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采購理性制度研究論文

時間:2022-05-28 05:28:00

導語:政府采購理性制度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政府采購理性制度研究論文

政府采購制度在我國有其必要性和實施的各項條件。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日益臨近,我國必須早日實行政府采購制度,促進我國企業參與競爭。為此,我國必須盡快制訂《政府采購法》。

政府采購也稱政府統一采購或公共采購,是指各級政府為了開展日常政務活動,或為公眾提供公共服務,通過必要的財務監督,以公開招標為主要方式,從國內、國際市場上為政府部門或所屬團體購買商品和勞務的行為。它自從1782年在英國創立以來,已有200多年的歷史,顯示出了強大生命力。

一、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必要性

政府采購是節約財政支出的有效手段。目前我國的財政支出中,車、會、辦公用品等支出占有較大比重,控制財政支出必須大力壓縮購買性支出。政府采購通過市場公開競爭的辦法,采用規模采購、擇地采購等手段,可以使政府獲得價廉物美的商品和勞務,從而達到節省開支的目的。據專家介紹,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每天的“消費支出”即采購金額約為20億元,按國際普遍承認的政府采購制度每天可節省開支2億元,每年可節支700~800億元。

政府采購是強化宏觀調控的經濟杠桿。政府是一個國家最大的消費者,世界眾多國家的政府采購約占國內的生產總值的10%,據歐盟估算,政府采購的金額占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的15%,美國政府采購支出約占聯邦預算的1/3。因此,政府采購決策,不僅影響供應商,而且影響整個國民經濟。政府可以通過減少采購規模,實行緊縮財政政策,防止經濟過熱,也可以通過增加采購規模,刺激蕭條的經濟。政府還可以通過采購導向,引導產業結構調整,也可以通過購買國內企業產品,尤其是國內名牌品,來保護民族工業,從而實現政府重大政策目標。

政府采購是順應經濟國際化的客觀要求。近年來,隨著世界經濟區域化、全球化進程的加快,推行政府采購已成雙邊、多邊及地區貿易的重要條件之一。關貿總協定成員國于20世紀70年代“東京回合”談判中達成協議,各成員的政府采購均實行公開招標。從此以后,各地區經濟組織和國際經濟組織相繼在有關的貿易政策中明確了政府采購準入的條款,或者專門制定政府采購協議;世界銀行和其他金融組織的貸款,也都是招標采購作為先決條件。

政府采購是反腐倡廉的重要舉措。在目前市場體制還不完備的情況下,分散、無序的采購,缺乏監督和公開競爭,容易滋生腐敗現象。推行政府采購制度,使政府采購活動在公開、公平的環境中運作,有利于形成財政、審計、供應商和社會公眾等全方位參與監督的機制,從源頭上遏制公共采購活動中的各種腐敗現象。

二、推行政府采購制度的可能性

政府采購制度正在成為各級政府的內在要求。目前地方各級政府財力都較吃緊,壓縮財政支出的呼聲很高。減少財政支出,除了大力精簡冗員外,壓縮公共支出也迫切需要擺上議事日程。1997年某縣縣直單位決算中,公務費、業務費、設備購置費、修繕費等項支出達9800萬元,占全縣財政支出21億元的近50%,并且行政事業單位經費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重呈逐年上升之勢。從我國先行推行政府采購的河北省、深圳市、重慶市等省市的成功實踐來看,都取得了顯著效果。政府采購所需的買方市場已經形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市場運行態勢客觀上發生了兩個實質性變化,即:一是從“賣方市場”轉變為“買方市場”;二是從“封閉市場”轉變為“開放市場”。隨著關稅的降低和加入世貿組織步伐的加快,國內市場正在重新組合和瓜分,呈現出國際國內市場一體化、國際國內資本一體化、國際國內競爭一體化的格局。政府采購運作的財務條件已經具備。目前地方各級政府普遍推行了預算內外收支統管和綜合預算制度,行政事業單位自行組織的收入全部上繳財政,支出由財政按預算核撥,單位的所有收支活動都納入了財政預算管理的盤子,這為政府采購實行公共支出資金由財政直接結算,打開了方便之門。

三、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有利于加快我國參與世界經濟大循環的步伐推行政府采購制度,有利于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關系。實行政府采購制度是國際經濟貿易關系發展的必然要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格局的形成和發展,政府采購制度已經延伸到國際貿易領域。1979年,東京回合多邊貿易談判中簽訂了一個政府采購協議,這標志著政府采購市場由封閉走向開放。此后,隨著世界經濟的區域化和全球性進程的加快,各區域性經濟組織也相繼制定了政府采購協議或明確了市場準入的條款。在這些協議或條款中規定,締約方應給予同等機會的市場準入,建立公平競爭和非歧視性的政府采購機制。1995年,世界貿易組織成立后,其政府采購協議也正式生效。由于世界經濟全球化和市場一體化的趨勢,使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必然。而我國要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必須簽署政府采購協議。1996年,我國向亞太經合組織提供的單邊計劃,已明確了最遲于2020年,與其他各成員對等開放市場。從這方面看,建立起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政府采購制度,有利于促進我國早日加入世貿組織,發展國際經濟貿易關系。

政府采購制度迫使企業參與競標,有利提高企業在國內外市場中的競爭能力。由于開放政府采購市場是相互的,隨著我國出口產品的升級,即由農副產品向工業產品轉變和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而這些產品最大的需求是各國政府部門,要進一步擴大我國產品的出口,就必須進入其他國家的政府采購市場,這樣,就需相應開放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因此,我國企業要生存和發展,必須走向世界市場。我國的政府采購市場打開后,外國供應商就要與國內企業爭奪國內政府需求份額,使國內企業不出國門也將面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

目前我國許多企業不懂得怎樣去競標,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十分有限。從這方面看,按照國際通行的方法建立政府采購制度并開始運轉,有利于充分利用從現在起到簽署《政府采購協議》這段時間差,努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我國企業逐步適應政府采購市場的規則,鍛煉其按國際慣例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使國內企業進入世界市場后,能夠從國內外市場上獲取政府的購買合同,擴大產品銷售的世界份額,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

四、參照國際慣例,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政府采購制度

盡快制定《政府采購法》,依法進行政府采購活動。根據各國通行的做法,《政府采購法》一般包括總則、招標、投標、決議、異議、履約管理、驗收和罰則等內容。制定我國《政府采購法》時,可按照國際慣例,將上述內容納入其中,對政府采購的范圍及標準、采購主體及其職責、采購方式、采購程序及規則、各實體招標的門檻價、招標投標程序、履約管理及仲裁、爭端解決方法、經濟處罰與法律責任等重大政策性和技術性問題作出明確規定。在立法過程中,可以參考深圳的做法,將草案提交人大反復討論修改,并將草案全文公布在各大報紙上,廣泛征求各界意見,使《政府采購法》公平、公開、公正,以此來規范采購行為。界定政府采購的范圍。在我國目前進行的政府采購試點工作中,采購項目設立和采購范圍確定方面存在單一性和隨意性。我國大部分省市實施政府采購的領域主要圍繞一些大宗通用設備的購置和各類定點服務,其他領域則很少涉及。而在西方國家,凡政府所需、自身又不能生產或提供的商品和勞務,均可向社會采購。在具體執行過程中,政府采購又由中央集中采購和部門、地方自主采購構成。

建立政府采購活動的管理機制,在人大財經委員會下設采購管理委員會,在財政部門下設采購委員。我國有些地方把政府采購當成“趕時髦”,在某些方面做了些招標采購、定點服務等工作,就號稱實行了政府采購制,搞形式主義,擺花架子。大多數實行政府采購的地區沒有設立專門機構,即使有的地方設立了機構,但其業務范圍也不十分明確。實施政府采購的地區基本上是一邊進行政府采購,一邊訂立相應的制度辦法,使得其運作方式既不統一也不規范。而在西方國家,為了保證政府采購的公平性和有效性,許多國家專門成立了相關組織,負責實施和監督政府采購工作。凡是屬于政府部門需要的、列入政府采購范圍的物品,不論是大型設備、成套辦公設備,還是日常辦公用品,都由政府采購委員統一購買。對大型公共工程的購買,也可由該委員會委托社會中介機構———招標機構組織安排。在政府采購活動的實際運行中,不論是采購委員會直接購買,還是委托社會中介機構組織安排,進行招標投標時,都必須嚴格按照我國的招標法規進行,使政府采購活動做到公開、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