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探討

時間:2022-12-29 09:13:45

導語: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探討

摘要:一個地區或者學校體育教育生態化的影響因素,任何一個地區或者學校是否能夠滿足這些條件或者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這些條件,推動了這些因素的發展,顯然就直接關系到這一地區或者學校體育教育生態化的程度。據此,影響因素作為調查指標,對湘西特困體育教育生態化的現狀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和分析來考察其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而需求解決方案。

關鍵詞: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

1、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現狀的調查

1.1、調查設計

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所面臨的生態化發展與當今整個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態建設緊密相關。其生態化發展的速度、發展的程度和規模在在很大因素上取決于外部環境和內部因素的綜合影響。鑒于此,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正是處在發展完善的過程中,需要把各種綜合性因素進行科學的分析,正視外部形態的內在規律性和現實性的局限性客觀環境條件,尋求真正的障礙,形成、發展、完善和健全的機制,從根本上解決這些問題。由此,根據上述研究成果,將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基本因素實現狀況設計為如下調查內容,進行調查與訪談。1.2、調查活動的實施在本研究中主要依據國務院批復的《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規劃》明確行政區域范圍中湖南省入圍的湘西8個所轄縣市(吉首市、瀘溪縣、鳳凰縣、花垣縣、保靖縣、古丈縣、永順縣、龍山縣)的范圍,第二次抽樣選取了該區域的部分體育管理者作為主要調查對象,共發問卷600份,收回565份,有效回收率為94.17%。1.3、調查結果通過對于調查數據的統計分析,計算各影響因子的樣本均值,得到以下結果:

2、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調查發現,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些因素也由于其自身的緊密程度和影響,這些因素都是最終對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發展的實際發展過程產生決定性作用。在許多問題中,以下問題則尤為突出。

2.1、政府支持和導向機制不統一

撇開世界性、全球性的大環境,僅就局域性的各民族、國家和地區而言,本民族、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對教育提供的經濟支持的力度,對教育的發展方向的導向,都會直接或間接地限制教育的發展。就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而言,各民族的文化和信仰差異在形成異彩紛呈文化局面的同時也導致了文化與教育發展的不均衡,民族精神形成不同民族,不同地方的潛在的比較優勢,在實際轉換過程中的競爭優勢,將直接或間接地發展復雜的綜合力量的特點,不同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差異和差異的特點。弘揚民族文化的和各自民族文化的自由發展是國家一直以來所重視的,國家在一定程度上對民族文化的發展提供大力的支持和幫助。盡管如此,這些局部與整體、潛力與顯性重大的手段在實踐中發揮著比較優勢,依靠自身的綜合發展起作用。而也正是在這一點上,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有著自身特殊的文化優勢和經濟不夠發展,教育相對落后的明顯不足。然而現實面對最不平衡,經濟發展不僅反映在不同歷史時期的時展的特征,而且對區域經濟發展的突出特點,如何利用比較優勢的經濟發展,基于加強合作開發的西部貧困地區體育教育生態發展,完成兩者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進的積極發展情況是最重要的。

2.2、地區整體優勢聯系不緊密

相對于其他學科而言,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的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是明顯的,但在現實中,實際情況和外部環境也可以顯示非協調、不一致的地方,進而形成跨區域、過時和不合理的趨勢。明顯在某些領域經濟發展的外部環境不便于比較優勢和競爭優勢,但在這方面卻很難得到有效的發展,不能形成特定的區域優勢,更難以形成生態化的發展。從實際上來說,這種弊病是自發發展而非自覺發展所表現出來的,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學科的發展在積極主動調動各種有利因素和條件的基礎上的自覺綜合發展行為,并不是一個科學、合理、有效的培訓機制的有序調控的結果。而一種自發形成的過程,這是一個異常發展的結果。

2.3、資源管理與利用機制不健全

教育資源的有效管理和利用是形成教育發展良好局面的基礎。而對于湘西特困區體育學科教育生態化發展而言,則不僅存在著教育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而且還存在著對于那些較好的優勢資源的優勢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力,主要是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的問題。

2.4、管理思想理念僵化

在學校的功能、學校的基本教育和社會傳統認識的各個方面,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思想對現代生態化教育在一定環境下存在相當程度的影響作用。雖然說說近幾年在知識的理解程度、和能力掌握程度、思維的教育辯證關系等方面,從貫徹素質教育政策的過程中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觀提高,可是教育仍然沒有留下的管理和評價機制的刻板印象。老師選擇對科研項目的關心,其主要因素是解決職稱的問題;老師關心另一個是學生的成績和學生的入學率。還有就是,學校的管理層面對生態化發展研究的重視程度不夠,在思想上沒有把體育的生態化發展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歷來行政作風的遺留,老師的科研工作不僅不給予必要的支持,也出現在領導指導錯誤,消極的研究和價值和功能。這些舊思想風格對體育發展的生態化發展的負面影響是不言而喻的。

2.5、管理路徑陳舊

從湘西特困區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的管理路徑上看,其缺陷主要顯示在不能實現自主創新。科研項目管理水平一般由最基本的標準管理程序:科研項目、科研信息、研究和管理人員、研究成果、科研經費和其他管理部門組成。而在現有的激勵機制中,更是僅僅重視教師績效考核、考核標準、職稱評價標準等,這些標準的制定一般都用一般的評價標準來衡量一個特殊的學術研究、科研和創新。這無疑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為的構成的外部因素來干涉和擾亂學術研究,已經掩蓋了功利的外套這是功利抹殺了體育教育生態化發展的潛力。

作者:黎玉濃 單位:湖南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王德華.體育課堂教學的生態學分析[J].體育世界,2006,(03).

[2]王凱.教師學習的生態轉向及其特征[J].教育研究,2010,(11).

[3]肖正德.生態取向教師學習方式變革:時代境遇與實踐路向[J].全球教育展,2010,(11).

[4]高芳.教師專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構建[J].繼續教育研究,20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