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

時間:2022-05-26 03:28:16

導語: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體育教學模式研究

摘要:“互聯網+”教學為體育教育營造了良好的教育環境,教師可以使用視頻、文字、圖形等多媒體軟件來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本文通過對目前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所存在主要問題的分析,重點探討了“互聯網+”教學多元化融合型大學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問題。

關鍵詞:互聯網+教學;大學體育;教學模式

2020年10月29日,黨的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后簡稱《建議》)。《建議》強調“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型社會”,充分體現了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頂層設計意圖,構建方式更加靈活、資源更加豐富、學習更加便捷的終身學習體系。然而發揮在線教育優勢,我們一直都在實踐和進行中,但都進展不大,所以現階段如何切實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完善終身學習體系,建設學習社會,是我們教育的重要課題和主題。本研究認為發揮在線教育優勢就在于“互聯網+”教學模式的應用,“互聯網+”教學不僅改變了教師自我探索的傳統教學方法,而且還通過運用科學技術提升了教學質量,使教學氛圍更融洽。

1“互聯網+”教學大學體育教學新模式

在大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經常會碰到許多問題,比如,教師的示范太快沒看清楚,或者示范不是很標準,對動作很難定型;教師講的動作始終理解不了,無法進行肌肉記憶;在上課時由于課上人太多,練習機會少想課下練習,但是又不知道怎么練習;想課余時間練習時,又沒搭檔等。這是由于一直以來大學體育課程的模式都是一成不變的,教師示范講授,學生自己練習,完全依托教師的水準,體育教學的質量低下,技能差的學生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高校體育教師們找到了新辦法,打造了“互聯網+”教學大學體育教育新模式。“互聯網+”教學是當今科學與技術持續發展網絡技術與教育相結合的一種新的教育形式,是基于教學的生成本質和人文價值追求,適應、激發和融通互聯網的屬性、功能尤其是互聯網思維,在兩者的相互滲透、深度融合、雙重雙向一體化超越中,實現教學在互聯網中的恰切呈現,以及互聯網在教學中的合理展現[1]。

2“互聯網+”教學在大學體育教學中的價值

2.1促進教師和學生獲取體育知識信息的便捷和與時俱進

互聯網涉及所有領域的專業知識,不管是理論數據、視頻,還是音頻資料,都是一個巨大的數據庫。在如今大學體育教育中,對教師的資歷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教師學習最新的知識,還需要了解最新的形式。也就是說,教師在教授學生動作技術時不能一味地教授原來的動作,要對自己的知識革新,要了解這個動作技術在現如今有何改變,根據變化再去教學;同時教師也要了解當今的體育形勢,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學生需要的知識面也越來越廣。學生興趣多樣化,好奇的東西越來越多,所以想要了解的體育知識信息也越來越多,或許有些知識信息教師也不能解答,那么這時候“互聯網+”的海量數據就會帶來良好的效果。比如學生及學生資源共享、學校及學校資源共享、國家與社區、學校資源同步等。網絡資源的豐富和便利,讓教師教授不再是學生學習知識的唯一渠道,因此體育教育既可在課堂上發生,也可以在互聯網上發生[2]。

2.2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轉變學生對體育課的厭煩心理

在大學中,過去體育教師總是采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盲目地灌輸各種體育知識,直到講解、演示到練習,最后到考查,一成不變,每種運動都在重復這種方式,使學生自然而然地對體育課產生厭煩,提不起興趣。學生要是沒了興趣,那么這堂課的效率就會非常低,更別說技能的掌握和身體素質的提升,以及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但是,移動網絡的快速發展將持續創造各種類型的實時和交互式應用軟件,也將豐富人們在通訊應用平臺學習交流的體驗和選擇,教師可使用移動互聯網應用軟件平臺,建立自由環境,學生參與網絡教育,形成良好的教育環境互動。在課上,教師利用平臺輔助教學,創設新穎的環境,拓寬視角,利用新型的網絡儀器設備,幫助學生掌握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感覺;課后,用軟件來回答學生們的疑惑,加深學生們對教學內容的印象,提升學生們對體育課的興趣。

2.3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程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高效化

對于教師來說,在“互聯網+”教學驅動下,首先,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交理論數據和音頻、視頻課題,還可以為自己制作多種多樣的課件和“微課”,并運用到教學中。其次,可以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展開課題問卷教學,搜集和調查教學數據,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計劃。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活躍起來,提升教學質量,還對體育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在目前,教師要有更加完善的知識結構和全面的教學能力,比如錄像制作和播放、新型軟件使用、網絡知識搜索以及利用現代化技術等方面的能力。“互聯網+”時代還能將多種教育方法,科學有效地引入大學體育教育中。例如,教學領域中的微課教學、翻轉課堂教學等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不僅可以為個別學生進行特定的教學,而且可以面向全體學生展開統一教學,通過運用不同類型的教學軟件、依托網絡做出科學的決策,通過網絡分析數據,獲取有效的指導方法,從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使體育教學高效化。

2.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感情

在體育課上,經常看到學生只要看到教師就拘謹,學習動作就緊張,與教師隔得越遠越自在,但是糾正有些動作的時候往往需要近距離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互聯網+”教學不僅在體育和文化知識方面有較好的體現,而且在信息溝通方面,也能使教師及時理解學生和學生生活的其他方面,同時也能積極、熱情地照顧學生,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改善師生之間的關系。

3“互聯網+”教學大學體育教學新模式的構建

大學體育教學是高校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應該給予高度重視,只有學生身體健康,才能有能力去干其他事情,才能為國家效力。所以國家要強,必須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學生體質要強健,大學的體育教育必須要加強。然而,大學體育教育要更強,就關乎體育教學的創新。體育教學的創新要與時代相呼應,緊跟時代步伐,特別是在現代科技飛速發展和環境不斷變化的時代,更要不斷地創新和加速。經過近年來高校體育教學的實踐探索,構建“互聯網+”教學大學體育教學新模式,具體可分為“互聯網+”遠程學習型和“互聯網+”輔助學習型兩種。

3.1“互聯網+”教學遠程學習型

大學體育教學主要包括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課內學習是指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的學習,課外學習是指通過課外活動將課內學習的知識內化的學習過程。而“互聯網+”遠程學習型教學是針對突發情況下的一種互聯網與體育相融合的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它的特點是教師與學生不是現實中的面對面教授,而是通過虛擬網絡聯系。可以避免因突發情況而發生停課現象,同時也可避免教師因需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進行培訓而停課或者換教師時,使學生不適應的現象。根據其特點,主要有以下設計。3.1.1課內學習設計在上課之前,教師將本節課教學內容、技術動作的講解視頻和各種規范的技術動作示范視頻發送到互聯網平臺上,讓學生提前預習。平臺設置瀏覽痕跡,通過瀏覽痕跡從而記錄每個學生學習狀況。在課堂教學中,由于是遠程教學,教師利用軟件的視頻功能和麥克風功能進行教學,講授技術動作、示范技術動作,并通過預習與學生交流討論技術動作的重難點。學生對本節課教學內容有一定的掌握后,老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環境布置練習內容。由于受到場地和其他因素的限制,課中練習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成有場地限制的練習和沒有場地限制的練習、基礎差的學生練習和基礎好的學生的練習。以羽毛球教學為例:場地限制的練習內容可以布置為高遠球揮拍100次,發球揮拍100次,正反手顛球20分鐘,跳繩3分鐘和學習一個新動作的徒手動作練習;沒有場地限制的練習內容可以布置為熱身10分鐘、步法移動3組,練習一個新的技術動作,由同伴丟球或者發球來練習等。學生根據教師布置的學習內容進行學習,在練習結束部分將練習動作拍視頻提交給教師,由教師再進行指導,糾正錯誤動作。3.1.2課外學習設計熟練掌握技術動作,僅對一門課的課內學習是不夠的,通常還需通過課外學習來消化知識。在課外學習設計上,教師可以用軟件布置作業,讓學生進行體育比賽,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培養學生的體育習慣,為終身學習打基礎。課外作業的完成情況可通過打卡或者反饋錄制的視頻來完成。教師布置作業后,學生可以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在平臺上打卡,如打卡的地點是在哪個運動場所,平均心率是多少,截圖發送。學生還可以和同伴組隊去進行競賽,拍攝競賽或者練習視頻反饋到平臺上,教師查收。這樣學生不僅有鍛煉的動力和激情,教師也能監督學生鍛煉,掌握學生的運動情況,教師和學生共同促進體質的提升和運動技能的掌握。

3.2“互聯網+”教學輔助學習型

“互聯網+”教學輔助學習型是指利用互聯網的資源優勢來輔助體育教學的一種課內和課外的學習方式。它的特點是學生與教師面對面教學,但教師可以借助互聯網來輔助上課內容。它的作用主要是提升教學質量,使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形象地理解技術要領,從而學習效率更高。根據其特點,主要有以下設計。3.2.1課內學習設計資源的收集是“互聯網+”的一大優勢,課前教師通過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源,制作微課視頻和PPT教學課件。在課程教學中,教師按照三步教學法進行教學,宣布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基本部分包括:講解、示范、練習、糾正錯誤、競賽等。結束部分包括:總結、師生再見等。在教學過程中,基本部分就可進行“互聯網+”輔助教學,如講解部分,教師可以通過制作的PPT來輔助教學,利用互聯網資源創設情境,講解技術動作的要領和作用,讓學生在這種情景中去學習動作,培養學生的技能和精神。在排球運動教學中,就可以通過課堂導入播放中國女排比賽,讓學生們學習運動員們在比賽場上的拼搏精神和在訓練場上堅持不懈的精神,從心理層面去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示范部分:教師利用微課收集標準示范技術動作給學生觀看學習,學生觀看后對動作的理解更加清晰,從而減少錯誤動作。練習部分:隨著科學的進步,VR技術的發明,對體育教學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通過利用VR技術,讓學生在虛擬的情景下體驗正確的技術動作要領,仿真學習,并將這種體驗運用到實踐中,從而形成正確的動作定型。3.2.2課外學習設計體育教學的課外學習就是指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學習、練習和競賽的過程。在體育課上,教師由于課堂時間不夠會布置課后作業,然而對于那些不自覺的學生,往往就不會去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學校或者教師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如設計貼身的電子設備記錄每個學生運動情況,這種記錄可以直接傳入教師電子設備。同時,學生在課外練習中也有可能出現找不到搭檔,一個人不能組隊而放棄競賽的,或者不確定有沒有場地而差一點動力的學生,在這種情況下,也可以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在手機上或者手表軟件上設計一種功能,在學生想要練習卻沒有同伴的時候,通過APP發出申請組隊信號,同一時間發出信號的同學可以組隊一起練習或者競賽;在學生不確定有沒有場地而練習動力不足時,也可通過互聯網查看學校或者最近區域運動場所的使用情況,然后選擇練習。

4結論

“互聯網+”教學不再是一種虛擬的現象,它已成為一種實際運用的模式,并且它也確實帶來了實踐成果。它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提升了教學質量,還促進了學生體質健康的發展,使學校和國家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信息同步,各方面全面協調、共同進步,但是,同時也存在許多挑戰,如資金的投入、思想的轉變、教師的認可等,所以要在大學全面實施“互聯網+”教學體育教學新模式,還需社會、學校、教師的大力支持,引進新的教學內容,合理地安排教學時間,吸引學生們的關注,讓他們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加強學校體育工作,提升大學的體育教學的質量,解決突發情況下的體育教學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廣君.“互聯網+教學”的融合與超越[J].教育研究,2016,37(06):12-14.

[2]肖爾盾.“互聯網+”背景下高校體育教學混合學習模式探索[J].中國電化教育,2017(10):123-129.

作者:周之昊 歐陽志萍 胡蓉 黎江城 何中舉 劉海濤 單位:湘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