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預算機構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23 09:58:00

導語:政府預算機構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預算機構研究論文

【摘要】績效導向預算是建立在計量經濟學基礎上的一種公共財政管理工具,隨著績效預算在我國公共預算管理中的推廣應用,政府預算機構在角色轉變的過程中必須注意一些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績效導向預算預算機構角色轉變

績效導向預算(PerformanceBudgeting)是以績效目標為導向、以項目成本為衡量并以業績評估為核心的一種預算體制,也就是把資源的分配與績效的提高緊密結合的預算系統。簡單地說,政府實施績效預算是為了提高效率和效度,即增強公共財政責任。廣義地講,這是一場由管理者發動的、自上而下地控制總支出的手段,同時也是納稅人初始的、自下而上地追根問責的訴求,還是一線管理者在項目管理中為了提高效率、彰顯效度的自發運動。隨著我國公共預算透明度的不斷提高,績效導向預算模式將逐步取代傳統預算模式,政府預算機構的角色轉變也被提上議事日程。

一、績效導向預算的相關理論模型

績效預算是一種建立在計量經濟學基礎上的公共財政管理工具,需要通過大量科學地精密測算以界定政府部門的工作績效,并在此基礎上建立起相應的貨幣資金管理模型。在績效預算構建過程中,數量經濟學發揮了重要作用,尤其是生產函數模型,其應用最為廣泛。

生產函數是一種技術關系,它表明在一定的技術水平下,由每一組特定的生產要素投入組合所能得到的最大產出或收益。一般生產函數模型是計量經濟學中最重要的統計研究之一,由柯布(C.W.Cobb)和道格拉斯(P.H.Douglas)于1928年提出。它在企業管理中被廣泛地應用,其目的是度量投入產出的效率。績效預算采用績效測量與比較,將企業組織的科學管理辦法運用到政府績效預算中。具體是通過測量政府活動或計劃的有效產出,再計算出每一項活動或計劃需要的單位時間和單位費用,進而歸總計算出整個部門的預算,進而比較實際的投入產出率與預期的投入產出率,以確定政府工作的效果。

二、我國政府預算機構在預算管理中的傳統角色

政府預算機構在預算管理中承擔了很多日常的角色。在預算的準備階段,審查職能部門的資金請求并草擬行政預算。在立法機關審批階段,為所有的職能部門,尤其是行政部門的預算辯護,支持行政首長的政策。在實施階段,實行日常預算管理,監督行政(及立法)方針的執行情況,同時保障財政管理系統的運行。在預算周期的最后階段,組織項目審計并落實評估。因此,政府及其預算分析人員是集檢查者、控制者、交流者、計劃者、倡導者和實施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的。

政府預算機構在預算準備和審批階段中扮演的是對立的角色。在審核預算要求時,政府預算機構總是盡量縮減預算,并與職能部門之間產生一種潛在的對抗。

三、我國政府預算機構應對角色轉變的對策

隨著績效導向預算模式在我國公共財政管理中的不斷推廣,政府預算機構的角色轉變還面臨諸多問題,有必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采取相應的對策。

1、戰略計劃。政府預算機構將戰略計劃與目標設定過程整合起來,讓績效測量在政策決策和預算中有實際的影響力。這樣有助于構建預算討論框架,鼓勵政府關注政治之外的項目,為政府公務員提供清晰、明確的指導,完成期望的績效目標。

2、績效導向人事政策。利用人事政策對能有效地利用績效測量方法、提高公共服務質量的政府公務員給予肯定,并用來激勵其他人。這種政策包括以績效為基礎的晉升、加薪以及非物質激勵政策等。

3、項目預算。績效導向預算需要重新確立預算科目和格式,政府預算機構須將其由分行列支型改為項目型。這樣管理者和政策制定者能夠更好地安排任務,并將績效目標和項目結果聯系起來,方便分配財政資金。

4、項目評估能力。政府預算機構要在項目評估上加大精力,把其看作是提高政府能力的長期性投入。從長遠來看,取得績效導向預算改革的成功,政府需要投入精力培養預算機構公務員的技術與分析能力,這樣才能讓他們理解和解釋績效預算的結果,研究績效不佳的原因,并制定提高績效的解決方案。

5、公開報告??冃ьA算創新的另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公開報告,因為這是公民利用信息掌握政府行為、判斷其是否負責的關鍵。在報告中,應該界定清楚績效報告的目標和范圍,界定好政府的主要目標和使用資源所應達到的目標,同時還須報告有關成本與產出或結果之間關系的績效信息等。這樣可以增加政府的透明度。

6、領導與政治支持。任何組織變化都需要有“改革人”。盡管改革期間存在可預測的障礙和挑戰,但是他們還是會為促進變革提供遠景規劃,推動計劃實施,激勵并說服其他人分享同樣的遠景規劃,并關注由改革所帶來的好處。

另外,準確可靠的會計系統和信息技術的支持也是政府預算機構順利轉變角色的重要保證。

【參考文獻】

[1]王進杰等:政府績效預算改革研究[J].財政研究,2006(8).

[2]張維平:對中國實行績效管理的思考[J].當代財經,2005(2).

[3]戴璐:美國績效預算管理及其啟示[J].財會月刊,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