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文化傳承村落意象設計探討

時間:2022-06-18 10:15:01

導語:建筑文化傳承村落意象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建筑文化傳承村落意象設計探討

【摘要】村落意象指村落在人們腦海中形成的印象感知,是村落獨特的形象名片。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視角,以“安徽省黃山市三江口黎陽地段村落意象城市設計”為研究對象,提出運用城市設計思想方法塑造具有歷史文化脈絡與特質性的村落意象。村落意象塑造應在城市設計思想指導下,從戰略審視和整體空間設計層面展開。

【關鍵詞】城市設計;建筑文化;村落;文化傳承

1關于“村落意象”

“意象”概念最早由BOULDING[1]提出,主要用于探討其在人類社會交往中所產生的影響。1960年,美國凱文·林奇[2]首次將“意象”一詞引入城市空間領域,提出“城市意象”概念,認為“城市意象”是人與其所在城市空間環境及其他事物“雙向作用”形成的心理圖像。我國學者熊凱[3]進一步將“意象”理論運用到鄉村特色與形象塑造中,指出“村落意象”概念:鄉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在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圖像”。“村落意象”通過對村落整體形態、自然地理、建筑、地域文化等各種特質性要素的綜合疊加,形成對村落的整體印象感知。村落“意象”在人們腦海中的形成過程及“心理圖像”建立,是以人對具體物質空間形態的感知為前提。

2徽州建筑文化傳承與村落意象的關聯性

“心理圖像”通過具體物質空間實態進行傳遞與表達。徽州建筑空間是徽州村落物質空間實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徽州建筑大到以宗祠為中心形成的聚落,小到馬頭墻、三雕藝術、美人靠等徽州建筑要素,都以具體的物質空間形態為載體,在人們腦海中留下獨特的“心理圖像”。因此,徽州建筑文化傳承與村落意象塑造存在內在關聯性。在傳承和發展徽州建筑文化、塑造具有特質性的村落意象方面,應確立村落意象塑造的城市設計命題,并以此命題指導具體形態空間的塑造。

3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的村落意象塑造基本觀點

1)徽州建筑扎根于徽州村落的歷史土壤,是徽州村落意象生成與表達的物質空間載體。2)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的村落意象塑造,關鍵是確立其城市設計命題,由此指導整體空間層面的設計。3)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的村落意象塑造的城市設計命題,應從區位空間關系入手,在城市設計思想指導下,分析、研究現狀,感知、把握村落自然地理特質和歷史脈絡,提取徽州建筑文化特質,把握區位主體與區位空間關系的相關性與層次性,確立城市設計命題。4)在城市設計命題指引下的整體空間設計,主要分為整體空間關系的組織與延續、要素提煉與重構、建筑創作與場所空間生成等層面。

4安徽黃山三江口黎陽地段村落意象設計研究

4.1區位概況

三江口黎陽地段位于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三江(橫江、率水、新安江)交匯地帶。率水與橫江相聚形成的新安江是連接杭州的水上交通要道,也是徽州的母親河,孕育徽州古代文明。黎陽地段位于黎陽in巷東北側,緊鄰鎮海橋,東俯屯溪老街,南望陽湖鎮,位于屯溪三江口三鎮的核心地帶,面積1.68hm2,區位優勢明顯(見圖1)。

4.2戰略審視層面的城市設計

4.2.1三江口歷史人文及徽州建筑文化個性感知黎陽地段歷史人文及徽州建筑文化感知應在整個三江口范圍內進行審視與把握。三江口自然地理特質獨特,山際與叢林交相互映,景觀地貌獨特,凸顯鐘靈毓秀的徽州村落山水意象。橫江、率水與新安江將屯溪劃分為屯溪(老街)、黎陽和陽湖三鎮。屯溪老街以真實的歷史街巷空間形態還原真實性、完整性和可讀性的村落歷史文化,被稱為“活動的清明上河圖”。“陽湖”舊稱“洋湖”,是新安江重要的商貿交易碼頭,在現存建筑遺存中也有碼頭文化的痕跡,整體呈山水意象的村落圖景。而地塊所處的黎陽,起源于漢建安十年(公園205年),是皖浙贛邊陲商業中心和新安江的碼頭重鎮,有“明清個屯溪,唐宋個黎陽”之說。其中,更新改造后的黎陽in巷,通過選擇性保留、移植與大面積創新,展現對歷史建筑的保護、再現與發展。整個三江口是徽文化的發源地,具有深厚的徽州建筑文化歷史積淀,“粉墻黛瓦”“人”字形屋頂、水口、古橋散落于三江口的每個角落。屯溪三江口具有獨特的山水意象自然地理特質和濃厚的徽州建筑文化底蘊,屯溪三鎮通過對徽州建筑不同的保護與傳承方式,展現村落的意象與歷史文化。但審視整個三江口,仍缺乏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展現歷史文化時空性脈絡關系、傳遞徽州村落意象和聚落文化的核心物質承載空間。4.2.2區位主體與區位空間關系1)區位主體特質三江口核心展示空間,是徽州建筑文化傳承與發展,村落意象塑造與展示的核心場所。2)區位空間關系山水與徽州建筑相融相生的整體空間意象;具有黎陽鎮悠久的歷史文化——漢唐文化;黎陽是屯溪兩鎮的必經之地;緊鄰明清古橋“鎮海橋”。4.2.3三江口黎陽地段村落意象塑造城市設計命題確立1)從地段所處的三江口自然地理特質性審視,三江口整體山水意象特征顯著,屯溪三鎮雄踞三方,山水與徽墨(徽州建筑)交相輝映,整體呈現“桃花源”般寧靜自由、與世隔絕的自然地理空間格局。2)從徽州建筑文化層面看,三江口是徽州建筑文化的發源地,至今仍保留祠堂、書院、民居等徽州建筑及碼頭、古井等眾多歷史遺存空間。3)從歷史文化脈絡的追溯、審視與把握上,其與漢唐文化密切相關,始建于唐代的龍山寺,是黎陽漢唐文化的歷史見證。基于上述分析,將三江口黎陽地段的村落意象城市設計命題確立為“桃源村墨夢漢唐”,強化寧靜自由、與世隔絕的自然地理特質,傳承和發揚徽州建筑文化。

4.3整體空間設計層面的城市設計

在城市設計命題的指引下,整體空間層面設計以大徽墨為藍本,融入漢唐文化,從整體空間關系的組織與延續、要素的提煉與重構及建筑創作與場所空間的生成3個層面展開。4.3.1整體空間關系的組織與延續地段整體空間組織關系以三進合院的宗祠建筑(內部置換為展示與交流功能)為中心形成3個聚落組團,象征屯溪三鎮的整體空間格局,凸顯宗法文化,功能業態劃分為篆刻、剪紙與徽墨技藝的展示與交流,作為承載黃山國際旅游傳統技藝文化展示的核心地段。在徽州聚落形態空間中融入漢唐軸線空間,再現黎陽鎮漢唐歷史文化脈絡。傳承、延續街巷空間尺度關系,并將街巷空間體系與主體建筑(祠堂空間)充分銜接,融入徽州水口、水圳、水源的水網體系,塑造二者相存相依的歷史空間關系,以此重拾徽州村民的美好記憶(見圖2)。4.3.2要素的提煉與重構運用類型學原理,整體意象取意于漢唐建筑代表性要素——漢闕,融入斗拱、馬頭墻要素,進行協調、相融與重構,構成山墻通用建筑符號語言,并運用到具體建筑形態空間設計中,形成整體的大徽墨背景,再現黎陽村落的漢唐歷史文化意象。4.3.3建筑創作與場所空間的生成在城市設計命題指引下,重要濱水界面核心建筑“徽墨技藝展示與交流中心”融入徽州建筑要素(馬頭墻、“人”字形屋頂)和漢唐建筑特質性要素(漢闕),將二者協調、整合、重塑,打造高低起伏的山形走勢關系,并與大徽墨背景形成時空對比。在核心展示建筑南側,打造碼頭文化廣場,作為承載黎陽傳統民間藝術表演的場所空間,表達三江口“兩江交匯,三省通衢”區位特質,傳遞徽商精神發源地的歷史文化意象。

5結語

基于徽州建筑文化傳承的村落意象塑造,是對“安徽省黃山市屯溪區黎陽地段”特質性空間進行的分析與思考,在城市設計思想指導下,提出塑造“桃源村墨夢漢唐”的村落意象。其中,城市設計命題的確立(戰略層面)是村落意象塑造的關鍵所在。整體空間設計層面應重點把握村落意象塑造與徽州建筑文化傳承二者間的內在關聯性,將命題在具體建筑空間形態層面進行落實與表達。

參考文獻:

[1]BOULDINGKE.Theimage:knowledgeinlifeandsociety[M].Michigan: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6.

[2]凱文·林奇.城市意象[M].2版.方益萍,何曉軍,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17.

[3]熊凱.鄉村意象與鄉村旅游開發芻議[J].地域研究與開發,1999(3):3-5.

作者:王信穎 單位:安徽建筑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