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業信貸發展的現狀及問題研究
時間:2022-10-29 11:36:13
導語:小微企業信貸發展的現狀及問題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缺口依舊較大。在各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的自身原因上分析,小微企業存在人員流動大、企業組織結構簡單、企業文化缺失以及企業創新技術能力弱等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影響小微企業信貸能力。從影響小微企業融資的外在因素來看,存在銀行業提供小微企業信貸的內生動力仍有不足,主要因為小微企業的融資特點仍舊沒有發生根本的改變;缺乏合理的信貸利率市場量化體系;小微企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仍舊較低;小微企業存在多頭貸款及信貸精準度有待加強等問題。此外,金融市場的發展效果有限且存在馬太效應,影響小微企業直接融資額度等問題。
關鍵詞:小微企業;企業信貸;金融機構
一、研究背景
目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挑起的貿易保護主義和美國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等單邊主義導致全球貿易摩擦愈演愈烈,全球經濟風險顯著提高,使得世界經濟復蘇的腳步緩慢。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正處在加速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過程中,改革中必然遇到各種短時期無法解決的問題,導致我國經濟增長下行壓力加大。因此,我國經濟發展正面臨著外需增長動力下降和內部供給側改革等一系列問題,為了確保國內經濟生產總值(GDP)增速6.5%的基本目標,如何有效地刺激國內需求則成為重要的突破口。眾所周知,小微企業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作用越來越重要。
二、我國小微金融的發展現狀
從我國的小微金融發展情況看,根據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公布的《2018年銀行業金融機構用于小微企業的貸款情況表》顯示,截至2018年末,銀行機構的小微企業貸款金額合計達到13.1萬億元,比上一年增長12%。同時,小微貸款覆蓋面穩步提高,截至2018年11月末,小微企業貸款授信1806萬戶,較2017年末增長28%。我國小微金融發展成效:第一,國家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等一系列貨幣政策為小微金融發展打造寬松的資金環境,釋放銀行的資金流動性的同時降低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根據銀監會統計口徑,自2014年央行明確將“小微企業”納入定向降準考核標準中,小微貸款余額增速逐年提升且大部分時間均高于其他類貸款余額的增速。第二,銀行發展戰略方面、小微金融信貸增幅已然列入各類型金融機構未來的發展戰略目標。通過組建設立小微金融獨立部門,加大小微信貸投放力度,提高小微企業獲貸便利性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例如根據各上市銀行的2018年年報可見,中國工商銀行將“不做小微就沒有未來”作為其發展理念,2018年累放貸款平均利率4.95%,比上一年下降0.26個百分點。第三,在創新小微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方面,商業銀行加大創新力度,產生多種小微金融產品。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創新先期白條主動授信和全流程線上融資模式即“小微快貸”,截至2018年末,“小微快貸”系列產品累計投放貸款超過7,100億元,惠及小微企業55萬戶。此外,中國建設銀行開發基于小微企業稅務信息和大數據的云稅貸。同時,中國建設銀行實現“一分鐘”融資、“一站式”服務、“一價式”收費的“三個一”客戶信貸體驗,提升客戶綜合服務獲得感。第四、在資本配置和效率方面,商業銀行開始精準聚焦薄弱領域。例如中國建設銀行創建“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為特色的金融新模式,意在通過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創新精準對接客戶需求,完成較為精準的信貸供需匹配。
三、我國小微企業信貸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和風險大的特點并未發生明顯改變。小微企業是小微金融可持續發展的源頭。只有小微企業發展健康,是銀行和其他非銀行類金融機構提供小微金融信貸發放的根本。國際比較而言,美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8年,日本的中小企業平均壽命為12年,但我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僅為3年。也就是說,注冊3年以后小微企業還正常經營的概率在1/3,這就意味著小微企業貸款是有風險的。根據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保監會首次《中國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報告(2018)》披露,截至2018年末,全國金融機構對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3.16%,比大型企業的不良貸款率高出1.83%,其中,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為5.5%,比大型企業高出4.17個百分點。這反映出小微企業貸款的經營成本和風險顯著高于大中型企業,商業銀行大量投放小微企業貸款的可持續性將面臨挑戰。這也是為什么小微企業融資難的一大原因。如果小微企業能在經營方面多思考,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社會融資的籌碼。目前,從小微企業本身造成的融資成本高和風險大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小微企業人員流動性較大,導致小微企業可持續發展風險加大與中大型企業相比,小微企業在管理上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精細性,尤其體現在人員招聘管理上。由于小微企業體量小和人員規模小,缺乏建立完整且系統的招聘過程和規范聘制度內部驅動力,導致小微企業無法從人才資源的分配、人才的選聘、工資福利、績效考核等方面為員工提供薪酬保障。其次,我國小微企業主要集中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且主要集中在零售和服務等行業,因此大部分小微企業存在薄利經營,使小微企業發展不穩定,無法為員工提供可持續及可增長的薪酬支付,最終導致小微企業人員流動性大,不利于小微企業的穩定發展。2.小微企業組織結構單一,導致管理風險加大首先,由于小微企業規模限制導致其普遍采用直線型組織結構,其特點是組織結構單一,管理工作主要由小微企業管理者直接控制與分派。其次,雖然企業內部劃分其他部門,但由于上下級的權責關系成直線型,上級具有絕對的決策權,下級必須服從,導致這種關系組織結構存在權限高度集中的缺陷,極易產生家長式的管理作風,企業經營的持續發展和規模的擴大受到管理者個人能力的限制。3.小微企業缺乏企業文化建設,制約企業擴大發展企業要想做大做強不僅要重視技術創新和規章制度等硬實力建設,還要提高企業文化力等軟實力。好的企業文化在企業經營中可以不斷地促進企業結構的改進,提高企業組織管理效率和競爭能力。同時,企業文化可以引領員工產生企業文化自覺,有效實現個人職業生涯發展與企業總體目標的完美融合,提高員工和企業之間的黏合度。只有可以實現個人發展的企業文化,才能鍛造強大的企業。但是,小微企業由于規模小,經營收入有限,導致小微企業在企業文化上缺少足夠的建設資金。此外,由于小微企業多是家族式經營,缺乏企業文化建設意識,沒有形成讓企業員工認可的共同價值觀,導致企業內部凝聚力不足,影響了小微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制約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和壯大。4.小微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薄弱,導致競爭力弱目前,小微企業仍以傳統行業為主,同質化競爭嚴重,加之自主創新能力弱,缺乏核心競爭力,導致大多數的小微企業處在行業產業鏈與價值鏈的末端。此外,從宏觀環境來看,隨著人力成本的提高以及國際貿易摩擦的加劇,小微企業想依托低成本競爭優勢的發展模式優勢不再,現有模式無法根本上解決小微企業的經營能力,提高小微企業信貸能力,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仍舊存在。(二)銀行業為小微企業提供信貸的內生動力仍有不足。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和國際政治環境不和諧的大環境下,銀行業小微金融發展面臨的新舊問題和挑戰仍然不少。1.小微企業不良貸款率高,導致銀行小微信貸“惜貸”問題仍然存在眾所周知,銀行的行業特點是高負債、高杠桿率和高風險,因此銀行趨利避害是其基本的商業邏輯。近幾年,人民銀行聯合保監局和金融辦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業信貸提供的政策和意見,但從銀行層面,在金融去杠桿背景下和銀行風險控制要求下,銀行并沒有放低信貸標準,依然看重小微企業的經營現金流、銀行貨幣資產和稅收等方面。在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國際貿易摩擦加劇和國際政治環境不和諧的大環境下,小微企業的營商環境受到極大的沖擊。根據中央財經大學《商業銀行小微金融經理人調查報告》2018年報告顯示,小微金融經理人認為經濟下行導致小微企業資金周轉困難和受關聯企業風險傳遞是導致小微企業信貸產生不良貸款的主要原因。截至2018年底,單戶授信500萬元以下的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出大型企業不良貸款率4.17個百分點。從銀行層面,小微企業利潤薄風險高,必然存在“惜貸”和“懼貸”的問題。其次,銀行的本質是企業,是企業就必須要追求利益最大化,銀行業發展小微企業信貸不能犧牲銀行業的利益,而對小微企業尤其是普惠型的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具有明顯的公共屬性和政策屬性,與銀行的管理目標存在沖突。最后,小微企業本身存在管理不規范、抵押物缺乏等問題,導致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風險大的問題仍然存在。2.小微金融信貸利率缺乏合理制定的市場量化體系在國家政策方面,中國人民銀行通過“定向降準”等一系列貨幣政策為小微金融發展打造寬松的資金環境,釋放銀行的資金流動性的同時間接降低小微金融的融資成本。2019年4月25日,在國新辦舉行《降低小微企業融資成本政策例行吹風會》上公布:截至2019年3月,五家大型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利率是4.76%,較2018年第四季度下降0.13個百分點。目前,小微金融信貸利率定價是以政府政策導向為主,而非市場定價導向。小微金融貸款不良率和損失率較高是客觀事實。按照信貸利率市場定價規則,小微企業貸款相對成本高、風險大必須以較高的貸款利率定價來彌補成本。如果讓商業銀行以損害自身利益去完成小微金融政策目標,這與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不符,其實現小微金融業務的積極性自然受到影響。銀保監會鼓勵銀行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則定價小微企業信貸。但是“保本微利”從理論上是指通過小利潤來實現低成本運營,其核心思想是只要不產生虧損即可。這與商業銀行盈利的經營目標不匹配,抑制其擴張小微金融業務的積極性。3.小微金融信貸的不良貸款容忍度仍然較低在現有監管體制要求下,并沒有細化小微信貸盡職免責等政策,即商業銀行如何處理小微金融呆壞賬,影響商業銀行對小微信貸呆壞賬的容忍度。雖然銀監會的《2015年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提出:“要落實有關提高小微企業貸款不良容忍度的監管要求。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高出全行各項貸款不良率年度目標2個百分點以內(含)的,不作為內部對小微企業業務主辦部門考核評價的扣分因素。”但根據中央財經大學《商業銀行小微金融經理人調查報告》2018年報告顯示:2017年,小微企業不良貸款容忍度雖然略有上升,但整體容忍度在中等偏低水平。2019年,銀保監會印發了《關于2019年進一步提升小微企業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中規定:“在風險管控方面,在目前小微企業信貸風險總體可控的前提下,將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寬至不高于各項貸款不良率3個百分點。”然而《通知》中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僅僅針對普惠型的小微信貸,并未涵蓋所有。放寬不良貸款容忍度對小微企業貸款來說非常重要,這是因為銀行會對小微企業產生“拒貸”的原因,就是因為小微企業的貸款產生不良貸款的可能性非常大,而不良貸款的產生會讓銀行產生信貸風險,使銀行收緊對小微企業放貸的信貸量。如果放寬不良貸款容忍度,則可以使銀行在一定程度上釋放增量資金,將更多的小微企業納入到銀行貸款的支持范圍中。4.小微企業的過度融資和多頭融資問題有待解決當前,互聯網金融信貸等金融科技新業態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銀行的利潤空間,使銀行之間的競爭日益加重,為小微企業過度融資和多頭融資提供生存空間。同時,銀行間小微信貸產品同質化較高導致信貸篩選標準相似,使優質小微企業成為銀行間爭取的客戶,從而造成優質小微企業過度融資。但是過度融資、多頭融資是導致小微企業經營失敗的主要原因。一旦小微公司出現任何風險,都會增加其償債壓力,增加信貸違約的概率,導致產生銀行不良貸款。5.小微金融的信貸精準度有待加強眾所周知,小微金融的服務對象存在客戶分散、信貸額度小、信貸不規律和金融能力低等特點,導致小微金融很難達到規模效應,因此不能用“一刀切”理念創造小微金融產品。目前,小微金融產品多以產品為導向,而非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造成信貸供需不匹配,導致投資成本高和回報率低等問題,并沒有有效地解決普惠金融“融資貴、融資難”的核心問題,極大地抑制了小微金融的持續發展。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金融平臺曾經希望借“村淘”服務站的小微金融模式收集農村地區的金融業務交易數據,然而,此類模式發展遠低于預期的原因是其并沒有考慮到農村地區在人口密度,物流體系和消費習慣等方面存在特殊性,導致農村地區對“村淘”服務站提供的服務需求依賴度較低,造成了金融精準度上的偏差。(三)金融市場對小微信貸作用有限且存在馬太效應。雖然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是企業獲得融資的兩條非常重要的渠道,缺一不可。但是由于小微企業的經營特點以及金融市場對金融資產的投資特點,導致了如果小微企業不能夠變強變好,從自身找問題,解決現有的短板問題,便無法提高社會投資者的投資信心,畢竟投資者是以獲利為目標的投資行為而非為了社會發展,因此在金融市場中,小微企業本身的好壞決定了投資者的投資信念,而信念決定了投資的行為,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金融市場中,小微企業即便掛牌交易,但是成為“僵尸股”的比重也不小。所以,在金融市場中,小微企業存在較高的馬太效應,即越好的企業融資越好,越不好的企業融資越差。因此,金融市場不能像銀行業發展小微金融那樣,存在一定的社會責任,在金融市場就是100%的優勝劣汰。目前,金融市場融資存在問題主要體現在小微企業很難達到場內市場掛牌的標準且審核制度較嚴。在債券市場上,占比較大的是由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發行主體所做的小微企業專項金融債,但從發行的數量和融資金額來說,小微企業占比較小,說明債券市場對小微企業的認可度較低,認為小微企業較其他類型的企業更具脆弱性和敏感性,結合股權市場中小微企業股權融資缺乏流動性可見,投資者對小微企業券商的不認可,也必將導致其流動性缺乏,從而影響投資者對小微企業債券的投資熱情。因此,直接融資是解決小微企業融資的非常重要的渠道,但在增量上來說,還是不能達到銀行的能力。雖然政府部門鼓勵小微信貸的證券化業務的發展,但是從數量上看,不論是信貸類資產證券化還是企業類資產證券化,都在增量上對小微企業直接融資助力作用有限。
作者:徐小茗 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 上一篇:紅歌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下一篇:大學生網絡消費信貸狀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