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時間:2022-09-20 03:52:55

導語: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摘要: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智力水平,文章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觀察能力,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三個方面探究了如何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關鍵詞:物理教學;思維能力;創新型人才

在素質教育全面展開的今天,教師應當通過物理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探究、合作等各方面能力,有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創新型人才,各種類型中具有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的人將在社會發展中起主導作用。“培養造就一大批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在報告中再次重申了人才的重要性。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教學的實質是以發展學生心智為主。在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每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轉化成一個個具體的教學問題,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學生解決各種問題。教學過程中適當設疑、解疑,不斷給予學生思維動機和空間。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只是學生在知識技能層面的運用,而提出新問題則需要學生具有創造性的思維。例如,做“動滑輪省一半力”實驗時,把此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實驗,學生測出拉力大小后,發現測出的數值與課本結論有出入,從而產生懷疑。在此,教師引導學生根據疑問進行討論,鼓勵其提出創新性的想法。在此過程中,學生提出新思想、新見解,就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表現。初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要把學習的自主權真正地交給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大膽探索,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心智得到鍛煉,讓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得到發展,從而不斷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物理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除此之外,想象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起點,所以,教師要根據創造性思維特征,在物理教育中進行相應的基本技能訓練,通過鼓勵猜想和假設,訓練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使學生克服定向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探究觀察能力

物理教學應該強調科學研究在學習中的作用,讓學生經過科學研究的過程,不僅學習到科學知識、實驗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學會認識未知事物的方法,不斷發展實踐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先生在談到物理教學時曾經指出:“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形成一種印象,以為物理學就是一些演算。演算是物理學的一部分,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物理學最重要的部分是與現象有關的。絕大部分物理學是從現象中來的。現象是物理學的根源。”這就表明,觀察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物理學習能力,也是一種重要的研究手段。教師要充分利用豐富的教材內容,切實開展探究教學,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樂于探究的興趣。探究性學習給了學生自己動手和自主合作的機會,能夠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比如,在進行“摩擦力”教學時,由于學生對生活中的摩擦力現象已經有豐富的感性認識,對摩擦力的分類、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等問題都能比較輕松掌握,因此,可以將本節課充分設計成一個完整的科學探究活動。教師鼓勵學生觀察生活、生產中的摩擦力現象,對“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進行大膽猜想。學生可以積極猜想影響摩擦力的各種因素,如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接觸面的壓力、接觸面的大小、接觸面的材料、接觸面之間的運動快慢、運動的方向等。教師再引導學生對這些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一個一個單獨研究,在研究其中一個因素的變化對摩擦力的影響,要保持其他因素相同,否則就無法知道摩擦力的變化是由哪個因素的變化引起的,從而讓學生懂得科學地設計實驗和制定計劃,也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科學探究中“控制變量法”的意義。通過這樣一系列的引導,學生親身體驗科學探究的全過程,最終得到正確的實驗結論,對摩擦力的認識將會更真切,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此外,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做好觀察總結。在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除了教給學生各種科學的觀察方法,還要引導學生根據探究實驗的要求客觀繪圖并記錄,合理分析收集到的資料,科學地論證和評估觀察到的結果。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啟發學生積極思維,引導學生進行積極自覺的觀察,使他們獲取正確的信息,發展思維,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進而能夠認識自然規律。當然,教師還應該在平時課堂教學中,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習慣。總之,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觀察能力是現代教育理念和時展的需要。

三、培養學生的交流合作能力

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人類生產生活呈現知識化、網絡化和國際化,國際社會各個領域間的綜合合作日益加強。自主發展、終生學習、探究合作已經成為人們自我發展和完善的必然要求。教師通過物理教學,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適應當今社會變化的能力,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合作創新、自我發展的能力,這無論是對于國家發展還是對個人成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現代社會中,不會合作的人是無法生存的,因為交流與合作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能力。物理教學中應該倡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才能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中認識自我價值,學會合作、學會交流、學會競爭,從根本上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課堂上可以通過分組實驗、小組討論、結幫結對等多種有效途徑,提高學生對合作重要性的認識。此外,還可以通過其他多種途徑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教學相長”的道理,讓學生明白在幫助他人的同時,不但可以獲得學生的尊重,而且對自己的學習也是一種檢驗和提高。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還要注意通過合適的方法消除學生對合作的顧慮,使學生勇于在合作過程中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問題,大膽向教師和學生尋求幫助。只有讓學生從根本上明白,在交流合作的學習過程中,同學與同學之間是平等的,大家都需要相互尊重,才能讓交流合作變得更加坦誠、真摯和高效。通過有效的交流合作學習,既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動手能力,也能夠促進學生學會學習、學會交往,形成挖掘學習的內動力。

教師還應注重在每一次的討論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合作能力。討論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形式。教師要積極創造機會讓學生有目的討論,鼓勵學生討論,讓學生敢于發表意見,勇于討論,在討論中合作學習,在討論中培養合作意識。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智力、性格等個性差異進行異質分組,讓學生組成合作團隊進行討論學習。學生的討論可以是團隊內討論,也可以是團隊之間的討論,還可以是師生討論。只要適時因勢利導,讓學生盡情發表意見,但不直接說出最后結果。學生在這樣的討論中既學會了知識,又可以加深對知識內在本質的理解。如“探究滑動摩擦力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的活動中,需要團隊成員互相協作才能完成。長期堅持有效的實踐交流合作活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交流合作意識和能力都能得到真正地培養和提高。

四、結語

在物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有培養學生能力的意識,更要有培養學生能力的素質。教師應該從多方面嘗試,不斷增強物理教學在培養學生能力方面能夠起到的作用。培育更多適應新時展的有用人才,為祖國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11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華東地區初中物理教材編寫組.義務教育教科書《物理》八年級全一冊[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117-118.

[3]顧長曄.如何在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合作品質[M].蘭州:甘肅教育,2018.

作者:魏岳峰 單位: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