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術設計與企業文化對接探索
時間:2022-03-26 04:22:40
導語:美術設計與企業文化對接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球市場化飛速發展的背景下,美術設計專業的設置必須直面這種市場經濟帶來的沖擊,因為教育的目的不是文化知識的傳播與整合,更根本的目的是為推動人類社會發展提供其所需的人才。而作為輸出口的藝術教育和作為接收口的生產企業、兩者之間無可避免地存在著對接關系,如何實現這種對接從而使企業實現產業利益的最大化是美術設計學科設置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因此對專業學科與企業文化的對接設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企業文化;學科設置;設計專業
我國美術設計教育的目的既不是培養藝術家也不單是為了培養和提高全民的審美教育,其終極目的是培養對社會有推動作用的人才,而作為社會發展重要環節的生產企業則為高校藝術教育提供了接收的平臺,兩者是互利的承接關系。而所謂“企業文化”是指企業生產機構所設定或形成的具有與其生產特點相貼合的價值觀、品牌指向、經營模式,它包含了文化、信仰、精神、職業操守及職業道德等于一身的復雜的文化屬性。而企業文化是由決策層作為文化導向通過管理手段進行經營的,要實現企業文化的傳播就需要在生產、管理等各環節來實現,例如產品設計的風格、宣傳方式和管理方式中的人文屬性等都是企業文化的核心環節。在企業文化形成的過程中美術設計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藝術修養決定了企業文化品牌的文化深度;產品設計與宣傳直接決定了企業市場營銷的成敗……因此作為為企業文化環節提供此方面專業人才的高校美術設計教育就需要與企業完成對接,這樣教育理論才能落地實踐,而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在就業壓力越來越大的社會背景下,高校美術設計專業通過完成與企業文化的對接,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實現就業率的提高;另一方面這種方式也符合該專業學科人才培養的要求,因為在工作崗位競爭激烈的今天,藝術院校除了要培養具有高素質、良好品格的人以外更需要培養學生的生存就業技能,這就需要將課堂理論對接到實際工作應用當中,而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就是最為實際也是最為有效的途徑。
首先,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我們需要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地促使本專業學科與企業文化的對接。美術設計專業教育理念與授課方式相對來說過于封閉與保守,其培養目標與市場發展需求有一定程度上的脫節,那么美術設計專業學科在設置時就必須首要考慮其是否符合生產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重視學科教學模式與市場實際應用的對接。例如將教學內容與企業品牌文化、形象、產品設計、企業精神等相互結合與對接,將其融入學科課題的研究方向與內容當中,本文試圖從以下兩點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和對接方式:(1)將企業引入教學:即使用與企業聯合辦學的方式進行教學模式的改變,例如由企業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為學校提供資金支持,并設置相應的研究課題,將生產與教學進行實踐性的結合。在這一過程中企業可以為課程的講解提供專門人員與老師共同協同授課,這樣就完成了理論與實踐的高度結合,從而改變傳統封閉式的教學模式,更好地將理論知識轉換為實際操作。作為授課方在專業設置時著重結合企業的產業結構、技術與崗位需求進行學科劃分與授課,其培養目標是能夠承擔企業文化項目所需要的、具有實踐應用能力的人才,例如在設計專業的學科培養內容上,注重設計與產品開發的市場需求,其授課采用:以課程理論知識為輔助、技術應用為核心目的、教師或技術人員作為實際操作示范教授的模式進行。再例如產品設計專業的授課模式可以通過這種企業項目介入的方式中更能清晰地理解企業品牌文化、產品需求,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品牌設計。這種方式使學生間接地參與了企業生產,而企業文化通過對教學模式與目標設置的參與和引導也直接地獲得了符合企業需求的產品設計。這種授課方式的優勢區別于傳統純理論的灌輸,更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將設計理念與方案通過與企業生產的對接實現了產品的成品化,這種模式的對接即有利于學生的就業發展,也有利于企業文化對用人的需求。如果說企業介入教學有難度的情況下,還延伸出了另外一種方式,即企業設置資金獎項,這樣既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動力,又可以在校園里更好地宣傳了自己的企業文化與品牌,間接地培養了潛在的客戶與用人需求。例如通過企業提供課題獎金進行課題研究,這種方式在國內國外多個藝術類院校中都有所體現,其效果立竿見影且達到了雙贏的教學效果。(2)專業學科的細分化:即結合市場需求將美術設計學科進行更系統更多元的設置劃分。傳統的美術設計教育在專業的劃分上過于籠統,造成了所分專業授課知識內容過于寬泛,缺乏針對性和系統性。要實現其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在學科的劃分上就需要更清晰更多元化,例如將設計專業細劃分為:書籍裝幀設計、產品設計、服裝設計、景觀設計等等具有實際指向的學科。這種劃分一方面促進了教學系統的科學化同時也在人才培養方向上更清晰化,而企業也從這種轉變中間接地獲得了具有實踐能力的專業人才。那么如何將學科細化以后落地實施就需要一個更為科學有效的教學機制,在中外藝術院校中尤其是外國的藝術院校更多的采取了“工作室”的教學方式,即根據學科帶頭人的專業特點及成就劃分組成工作室,然后結合工作室的學科性質和需求為其提供教學資源的分配。這種工作室教學制度一方面有效分配了學校的教學資源,也使教師的授課、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系統更科學。另一方面,工作室學科帶頭人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這種資源去尋找課題項目,將前文提到的企業文化引入課題教學當中,這樣導師授課具有一定的主導性、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靈活,而因為工作室專業上的清晰劃分也使得企業文化的介入變得更精準和有效。
以上兩種對接方式是互為良性發展的關系,改變了傳統美術設計專業學科封閉式教學不注重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弊端,更好地結合企業文化和生產的需求、全面地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從而使學生在未來的就業上獲得了更清晰更多元的就業平臺。當然任何教學模式的改進都需要長時間的探索,與企業文化的對接將是高校美術設計專業學科發展的突破口之一,也有效地推動了我國藝術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龔文瑞,廖兵.淺談現代企業文化[J].金融與經濟,2000(01).
[2]唐光安.淺談藝術修養的提高[J].美術界,2015(07).
作者:黃春蕓 單位:廣西師范大學美術學院
- 上一篇:學生社團在校園創新文化建設的價值
- 下一篇:國有企業新聞宣傳對企業文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