級中成立學生興趣小組,讓那些對信息技術感興趣的學生參與其中。為了推動這些學生發展,教師除了要在課下給一些照顧,提供一些幫助外,在課上,教師還可以結合這些學生的發展情況為其提出一些特別的要求,充分發展其能力。例如,在進行“克隆飛機大戰”相關知識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結合實際來給興趣小組的學生提出一些別樣的要求。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本課的知識內容與編程相關,涉及到計算機的設計應用,相應的,教師就可以聯系本課的實際內容來構建要求。在其中,針對一般的學生,教師根據本課的教學內容做好設計即可,教師應將重點放在學生對克隆空間的認識與理解上。對于興趣小組的學生,教師則可以鼓勵其設計更為復雜的程度和過程,并讓其嘗試著從繪圖上做出精細化調整。為了充分的激發興趣小組學生的自豪感,在其完成游戲的設計后,教師可以讓其他學生在課上嘗試著進行游玩。通過這一過程,其他學生的贊賞就可以讓興趣小組的學生獲得成就感,其也會對信息技術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

2.8有效評價設計,推動學生發展

教學評價是教學的重要構成部分,有效的教學評價設計不但可以點明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其自身的能力發展情況。在小學階段的學生,其自知程度較低,無法對自己的能力發展情況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在這時教師就需要利用教學評價的開展點明學生的發展程度,讓學生可以明確自身所處的發展階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作出學生發展定性的同時給出一些發展建議,推動學生的能力發展。例如,在一段時間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就可以就學生的信息素養發展作出評價,點出學生現階段在信息技術學科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在其中,教師可以先就學生的課堂表現作出分析,引導學生反思自己的課上狀態,并讓學生認識信息技術學科的重要性。而后教師再圍繞學生的實際技能發展作出評價,并給出發展的建議。綜上所述,信息技術教學的開展對學生信息素養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價值,為了有效地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教師在教學實際中需要就自己的教學設計作出反思,對教學的方式進行變更。在教學實際中,教師可以從教學導入、教學設計、任務提出、實踐作業、競賽開展、評價設計六個方面作出研究。

作者: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