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討

時間:2022-09-08 09:05:51

導語: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討

摘要:在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符合國家發展的需要,以發展農村的公共文化和服務為目標,構建新農村。我國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正在穩步進行,但是在建設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本文是以河北保定市為例,研究我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現狀,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農村公共文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

早在2002年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就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具體到農村的具體情況來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在2005年和2007年又相繼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針對農村建設公共文化服務所存在的問題給以全面的規劃。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從公共文化服務方面將農村、城鎮有機的結合到一起,推動我國的快速發展。

1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義

1.1有利于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

隨著我國的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城鄉差距逐漸縮小,但文化發展仍然相對比較落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更多的是從公共文化和服務方面來推動當地農村的文化發展。一是結合農村當地的實際情況,發展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完善文化基礎設施,促進農村文化環境的改變,使得村民在文化環境的影響下轉變思想。二是由于城鎮和農村在經濟、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可以充分發揮現有農村文化資源的優勢,發展農村特色文化,在文化方面縮小與城鎮的差距,促進城鄉文化一體化的發展。

1.2有利于保障公共文化服務在城鄉之間的平等,豐富農民文化生活

我國在農村方面的現狀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不足,城鄉之間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性。同時在文化生活方面比較單調,沒有更多的文化娛樂設施和文化資源獲取渠道。所以立農村圖書館,博物館,并結合當地的特色出海報發展文化,修建各種健身場所,這樣可以方便農村的村民在閑暇時間可以更好的通過書籍、廣播、海報等了解我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也可以通過健身器材鍛煉身體,促進身心愉悅。通過發展農村的公共文化產品、服務以及基礎設施,不僅可以提高村民的文化素養,還能使得農村在硬件設施方面逐漸與城鎮之間均等。

1.3有利于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隨著農村經濟的逐漸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但是農村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封建迷信、酗酒賭博等不和諧現象。究其原因是農村的教育普及度有限,村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而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可以幫助他們轉變思想,摒除封建迷信思想,同時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減少村民賭博、酗酒現象,構建積極的文化氛圍,維護農村的和諧穩定。通過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礎設施逐漸完善,精神文明宣傳也大力開展,城鄉之間的差距也逐漸縮小,進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

2保定市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2.1在資金投入方面保定各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平衡

保定市是一座文化古城,不同的村莊存在著不同特色的文化,比如有紅色文化、旅游文化。但是保定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不平衡,主要變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在物質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平衡,物質方面主要是指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文化產品的提供方面。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的地區還不夠完善,缺少必要的文化建設場地,有的地區初具規模,但是也缺乏相應的配套設施。例如,對于保定安新的農村,由于臨近白洋淀景區,所以在資金投入上更加注重旅游資源的開發,對于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資金投入不足。資金用途有失平衡,使得安新各地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不平衡。二是保定各地區在精神宣傳方面的資金投入不平衡,保定的財政更多投入到其他的物質方面。例如,對于保定冉莊地區紅色文化的宣傳方面和安新白洋淀地區的紅色文化宣傳方面資金投入不平衡。冉莊的地道戰遺址保存完好、狼牙山五壯士的事跡可歌可泣,該地的紅色文化宣傳到位,農村的革命傳統教育完善。而白洋淀的“雁翎隊”、“小兵張嘎”等的資金投入少,資金投入更加偏重于旅游業。由于資金投入的不平衡,阻礙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

2.2保定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人才隊伍缺乏

保定地區的人口多,高等學校也不少,但是在農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人才隊伍缺乏且結構不合理。首先是文化機構的工作人員大都是一些年齡偏高的工作人員,大學畢業生一般也不會選擇到農村參加工作,這就會使得人才隊伍的結構不合理。其次是一些高學歷的專業人才缺乏,農村的工作條件相對比較艱苦,大學畢業生不會選擇到基層進行工作,這就導致農村的高學歷人才比較缺乏,在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對于外界信息的獲取不及時,缺乏創新精神。最后是現有的文化工作人員不夠專業,大多數是還兼職其他工作或者是基層干部,這樣在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過程中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例如,在保定曲陽地區,當地的自然條件較差,經濟欠發達,是精準扶貧的對象。在每個家庭中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往往更愿意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所以對于人才的流失,影響了當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2.3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均衡

通過對保定地區農村的實地調查,發現由于地理或歷史等各種原因,各個地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均衡。由于資金投入的不平衡導致的體系發展不平衡是其中的一個方面,當地村民的支持力度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保定唐縣等地區山地較多,村民的生活水平較低,村民的思想比較閉塞,對于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接受起來較有難度,而且文化廣場等活動場地尚沒有建立起來,基礎設施落后。而在保定其他地區的一些農村,例如安新縣,由于旅游業的發展,村民可以更多的接受外來文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經覆蓋到村里。所以通過調研發現保定地區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不平衡。

3推進中國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對策

3.1平衡各地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資金投入

建設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需要有資金投入作為支持,所以在建設中要平衡各地區資金的投入。首先是要保障國家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資金支持,根據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給與不同的資金支持,并且要在當地農村設立專門的部門來專項使用該建設資金,保證農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順利進行。同時對于社會捐贈農村公益性文化建設的個人和企業,政府要采取相應的激勵機制,例如,對于企業政府可以通過稅收優惠來激勵。其次是鼓勵和支持社會各方面的資金加入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來。最后要鼓勵當地村民自籌資金。

3.2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人才培養

人才隊伍在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加強人才的培養。一是加強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讓他們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并且能夠使用計算機等現代化的設備,加強與外界的交流,及時掌握最新的信息。二是要加強對當地村民的培養,他們更加了解當地農村的實際情況和公共文化服務基礎,更能提出建設的意見。

3.3完善農村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

提供必要的硬件設施才能更好的保證體系的建設,所以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在一定的基礎設施基礎上增加新的設施,使得基礎設施之間能更好的互補,充分發揮基礎設施的作用。同時要結合當地農村的特色,建設有特點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充分發揮基礎設施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作用。例如,在冉莊地區可以充分結合當地的紅色文化資源,在文化宣傳上更加注重愛國主義的宣傳。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重視,盡管在建設中仍然存在不足之處,但是國家各部門已經采取了相應的對策。同時借鑒國外發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功經驗,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作者:郝紅巖 龍斐霏 單位:河北經貿大學

參考文獻:

[1]王富軍.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2.

[2]楊玲彥.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D].遼寧大學,2013.

[3]張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配置: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想模式[J].理論與現代化,2012,04:2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