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物理教育背后的文化價值

時間:2022-06-13 06:12:00

導語:漫談物理教育背后的文化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漫談物理教育背后的文化價值

物理教育本是一種廣義的文化活動。物理教育活動中,讓學生僅僅了解單純的物理學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該讓學生了解物理學在人類文化發展和社會生產力發展中的作用,并形成和掌握科學的價值觀、科學思維方式,接受物理文化全方位的熏陶,重視發揮物理教學的育人功能,物理教學當中要時刻重視文化價值的滲透。

物理教學當中加強文化價值的滲透,具體可在以下三個方面實現對青少年的培養,促進他們的發展。

一、形成科學探索精神

科學的力量,在于揭示了客觀的真理,不為權勢所左右,不被偽科學所迷惑;在于它能夠改造自然,為人類創造福利。物理科學的誕生,是與中世紀宗教權利和愚昧奮斗的輝煌勝利。為科學的誕生和發展,許多科學家獻出了生命。科學的力量和它這種高尚無私的魅力,又吸引了更多的人從事艱苦的科學研究。在物理學史上每一位物理學家都有一部傳奇的歷史。他們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事跡為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例如,阿基米德和皇冠的故事。阿基米德面對古羅馬兇神惡煞士兵的屠刀坦然自若地說:“等一下殺我的頭,讓我把這條幾何定理證完。”面對羅馬教廷的圍攻迫害,哥白尼勇敢地挑戰托勒玫的“地心說”,創立了“日心說”。布魯諾為熱情宣傳和捍衛“日心說”這一真理被羅馬教廷在鮮花廣場活活燒死,他留下的“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來的世界會了解我,知道我的價值”的精神萬古流芳。伽利略、牛頓、焦耳、法拉第、愛迪生、居里夫人、愛因斯坦等等物理學家永垂青史的佳話和故事正是我們課堂上對學生進行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精神教育最為豐富的精品教材。

二、科學認知與思維訓練

近幾年,在物理教學中要突出物理學史以及物理學思想和物理學方法論教育的呼聲很高。物理學家在進行物理文化創造時所表現出的對真善美的不懈追求、對社會發展和人類與環境的關注以及他們的高尚情操,都應該是物理文化的人文教育資源。教師應該通過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再創造,挖掘出具體的物理學發展過程和體現在物理定律定理中的科學方法,并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向他們展示,啟發學生的思考和領悟。例如:伽利略在理想斜面實驗基礎上總結出了慣性定律;1781年亞當斯(英)、勒維烈(法)根據萬有引力定律各自獨立計算出一顆新星的軌道并預言它的存在,1846年德國加勒果然在這個位置發現了一顆新星——海王星。法拉第經過10年不懈的努力,在奧斯特“電生磁”的啟發下進行了“磁生電”的大膽思考并進行苦苦的追求和探索實驗,終于發現和總結出著名的電磁感應定律。對光的本性的認識,麥克斯韋的電磁場理論和預言電磁波的存在,α粒子的散射實驗和盧瑟福的原子核式結構學說等等都充分地體現了尊重事實,按客觀規律辦事服從真理的科學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創新品質培養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創新將成為未來社會文化的基礎和核心.然而,創新絕不是純粹的智力活動,它包含著其他更為寬泛的內容,人的個性、意志品質等非智力因素在其中起著啟動、定向、維持、強化等重要作用.創新的本質含義在于對自身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的更新能力,其底蘊是人的綜合素質,是一種人格特征.富蘭克林為考察電力的威力,把好多個萊頓瓶連接起來貯存電荷,并捉了一只火雞來做實驗的故事:實驗還未開始,富蘭克林就碰了萊頓瓶,產生了極強的電擊,當場把富蘭克林擊暈了.當他蘇醒過來時,詼諧地說:“好家伙,我本想電死一只火雞,結果差一點電死一個傻瓜.”這個事例說明,科學創造并非一帆風順,需要具有克服困難、不怕失敗、百折不撓的意志和獻身科學的精神,給學生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對受教育者科學審美情趣的培養

物理學本身并不是美學,但物理學中蘊含了豐富的美學思想.文藝復興運動產生了一大批藝術大師,也影響著一大批科學巨匠.哥白尼、開普勒、伽利略、笛卡兒、牛頓等都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古希臘的美學思想,都相信自然界的和諧與有序.我們可以從物理現象、物理規律的描述和物理理論的構建等方面來體驗物理科學的美。在物理現象中,我們可以看到奇異的晶體結構和形狀、美麗的彩虹、色彩斑斕的干涉和衍射條紋、規律性的振動、神奇的激光、奇妙的光譜等等;在物理規律的表述方面,開普勒的行星運動描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和庫侖定律、麥克斯韋電磁理論方程、能量的轉化與守恒的機理、愛因斯坦質能方程等等,也使我們感受到物質世界相互聯系之美妙。在物理理論的構建方面,牛頓力學體系的公理化結構、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簡潔優雅等等,更使我們體會到人類在科學探索上對美的追求。另外,在物理思想與數學表達的結合上,我們也能享受一種精妙、奇巧的美。物理文化的確具有審美教育價值,可以使受教育者得到科學美的陶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