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儲信貸風險控制問題與成因
時間:2022-05-14 05:12:00
導語:郵儲信貸風險控制問題與成因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郵政儲蓄銀行是在改革郵政儲蓄管理體制基礎上組建的商業銀行,郵儲銀行的成立,改變了過去郵政儲蓄業務單一的局面,將長期以來只存不貸、資金轉存央行享受無風險利差的負債業務,進一步拓展為包括信貸業務在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一、郵儲銀行信貸基本情況
2007年6月22日,郵儲銀行第一個小額貸款營業部在河南省新鄉市長垣縣魏莊鎮揭牌成立,這標志著其小額信貸業務在全國的試點工作正式啟動,也拉開了郵儲銀行正式進軍信貸業務的序幕。2008年5月20日,郵儲銀行在北京試點開辦個人二手房信貸,6月2日,郵儲銀行信用卡系統上線,郵儲銀行第一張信用卡成功發行,這一系列事件表明郵儲銀行信貸業務開始趨向多元化。目前,郵儲銀行正式開辦的信貸業務分為兩大類:個人信貸業務和公司信貸業務。個人信貸業務包括“好借好還”個人信貸和“佳信家美”住房貸款?!昂媒韬眠€”個人信貸又分為小額貸款、個人商務貸款和個人質押貸款,“佳信家美”住房貸款專門針對個人二手房貸款;公司信貸業務包括銀團貸款、項目融資和小企業貸款。截止到2010年底,郵儲銀行各項貸款余額為5443億元,實現凈利息收入429億元,與2009年同比增加214億元,增幅為100.06%。從整個資產質量方面看,小企業不良貸款率為1.62%,全行不良貸款率為0.33%。上述數據表明,郵儲銀行信貸業務的開局還是比較喜人的,但這和郵儲銀行原始資產優良以及基數低有著很大關系。隨著新巴塞爾協議的實施、國內金融市場的全面開放以及美國次貸危機的發生,監管機構對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控制能力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郵儲銀行成立時間短,加之以前一直只存不貸,缺乏信貸經驗,在信貸風險控制上尚處于摸索階段。可以說,郵儲銀行信貸業務任重而道遠。
二、當前郵儲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存在的問題
1.尚未形成正確的信貸風險控制理念由于處于信貸業務萌芽階段,信貸業務的發展是目前郵儲銀行所重點關注的,但對信貸風險控制理念的培育和引導力度不大,導致其在全行未能得到滲透和普及。總體來說,郵儲銀行信貸風險控制意識滯后,缺乏正確定位,而樹立風險控制正是商業銀行管理的核心理念。目前,一些基層員工或信貸人員喜歡將風險控制與業務發展分開,認為二者是對立的。在這種錯誤認識下,很容易產生兩種極端。第一種極端認為風險控制是阻礙業務發展的絆腳石,要想信貸業務迅速發展,就必須暫時把風險控制放在一邊置之不理;另一種認為少發展業務就可以控制風險,通過否定業務來達到降低風險的目的,這樣導致很多該發展的業務沒有得到發展,反而削減了郵儲銀行的整體抗風險能力。此外,郵儲銀行對員工信貸風險的危害性以及信貸風險控制的必要性教育缺乏,尚未形成全行統一的風險管理文化,只在各省(市)分行的企業文化建設中才能看到口號式的類似于風險觀的簡單表述,在日常工作過程中較少輔以真實的風險事件進行警示,先進的風險控制經驗推廣不足。
2.信貸風險管理制度和內部控制體系尚待完善郵儲銀行依法成立后,由于部門、機構職能變更和業務范圍擴大,該銀行一方面對過去郵政儲匯局制定的風險管理制度進行清理,選擇可以沿用的部分,一方面又針對新業務(主要指信貸業務)的開展制訂新的風險管理制度。郵儲銀行針對各項信貸業務的開展先后制定了多項管理辦法和操作流程,如《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額貸款業務管理辦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個人二手房貸款操作流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小企業貸款業務操作規程》等制度文件。然而因為信貸業務零經驗,對于新制定的規章制度的效用還需要在具體執行中跟蹤考察。在信貸業務品種短時間內以較快速度增加的情況下,一些創新業務甚至還存在著制度空白。此外,風險管理制度未覆蓋郵儲銀行全部業務流程,較為完整的風險合規體系尚未形成。郵儲銀行雖說在內部控制建設上取得了一定成效,初步建立了由信貸部、審計部、風險合規部以及其他業務部門組成的內部控制框架,但是,內部控制“盲區”依舊存在,如存在崗位職責缺失、不當或滯后現象,內部控制制度建設跟不上信貸業務發展以及授權設置達不到規范化管理的要求等。郵儲銀行還需在內部控制操作流程科學化、執行制度縱深化以及崗位職責規范化等方面繼續加強。
3.信貸績效考核不夠科學郵儲銀行目前信貸業務的績效考核,主要針對效益、發展和資產質量三類財務指標進行。對于在信貸過程中是否實現了內部運營目標和客戶目標,績效考核中并沒有提及。效益類指標在實踐中未將風險成本計入當期損益,從而造成損益表上反映的是虛增的利潤,由此給業績考核帶來偏差,同時也使銀行在選擇客戶、發放貸款、利潤分析等方面容易出現短期行為。發展類指標由于可以脫離真實利潤的獲得而實現,故發展類指標在實質上沖淡了銀行對真實利潤的努力。當商業銀行工作重心轉移并聚集在發展指標上時,往往很容易忽視發展所帶來的風險。資產質量指標具有滯后性以及一定的彈性,在信貸風險檢查不及時、不到位的情況下,考核對象會通過追求短期業績來掩蓋風險,同時還會利用發展指標來促使資產質量指標的實現或部分實現,如通過信貸規模的擴大來稀釋現有的不良資產比重,從而使不良貸款率維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F行的信貸績效考核辦法無法保證郵儲銀行真正實現風險收益最優化的經營目標。
4.沒有建立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信貸風險預警機制是指商業銀行通過一系列技術手段,對借款人實施系統化持續監測,提前發現和識別風險類別、程度、范圍以及風險變化趨勢,并及時發出風險預警信號。有效的信貸風險預警機制的建立將改變以往商業銀行應對信貸風險反應滯后和風險判斷表面化的狀況。郵儲銀行作為一家年輕的商業銀行,在信貸風險預警機制建設上還遠遠不夠。如缺乏科學的風險預警系統,只有可用于事后統計和事后監控的信貸管理信息系統;在宏觀經濟信息、市場信息、行業動向、行業標準、企業經營狀況、企業信貸資金使用、信貸資產分布、信貸資產存量和增量等方面數據匱乏且涵蓋不廣。除此以外,郵儲銀行在信貸風險跟蹤、監測和控制手段上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三、郵儲銀行信貸風險控制問題的成因分析
1.社會信用的缺失直接導致信貸風險
(1)客戶利用信息不對稱,通過虛假出資、粉飾財務報表、虛增盈利、隱瞞負債和其他不利信息等手段從商業銀行騙取信貸資金。
(2)客戶不信守承諾,隨意更改信貸資金用途,轉投高風險項目,或通過破產、分立、租賃、出售等方式惡意逃廢銀行債務。
(3)社會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通過為客戶出具虛假報告,協同騙貸或逃廢銀行債務??蛻艉椭薪闄C構的失信行為,極大地影響了銀行信貸資產的安全性。尤其是在客戶和中介機構雙重失信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幾乎不可能辨別客戶提供的財務報告和其他資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很容易產生錯誤判斷。
2.銀行同業間無序競爭加大了郵儲銀行的信貸風險
隨著我國金融業在2006年年底全面對外開放,國內銀行業競爭陷入白熱化階段,商業銀行之間出現了盲目無序的競爭。為了不被市場淘汰,郵儲銀行也卷入其中,這嚴重影響到其信貸資產的安全。主要表現為:
(1)郵儲銀行在無序競爭和趕超的雙重壓力下,短時間內只能通過信貸規模的不斷擴張來迅速搶占更多的市場份額。但受其經營管理水平和信貸風險控制能力的制約,其信貸資產的安全不能得到保證。
(2)商業銀行間的無序競爭在一定程度上縱容了某些借款企業的過度擴張傾向,使得信貸資產損失的可能性加大。目前,我國各商業銀行信貸投向偏好趨于相同,喜歡追逐大客戶和優質客戶,銀行間的不良競爭更加劇了銀行向大客戶和優質客戶爭相放貸的現象。而若大客戶和優質客戶出現擴張不利,放貸銀行就有可能轉變成風險大戶。
(3)商業銀行間的無序競爭也催生了借款企業與商業銀行之間的博弈。在擴張性貨幣政策下,一些商業銀行往往會通過降低貸款利率來吸引客戶,從而導致利率不能全面覆蓋信貸風險。
3.郵儲銀行金融創新不足,銀行資產信貸集中化
郵儲銀行目前的業務范圍涉及個人業務、公司業務、信貸業務、理財業務、托管業務和外匯業務等品種,改變了長期以來只經營個人存款業務和匯兌、代收付、工資、保險以及代銷國債等一些基本中間業務的不利局面。但總體而言,郵儲銀行金融創新仍顯不足,主要表現為郵儲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緩慢。以理財業務為例,郵儲銀行理財產品的提供能力與國內四大商業銀行相比有較大差距,尤其是針對高端客戶的個人理財產品,郵儲銀行至今還是空白。郵儲銀行在外匯即期交易、外匯遠期交易、外匯衍生產品交易方面正處于起步階段。在國際結算上,郵儲銀行票據業務才起步不久,對于以票據業務為基礎的托收、信用證和國際保理等結算方式,在實踐中很少涉足。
4.郵儲銀行分設機構模式存在弊端,且內部控制薄弱
由于基層郵政體制改革不徹底,在銀行業務上實行郵儲銀行與郵政混合經營、混合管理的特定模式,導致郵儲銀行目前的分支機構分為三種形式:郵儲銀行自營機構(一類網點)、與郵政的共營機構(二類網點)和郵政網點。對于自營機構,郵儲銀行控制力較強;對于與郵政共同組建的共營網點,郵儲銀行只負責指導業務和選派支行長,而郵政則負責管理具體工作人員,由此容易造成職責不清,隨著業務逐步發展,矛盾將會逐漸升級,存在的風險隱患也會不斷增大;對于郵政網點,郵儲銀行無權干預運營,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產生信貸操作風險。另外,郵儲銀行內部控制薄弱,總體來說,表現在:第一,內部控制目標不清晰,以被動的合規導向的內控制度為主要形式;第二,由于控制方式尚未標準化、對主要業務環節缺乏全面分析以及制度文件過時或不完整,導致沒有建立正式的風險評估程序;第三,內部審計不完全獨立,審計工作任務零散,質量不高;第四,內部控制覆蓋不全面,只覆蓋了大的業務層面和一些業務產品,沒有完全延伸至經營活動的各個層面以及業務流程上。
總之,信貸風險是現階段郵儲銀行面臨的最突出、最主要的風險,郵儲銀行應積極審視自我,找出在信貸風險控制上的不足,吸取國內外同行的先進經驗,不斷完善信貸風險控制體系,以使郵儲銀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一席之地。
- 上一篇:中心城區整臟治亂指導方案
- 下一篇:農業局基層建設年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