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改革與信息系統建設論文

時間:2022-03-27 03:53:00

導語:醫保改革與信息系統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醫保改革與信息系統建設論文

一、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對醫院管理的挑戰

隨著我國改革的深入發展,市場經濟逐步發展成熟,舊的公費醫療制度暴露出各種弊端,不能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改革成為勢在必行的要求。著國家醫保改革政策的出臺,對醫院的經營管理提出了嚴峻的挑戰。醫療經費總量的控制、病人可以自己選擇醫院就診、醫藥分開核算等政策,實際已將醫院推入嚴酷的市場競爭環境,而不同的醫保政策,又將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醫院的經營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因為目前我們城市醫院的就診患者,仍以公費醫療為主,而且,城市的醫療市場面臨供大于求的局面。能否適應醫療市場的變化,加強醫院管理,提高醫護質量和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成本,將決定每一家醫院的生存或者死亡,我們每一個醫院管理者都應有清醒的認識。

加強醫院管理,主要在于管好人和管好錢。培養和吸引人才,決定醫院能否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而管好錢,決定醫院服務是否物美價廉。大多數醫院的多數服務為普通醫療服務,同樣是治療感冒,很難區分不同大醫院的醫療質量,類似商場的同類同質商品,在這種情況下,價格就成為用戶選擇的主要因素。過去我們的醫院管理,在壓縮成本方面,做得遠不如企業。這是由幾方面因素造成的:首先,過去的醫療市場是計劃經濟的產物,是一種賣方市場,醫療費用的赤字由國家承擔,醫院可以通過擴張(包括規模、設備、收費項目等)滿足自身發展的需求。另外,醫院業務的復雜性導致管理的復雜性。工廠每生產一顆釘子,都能準確計算出它的成本,否則無法確定出市場價格和盈虧情況。醫療行為的復雜性很難準確計算出每一項服務的成本,很難象工廠一樣,將產量、質量、消耗等因素分解到每一個成員,進行定量考核。這是知識密集型產業的共同特點,是我們醫院管理研究的基本問題。

在我們研究醫院管理問題時,實際面對兩類問題:一類為制度法規類問題,另一類為技術實施類問題。傳統的手工管理模式建立在金字塔型管理結構上,通過制定規章制度實現管理目標。隨著管理的不但細化,金字塔變的越來越龐大,消耗了大量的管理成本。在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今天,已經不能適應管理細化和應變的要求,因此,管理結構扁平化與信息化成為必然趨勢。醫院管理的復雜性和競爭壓力,對醫院管理創新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而醫院管理結構扁平化與信息化將成為醫院管理的主流趨勢。醫院管理的創新包括組織創新、制度創新、基層管理創新、管理技術創新等內容。面對醫保改革的挑戰,我們的管理創新能力,將成為我們醫院求生存、求發展的基礎,成為醫院科技創新、市場創新的堅實基礎。

當然,醫院在"節流"的同時,更應該重視"開源"。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革將會重新劃分醫療市場,相應的商業醫療保險也會不斷發展,患者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也更趨多樣化。醫院在通過提供優質服務吸引病人的基礎上,應該提供不同層次的醫療保障服務,通過增加非醫療保險的收入提高醫院的經濟效益。

二、醫保改革形式分析

根據國務院的精神,各省紛紛出臺了不同的醫保政策和實施細則。總體看,可以分為兩大類:第一類為包干制,目前很多省市采用這種辦法,當然又有細化和改進。第二類為細目審查制,類似于北京過去實施的大病統籌,臺灣的全民健保是典型的細目審查制。

不管哪種方法,門診的報銷制度差別不大。實施醫保后,對大型醫院來講,由于門診自費的比例增加,估計會對門診量有較大影響。從病種分析看,應該是普通病人數量減少較多,普通病人的大型檢查將明顯減少,嚴重和疑難病人數量影響不大。一般醫院門診和住院的總收入各占一半,門診量的減少將對醫院的總收入有較大影響。

對于大型醫院,醫保對于住院病人數量的影響會小于門診,還會分流來一部分原來公費醫療時只能在小醫院定點就診的病人。如果實行包干制,將極大地限制醫院對疑難復雜病人診治的積極性,因為醫院水平越高,復雜疑難病人就越多,醫院就越賠錢,這將陷入一種怪圈。另外,大型醫院的條件較好,還有龐大的科研隊伍,必然造成醫療成本較高,如果與中小醫院處于同樣的付費標準,大型醫院將無法生存。包干制對醫療成本控制差的醫院將構成嚴重威脅。在醫療質量、知名度相似的醫院和相應科室之間,單病種平均費用的指標將成為患者選擇就醫的重要指標,醫院將被不自覺地引入市場競爭之中。細目審查制對不同病種影響不大,但實施的復雜度較大,對醫療費用控制能力較弱,比較容易參雜人為因素,導致不公平的競爭。細目審查制的實施代價也很大,原則上需要定點醫院建設相對比較完整的HIS,審查部門也要動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建設相應的數據采集處理系統。

醫療保險賠付封頂的政策雖然會影響醫院的收入,但重病患者仍會自費就醫,患者會對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和治療十分敏感,醫院需要靠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吸引這部分患者。

隨著醫保改革,商業醫療保險會不斷發展完善,醫院將面對一種全新的醫療保險給付體系。三、醫保對醫院信息系統(HIS)建設的要求不管那種醫保政策,都對醫院建設HIS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醫保實施中,給付和匯總核查工作需要醫院配合,做大量的工作。

從各省市門診實施的情況看,門診病人就診基本都采用了IC卡,這就要求醫院門診起碼要擁有IC卡讀寫設備。比較理想的方案應該包括醫院給醫保部門上報就診病人的費用細目,以供審查和匯總分析使用。這樣,醫院就需要建設功能比較完整的門診收費系統和培養一批熟練使用計算機收費的操作人員。目前全國很多省市建設了醫院與醫保中心實時連網的收費系統,起到了實時反饋參保患者費用的作用。因為脫機處理不能及時了解患者保險費交納情況、就診資格、費用超支情況,可能還有假冒用戶就診。但是,我國城市通訊公網的質量、服務、價格普遍不能令人滿意,價格高、速度慢、服務質量差,安全和可靠性不高,在此基礎上建設大型實時網絡風險度極高,尤其是在大型城市。大型醫院日門診量在2000-4000以上,絕大部分患者為參保人員,一旦與醫保部門的通訊發生故障,整個門診工作將無法進行,這將是十分可怕的結果。一個年收入兩億的醫院,日門診收入近50萬元,誰負責補償這種損失?

IC卡付費系統與醫院門診收費系統互連有一個十分突出的技術問題,就是IC卡寫卡權利是否可以向醫院計算機部門開放。如果不開放,醫院很難將門診收費系統與IC卡讀卡機互連,造成門診收費雙重操作;如果開放,如何保證系統安全?因為眾多人員擁有寫卡權利,很難保證密碼不被泄密。如果由醫保部門統一配備門診系統,很難滿足不同醫院的不同需求,與門診和醫院信息系統其他模塊互連又成為難題。因此,需要很好研究解決方法。

對于住院病人,醫院需要分別計算自費部分和醫保費用,向醫保部門上報病人費用細目。包干制醫保方案要求上報內容較粗,但隨著包干的不同要求,上報內容會越來越細。細目審查制的醫保方案要求醫院上報病人的詳細費用清單,對醫院提出很高的要求。目前北京市醫院為滿足大病統籌上報病人費用清單的要求,不同醫院采取了以下幾種方法,實際是細目審查制的一種雛形。

1.建設比較完整的計算機住院病人醫囑處理系統。這是比較徹底的解決方法。基本流程是:病人在住院處建立計算機病案首頁,病房護士每天將病人的全部醫囑輸入計算機,由計算機系統自動劃價收費,病人出院時由計算機結算并打印費用細目。患者持費用清單到相應的醫保管理部門報審。這種模式的優點是費用計算準確及時,同時強化了住院病人費用管理,堵塞了大量因管理不善造成的藥品丟失和浪費、檢驗檢查的漏費和搭車開藥等問題。這種模式可以很容易地與醫保部門連機,通過網絡直接報審,滿足當前醫保細目審查的要求。實踐證明,這種方案具有比較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缺點是醫院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用較長的周期實施該系統。另外,醫院需要培養相應的計算機力量,以防止因為計算機系統故障造成整個醫院工作癱瘓。

2.由住院處錄入病人費用細目。應該明確一個問題,病人費用分別用手工和計算機重復計算,十分嚴重的問題是手工帳與機器帳對不上帳,因為不同人員對醫囑的理解不可能完全一樣、人記憶的價格表不可能與機器一樣、由于價格變動,不同時間的價格也不同,這是在理論上就無法解決的問題。因此,只有病人結算和上報細目用同一個系統,才能達到一致(即使錯也錯的一樣)。這種方案在病房和住院處配合上有很多弊病,對加強管理作用不大,目前正在逐步被淘汰。

3.目前一批中小醫院仍然使用手工匯總細目表上報。這是一種十分艱苦的工作,而且很難滿足標準化的要求。

4.當然還有一些其他方法,如住院藥房錄入用藥醫囑等,在此我們不一一復述。醫保政策的制定,需要考慮醫院實施的可行性問題。大型醫院建設一個比較完整的住院病人醫囑處理系統,至少需要幾百萬元的軟硬件投入,需要花費半年到一年的磨合時間,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另外,我國HIS市場只是剛剛起步,眾多產品良莠不齊,售后服務問題較為嚴重。如果政策導向迫使醫院一哄而上建設HIS,將造成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HIS建設中,住院病人醫囑處理系統的開發和實施難度較大,因為醫囑的復雜度很高,涉及的人員很廣。深入到醫院的層次很深,非外人所能左右。因而,不建議用行政手段統一推行某種系統,強迫醫院使用。否則,行政部門會背上很大的包袱,每天窮于應付系統維護問題。還會產生很多與醫院深層管理方面的矛盾。一個HIS的建設,涉及權利、利益和工作量的再分配,各種矛盾十分容易激化,非行政命令所能解決,尤其是沒有直接隸屬關系的行政命令。

一般國外的經驗是,政府著力制定數據交換標準,規范上報表格的內容和格式,由醫院或系統集成公司完成HIS向醫保系統的數據轉換功能。有人認為,這樣無法防止醫院在上報數據中造假。其實,HIS的維護要求系統必須向醫院計算機專業人員開放,一個開放的系統是無法防止專業人員造假的,只有通過嚴格的檢查和懲罰制度,才能解決此類問題。

四、建設HIS,強化醫院管理,迎接醫保改革的挑戰

即使采用包干的醫保給付方案,醫院也應該建設一個比較完整的HIS,以加強醫院管理,除了堵塞管理中的跑冒滴漏以外,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是一個重要目的。很多醫院根據醫保給付額度,制定出了不同科室,不同病種的費用額度,將指標落實到科室以至個人,并通過機器及時反饋完成情況。這樣,就使被動的事后管理變成主動的中間過程管理,建立起有效的反饋式管理機制,將管理大大細化,堵住渾水摸魚的人。

管理的細化必然造成文牘主義,這正是信息化的用武空間。我們要認真研究管理過程,在管理模式的設計階段,充分引入信息化的概念和手段,優化管理模型,強化管理,同時避免僵化管理。

面對醫療市場競爭的壓力,醫院應該著力建設好兩個隊伍:一個是管理隊伍,一個是技術隊伍。其中,計算機隊伍是很重要的一部分。

五、對醫保政策和實施方案的一些建議

1.醫院管理和醫保管理部門合作,加速醫院管理改革。醫保的中心目標,是利用有限的資金,為參保人員提供良好的醫療服務。醫療費用的惡性膨脹成為醫保需要克服的首要任務。如何壓出醫療市場的水分并保留高品質的醫療服務,是擺在醫保和醫療管理部門面前的艱巨任務。醫院減人增效,降低醫療成本應是醫院管理適應醫保改革的主要手段,但在現有體制下,實施非常困難。在醫保政策的壓力下,醫院很可能僅僅通過降低醫療服務水平達到降低成本,而達不到真正降低醫療成本的目的。這同很多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問題十分相似,一些企業甚至到了即將倒閉的時候,還不能實現留住優秀人才,分流多余人員。這些都需要醫療行政部門和醫保管理部門通力合作,共同創造醫院體制改革的良好政策環境,才能在根本上解決問題。

2.細化醫保政策,兼顧各方利益,避免一刀切。制定醫保政策一般首先考慮的是保證醫保費用的收支平衡問題,同時容易更多照顧患者的利益,因為患者是醫療市場的買方,但醫院的繁榮是患者的長遠利益。目前,醫院主要依靠醫療收入維持正常運行,醫療科研和新技術的引入,也主要依靠創收和醫療收入的支持。按照現行收費政策,基本不能實現優質優價,將限制醫院技術創新的積極性。另外,通過醫保引入市場競爭,達到優勝劣汰的目的也很難實現。另外,醫保政策對不同類型、不同規模的醫院也有不同影響。社區醫療如果不能納入,發展將會受到極大限制。在整體醫療資源過剩的情況下,中小型醫院的生存將與醫保政策息息相關。醫保需要結合醫療市場發展的整體規劃,細化政策,形成公平的市場競爭,以促進衛生事業的良性發展。

3.DRGs實施的可行性分析。美國政府為了有效的控制醫療費用的過快增長,依據疾病分組標準(DRGs),實行了醫療費用前瞻性支付制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DRGs依據疾病種類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制定不同的醫療費用標準。這種方法比較大包干制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提高醫院診治大病和疑難病患者的積極性,同時避免逐條審查醫囑細目的繁重工作。為了防止醫院小病大治,醫保部門也要審查患者的治療記錄,核定患者疾病的嚴重程度,但比起逐條審查醫囑,工作量小得多。

問題是如何制定疾病分組分類標準,這需要大量的基礎數據進行測算。不同規模醫院、不同地區醫院、專科與綜合醫院之間都存在很多差異,如何制定一個相對合理的標準,確實難度很大。很有可能,每一個獨立核算的省市醫保部門都需要擁有一套自己的DRGs標準,而且需要每年更新,以適應形式的變化,這種人力物力的投入是十分巨大的,以至目前還很難實現。

可能的方案是:通過醫保的實施積累原始數據,在有條件的地區試點,逐漸推廣。社保部在制定標準化字典時,需要考慮DRGs的需求,在字典層次劃分時考慮兼容DRGs。

4.加強標準化建設。不管哪種醫保方案,醫院均需要向醫保管理部門上報數據。其中至少需要包括住院病人的基本信息、疾病名稱、費用信息等,這些都需要標準化編碼。否則,醫保部門將無法識別、統計匯總。隨著醫療費用合理性審查的不斷深入,需要醫院上報患者的全部醫療費用細目。細目又有不同詳細程度的要求,如果僅為分類匯總,審查人員很難分析其合理性;如果逐條上報執行醫囑的細目,審查人員會被龐大的數據量弄得無所適從;如果僅上報住院醫囑,審查人員很難與收費標準聯系起來,準確快速的計算出費用的準確性和合理性。只有通過建立一套標準化的醫囑字典,通過程序自動分解和匯總醫囑,才能靈活地分析醫囑和費用的合理性。當然,最理想的目標是,醫院能夠上報病人的電子病歷,通過了解病人的真實病情判斷醫療費用發生的合理性,但電子病歷的標準化是十分困難的,實施的費用相當巨大。就我們目前的財力和技術水平、投入/產出情況看,建立醫囑標準化字典還是切實可行的。

由于我國幅員廣闊,不同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醫療服務需求和計算機技術差距較大,字典宜使用樹型結構,各地區根據需求可以選擇不同子集使用,社保部仍然可以進行大匯總。字典維護的滯后性決定醫院信息系統內碼不能完全使用標準字典,因為醫院要根據臨床的要求隨時增加新的字典項目以滿足臨床的需要。這樣,醫院就擴展了自己的代碼子集,而且不能修改。因此,醫院信息系統需要根據醫保上報的標準字典,建立對應表格,進行數據轉換。

目前,很多省市在門診使用IC卡就診,如果能夠將IC卡中患者基本信息標準化,除了方便患者在不同地區就診外,還將幫助醫院解決門診病人的ID問題。門診病人的唯一ID標識問題一直是困擾醫院建設門診計算機系統的核心問題,醫院自己解決代價太大,也不能徹底解決。如果使用醫保IC卡,可以覆蓋綜合醫院絕大多數門診病人,醫院的掛號、病歷、就診、收費、取藥等就很容易計算機化,將極大地方便患者就診。

本文從醫院的角度討論了醫保改革與醫院的關系,很多觀點不十分成熟,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