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校文化教育論文2篇
時間:2022-07-01 02:56:40
導語:職校文化教育論文2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
一、職業學校學生的思想狀況
現在職業學校的學生多數是在成績不盡如人意的情況下勉強來到職業技術學校的。他們中有些人因為升學考試失敗,未能考上自己心儀的學校而有挫折感。因此部分學生到校后情緒低沉,變得不思進取、得過且過。有些人本身因為有學習障礙,自身有不良的習氣,導致學習困難進而自暴自棄。他們往往違反校紀,以“出位”為時尚。更有甚者,有人沾染上社會上一些不良習氣,拉幫結派;與同學一有矛盾,即老拳相向。因此職業學校中的偶發事件的類型多種多樣。社會新聞中,有關職業學校學生參與違法亂紀的事情也屢有報道。如何解決這些難題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心頭病。那么到哪里尋找解決問題的良藥呢?古人云:“建國君民,教學為先。”①“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雹诮涍^多方探索后,一些有識之士把目光轉向了中國的傳統文化“禮樂教化”。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根
說起中國傳統文化,人們首先想到的是儒家思想。儒家經典有十三經,包括《論語》、《孟子》、《禮記》、《孝經》、《詩經》等等。當然儒家經典內容豐富、義理深奧,不可能直接用來教授這些現代的職業學校學生。因此要從更淺更易的書籍入手,最后人們找到了《弟子規》。《弟子規》原本是清朝李毓秀所著的《訓蒙文》,從生活教育入手,仔細講授了為人子女應遵守的規范。其文簡潔易懂,讀起來朗朗上口?!兜茏右帯分v述了儒家的基本禮儀規范,以此為基本的禮儀教程完全可行?!兜茏右帯防锸紫葟娬{孝敬父母?!墩撜Z》里說:“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與?”③現在的學生不懂得父母養育的辛苦,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因為從小沒有人教導他孝順父母,所以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識。這也導致了后來出現忤逆父母,甚至謀財害命的家庭悲劇。隨后《弟子規》強調了要友愛兄弟,尊敬長輩,關心他人,誠信做人。最后它指出學習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兜茏右帯穼嵲谑欠浅ky得的訓導教材。
三、組織學習《弟子規》的體驗和感觸
最近幾年來我在班級里開展傳統文化教育。每日早讀和學生一起誦讀《論語》。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班級的風氣有所變化。打架等惡性違紀事件有所減少。其實推行傳統文化教育最重要的是扎根于《弟子規》的教學。但在實施過程中發現一些難點需要克服。首先,不少人認為《弟子規》是兒童啟蒙讀物,對它有輕視之心。的確《弟子規》為古代的訓蒙文。然而在傳統教育中斷百年之后的現在,它確實是一劑規范個人行為的良藥。所以學習《弟子規》等傳統文化課程首先要升起恭敬心,認真去學、去實行。其次,授課教師的素質很重要。傳統文化中有個名詞叫感召。善與善相應、惡與惡相應。因此教師自身的行為就是身教、不言而教?!捌渖碚涣疃?其身不正,雖令不從”。④非??上У氖莻鹘y文化中斷多年,我們老師自己也沒有得到很好的禮儀訓練。我們作為教師自身要帶頭學習,才能對學生有號召力。再次,傳統文化的教育需要家長的配合。其實學生的問題往往可以在家庭環境里找到原因。當孩子們不能在家庭中感受到溫暖時,他們必然會向外尋找。他們或者沉迷網吧,或者過早墮入情感的漩渦。一些家長本身就有不良嗜好。比如曾有位學生私下在宿舍里參與賭博。經調查發現他的父親本身就是賭桌上的???。家長自身不能做好榜樣,孩子就不會佩服你。即便家長講的是正理,他也不聽。況且有些家長自身價值觀就有問題,與學校教育相沖突,讓孩子覺得無所適從。再者,社會上對傳統文化有誤解、有偏見。有些人一提到傳統文化就想到糟粕。那么什么是糟粕?在哪里?他們往往答不上來,只會籠統地說儒家思想有愚忠愚孝,說“三綱五常”是糟粕。而“三綱五?!本唧w是什么意思?或者說不上來,或者歪曲了圣賢的原意?!熬V”是綱領,就是榜樣之義?!案笧樽泳V”就是父親是孩子的榜樣。仁義禮智信是做人應當遵守的常理。仔細思考會發現古圣先賢所說句句是理。實際上,經過幾千年的篩選淘汰,留下的經典中沒有糟粕。只是后代人看不懂古圣先賢的用心,錯解經典自以為是啊。最后,談談如何把傳統教育與現代學校制度相結合的問題。古人云“人之初、性本善”。傳統文化認為人本性是善良的,是可以教好的,人和人之間的關系是和諧的。當前學校所用的管理制度是效仿西方的管理模式的。西方管理思路中,人和人的關系是對立的。所以西方的管理模式是通過懲罰維護體制的。學生和教師之間會產生對立。結果學生學得很累,老師管得很累。論語里有句話:“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雹菟灾袊墓芾砟J阶怨乓詠矶际侵鲝垺暗轮餍梯o”。因此對學生首先要進行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而后對缺乏自律的人再用制度手段進行約束。
四、音樂教化的安排
“樂者,天地之和也;禮者,天地之序也。”⑥德音雅樂順乎人的性情,使人的道德情操趨向高尚、美好。反觀現在的流行歌曲言語低俗、五音散亂,使人心浮氣躁、妄想紛紛。古人稱之為靡靡之音。緊張的學習之余,學生們需要情緒的調節。他們尋求精神的放松是很自然的事。不過如果忽略音樂的教化、讓學生接受流行音樂的精神污染,學生自然難于安心學習。故此對音樂教育要給予相當的重視。目前學校一般都有廣播系統,可以利用來給予學生高雅音樂的熏陶,提高他們的音樂鑒賞水平。當學生提升了音樂欣賞品味后,自然對低俗音樂不感興趣。德音雅樂可分為以下幾類:1.忠于祖國如《大中國》、《我和我的祖國》;2.孝親尊師如《母親》、《長大后我就成了你》;3.團結友愛如《熊貓咪咪》、《讓世界充滿愛》;4.熱愛自然如《長江之歌》、《小草》。這些歌曲或者慷慨激揚,或者深情款款;旋律優美,歌詞健康。通過長期播放這些德音雅樂可以對學生的心理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此外可以播放無歌詞且節奏舒緩的心靈音樂,把學生青春期的躁動情緒撫平。結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們應當有信心,學生本性是善良的,人是可以學好的。祝愿職業學校的同仁一起拿起祖先留給我們的珍寶,弘揚傳統文化,美化心靈。
本文作者:柳正宇工作單位:泰州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
第二篇
一、汽車維修教學內容的改革
在原有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注重考慮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讓學生以實踐為主,進而深化理論知識,最后達到精神層面的升華。許多學生不明白,學這些要做什么,以后又什么用?于是,教師就要根據自己對汽車運用與維修的工作的深度分析,了解具體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需求,將其融入教學內容中。在課程的內容上筆者有以下四點的建議:第一,要注意調查當地主要汽車型號的需求量,以維修主流汽車的技術為主;第二,要清楚在汽車維修中的常見需求;第三,學校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第四,在學好重點的基礎上,要培養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學生不僅能吸取知識,更能得到技術和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例如,對于汽車的維護這一工作,在此基礎上同樣要重視學生安全駕駛與責任意識的培養,懂得規范操作,并且通過讓學生自主地查閱資料、使用工具、熟悉操作、得出結論,領會5S的理念等。這樣的實踐不僅培養了技術能力,更能讓他們進行自主地創造性學習。同時,在注重專業時,也要將“孝文化”教育的內容一同融入教學內容中。學生能通過實踐知道生活的艱辛與不易,進而能體會家長的辛苦和他們為自己創造良好的條件和對自己無私的愛。教學內容將理論與實際結合,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知識和技術,更是道德素質。
二、汽車維修專業傳統模式的改革,課堂形式多樣化
俗話說“,百看不如一練?!钡拇_,實踐才能出真知。汽車行業在時代的大潮流下迅猛地發展,新知識、新技術不斷更新。據調查,80%的企業對中職生的技能不甚滿意。要適應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中職學校必須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改革,營造生動有趣的課堂氣氛。例如,在講授“汽車概論與文化”這一講時,可以勇敢地走出傳統模式,教師可以將課堂移至汽車模型室里進行。老師邊講,學生邊觀察邊思考邊做筆記,這樣既能提升學生的興趣,也能開拓他們的眼界,鍛煉他們的思維,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與記憶。同時,中職學校的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現場教學等,將課堂形式多樣化,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調動同學的興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在老師與學生的角色扮演與轉換中,感受到學習汽車知識的樂趣。另外,中職也可以為課堂形式的豐富化作出一些努力。例如,建立汽車構造實訓室,可以實現發動機和底盤的拆裝練習,熟悉工作原理,并且能良好地掌握技術;汽車電器實訓室,掌握充電系、啟動系、點火系、空調結構等的工作原理、維護和保養等等一些場所的建立,都能幫助學生走出教室,增強動手操作能力,更早地進入實際的工作。如果一個人沒有實際動手的能力,又如何貫徹“孝”這一字呢?幫助學生走出課堂,為他們今后成為對家人、對社會有用的人開啟了光明的一頁。
三、汽車維修教學方法的改革,滲透孝文化教育
中國人自古以來以孝為先。當今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也不僅僅只是要擁有過硬的技術,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質、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行為規范。中職教育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中心非學科體系,強調理論與實際的一體化,并且將孝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地滲透在教學之中。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多開設一些研究性課程,學生可以挑選自己感興趣的進行研究,并且加上老師在適當時候引導和提點。例如,在“怠速控制系統檢測與維修”的專題中,設置一些問題:怠速控制系統的工作原理?常見的分為哪幾種?具體各自有什么樣的功用?怎樣對其進行維修和保養?等等。學生組成小組,通過查閱資料、進行推論、實地考察、親身實踐、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等一系列過程,培養學生在困難條件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更發展了他們的團隊精神、責任觀念,讓他們少一些偏執、多一份自信。良好的道德修養是通往成功的必需品。學生應該了解“孝”并非泛泛而談,而是應該落實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處細小的行為中,融合在我們中華民族的血肉與靈魂之中。能夠好好學習、踏實工作,有一個燦爛的前途,便是對父母與親人最大的孝心。另外,中職教育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接觸實際、接觸工作的機會。例如,與當地的多家汽車維修企業聯系,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在熟練掌握技術的基礎上,提早兩年進入企業實踐工作。這樣既不耽誤學業,又能了解企業的實際需求,從而提早進行適當的轉變,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為他們今后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經驗與基礎。
總之,基于長時間的分析,根據對于各企業的調查,結合中職學校的具體情況,筆者提出了以上三點建議。對于中職汽修專業孝文化教育和教學體系改革刻不容緩,它決定著學生今后的職業生涯與他們人格的完善。但加強孝文化教育,實現實踐與改革并不是件易事,還需要中職教師和專家們繼續在這條路上堅持不懈地摸索前進。學生在具備汽車維修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注意自己創造機會,將學會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才能真正迎合社會的需求,真正成為不讓親人擔心、能獨當一面的人才。
本文作者:邱祥軍工作單位:江蘇省高港中等專業學校
- 上一篇:英語文化教育論文5篇
- 下一篇:大學文化教育研究論文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