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電子化研究論文

時間:2022-08-21 04:25:00

導語:稅收電子化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稅收電子化研究論文

一個參與制訂稅控收款機標準化規程的“稅控收款機標準化工作小組”也靜悄悄地開始了工作。在這個工作小組中,除主管部門外還有不少企業以會員的身份參與到其中,同時還有其他一些企業成為小組的旁聽會員——這種行業標準制訂方式在我國還是第一次采用。

國家主管部門的堅定支持、生產廠商的積極介入,再加上整個國際大環境的推動,一些業內人士十分樂觀地斷言:稅控收款機作為全球稅務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已經成為我國推行稅收電子信息化工作的一個重要組織部分。從一定意義上講,它就是實現金稅工程的“咽喉要道”。

為何稱為咽喉要道

人們之所以將稅控收款系統置于如此重要的地位,不僅僅是由于其本身對規范市場、增加稅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更為重要的是從各國稅收電子化的發展經驗看,它也是最為關鍵的環節。

首先,從稅控收款系統的四個主要組成部分就可以看出它的重要作用:其一是稅控收款機,這是整個系統的硬件支持部分,通過商業收款機功能與稅控功能的有機結合,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規范市場銷售活動;其二是稅控機制,它包括一系列有效的控制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納稅人的銷售記錄和相關的時間等信息可在稅控收款機內保留較長的年限,且不可修改或者清除,以此有效地約束在銷售和納稅環節中的不法行為;其三是稅務征管部門的申報、管理、稽查系統,該系統可最大限度地通過行政監督機制,有效地遏止集團性的違法違規行為;最后是管理、運作和監控規范,它從制度層面保障整個稅控收款系統的順利實現和有效實施。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稅控收款系統對約束不法涉稅行為、規范市場以及增加稅收都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也許不同國家由于國情、內部機制的不同,在稅控收款系統的組成上有所差別,但稅控收款系統本身的重要性卻是相同的。

其次,從各國的經驗也能看出稅控收款系統的重要作用。在意大利,早在十幾年前就開始稅收電子化的推廣,但推行的過程相當緩慢,原因不在于其稅收內部機制不好或是政府部門不積極參與,而是由于技術方面的原因,無法有效解決稅收的電子申報和全國聯網管理問題,而稅控收款系統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環節,意大利正是在解決了這個問題之后,其稅收電子化的發展才逐漸走入正軌。同樣,在1993年歐盟統一市場建成后,歐盟也在大力推進稅收信息化。近日,歐盟委員會發表報告指出,稅收征管無紙化改革將有效打擊稅收欺詐等犯罪活動,并有助于提高各國政府部門的管理效率,降低企業的納稅成本。歐盟將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帶來的好處,加強稅收征管,最終實現稅收征管無紙化。歐盟將為此在未來5年時間投資3500萬歐元,建立起一張覆蓋全歐盟的稅收監控網絡。而稅控收款系統的推行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環,在歐盟已建成的增值稅信息交換系統、消費稅電子控制系統以及各地的稅收電子數據庫中,稅控收款系統是最為高效的連接政府和納稅者的紐帶,也是各種稅收信息的來源和管理工具。

在國內,稅控收款系統的重要作用則要從金稅工程的目標談起。總結起來,金稅工程的總目標是建立全國從國家稅務總局到省、地(市)、縣四級統一的計算機主干網,形成“增值稅交叉稽核系統”、“防偽稅控系統”、“發票協查系統”和“稅控收款系統”四個子系統。按照金稅工程的總體規劃,整個工程將于今年年底最終完成,而且前只有稅控收款這一部分尚未實現。在時間上,稅控收款系統已經是左右金稅工程能否實現的最終環節,在整個中國稅收電子化的過程中,它也是“咽喉要道”。

正因如此,政府早在1994年就開始了稅控收款方面的推廣工作。然而其結果卻不容樂觀……

多年奮斗歷經曲折

也許用“奮斗”一詞說明全球稅控收款系統的發展過于嚴肅,但在實質上卻是再恰當不過的,這從包括歐美等發達國家的稅控發展過程就可見一斑。

在美國和加拿大,盡管其技術和信息化的發展十分迅速,盡管也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推廣稅控收款機,但由于各地區情況不同,整個稅收系統的信息化并不順利,只是在90年代末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整個社會的信息化發展才帶動起稅控收款系統的高速發展。以兩年前引入的個人所得稅電子申報為例,經過兩年的發展,電子申報率已超過70%,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國和加拿大日益普及的稅控收款系統。同樣,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的電子申報也經歷了大致相同的發展歷程。意大利也是經過十幾年的奮斗才在稅控收款系統上有了較大的發展。而歐盟在其更為浩大的稅收監控網絡的建設中,更是充分認識到了其中的困難,要用5年的時間來奮斗,以期在2007年左右實現稅控收款系統和整個歐盟的統一稅收網絡的初步健全。

在稅控收款系統的發展中,發達國家經歷了多年的艱苦奮斗,對于信息化相對落后的中國來說,則更是如此。

1994年,電子工業部指定幾家企業定點生產稅控收款機;

1997年,國家稅務總局與有關部門聯合《關于在商業、服務業、娛樂業推廣使用稅控收款機的通知》,將北京、濟南等地確定為首批試點城市;

1999年,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全國加油機安裝稅控裝置的通知》,并在試點城市的加油站安裝稅控收款機……但是,這諸多努力的結果卻遠不能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原因就在于實現稅控收款的過程十分復雜。

問題首先出在缺乏統一的行業技術標準上。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在我國,收款機打印出的票據僅僅是購物清單,無法作為合法的購貨發票。再看有關發票長度的規定就更加讓人頭痛:太原規定發票長度為127毫米,而南京規定長度為210毫米。由于沒有相應的行業標準進行規制,各地的政策和技術標準都不統一,使得有心致力于稅控收款系統開發的廠商膽戰心驚、無所適從。結果是,除了幾家廠商憑借雄厚的實力,采取“保存實力、以觀后效”的持久戰略之外,多數廠商皆慨嘆而去。

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欠缺法律依據。稅控收款之所以從金稅工程實施之初的“急先鋒”淪為如今的“老大難”,其主要原因無疑是缺乏法律依據。在我國目前的稅收環境下,缺少包括法律依據在內的相應的強制性規范,納稅人很難表現出主動納稅的積極性,稅收征管部門對納稅人的非法避稅甚至逃稅行為也無可奈何。于是,盡管早在1994年我國就確定了第一批稅控收款機生產基地,但由于在試點推廣中遇到的阻力很大,同時又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因此推廣工作一直步履維艱。

此外,稅控收款對象的龐雜、財務管理不健全、應用環境不成熟等因素也是阻礙稅控收款系統推廣和建設進程的原因,但上述技術標準和法律依據的欠缺無疑是造成“久推不廣”尷尬局面的主因。

當然,問題的解決需要一個過程,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關于技術標準和法律依據的問題也許已經不是最為主要的問題,但應當看到,國外稅控收款系統發展也是經歷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曲折發展歷程,才形成了較為健全的各種系統。對于中國來說,現在所要做的就是要腳踏實地發展中國的稅控收款系統,尤其是中國入世之后,在這方面更應該盡快向國際靠攏。

“尷尬”之后的新轉機

由于稅控收款系統的推廣不力,人們不得不面對稅收流失的尷尬。歐洲根據歐盟的一份資料,1996年各成員國消費稅總收入折合為2340億歐元,但煙、酒兩項消費品的逃稅額估計達48億歐元,占消費稅總收入的2%以上。對此,歐盟稅收和內部市場委員布魯克斯坦說:“逃稅嚴重影響了各國的財政利益,扭曲了內部市場的正常交易,各國必須嚴肅對待。”瘋狂的偷、逃稅和管理的低效率給歐盟各國的稅收管理提出了嚴峻挑戰,采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稅收管理水平已是迫在眉睫。

在我國,當前我國的增值稅收入已占年稅收總額的近50%,這對稅收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目前增值稅的征管難點不是一般納稅人,而是數以千萬計的小規模納稅人,其數量占納稅人總數的70%以上。這些納稅人的財務制度普遍不健全,因此成為稅收征管方面最為薄弱的環節;同時,我國針對這些小規模納稅人采用的是傳統的估稅制,無法根據其實際經營狀況進行征稅,因此就無怪乎在小規模納稅人這一部分每年流失大量的稅收收入。

故而,稅控收款系統的及早實施真不是“燃眉”二字所能涵蓋得了的。所幸柳暗花明,我們現在終于看到了希望……

第一大轉機是行業技術標準問題即將得到解決。在各方面的推動下,信息產業部稅控收款機標準化工作小組已經成立并已開始工作,統一的稅控收款機行業標準可望于今年底正式出臺。這一標準化工作小組首次以會員制的形式吸收企業參與行業應用標準的制定,部分國內領先的稅務行業應用供應商成為其中組員。

第二大轉機是立法依據有了突破性進展。《稅收征管法》第二十三條規定,國家根據稅收征收管理的需要,積極推廣使用稅控裝置。納稅人應當按照規定安裝、使用稅控裝置,不得損毀或者擅自改動稅控裝置。《稅收征管法》對有關稅控收款機的具體規定,為稅控收款機推廣掃清了法律上的障礙。

第三大轉機是廠商的積極參與。稅控收款機在安全性、專業性以及可靠性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要求,這就需要具備強大技術實力和豐富開發經驗的廠商提供技術支持和保障。還有一大轉機則是國外先進經驗的引入,對中國稅控收款系統向國際化接軌提供了極大的幫助。有了國外同行的經驗,中國稅控系統在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借鑒現有的先進技術而節省時間,同時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也得以加快,為加入世貿組織后的同步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考慮到全國統一的稅控收款機標準即將出臺,國家稅務總局不久前要求各地稅務部門一律暫停稅控收款的試點和推廣工作,以免標準不一給納稅人增加不必要的負擔。從這條規定不難看出,中國的稅控收款系統工作正步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從標準制訂、制度支持,到法律保障,再到廠商驅動,我國稅控收款系統的發展目前正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新轉機,中國稅收的信息化之路和稅控收款的國際化之路已經邁出了可喜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