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能力培育企業文化建設研究
時間:2022-09-26 03:49:46
導語:動態能力培育企業文化建設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企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多變與復雜。近年來,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我國與其他國家在貿易、金融等領域將展開更廣、更深層面的合作,這加速了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同時也給企業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面臨高度的環境不確定性,要求企業必須以更快的速度對外部環境做出反應,企業必須更快速地配置各類經濟要素,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和有效利用,從而構建自己的競爭優勢。現有研究發現,優秀的企業文化是企業保持持續競爭優勢的根源(梁雯、凌珊,2015)。因此,企業文化建設已經成為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由于企業文化對組織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很多企業非常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但是,企業文化特有的剛性特征會阻礙企業應對內外部環境變化,從而影響企業競爭優勢的構建,因此,探討在快速多變的情境中如何構建企業的動態能力成為企業界和學術界關注的議題。本文基于企業動態能力培育視角探討企業文化構建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期望能夠克服企業文化的剛性,從而能夠對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供參考。
二、企業文化和動態能力的內涵
(一)文化的內涵。文化是一個非常廣泛的概念,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其進行定義。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文化是社會意識形態以及與之相適應的的組織機構和制度。具體來說狹義的文化指人們普遍認同的社會習慣,如風俗習慣、行為規范等。(二)企業文化的內涵。20世紀80年代,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泰倫斯•迪爾和麥肯錫咨詢公司顧問艾倫•肯尼迪通過對八十多家企業的詳細調查發現,杰出而成功的企業都有強有力的企業文化,并出版了《企業文化———企業生存的習俗和禮儀》這一在企業管理領域具有重大影響的暢銷書。他們將企業文化界定為全體員工共同遵守,自然約定俗成的而非書面的行為規范,企業往往會利用各種各樣的宣傳來強化這些規范和習俗。他們還提出企業文化對企業發展會產生重大影響。由此,拉開了學術界和實踐界對企業文化的持續研究。隨著對企業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和企業文化實踐的發展,學者們從不同的角度對企業文化進行了闡釋。沙因(1985)認為企業文化是由特定團體在處理內外部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公認的理念和處事模式。企業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物質層、行為層和理念層。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與組織管理思想在特殊的社會和經濟變革條件下交融、碰撞的產物,它的出現引發了一場企業管理思想革命。(三)動態能力和企業文化的關系普拉哈拉德和哈默爾在1990年提出企業的競爭優勢源于具有價值性、稀缺性、不可替代性和難以模仿的核心能力,由此展開了學者們對企業核心能力的探討。當企業處于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中時,企業的核心能力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必須隨著環境的變化做出相應調整。這就是Teece等提出的動態能力,動態能力是企業整合、構建和重組內外部資源從而適應復雜快速變化環境的能力(Teece等,1997)。動態能力理論解釋了企業如何在技術快速發展和需求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中獲得持續的競爭優勢。文化是人們普遍認同的社會習慣、行為規范等,其一旦形成具有一定的難以被改變的剛性特征。企業文化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持力量(梁雯,2015)。企業文化一旦形成也具有剛性特征,這種特征在企業進行戰略調整過程中可能起到阻礙組織變革的作用,因此,企業文化剛性所起的作用是辨證的。在如今外部環境變化日益劇烈的背景下,需要企業隨著環境的變化不斷調整自己的思維模式和管理理念來適應外部環境,而企業文化的剛性特征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企業所做出的變化和革新。在這種情境下企業必須構建基于動態能力培育的企業文化,才能為企業帶來持續的競爭優勢。因此,如何構建基于動態能力培養的企業文化成為當前企業發展急需討論的課題。
三、企業文化建設中存在的問題
(一)企業文化的剛性產生路徑依賴。“剛性”是一個物理學中的概念,它用來描述物體不易被改變的程度。在企業管理中,借用物理學的概念,企業文化具有的不易被改變的特性即企業文化的剛性特征。由于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存和發展中所形成的,被多數成員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標、基本信念、價值標準和行為規范,這種牢固建立起來的企業文化具有難以改變性,即具有剛性特征。這種具有剛性特征的文化會形成一種固有的軌跡或路徑,這種既定的路徑很難發生改變,即形成“路徑依賴”現象。企業文化的剛性所形成的“路徑依賴”使企業擁有固定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當企業面臨外部環境的高度不確定性時,企業必須擺脫原有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模式,但是原有的文化剛性會阻礙企業做出變革,企業陷于過去的路徑而不能及時創新和對內外部環境做出反應,從而削弱了企業的競爭優勢。(二)企業文化建設重靜態表層,輕動態內層。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即理念層、行為層和物質層。其中理念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和主體,是形成物質層和行為層的基礎和根源。理念層是企業內部全體成員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價值觀和精神等內容。行為層是企業規定的行為規范,約束企業成員的行為,維持企業活動的正常秩序,物質層又叫符號層,是企業文化的表層部分。目前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比較重視外在的物質層建設,如企業的標志、產品的樣式、包裝、商標,企業的口號、徽章、衣著和紀念品等表層靜態的內容。由于企業過度重視這些外在靜態內容的建設,導致員工對企業文化的認識發生偏差,使員工認為企業文化就是一些口號和外在的標志等內容,這就將企業文化建設簡單化和形式化了。實際上,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是企業信念、價值觀和經營理念的構建與塑造。深層次的理念才是企業文化建設的核心與靈魂,而口號標志等物質層的企業文化只是深層次精神文化的載體和表現形式。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如果只重視靜態的物質層面文化建設而忽視了核心的深層次文化建設,那就是舍本逐末。而這種重視靜態表層內容、忽略內層內容的現象是當下企業文化建設中常見的誤區之一。(三)企業文化建設缺乏與外部環境的匹配。企業文化是社會文化的子文化,它必然會受到社會大環境及社會文化的影響,所以企業文化建設必須與社會所處的大環境相契合,而不能脫離社會現實環境。由于對企業文化的研究和實踐均源于西方,西方企業所處的社會文化背景有別于我國的現實狀況,因此照搬西方一些優秀企業的文化未必能夠產生良好的作用。而目前我國部分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積極學習其他優秀企業的文化,這種積極吸取他人精華的態度是對的,但是,如果照搬而忽略了當地社會環境和文化的影響就會產生水土不服現象。因此,企業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結合所處的社會環境,在學習其他企業文化的過程中,也要注重從中國傳統文化和當地社會文化中汲取營養,企業文化不能脫離社會大環境和傳統價值觀,而且隨著社會環境的變遷企業文化要動態發展,避免企業文化脫離外部環境。
四、基于動態能力的企業文化構建措施
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企業所處市場和行業環境日趨復雜、動態與不確定性,企業之間競爭也日趨激烈,企業在穩態環境中建立的優勢被不斷侵蝕,在以往市場環境中形成的靜態均衡不斷被打破。為此,企業迫切需要重構適合動態變化市場的動態能力體系。因此,企業必須構建基于動態能力培育的企業文化,從而保持競爭優勢。(一)構建動態思維的企業文化。動態能力強調的是一種整合資源以快速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能力,要求企業關注內外部環境變化,及時發現威脅和機會。所以,企業的文化也要具有一種動態的思維。積極關注內部與外部環境的變化,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企業文化。這種具有動態思維的企業文化在企業面臨新問題和新環境時能及時整合或重構企業各類資源,做出快速的反應。現有的研究也證明了靈活文化有助于企業動態能力的培育。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避免只重視靜態的物質層建設,而是要構建動態的理念,根據外部變化合理調整企業的理念等企業文化的深層內容。(二)加強學習型企業文化建設。為了應對知識經濟時代給企業帶來的日益復雜的經濟環境變化,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在如今不確定性日益增加的環境中,企業必須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才能保持競爭優勢,由此學者們和實踐者提出了構建學習型組織文化的理念。學習型組織文化是指“通過營造彌漫于整個組織的學習氣氛,充分發揮組織成員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而建構一種有機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續成長與發展的組織時所具有的文化管理模式”。學習型組織文化強調企業只有不斷實施變革和創新才能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將學習視為企業培育企業動態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應該加強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建設。在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主要通過以下措施實現。第一,將學習和創新作為企業文化的核心價值觀。在企業內部形成崇尚學習,鼓勵變革的氛圍,使組織成員意識到學習和創新的重要性,從而能夠不斷提高自我,構建自己及企業的核心能力,提高競爭優勢。第二,組建跨部門學習團隊。學習過程中的信息共享和分享可以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企業通過組建跨部門的學習團隊為員工提供一個便捷有效的交流溝通平臺,有助于員工之間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分享,從而推動學習型企業文化的傳播與擴散。彼得•圣吉曾說:“未來真正出色的企業將是那些能夠設法使企業成員全身心投入、有能力促進組織學習的企業”。因此,加強學習型企業文化建設是企業構建動態能力的重要方式。(三)構建柔性企業文化,克服企業文化的剛性。企業文化是企業組織成員的一致認可的理念和遵守的行為模式,其一旦形成具有相對的穩定性,而這種穩定性難以輕易改變,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剛性,因此企業文化的剛性是與企業文化相伴而生的。但是,當企業面臨動態環境時,這種牢固不變的企業文化就可能不合時宜,企業文化的剛性特征會阻礙企業的變化。因此,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必須克服企業文化中不合時宜的剛性,加強企業文化的柔性,從而能夠更好地適應環境的變化。柔性文化強調保持一定的開放度和寬容度,鼓勵創新和變革。企業在建設柔性文化中首先應該支持、鼓勵和獎勵員工個人或團隊的創新,并形成一種容錯氛圍;其次,在管理中尊重差異,合理利用差異帶來的多元化觀念,形成包容和善于變革的文化氛圍;最后,構建員工與組織和員工之間的多種溝通交流渠道和平臺,在企業內部建立充分的溝通機制,克服阻礙企業適應新環境的路徑依賴,為應對內外部動蕩的環境變化準備應變的空間,不斷提高企業文化與環境的匹配性。
作者:高鳴宇 徐燕 單位:新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新疆財經大學
- 上一篇:青年因素對文化建設的意義
- 下一篇:淺談民族文化在學生品德培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