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網絡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探析

時間:2022-12-01 02:39:28

導語:移動網絡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移動網絡服務質量監管體系探析

本文作者:周瑛單位:福建師范大學

系統架構

分層架構。系統采用分層結構,從通信的各個環節(終端、接入網絡、核心IP網絡、應用系統、采集相關數據),通過關聯、壓縮等方法獲取完整的用戶層面的5W1H信息和網絡層面的指標信息,將這些事件和信息匹配模型、觸發規則,及時反饋控制網絡的行為,來提升用戶的QoE.其架構如圖1所示.每層結構完成如下的功能:(1)物理層.從實際的網絡設備通過對鏡像或者分光等手段,獲取物理信號.(2)采集層.對各種協議指令消息進行解碼;針對不同的協議生成不同的會話記錄;對采集信息進行初步過濾,打時間戳,匯總.(3)處理層.包括關聯服務器、數據服務器、模型服務器、規則解析服務器.關聯服務器進行數據分類、關聯、壓縮和統計;數據服務器完成數據的保存;模型服務器存儲所有的模型,采用自適應算法,不斷修正、適配各種模型,并通過規則干預網絡;規則解析服務器以用戶事件、網絡指標為驅動,觸發各種規則,通過網管系統干預網絡,或生成告警.(4)應用層.包括應用服務器和用戶端,完成結果呈現、人機交互和告警.

模塊結構。采集器從實體網絡上采集的數據進入處理層,再到應用層.下面結合數據流向描述系統的模塊結構,結構如圖2所示.初始的采集數據進入關聯服務器,完成數據的壓縮、統計處理.首先進入數據過濾模塊,過濾掉重復、無效數據,然后進入數據關聯模塊,完成數據協議、用戶、會話ID的識別,將相同會話的數據關聯放入用戶統計參數鏈,形成完整的用戶呼叫記錄,將網絡屬性有關聯的數據放入網絡指標統計模塊,形成網絡指標.關聯服務器處理完的數據進入數據庫服務器保存,然后觸發規則和匹配模型.規則服務器完成系統中固定邏輯控制部分.主要的規則有:(1)用戶規則.針對特定用戶設置的規則,如VIP用戶,對滿足條件的用戶觸發特定的行為(保護、監控、優先服務等).(2)業務規則.對特定業務設置規則,保障該業務的QoE.(3)指標規則.對網絡指標設置門限和條件,滿足條件即觸發告警或網絡調整行為.模型服務器完成系統中自適應控制部分.內含自適應算法,不斷學習完善模型,形成一套有效提升QoE的方法.

通過生成規則,反饋網絡.主要的模型有:(1)SLA模型.根據SLA協議建立的模型.(2)行為模型.根據用戶業務行為建立的模型.(3)網絡模型.根據網絡屬性建立的模型.(4)體驗模型.根據用戶體驗的各個CEI指標建立的模型.應用服務器主要有界面模塊、用戶監控、網絡監控、告警模塊等,完成告警和人工干涉網絡行為.

數據處理

采集的數據。從網絡設備中采集出來的數據協議眾多、數量巨大,因此在采集器層面,就需要根據協議類型對數據進行第1次過濾.采集器獲取的數據主要有以下幾類:(1)CallDetailRecordCDR數據.CDR數據本來是給計費系統生成賬單使用的,富含用戶在使用網絡過程中的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可以分析出用戶在使用過程中網絡的行為和各種參數.(2)IPDetailRecordIPDR數據.它是IP網絡中的詳細記錄信息,作用同CDR.對于移動互聯網來說,目前3GPP,ITU-T,TMF等協議組織[4],提供了大量的CDR和IPDR方面標準和協議,為系統獲取這方面的信息提供了支持.(3)IP包頭.采集IP包的整體使得數據量過大,而處理分析過程中IP包內大部分業務細節又不需要用到,因此只獲取IP的包頭.(4)符合一定特性的業務數據片段.此數據特性由處理層服務器根據應用層實時或者預設的條件控制,比如跟蹤某個用戶(群)、某種特定業務,需要采集符合此特性的具體業務細節片段.

數據約束。網絡中涉及到各種網絡協議,因此系統必須采用標準數據格式,才可能進分析、關聯和統計,標準的數據格式也給后續協議種類的擴展提供了支持.采集層上來的原始數據,經過采集器適配成用戶通信會話過程中5W1H(When,Who,Where,Why,What,How)信息:When,時間屬性,包括周期、時延、通信時長、抖動;Who,用戶屬性,包括IMSI,MSISDN,IMEI,IP;Where,未知屬性,包括國家、運營商、省市、地區、BSC/RNC和LAC/CI;Why,原因,包括丟包、時延過大、掉線、錯連;What,業務屬性,包括業務種類、業務流量信息;How,網絡屬性,包括APN、協議版本、網絡參數、2G/3G標示.每條信息都含有以下幾個部分:(1)用戶信息,用來識別此次通信過程中用戶的身份;(2)協議標示,通信過程協議種類版本等信息;(3)會話ID,此次通信會話過程的唯一標示;(4)時間戳,時間信息;(5)采集維度,5W1H中的某一個維度;(6)采集內容,每種采集內容都采用統一的數據格式,以便于消息的統一處理.

處理流程。采集器采集到的數據包傳入到處理層,經過協議類型識別、用戶識別、呼叫過程關聯后,通過內存聚合技術完成數據處理過程.系統在內存中為每次用戶呼叫建立統計參數鏈,統計參數鏈中一個節點為一個統計參數,每個節點下掛對應的統計算法和數據,檢測用戶行為,視情況觸發用戶規則,匹配模型,控制網絡根據用戶行為作調整或發出告警,保存數據庫.統計參數鏈具有靈活的可擴展性,若想增加1個參數,只需要增加節點即可.

常見的統計參數包括業務類型、端到端的時延、抖動、附著(attach)成功與否、帶寬、建立鏈接時間開銷、是否掉線等.通過統計參數鏈,先在內存中完成1次數據包的聚合處理,將結果提交到數據庫進行處理.90%的處理工作均在內存中完成,使得系統處理對于數據庫的壓力大大減輕,從而提高系統整體的處理性能.數據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系統還從多個維度統計網絡的各項KPI.統計維度主要有用戶群、業務分類、時間段、地理區域、邏輯域(接入網、核心網等).系統根據各項KPI,計算出SQI(ServiceQualityIndictor).通過SQI與各種模型M(行為模型、交互模型、SLA模型等)計算出用戶體驗指標CEI,并根據這些指標觸發規則、匹配模型,實時反饋網絡或發出告警,提升網絡的QoE:SQI=FKPIk=1,…,m();CEI=F(SQIi=1,…,n,Mj=1,…,m).

應用

移動互聯網服務質量管理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下面列舉幾個典型的場景:實時提升用戶體驗.用戶經常通過手機收取E-mail,系統記錄用戶習慣行為,用戶體驗模型針對用戶習慣行為建立提升體驗規則,用戶再次使用手機收取郵件,體驗規則觸發,為用戶臨時提供更高帶寬.用戶群識別,業務針對性營銷.在所有用戶中,收集某些用戶的行為特性,如一群用戶較多的使用互動游戲,則可以針對這群用戶,推出實時性較好的流量套餐,并生成對應的規則和模型,下次用戶再玩互動游戲,則觸發既定規則,提升用戶的感受.單用戶跟蹤和查詢.實時跟蹤VIP用戶,保障VIP用戶的通信質量;或根據用戶的投訴,查詢系統歷史記錄,獲取用戶當時通信時的5W1H情況,為網絡優化提供參考.網絡監控.通過事先設定KQI和SQI等統計門限或規則,當任何檢測到的網絡參數達到異常條件時,就發送告警消息,然后由維護監控人員查看實時的服務質量情況,并根據實際情況做處理.網絡情況分析.某個問題片區或新開片區網絡運行情況未知,除了傳統的網絡指標靠后外,還可以通過該系統模擬不同用戶,從多種業務視角,來測試、分析、自動診斷網絡情況,提升用戶的QoE.自動診斷網絡.網絡出現QoE下降時,系統根據自適應模型,自動診斷、調整網絡,提升網絡的QoE.

結語

設計了一種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服務質量管理系統,通過采集實時通信數據,適配、統計后,觸發規則、匹配模型,及時反饋網絡或者告警,達到監控、管理用戶QoE和網絡服務質量的目的.目前以TMF論壇、阿朗、愛立信為代表的機構和廠商,都有相關的產品研發的報道.隨著競爭的激烈,QoE對吸引用戶越來越重要,隨著網絡的業務增多、容量增大,管理、提升用戶服務質量的挑戰也會越來越大,也預示著該系統具有廣泛的應用場景.后續發展的挑戰在于:網絡容量變大,數據采集的壓縮提取會越難;網絡越復雜,多協議的適配和關聯會越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