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德育在體育教育的作用

時間:2022-12-20 11:23:56

導語:淺談德育在體育教育的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德育在體育教育的作用

摘要:德育可以促進體育教育的進行和發展。德育是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行為習慣,使學生遵守道德規范、學校制度,形成熱愛祖國、熱愛勞動、團結友善、勤勞勇敢、奮發向上等精神品質。體育教育的主要內容是強健學生的體魄,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精神狀態,掌握基礎的體育知識和技能,感悟體育精神和文化等。對德育和體育教育進行了簡單的分析,并討論了德育對體育教學的影響。

關鍵詞:德育;體育;影響作用

教書先育人,一個人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更好地學習與發展,所以德育與體育在教學中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當對全體學生進行德育,使其認真地對待每一門學科,在學習與生活中都形成認真嚴謹的態度。目前,體育教學沒有受到廣大師生的重視,將德育帶入到體育中,可以促進體育教學的發展,使學生健康而全面地發展。

一、中學體育教學現狀

在中學階段,學生面臨著繁重的課業,無形的壓力讓他們無心投入到體育鍛煉中,所以對體育學習不夠重視。學生往往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來學習文化知識,沒有注重身體素質的發展。學校對體育課的安排時間較少,學生在體育課上往往不進行體育鍛煉,而是自由活動,或學習一些文化知識,導致中學生的身體素質越來越差,而且學習中的壓力得不到緩解,學習效果比較差。同時,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體育教師的教學理念陳舊,而且在體育課上缺乏責任心,他們甚至把體育課時間讓給其他教師用來補習文化知識。這對學生的綜合發展是十分不利的,要想改變這個局面,首先要進行德育,提高師生對體育教育的重視程度。

二、德育對體育教育的作用

1.提高師生道德修養。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是學生的榜樣。教師應當首先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愛崗敬業,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以嚴謹認真的態度進行體育教學。教師應當以規范的體育動作、扎實的體育理論知識來為學生進行示范,并將優秀的體育精神傳授給學生,使其融入到體育教學中。其次,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德育,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以積極向上的態度來面對體育教學。在進行體育鍛煉時,學生認真努力,逐漸形成良好的身體素質和頑強拼搏、不怕苦的精神品質。學生切切實實地意識到了體育的重要性。在德育中,學生還體會到了教師在教學中付出了許多心血,也感悟到了教師對其熱切的希望,教師也逐漸可以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班集體更加和睦友善了。2.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進行德育后,學生的思想品質普遍得到了提高,他們熱愛學習,認真努力,積極向上。在體育課堂上,學生以嚴謹的態度,認真地對待每一項體育鍛煉,他們努力使自己的每一個動作熟練而規范,用汗水澆灌體育知識之花。在以往的體育課堂上,教師需要重復兩三遍的體育知識,如今學生很快便掌握了。因為,他們喜歡體育課堂,在課堂上集中精力進行學習。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能力得到了增強,對各項體育活動有了新的認識。3.促進學生自主進行體育鍛煉。在進行德育后,學生的行為習慣有了一定的改善。他們不僅在體育課堂上積極鍛煉,而且在課下也進行一些簡單的體育活動來強健體魄。學生積極地進行跑步運動,參與籃球、足球活動,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學生的身體素質隨著體育鍛煉而增強,學習中的巨大壓力在體育活動中也隨著汗水逐漸消失。學生能夠以更加良好的精神狀態去面對以后的學習,將德育滲透到學習、生活中的每一個方面。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都飽含熱情,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每一個挑戰。4.促進學生參與運動比賽。學校時常會舉辦一些運動比賽,但是參加的學生少之又少。學生都在集中力量學習文化知識,他們認為參加運動會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在進行德育后,學生對待體育的思想發生了變化,逐漸意識到鍛煉身體的重要性,他們積極地參加各種體育活動,并用實力拿下一枚枚獎章。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對體育活動逐漸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他們學到了許多有用的體育知識,而且綜合素質得到了提高。將德育融入到體育教學后,學生的身體與心理都得到了進行與發展。

德育與體育教育對中學生的生活與學習都至關重要,只有擁有了良好的道德修養,學生才能明辨是非,在生活與學習中認真努力。只有擁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學生才能遠離疾病,以更加精神的面貌去迎接之后的學習與生活。實施了德育之后,中學體育教學效率得到了提高,師生關系更加和諧了。學生對體育知識也有了重新的認識,他們還感悟到了體育精神,體會到了體育的內涵。但是,體育教學之路還十分漫長修遠,需要廣大教師共同努力,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飛.淺談在初中體育課程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優勢與方法[J].現代交際,2016(5):155-156.

[2]鞠德迥.淺談德育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滲透[J].傳奇•傳記文學選刊(教學研究),2013(1):41.

作者:湯劍 單位:安徽省池州市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