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12 08:19:00
導語: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農戶小額信貸業務在欠發達地區是一種雙贏的信貸模式,既可以拓展金融機構業務又能滿足農戶貸款需求。從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意義入手,分析了發展困境產生的原因,提出實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關鍵點。
關鍵詞: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
國際上通行的小額信貸(Microfinane),是指通過特定的小額信貸機構為具有一定潛在負債能力的貧困人口提供信貸服務,以幫助他們擺脫貧困的特殊信貸方式。中國1999年下半年開始正式推行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是根據農戶的經濟狀況和信用程度,在核定的額度和期限內,由農村信用社向農戶發放的不需抵押、擔保的貸款。它采用“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方式,手續簡便,利率優惠。
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以傳統的家庭經營為主,規模小,經濟基礎薄弱,農民貸款難,民間借貸活躍,高利貸猖獗[1]。欠發達地區的農村信用社,信貸資產質量低下,風險貸款率高。有的基層社甚至長期處于虧損狀態,艱難地維系著生存。小額信貸在欠發達地區是一種雙贏的模式。不僅有利于推進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端正經營方向、轉換經營機制、拓展服務群體和空間、實現農村信用社扭虧增盈與可持續發展,還可解決農民貸款難、減少農村資金“農轉非”、提高農民信用意識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
一、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開展農戶小額信貸的意義
1.可以解決農民貸款難的問題?,F階段在中國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統分結合的經營模式下,欠發達地區的農民既有強烈的金融渴求,卻又苦于沒有物品抵押。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以借款人信用作為保證,無須提供第三人擔保,取消了擔保、抵押等條件,且利率優惠,手續簡便,有效地解決了正規金融體系難以輻射弱勢群體的資金需求問題,使講信用農戶貸款難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2.可以減少農村資金的“農轉非”。根據中國人民銀行《農村信用合作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管理指導意見》(銀發[2001]397號)文件規定,小額信用貸款貸款對象是具有農業戶口,主要從事農村土地耕作或者其他與農村經濟發展有關的生產經營活動的農民、個體經營戶等。小額信貸用途只能用于農業生產和圍繞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服務以及購置生活用品、建房、治病、子女上學等方面。小額信貸對象和用途的規定使農村資金的“農轉非”現象得到有效緩解。
3.可以提高農民信用意識。中國有著誠實守信的傳統美德,從孔子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到普通百姓的“有借有還,再借不難”都充分體現了良好的信用觀念[2]。在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過程中,農信社與地方政府配合,大規模開展了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鎮的建設。對鄉鎮集體和個人進行信用等級評定,并根據信用等級授予信用貸款額度,農戶能夠便利地獲得貸款,并且能夠在守信的情況下獲得新的貸款和獲得更大額度貸款的機會,以此可以提高農民信用意識,改善農村信貸環境。
4.可以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欠發達地區的經濟基礎差,市場經濟不發達,鄉鎮企業發展落后,農民收入低。在這種情況下,農村經濟發展中對于大額資金量的需求不多,更多的是小額的經常性的資金以滿足農業生產和農民日常生活的需要。立足于小額度、大規模的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以其“手續簡便、無抵押、無擔?!钡忍攸c正好滿足其需要,為農村經濟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助推器”和“加油站”作用。
5.可以提升農信社形象。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作為農信社支農、惠農的主打品牌,不僅使廣大農民農業生產得到扶持,走向致富奔小康之路,使信用社支農主力軍的作用與地位日益突出,還使信用社形象不斷提升。在推行農戶小額信用貸款過程中,信用社找準了信貸切入點,大膽打破原有思維習慣和工作陳規,不僅提升了農信社的社會地位,而且使資金得到了充分運用。數年來,農信社的貸款總量增加,效益也顯著提高,發展空間得到拓展。
二、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農戶小額信貸發展困境的原因
1.信貸業務經營成本高。由于欠發達地區服務半徑大,生產力不發達,以一家一戶的傳統種植業生產為主,農戶小額信貸業務呈現出額度小、筆數多、期限短的特點[3]。農村信用社面向成千上萬農戶進行資信調查評估、建檔定級、收貸收息等,業務十分分散,經營成本相對較高。
2.農民思想認識存在誤區。由于宣傳力度不夠,一些農戶對小額信貸了解不清,認為農信社推廣小額信貸是在走過場,對小額信貸持觀望態度;還有一些農戶認為,現在農信社既然讓貸款,不管是否用得著,都要借此機會貸一筆,“跟風貸款”現象嚴重;還有農民把信用社發放的貸款當做政府的扶貧款或救濟金,甚至認為,既然是國家的惠農政策,貸款可能將來是由國家買單。
3.信貸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農戶小額信貸只是憑著農戶信用發放,不像擔保貸款具有雙重保險,且農民從事的產業又是弱質產業——農業,在很大程度上是“靠天吃飯”,一旦發生難以抗力的天災時,貸款就難以到期收回。農村信用社普遍對貸款實行“誰放誰收”和“績效掛鉤“的信貸管理體制,信貸人員出于對自己的工資、獎金考慮,多數樂意發放擔保、質押等安全性較高的貸款,對小額信貸的發放不感興趣。
4.司法部門打擊逃債不力。實際工作中,由于司法程序管理漏洞多,司法執行中存在功利行為,法律“白條”難兌現,信用社要么是“贏了官司輸了錢”,要么是收回了一些無法變現的“固定資產”,要么是象征性地收回一些貸款本金,而大部分貸款本息卻因此而“化為烏有”。其債權難以得到有效保全。司法部門對逃廢金融債務打擊不力,信用社債權難以得到有效保全。
5.小額信貸設置不太合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和土地流轉的加快,農民的生產資金日益增大,貸款的需求量也隨之加大。農戶小額貸款額度較小,多為1000元~5000元,難以滿足農民購置大型農機具、投資高效農業項目等資金需求,難以滿足農業產業化規模發展的資金需求。另外,小額信貸的貸款期限短,短期貸款只有三個月,這與一些生產周期較長的農業生產項目的實際需求不相符合。
三、實現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可持續發展的幾個關鍵點
1.貸款利率市場化。農村信用社的小額貸款是商業貸款,并不是政府的扶貧款,經營的最起碼要求是不虧損。國際上成功小額貸款的存貸差要高達8%~15%左右,在中國,由于不需要建立新的金融組織來發放小額信貸,加之貸款的方式也較國外簡便,因此成本可能比國外同類貸款低一些,但可能也需要5%~7%左右的利差[4]。實際上,對于農民來說,他們更關心的是能否借到錢,利率稍高一些是可以接受的。農村信用社借貸的實際利率,由于低于農村金融市場的均衡利率,導致農村資金供給減少,資金需求增加,供不應求,留下巨大的資金供求缺口,促使欠發達地區農村高利貸猖獗。因此,貸款利率是有一定的上浮空間的。根據中國各地的情況不同,應實行貸款利率的市場化。建議農戶小額信貸高于人民銀行公布的貸款基準利率,低于農村經濟組織和民營企業的貸款利率。
2.國家扶助配套化。小額信貸在中國還是一個新生事物,要大規模開展,按戶均貸款5000元計算,需要約10000億元人民幣。如此大規模的貸款完全靠農村信用社現行的吸儲顯然不行,需要國家的扶助。可以將其他金融機構在農村吸收的資金回歸到農村,壯大農信社的支農實力,對小額信貸的利息收入免征營業稅,人民銀行繼續為農信社提供低利率的支農再貸款等等,以提高農信社開展小額信貸工作的積極性。并通過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減少農村信用社的操作成本等。農村信用社要把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新矛盾向人民銀行、銀監會反映,及時取得指導,爭取一些優惠政策、稅收的扶持。
3.信貸風險規避化。一是推進農村信用環境建設。逐步培育以“誠信”為核心的與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適應的農村道德規范,努力營造良好的農村信用環境,增強農民的“誠信”意識。開展經常性的“以誠實守信為榮”教育和“信用村、信用戶”的評選活動;二是建立風險分散和風險補償機制。小額信貸是一項帶有政策性因素的業務,其風險由農信社獨家承擔顯然是不合理的,應建立由政府出資的風險基金,一旦出現自然災害等風險,由政府給予適當的補償。同時,保險部門也應積極開辦涉農險種,為廣大農戶提供貸款保險服務,盡可能減輕農信社的貸款風險;三是加大對失信行為的懲處力度。對那些惡意逃債、賴債的失信農戶,要發揮征信系統作用,在本人的信用檔案中如實記錄,并在信貸支持等方面給予必要的制裁。
4.外部環境寬松化。首先,要做好宣傳,引導農戶對小額信貸業務品種加強認識和了解,充分認識到小額信貸在支持三農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來說,農戶小額信用貸款不僅為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農村經濟發展注入了活力,在一定程度上也解決了農民“貸款難”問題,促進了農民增加收入;其次,著重從整治和凈化農村信用環境入手,大力引導廣大農戶樹立正確的信用觀念,增強誠信守信經營意識,使農戶的信用觀念逐實現從“要我還款”到“我要還款”的跨越和轉變;再次,努力向農戶提供經營中的技術和信息,使農戶根據自身的條件,因地制宜地發展生產,以有效信息來指導生產的項目,為小額信貸業務的發展創造寬松的外部環境。
5.具體操作上規范化。貸款額度上不搞“一刀切”,對那些淳樸、本分、守信的農戶貸款額度可適當放大;貸款期限上應結合農業生產實際,合理確定貸款期限,使農業生產周期與農業資金周轉速度相銜接,適當增加年度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對因受災而無力償還貸款本息的要給予合理展期,并敢于投入新貸款,促其致富發展;信用等級的評定上要科學規劃評定標準、流程,信貸員要深入到農村了解實際情況,還要發揮社員代表的作用,對農戶進行全面細致地調查研究,進行資信評定,不斷完善現有的農戶檔案,相應增加農戶用、還款情況的記錄和主要經濟收支情況的記錄,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整套完整的農戶信用和經濟檔案,以指導貸款的發放和收回。
參考文獻:
[1]謝云.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制度變遷[J].農業經濟,2006,(3):58-59.
[2]謝云,趙長勇.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發展的制度環境優化[J].安徽農業科學,2005,(8):1529-1532.
[3]謝云.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發展困境的新制度經濟學解釋[J].長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農學卷),2008,(4):104-106.
[4]湯敏.從國外經驗看中國當前農村信用社小額信貸的發展問題[J].中國審計,2003,(8):82-83.
- 上一篇:公益性小額信貸研究論文
- 下一篇:信貸擴張對銀行信貸資產影響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