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公共體育心理健康研究

時間:2022-07-19 03:23:48

導語:大學生公共體育心理健康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生公共體育心理健康研究

1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現狀及問題

國家學術界將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兩大類,其中心理健康是指精神、活動正常、心理素質好。大多與遺傳(基因)相關。既能過著平平淡淡的日子,也能經受各種事件的發生。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產、生活上能與其他人保持較好的溝通或配合。1.1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現狀。中學階段我國學生的升學壓力較大,學生將主要精力用在學習方面,沒有時間思考其它問題,即使出現心理方面的壓力也大多與學業相關,進入高校之后學生學業壓力大減,部分學生的面對多選擇表現出無所適從的現狀,甚至部分學生感到空虛,這主要是學生從單一方面的心理問題轉化為多元化的心理問題的一種變化過程,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通過圖1的調查數據可以看到大多數同學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持不確定態度,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對心理健康沒有概念,調查中主觀上感覺自己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況的學生為71名,認為自己心理比較健康的學生為55名,通過數據調查說明現階段的高校學生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重視程度不夠,需要高校通過課程或者宣傳的形式加大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宣傳,提升學生對心理健康問題的重視程度。1.2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的問題。大學生大多已經年滿十八周歲,進入成年人的行列,相對于中學時期的青春懵懂,大學生的世界相對更加豐富,進入高校之后學生面對的問題不再單單是學業方面,表現出的問題開始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主要體現在學業、就業、考研等多因素的選擇與取舍,選擇何種方向發展對于高校學生來講是重要的一件事情,由于心理和生理的進一步成熟影響高校學生的問題也有感情方面的因素,無論哪個因素出現問題都對學生的心理產生重要的影響,若不及時疏導嚴重的甚至產生心理疾病。因此,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對于學生的長久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需要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通過表1的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學生心理影響最大的是就業因素,占到調查人數的52%;其次是學業問題,占到調查人數的30.3%;考研因素占到的比例最小,僅為1.7%;情感因素和其他方面因素影響占到的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8.7%和7.3%,就業和學業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的兩個重要因素,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校中的學生思想較為成熟,近年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不是很樂觀,輿論的壓力對學生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進入高校后學生的學業更多的是通過自身的努力,部分學生對于這種管理模式和學習方式不適應,心理會產生一定的問題。

2當前我國學生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及問題

公共體育課面向的群體主要是非體育專業的學生,高校中體育課是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公共體育課對發展學生的身體素質、提高學生的體育參與熱情以及緩解學業壓力產生重要的影響。2.1當前我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的現狀通過對部分高校學生的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重視程度普遍不夠,究其原因主要是在中小學階段學生學習壓力大,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方式主要在學習方面,造成學生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主要表現在對體育的態度不端正、上課懶散,對測試內容重視程度不夠等方面。通過表2的數據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同學對大學公共體育課持較為中立的態度,覺得公共體育課重要性一般,占總調查人數的65.3%;覺得比較重要的為16人,占到調查人數的53.5%;認為不重要的學生為88人,占到調查人數的29.3%。通過這些數據我們發現學生對體育的態度不是很樂觀,這種現狀需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改變現有的對公共體育的不重視的現狀,提升大學公共體育課的影響力。2.2當前我國大學公共體育課程存在的問題當前,我國高校中的公共體育課存在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課程設置方面的因素也有學生和教師的因素。第一,高校在公共體育課程的設置上課程內容的設置較為單一,與學生學習發展的訴求不相一致;第二,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對學生的要求不夠嚴格,課程教學內容過于簡單,造成運動技能好的學生覺得教授的內容較為單一,運動技能較差的學生覺得內容設置過于難,造成兩極分化。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根據不同學生的運動技能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研,進行分層教學,促進不同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第三方面的問題是學生在上課的過程中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夠,存在這種心理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長期以來形成的心態以及對體育的淺層次認識。

3大學體育公共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響

體育對人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對心理健康水平產生的重要影響,體育能夠有效緩解人的精神壓力,給人以正能量。大學生正處于成熟的關鍵期,這個階段的學生是從學校走向社會的關鍵時刻,心理產生的糾結以及矛盾較多,通過公共體育課能夠有效緩解學生的負面情緒,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和能力。3.1大學體育公共課程對學生情感、情緒、心理素質的影響。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是否滿足自己的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體育課能夠使學生不斷提高自己的訓練水平,進而完成各種復雜的運動技能,從而實現自我滿足,通過與隊友之間的相互交流提高學生的情商。情緒是指伴隨著認知和意識過程產生的對外界事物態度的體驗,是人腦對客觀外界事物與主體需求之間關系的反應,是以個體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在體育課中學生可以通過運動這個媒介有效地抑制負面情緒,提高正面情緒。心理素質是人的整體素質的組成部分。體育運動尤其是對抗性的體育運動能夠對學生的心理素質產生重要的影響,在運動的過程中運動員與對手之間不斷進行心理博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心理素質不斷提高。體育能夠對人的情感、情緒、心理素質產生重要的正面影響,因此,學校要高度重視公共體育課,學生也應該不斷轉變思想,提高參與體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2對學生意志品質團隊精神、競爭力的影響。即使是單打項目,其背后也是有強大的團隊做支撐,因此,所有的體育項目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團隊項目,通過體育運動能夠使隊員之間相互交流技戰術,不斷溝通取勝渠道和途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運動競爭力能夠得到明顯提升。

4大學體育公共課程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措施

心理健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發展的長遠性,高校要通過多種渠道提高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重視程度。4.1課前評估了解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現狀。對某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是明確問題存在的原因以及現狀,這對體育教師產生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師要具備一定的專業素養,能夠在上課的開始階段對學生的狀況進行準備,教師在上課前的備課包括備學生、備教材兩部分,在上課過程中我們過分重視備教材而忽略了備學生,這也是在上課過程中需要注意的。4.2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技能掌握快慢程度各異,心理健康水平也是不盡相同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心理健康水平,進行分層教學,促使學生在教學中能夠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充分發展,分層教學中的很重要的優勢就是能夠使水平相似的學生聚在一起,這種教學方法有效地解決了學生身心素質各異的情況。4.3課后跟蹤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維持現狀。學生健康水平通過體育課有所提升是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但是,這種健康水平是否能夠保持、能夠保持多久,這是另一個亟需解決問題,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在課后對學生進行跟蹤調查,研究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保持情況,并通過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心理將康水平。

5結論與建議

大多數學生對公共體育課的態度不夠樂觀,隨著學業、就業、考研等多因素的選擇與取舍問題的出現,高校學生心理開始出現微妙變化,甚至部分學生心理出現問題,其中就業和學業是影響大學生心理的兩個重要因素。課程設置、學生、教師三個因素影響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開展,現階段公共體育課對學生心理正面影響的效果不夠好。建議高校教師通過課前備學生、備教材評估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通過分層教學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通過課后跟蹤保障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維持,學校、教師、學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提升大學體育公共課程的質量,進而對學生情感、情緒、心理素質產生正面影響。

參考文獻

[1]國家體育總局.2010年國民體質監測公報[R].

[2]高誼.試析高校體育中的素質教育[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25(1):100-102.

[3]殷海濤,郭濱.運動干預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2,26(3):87-90.

作者:季春美 單位:南京郵電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