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策略分析7篇
時間:2022-12-30 09:24:45
導語: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策略分析7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第一篇: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研究
摘要:初中物理實驗課是物理教學的一部分,物理實驗形式多樣化,有的在課堂內實驗、有的去實驗室實驗,還有的在課外實驗探究。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如何通過物理實驗探究驗證原理,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擬對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且提出有效的教學對策。
關鍵詞:物理教學;實驗探究;探究能力
初中物理作為一門自然學科,讓學生了解一些物理知識或者現象,懂得物理學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地發揮物理實驗的輔助教學作用,在新一輪教學改革中,初中物理教學大綱提出,培養學生對物理現象的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在學生掌握物理知識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探究教學策略,通過對學生進行實驗引導,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探索精神和良好的科學態度,為以后學習打下堅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1]。
一、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現狀分析
筆者對江蘇睢寧幾所中學的物理實驗通過問卷調查、訪談和課堂聽課等方法進行了調查,發現總體來說,目前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比較樂觀,學校比較注重“以生為本”教學理念下,通過物理實驗探究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嚴謹求知的科學態度、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一些硬件設施比較好的學校還可以去多功能物理實驗室教學,讓學生獨立實驗。但是一部分學校物理實驗探究教學存在不足,比如:學校方面:學校只是考慮經費問題,實驗室設施比較陳舊,一些物理實驗儀器與新課程教材實驗儀器不匹配,這就導致一些實驗無法開展,也有的學校擔心學生實驗會損壞設備,干脆限制學生去實驗室做實驗的次數,學生在考試前做做實驗就可以。教師方面:受學校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一些教師僅僅注重學生的筆試分數,忽視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能不去實驗室的教學內容就在課堂講實驗,這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需要更新,同時一些教師的實驗素質有待提高。學生方面:受學校和教師的影響,一些學生開始背實驗,他們把實驗步驟和操作過程及實驗結論熟記,考試都是背下來。但是實際操作能力很差,往往自己動手做實驗丟三落四。針對初中物理實驗式探究教學現狀,現提出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2]。
二、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策略
1.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初中物理實驗教師要結合初中學生好奇心比較強的特點,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通過觀察物理現象和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提出問題,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越處熢趯嶒炚n導課環節要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比如學習物理實驗《摩擦力》這節課中,教師首先通過播放視頻,學生觀看冰壺這項體育運動,都比較熟悉的又叫冰上溜石,引導學生開始思考為什么冰壺最后會停下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常識,冬天下大雪之后,路上結了冰就會很滑,學生為了防止摔倒應該穿一雙什么材質鞋底的鞋子上學呢?平時上課時為什么粉筆可以在黑板上鞋子呢?教師通過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些現象或者生活常識,引導學生發現一些問題。學生只有開始獨立思考自己發現的問題,才開始實驗探究的第一步。
2.引導學生猜想。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引導學生對發現問題的猜想,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這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注意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大膽猜想,并且給予一定的表揚,由于初中生的學識水平低和生活常識的缺乏等,導致學生不敢猜想,怕出錯了老師批評、學生嘲笑等。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學生這種顧慮。對于學生的各種回答,不管是不是符合科學依據,都能積極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學習能力??傊?,引導學生進行實驗猜想,可以幫助學生進行實驗探究。例如:學習初中物理《摩擦力》這節課,教師引導學生猜想要是沒有摩擦力,我們的日程生活會有哪些改變?走路時會怎么樣,冰壺會一直轉下去嗎,猜想生活中哪些摩擦力是有利的,我們正在利用這些摩擦力,哪些摩擦力是有害的,我們需要消除摩擦力。學生在猜想的過程中,明白了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學習物理實驗《浮力的大小》這節課中,讓學生猜想胖子和瘦子都下水的話,哪一個更容易浮著呢,浮力的大小與物體的質量、形狀和體積哪些因素有關系呢,為什么鐵球會下沉,氣球還在水里面漂著呢,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發言,課堂氣氛活躍,充滿探究學術氛圍。
3.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和猜想問題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一堂實驗課目的是通過學生獨立地解決問題,獲得正確的實驗結論或者物理定理。初中物理實驗探究課要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學生根據自己提出的猜想選擇實驗工具,自己擬訂好實驗步驟進行實驗探究。比如《摩擦力》實驗中,學生通過猜想可能影響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積大小有關系,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接觸面之間的壓力大小有關系,摩擦力大小可能與接觸面的粗糙程度有關系等,結合自己的猜想,探究實驗比較有動力,知道自己為什么這樣實驗,做到實驗目的明確。在學習物理實驗《浮力的大小》這節課中,學生通過改變物體的質量,改變物體的不同形狀(同質量的圓木塊和方形木塊等)、改變物體的體積等分別進行實驗,從而得到結論到底浮力的大小取決于什么。
4.引導學生交流分析問題。學生進行探究式實驗解決問題后,要對收集到的實驗數據進行整理,在整理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列表法、圖表法等通過對數據的比較,總結物理實驗數據的規律。在學生得出實驗結論之后,教師要組織學生進行實驗分析,可以采用小組分析交流、教師點評分析、學生自我評價等形式。對這次探究式實驗中出現的問題或者一些突發事件的處理進行總結[3]。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充分地凸顯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實驗探究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的真諦,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精神,為高中物理學習打下牢固的理論知識基礎。
作者:姚瑤 單位:睢寧縣新世紀中學
參考文獻:
[1]劉佛梅.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物理實驗探究式教學[J].中學生數理化,2014.12.
[2]胡磊.淺談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J].教師通訊,2015.12.
[3]王浩.初中物理實驗探究的教學策略研究[M].南京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第二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
物理作為一門實驗學科,物理定理、概念都需要以物理實驗為支撐.物理實驗,不僅是物理學科研究的基礎方式,也是物理教學的核心內容.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實驗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體驗物理定理與現象產生的過程,使學生感受到物理與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一、利用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教學反饋的信息來看,實驗演示具有生動、真實、有趣等特征,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有效的物理概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實驗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大氣壓”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驗演示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促進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首先,教師必須做好實驗器具的準備工作,具體包含:硬紙片、杯子等,然后往杯子里倒水,將紙片放在杯子上,讓盛滿水的杯子和蓋在杯上的紙片倒立,最后要求學生觀察實驗結果.此時學生發現硬紙片不僅沒有掉下,杯里的水也沒有流出.接著,教師自然地引入大氣壓這個知識點,再帶領學生實驗,幫助學生提高感性認知.在實驗中,學生感受到大氣壓的存在.這樣的教學方式,拉近了學生與物理之間的距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引入是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每節課開始,學生都處在情緒激昂、精力旺盛的時期,所以教師要通過有趣、生動的內容,達到吸引學生的目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物理實驗作為課堂設計的重要選擇,教師必須充分利用物理實驗來設置懸念.例如,在講“浮力”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組織教學,以說明浮力大小和影響因素,讓學生認識浮力,從而領會阿基米德原理.通過播放“南海一號”打撈視頻創設情境,并提問:你是否明白沉船被打撈的原理?它蘊涵著怎樣的物理知識?然后讓學生思索為何氣球會升空?人為何能浮于死海海面?帶著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實驗:基于彈簧測力計,掛上用細線拴住的石塊,并且讓學生記錄彈簧測力計變化,讓學生發現石塊受彈簧測力計的影響,其數值不斷減?。賹⑹瘔K放到水中,引導學生觀察彈簧示數.這樣,學生就能感受到測力計變化與向上托的力量.最后由教師點明浮力概念.事實上,浮力大小直接影響實驗活動與教學設計.
二、物理實驗與生活實踐整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任何學科都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一旦脫離生活,教學就顯得沒有任何意義.物理也是如此.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將教學與生活有機整合在一起,在挖掘教學資源的同時,將教學內容延伸到課外,增強現實生活與物理實驗的聯系,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圓周運動的線速度與方向”時,教師可以借助《劉三姐》中的拋繡球,將繡球作為實驗材料,讓全班都參與到課堂實驗中.
三、利用小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從當前的初中物理教學來看,很多老師都存在這種誤解:課本中的小實驗都是課外知識,和考試沒有太大關系.在應試教育影響深遠的今天,課本小實驗經常被教師忽略,根本沒有真正發揮作用.這些小實驗具有貼近生活、取材簡單、明了直觀、容易操作等特征,不僅有助于學生領會所學知識,也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學生提高動手能力.例如,在講“電磁鐵”時,教師可以提供自制電磁鐵的方法,要求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制作.通過實驗操作,大部分學生都掌握了電磁鐵的學習特征與制作方法.總之,學習興趣作為保障物理學習質量的基礎,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大影響.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物理實驗,從學生感興趣的領域著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作者:張中拓 單位:江蘇濱??h第一初級中學
第三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探討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在物理教學中,總會穿插一些實驗,而實驗教學給學生提供了一個開展創新性學習的環境.在新課標背景下,教學目的就是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因此,實驗教學在物理教學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特點,挖掘實驗教學資源,設計科學的創新實驗.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下面具體談談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創新策略.
一、演示實驗要做到創新
在物理課本中有很多演示實驗.這些演示實驗,有些實驗用到的實驗物品是日常很少見到的,有些實驗非常復雜,有些實驗現象不明顯.因此,有些學生對物理實驗沒有興趣.在傳統的教學觀念下,教師在做演示實驗時都是自己在講臺上做,學生在下面看,根本沒有學生參與實驗的機會.這樣,不僅達不到教師的實驗目的,而且容易使學生上課“走神”,不注意聽講.因此,在演示實驗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多找一些貼近生活的實驗物品,將生活中的物品搬到講臺上,給學生耳目一新的感覺,讓學生感知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實驗過程中,教師應該讓學生參與實驗,和學生一起做實驗,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在做“慣性現象”演示實驗時,這個實驗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解釋生活中的慣性現象,培養學生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于這個實驗,很多學生最先想到的就是汽車在行駛時具有慣性.為了讓學生對實驗學習有興趣,教師必須設計更加新穎的實驗.這個實驗的特點是比較簡單,可操作性強,在演示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參與實驗操作.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這個實驗:在裝有水的杯子上放一張硬紙板,紙板上放一個雞蛋.迅速擊打雞蛋下的硬紙板,雞蛋豎直落入杯中,并沒有沿著水平方向運動.這個實驗可以證明,靜止的物體是具有慣性的,不僅僅是運動的物體.這個實驗看起來比較新穎,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在探究中創新
新課改重視探究教學的開展.但是,初中生年齡小,他們的探究能力還不高.這就導致有些教師不能有效開展探究教學.初中生能否認真聽課,大多在于他們是否有興趣.有些教師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在學生沒有認真聽課的情況下開展探究學習,在學生認真聽課的情況下恢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這種方法,在新課標背景下是不允許使用的.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為此,教師必須深入了解學生,實現創新的探究實驗教學.例如,在做“電路的連接”演示實驗時,電路離我們很近,但是又很遠.“電”本身屬于看不見、摸不到的東西.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個實驗,教師可以直接向學生分發電池組、開關、導線、小燈泡等器材,然后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請你用課桌上的器材,使小燈泡亮起來,看看有多少種方法能夠讓小燈泡亮起來?這時,學生特別認真地做這個實驗.通過這種提問的方式,可以增強學生的探究意識.同時,可以讓學生想一想:能不能增加一根導線,使燈熄滅呢?很多學生對這種不常見的問題都是非常有興趣探究的.所以,讓學生在探究中創新,不僅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而且能夠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
三、小制作,大作用
鼓勵學生進行小制作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實驗學習中都有自己動手制作的機會.同樣的一個問題,學生可能自己動手制作后就會有不一樣的體會.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級領導對學校的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很多學校都設有多個實驗室,實驗器材相對來說也是比較齊全的.因此,教師可以向學生定期地開放實驗室,指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自己制作器材.例如,在做“摩擦起電”實驗時,課本上用到的器材有玻璃棒、膠棒、毛皮、絲綢和碎紙屑.這些實驗器材也是生活中常見的.教師可以不使用這些器材,引導學生自己制作實驗器材.如,引導學生將一張紙撕成小紙屑,放在桌子上,然后用自己的筆在頭發上摩擦幾下,就可以吸引起紙屑.這個實驗,可以證明摩擦起電.通過自己制作實驗器材,學生對這個實驗產生更深的理解.因此,學生的小制作,其實具有很大的作用.總之,實驗是物理教學中的重中之重.為了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教師應該不斷探索,了解學生的特點,引導學生敢于創新,使學生對物理實驗產生興趣.學生只有有了學習興趣,才能主動學習,不斷探究,從而提高學習效果.
作者:邰鵬 單位:江蘇東臺市實驗中學教育集團
第四篇:初中物理實驗教具開發研究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自制實驗教具的必要性
在信息與科技的時代,初中物理基礎教育的課標要求要順應時代變化,要符合新時期初中生的心理變化特征,但是對于培養初中生的科學素養以及一定的實驗能力是任何時代下都需要的。而且依據初中生的心理結構特點,以及物理課程的自身的特殊性———以實驗為基礎的一門學科,實驗在整個物理教育教學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1]。
(一)實驗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通過實驗教學,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理論知識從而完成當堂教學目標,還可以激發學生興趣。簡易操作的實驗較多且以生活息息相關,很容易的讓學生形成一種認知即“物理是一門有趣的學科,是和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使學生在興趣中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2]。
(二)物理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在實驗的教學過程中,有助于開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及創新能力。針對初中生已經形成了豐富的感性認知能力和初步的理性認知能力的這一現狀,在進行實驗開發,演示及分組探究中,通過學生的參與,形成感性認知后再加以引導,將中學生的豐富的感性認知加工為理性認識;并通過開發研究的過程,提出某些實驗的缺陷,讓學生自己思考、研究、改進,從而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最后,在進行物理實驗教學過程中,也是培養學生自己的實驗能力。
(三)實驗教學有利于學生主體性發展
所謂發展是指在認知價值基礎上對學生整個精神世界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主要包括道德情感、創造精神、審美能力、和諧人格等方面的發展。教學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學生的發展,學生發展的核心是其主體性發展。
二、大氣壓強這一節自制實驗教具的開發
人教版八年級物理書中,以馬德堡半球實驗實驗引入大氣壓強。馬德堡半球實驗驗證了大氣壓的存在,該實驗顯示出大氣壓的巨大威力同時帶給學生巨大的視覺沖擊,但是由于操作的局限性,通常只能以視頻播放的形式來進行觀看,具有局限性與不可操作性。接著引入首次準確求出了大氣壓強的準確值的托里拆利實驗,但由于具有一定的危險性,通常也只是以播放實驗視頻的形式進行。但是由于兩個實驗的不易操作性,很難將不容易察覺的大氣壓轉換到具體的可感知的事物上。
(一)改進的覆杯實驗
首先我用以下實驗器材漏斗、橡皮泥、水、薄塑料片來組成覆杯實驗,并觀察將下口封住的小漏斗蓋上撲克牌,倒置,用手捏住漏斗,你看到的現象是撲克牌掉落;次觀察將下口封住的小漏斗裝滿水,蓋上撲克牌,用手按住硬紙片,使它倒置,手捏漏斗,你看到的現是撲克牌不再掉落;在完成上一步實驗后拔下封口的橡皮泥你看到的現象是撲克牌再一次掉落。在上述的實驗中實驗現象明顯,能夠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較好的達到教學目的,也便分組實驗,便于學生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二)改進的模擬馬德堡半球實驗
在感受大氣壓的大小的實驗中,我使用下列器材:兩個同樣大小的不銹鋼碗、兩個帶拉鉤的吸盤、硬紙板或為厚度為2mm左右的塑料密封圈、繩子、餐巾紙。具體的實驗過程是:先將兩個塑料密封圈置于碗的邊沿,將餐巾紙放入碗內,再將餐巾紙點燃,當燃燒最旺時將兩只碗緊扣;然后用濕抹布給碗降溫,待碗的溫度降到人手感覺不燙的時候,把吸盤吸在碗的底部;最后請兩個同學向左右兩邊用力拉吸盤,體驗大氣壓的大小,在操作過程中學生會發現怎么樣都拉不開,在他們的預料之外,因此就特別想知道原因,從而引入大氣壓究竟有多大?此次實驗將抽象的大氣壓值轉換為拉不開的碗,便于學生的感知與感悟。
(三)自制氣壓計
對于托里拆利實驗的改進:長約1米的一端封閉的玻璃管用橡膠管和注射器針筒相連接,從針筒到玻璃管頂端灌滿水銀,將管內空氣全部排出,在玻璃管以及大注射器后方沾上強磁鐵,方便放于黑板上演示,接下來進行實驗操作:將針筒固定,用帶有手套的手指堵住玻璃管管口,將玻璃管倒立過來,讓學生觀察當手指放開時水銀柱的變化情況觀察到放手時水銀柱高度會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后,水銀柱便會停止下降,這時候用刻度尺進行測量,得到760mm水銀柱高。對托里拆利實驗進行改進,首先將應使用大量水銀的實驗減少為少量使用,既減少了實驗的成本,又由于水銀具有一定的危險性,減少水銀量的使用,也減少了實驗的危險性,在實驗操作和觀察中培養學生思考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其思維的縝密性和計算能力。這樣簡單的實驗不僅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而且讓學生從物理走向生活,從生活走向社會。
三、展望
一般來說“低成本實驗多采用生活中隨處可見物件制作而成,理論聯系實際,能夠激起學生興趣,激發求知欲。通過物理實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對物理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進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維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我相信通過對物理自制教具的研究與開發,不僅對于物理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指導意義,而且對于學生的思維開發也具有較大的作用。對于一些及其缺乏實驗教具的農村地區也可以達到豐富課程資源的目的。
作者:丁婭 鄭玉梅 彭天鳳 單位:信陽師范學院物理電子工程學院 信陽市羊山中
參考文獻:
[1]蘇明義.新版初中物理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85.
[2]羅星凱.中學物理疑難實驗專題研究[J].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第五篇: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摘要: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相關教育者需要重點思考的問題。本文對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這一課題進行探討,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拙見與大家分享。
關鍵詞:中學物理;課堂教學;創新能力;重要性;教學策略
物理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教學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在新課程的背景下,教師應當轉變教學思路,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實效。
一、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性
1、在傳統教學中缺少對教學方法的思考
在過去的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不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與學生的互動性較差,所以就導致學生對于教師所教學的內容提不起學習興趣,教學實效難以取得提高。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是因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僅僅采用“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將課本中的教學內容通過口頭復述的方式解機械地介紹給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對教學方法的思考。第二是因為教師對于物理實驗環節重視程度不夠高,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為了節省教學時間將自主實驗環節省略,只對學生進行口頭地介紹,讓學生通過自主想象來學習實驗,這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種教學方式。
2、創新能力在物理學習中的作用
所謂創新能力,就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可以擺脫傳統思維的束縛,運用富有自己思想和有效的方式使得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得到解決。高中物理的知識體系較為復雜,其教學的知識點涉及“光學、力學、電磁學等多個方面”,所以更需要學生具有創新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積極的求知欲望,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其次,創新精神是一個學生不可或缺的寶貴品質,學生如果具有了這種精神,就會在面對困難時積極思考應對方法,不受傳統思想的捆綁,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教師在高中物理的教學過程中要積極思考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如何在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1、“少教多學”,重視學生自主實踐過程
所謂“少教多學”就是指將大部分課堂時間都交給學生,使得學生自主實踐探究教學的內容,隨后學生將在探究過程中不懂的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進行針對性講解,完成課堂教學環節。此教學方法也同樣適用于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簡單地引導,然后讓學生自主完成實驗,在實踐中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教學的知識,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探究彈力和彈簧深長的關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簡單介紹實驗所需要的器材和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然后讓學生自主進行實驗操作,“實驗器材:輕質彈簧一根,鉤碼一盒,刻度尺,鐵架臺,重垂線,坐標紙和三角板。注意事項:鉤碼要保持垂直;坐標系的建立要標準;讓盡可能多的點落在同一直線上,讓其余的點落在直線的兩側,誤差較大的點舍棄”,隨后學生就可以自主進行實驗,“記錄彈簧下端不掛鉤碼時所對應的刻度L0,在彈簧下端掛上一個鉤碼,待鉤碼靜止后,記下彈簧下端所對應的刻度Ll,按此規律依次記錄,最后總結出實驗結
2、加入拓展內容,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傳統的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將自己的教學目標僅僅定于完成課本教學內容上,教師忽略了對學生進行知識拓展這個教學環節,學生只有接觸了更多元化的知識,才能對課本知識提出思考,從而進行創新思維的設計。教師在實踐教學過程中可以將課外知識和課本知識進行有機地結合,重視對學生課外知識的拓展,針對教學內容對學生提出探究問題,讓學生進行方案設計,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驗證機械能守恒》的實驗教學中,其實驗原理為重力做功的自由落體運動遵守機械能守恒定律,即重力勢能的減少量等于動能的增加量。學生利用打點計時器在紙帶上記錄下物體自由下落的高度,計算出瞬時速度,即可驗證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量與物體動能的增加量相等。教師可以針對此實驗,對學生提出問題“機械能守恒在生活中有哪些應用?”學生在接到問題后會積極進行思考,做出回答如“機械表的工作還有游樂場的蹦極運動都是利用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3、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有很多不能讓學生自主操作的實驗,這對于部分想象能力較差的學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教師在針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內容展開教學時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輔助教學,將具體的實驗操作步驟通過視頻演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展示,學生在此過程中可以洞悉實驗操作步驟,對于實驗的每一個環節都做出非常清晰地記錄,幫助學生學習物理實驗。在多媒體技術的幫助下,學生就能有效提高自己的創新思維,使得現代信息技術與物理實驗教學有機結合,提高高中物理教學實效。例如在《測定金屬電阻率》的實驗教學中,由于實驗操作難度較大,所以一般不讓學生對于此實驗進行自主操作,可以通過多媒體演示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利用伏安法先測量導線的電阻,隨后測量金屬絲的長度和直徑,計算出其橫截面積,最后得出結論?!睂W生在觀看實驗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對實驗想象的驗證過程,通過這種直觀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對于物理的學習熱情,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三、結語
在中學物理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教師必須積極思考的一個課堂,如果說物理實驗學習是一幅畫,那么創新能力就是其中的點睛之筆,學生只有具有了創新能力,才能運用多種思維去解決問題,更好地學習物理這門學科。
作者:閆會明 單位: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第一中學
參考文獻:
[1]徐炳.淺議物理課外實驗及其課題選擇[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2(11)
[2]徐志長,葉晟波.關于課外實驗教學的新思考[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2(06)
[3]王克亮.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外實驗教學[J].學苑教育.2012(16)
第六篇:農村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可以說沒有實驗就沒有物理學。實驗既是物理知識教學的基礎,又是物理課堂中加強素質教育的一種主要渠道和有效手段。實驗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的觀察、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但是由于農村學校自身條件的限制,導致物理實驗教學的落后。
一、具體體現
(一)實驗器材:農村中學的實驗設備老化落后及數量嚴重不足。例如:高二物理3-2.2《探究感應電流的產生條件》的實驗中,出現磁鐵老化磁性不強,靈敏電流表不靈敏,導線的鱷魚夾掉落,實驗現象不明顯甚至沒有現象的問題,達不到實驗教學目的。高中物理實驗關于“紙帶問題”的處理是重點,但是由于農村中學資金問題,氣墊導軌沒有配備,小車的損耗很嚴重,數量嚴重缺乏。
(二)實驗教師素質不專業:作為一名實驗教師或實驗員必須具備扎實的專業水平和熟練的實驗技能,同時還應擁有嚴謹的科學態度和樂于鉆研科學的精神,但是農村中學沒有配備專業的實驗教師,由任課教師和后勤人員兼任。實驗教師沒有接受專業的實驗培訓,沒有實驗操作經驗,設計實驗的能力不強,造成實驗效率低下。
(三)學生實驗素質低:由于大多數農村初中實驗設備較差,沒有配備專職的實驗教師,很多應做的實驗都無法開設,實驗只能是“紙上談兵”,學生的實驗素質低。進入高中后,開設實驗課,當學生進入實驗室后就覺得極度興奮:交頭接耳,隨意擺弄,甚至破壞、偷盜實驗器材。上課換了一個陌生的環境,學生覺得很新鮮,就東看看,西瞧瞧,使自己的大腦處于高度興奮狀態,造成相互干擾、思維混亂、觀察、記憶、應變能力減弱,更談不上分析、推理,一節實驗課全部在關注實驗室實驗器材等,而對實驗本身不感興趣,實驗后幾乎一無所獲。
二、解決方案
(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農村學生受家庭、社會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對學習興趣不高,進一步增加教育教學難度。為此,在實驗教學中,充分運用好物理學科的特點,認真開展視頻播放、教師演示實驗、學生分組實驗及課后小實驗小制作,可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樹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思維為核心、訓練為主線、調節為關鍵、能力為目標的教學原則,有效地提高物理課堂教學質量。在日常教學中開展豐富多彩的、適合學生特點的校本活動,例如:學校開展了“萬有引力與航天”、“地震中的縱波橫波”的專題講座,開設了課外活動興趣小組,每周三下午開展小組活動,設立主題,讓學生在實驗室親自操作,感受實驗帶來的樂趣,進而大大調動學生參與實驗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提高農村中學物理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在部分教師看來實驗設備老化,現象不明顯甚至沒有實驗現象,做實驗還不如叫學生背實驗,只要學生把實驗現象記住就可以應付考試。首先應該建立新理念:教師要拋棄應試教育的影響,重視實驗教學,杜絕以講代做、以插圖、動畫、課件等方式“做”實驗完全代替演示實驗的實驗教學方式,發散思維,走出課堂,走進生活;不限于課本;大膽實踐,大膽創新。其次要提高學校對實驗教學的重視。實驗教師既要負責實驗器材的管理和維修,還要安排各個年級的學生實驗和課外小實驗,管理力學電學熱學等實驗室。由于全校有58個教學班級,可是只有一名實驗室管理員,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精研和改進實驗。學校應設立專門的實驗老師,不再由一線教師和后勤教師兼任。最后改革實驗教師績效考核評價方法,推動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的發展。當下對一線教師的績效考核、評估相對滯后,注意力都集中在高考和學考考試成績,對于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為了調動教師實驗教學的積極性,使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切實可行地開展,應盡快建立與新課程理念一致,切合教學實情的考核評估制度。學校在年終考核時,應消除在物理實驗教學與語文數學英語的區別,提升到相同的地位。在晉級評優中可適當向課改實驗教師傾斜,這樣才能有效地調動農村教師的積極性,保證新課程改革順利實施,以全面提高農村中學物理實驗教學質量??傊r村中學物理實驗不管是設備還是管理都比較落后,均無法與新課改教學理念同步,各級領導和學校物理教師應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行動起來,開發和利用現有資源,為新課改的全面實施,為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貢獻自己的力量。
作者:盧宏偉 單位:隴西文峰中學
第七篇:高中物理實驗學習體會與思考
摘要:物理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是高中物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的重要舞臺。離開了實驗的高中物理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所以在學習高中物理知識的時候,應重視物理實驗的學習。本文結合自己的學習心得就高中物理實驗的學習進行以下探討。
關鍵詞: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思考;體會;創新能力
物理這種門學科思維性很強,很多抽象的概念需要通過實驗分析,從而掌握和理解知識點。在物理力學的學習中,實驗是鍛煉學生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物理實驗,學生會積極探究實驗中的現象及結果,找出實驗中合理的邏輯性,從而對物理力學的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對于高中物理力學實驗的學習,一方面,要跟隨教師的正確引導,建立學習小組,通過實驗、討論,發揮自我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另一方面,要將生活與實踐相結合,更好地將物理力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
1將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入實驗
在高中物理實驗學習中,老師可以適當的把生活中的一些物理問題放到實驗課堂中,引用一些生活中要解決的物理問題,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結合生活實踐來安排實驗內容,增強學生在解決物理問題中的興趣,避免操作過程中的枯燥情緒,也可以鍛煉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的思考能力。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要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激發學生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合理安排學習內容,滿足不同學生在學習上的要求,讓每個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進步。在教學中,老師要盡可能的將學生熟悉的、含有物理知識的生活內容引入到課堂之中,結合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好奇心,讓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地思考問題。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現象,有趣的事情都可以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給學生多講生活中的事例,讓學生更加了解物理知識和生活之間的聯系,有利學生進一步學好物理知識和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
2增加學生在實驗中的感受和體驗
我們在學習一些基礎的物理理論知識和物理實驗設計方法的基礎上可以進行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因此老師要為學生提供實驗設計的機會,在充分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不斷嘗試。例如,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教學中,老師首先根據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思考,為什么賽車比普通小汽車的加速度快,為什么貨車比普通小汽車加速慢?通過這兩個現象學生推測出,加速度與力、質量相關,力越大,加速度越快;質量越大,加速度越小,然后老師引導學生進行實驗設計。學生思考后得出,加速度既與力有關又與質量有關,而要分別研討加速度和力、加速度和質量的關系,采用控制變量法。這時,老師引導學生選擇實驗器材,設計實驗開展的具體流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關于實驗具體流程的設計,在初步實驗設計后老師引導學生開展實驗,學生根據實驗重新修訂實驗過程,然后進行二次實驗,獲取實驗數據,進行論證。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圍繞問題展開實驗的設計,學生的情感和思維全方位投入,促進了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發展。
3在教師引導下,積極自主地學習探討
目前,一些高中物理實驗學習都是教師獨自一人實驗演示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和記憶,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因此,學生要盡量發揮在物理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避免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進行實驗學習,而是要自己主動操作、探究。實驗中,學生不能盲目學習,而要帶著問題學習,當然這些問題不僅局限于教師布置的問題,更多的是主動思考問題,讓自己在親手實驗中感受到實驗的樂趣。通過小組探討,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從中找出規律及答案,從而培養對物理學習的興趣。比如,在摩擦力“難分難解的書”實驗學習中,學生要思考:“摩擦力與擠壓力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實驗中還有哪些因素可以影響摩擦力的大小?”通過實驗學習,學生可以搞清當兩本書交錯疊加在一起,書頁之間通過互相擠壓產生力量,書頁越多,相互擠壓的力量就越大,產生的摩擦力也就越大。因此,越厚的書本,就越難被拉扯開。另外,學生還可以在此實驗中拓展壓力的大小和接觸面的粗糙程度等有關知識點:在接觸面粗糙程度相同時,壓力越大,滑動摩擦力越大;在壓力大小相同時,接觸面越粗糙,滑動摩擦力越大。通過實驗,學生培養了學習興趣和探索精神,并能將實驗中所收獲的物理知識應用于實踐。
4有效利用課外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教材中的實驗是選擇了比較典型的課題部分,還有很多豐富的材料在課堂內部沒有辦法逐一完成。所以,老師要利用課外實驗,讓學生接觸到更多、更豐富的材料,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進行“無線電發射和接收”這一實驗時,老師在課下可以為學生布置一個制作“小廣播臺”的要求,對信號進行發射和接收,讓學生自己操作電磁波等實驗內容?;蛘咴O計一些比較簡單的鉛筆壓氣球等實驗,證明壓力和壓強之間的關系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課外實驗要脫離課本,多與生活和學?;顒咏佑|,讓現實與實驗緊密連接在一塊,通過學生自己的力量制作一些小發明、小制作,提高學生的物理實驗積極性。例如,學??梢越M織學生開展小制作作品比賽,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踐,制作出一些實用的小的用品,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課外實驗中,老師應該多對其進行指導,因為脫離了課堂可能讓很多學生感到無所適從,所以老師可以給學生一些鼓勵,遇到困難不能氣餒,讓學生可以總結經驗與教訓,不斷改變實驗方法,達到更好的實驗效果,促進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傊?,高中生物課程是不能脫離實驗教學的,只有讓我們去親自動手實驗,這樣才能讓我們對生物實驗的機理更加明晰,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才能更好適應時代的發展,成為新時代有用的人才。
作者:邢雅琪 單位:濱州市沾化區第二中學2014級18班
參考文獻:
[1]林俊哥.高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思想方法歸納[J].考試周刊,2013(31)
[2]李霞.淺談高中物理實驗教學思路[J].魅力中國,2014(03)
[3]劉來寶.如何提高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有效性[J].
- 上一篇:微課在大學物理課堂教學的運用
- 下一篇:估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