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文化共享場地人才資源研究
時間:2022-12-14 09:19:31
導語:公共文化共享場地人才資源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如今,隨著經濟、政治高速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已成為文化館建設的重要內容,在提高全民文化素質、提升城市品位、增強社區居民的歸屬感和向心力以及塑造良好的人文氛圍等方面,文化館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大多數文化館的現狀卻令人擔憂,完善文化館的建設,發揮文化館在精神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已經變得越來越重要。
1文化館的概念
文化館是縣、市一級的群眾文化事業單位,有的地方也叫群眾藝術館、文化中心。文化活動中心(CuturalCentre),作用是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并給群眾文娛活動提供場所。目前我國各省市基本都有文化館,并且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人們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文化館將被建設。在國外,正在興建的很多孔子學院也類似于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文化館。
2文化館的定位
2018年4月27日,第五屆全國省、自治區、直轄市、副省級城市文化(群藝)館長聯席會暨中國文化館協會一屆七次常務理事會在濟南召開。來自全國各地文化館、群藝館代表齊聚泉城,探討中國文化館如何實現以全民藝術普及為定位,借助網絡數字化激發活力。文化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主任李宏表示,當前,全國各地文化館的社會角色尚不清晰,必須找準全民藝術普及的定位,借助互聯網、大數據、數字化技術等手段激發文化創新活力,增強影響力和感召力。
3文化館的現狀
首先是僵化的管理機制和缺少準確的服務定位。體現在以下幾方面:(1)文化館享受著政府投資場館建設,人員享受政府財政撥款,正是因此,造成了人員進出的困難,需要的業務人員進不來,不需要的推不掉,從而出現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專業頂尖人才的缺失的現象,直接影響了文化館的發展和職能。(2)工作模式缺少積極性和主動性,甚至主次模糊,重視上級指派任務,對群眾文化活動則冷淡處之。(3)服務內容沒有新意,不能與時俱進,不能吸引更多的群眾參與其中,造成服務對象單一的現象。(4)盡管文化館取消收費培訓項目實行免費開放,但是由于活動內容單一,造成資源的浪費。(5)由于受到傳統運行模式的影響,目前的文化館之間依然存在著封閉的特征。3.1基礎設施要基本完善,資金要充足基礎設施完備是文化館的基本要求,更是開展活動的必備條件。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要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干,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以保障人民群眾看電視、聽廣播、讀書看報、進行公共文化鑒賞、參與公共文化活動等基本文化權益為主要內容,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把主要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采取政府采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稅收減免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國家投資、資助或擁有版權的文化產品無償用于公共文化服務。3.2公共服務職能要得到充分體現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現代化的國家治理體系的組成部分,是現代化國家治理能力的必備要素,應該更具有現代效率,具有更高的公共服務職能。文化館的職能就是為了使人民群眾的業余生活更加豐富,使更多的群眾感受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成果。文化館要不斷履行公共服務職能,展開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各年齡、各階層的群眾有自己的活動團體和活動場所,使更多的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4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文化館是政府為了向廣大人民群眾進行宣傳教育,組織輔導群眾開展文化活動而設立的群眾文化事業機構,是當地群眾文化藝術活動的中心,在文化藝術方面具有綜合性、普及性、社會性和服務性的功能,以文藝創作、文藝培訓、美術輔導、組織活動、組建業余團隊為主要業務,所以,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群眾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群眾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
5開展培養骨干平臺增強文化館的凝聚力
首先,通過“真心傾聽、交流知情、誠信做事、解難關愛、送溫暖心”活動,要站在轉作風、順民意、講和諧的高度充分認識“六個百”活動的重要意義。以“三深”理念即“深入基層、深入居民、深入住戶”進行調查研究,了解群眾的所思、所想、所求、所需。其次,通過組織各種文化活動,吸引廣大居民參與,使精神文明建設深入到群眾之中,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提高群眾文明程度。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文化活動,吸引了廣大居民參與,起到了教育社區居民、強化社區精神、培養道德情操的作用。
6開展群眾和諧文化的創建活動
營造群眾的和諧文化,就是要緊密聯系群眾創建和諧文化的實際,堅定地走創建和諧文化發展道路的自覺性和堅定性。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方面的追求也越來越強烈,我們要因勢利導,注重培養群眾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發揮好他們的模范帶頭作用。充分利用現有場地和設施,開展書法繪畫、歌舞表演等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活動,為他們展示才華、交流信息、活躍文化搭建“文化平臺”,打造群眾文化生活的亮麗風景,從而增強居民對文化館的依賴感、歸屬感和榮譽感,提高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
7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享和活動共享
群眾文化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和思想交流的主要場所。生活在社區的居民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形式多樣的,群眾文化活動是他們的向往,群眾文化建設關鍵是營造一種“家”的感覺和氛圍,而文化館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讓群眾增強“家”的概念。我們國家幾乎每個地市都設有文化館,每個文化館都有相對的專業人才,如果全國的文化館聯起手來實現資源共享、人才共享、活動共享,使整個全國的文化流動起來,那么,不但對當地的文化會有所促進,大力解決群眾文化生活的需求,而且全國各地的群眾文化活動一定會有一個大發展。文化館要了解轄區內文化資源的根底,掌握宣傳文化陣地建設的情況,在整合資源的同時,注重發揮陣地的綜合作用。要讓公園、廣場、社區學習中心等成為居民開展文化活動的陣地,以陣地建設推動社區文化建設。只要我們群眾工作者所開展的社區文化活動以社區居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為標準,真正做到了為民、樂民、安民、育民、想民、幫民的六民活動,就能讓群眾把文化館當成家,我想文化館是我家,建設靠大家的目標才會得以實現。在今天這個時代,公共文化資源怎么樣共建共享,服務怎樣聯動,怎么樣讓公共文化服務與老百姓利用起來更方便,黨的報告,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方略。明確了文化建設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中的定位,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指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著力點,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這說明,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地位更加重要,作用更加凸顯。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目標。就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出了新時代文化建設的基本要求。就是三個堅持: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堅持百放齊放、百家爭鳴,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這樣,文化館不僅成為一座城市不斷生長的“文化容器”而且成為滿足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的“精神家園”。
參考文獻
[1]朱英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文化館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1):13.
[2]李芳.淺析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文化館的發展[J].大眾文藝,2017(12):9-10.
作者:聞進 單位:太原市群眾藝術館
- 上一篇:儒商文化與現代企業文化建設思考
- 下一篇: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職能建設論述
精品范文
10公共衛生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