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借鑒意義
時間:2022-03-14 04:33:00
導語:新公共管理的概念及借鑒意義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新公共管理是世界管理的一部分,不同程度地影響了世界上所有的國家。新公共管理理論從博奕論,以及法學和經濟學中吸取了豐富的營養。”另外歐文.休斯(Owen.E.Hughes)從一般管理的框架入手得出了新公共管理的觀點,認為“新公共管理”的內容包括戰略、管理的內部要素、管理的外部構成要素三個部分。根據西方行政學者們的論述,新公共管理的基本思想可以做如下概述:
(一)掌舵與劃槳分開。即把服務和執行職能從掌管它們的集中決策部門中分離出去給予服務提供和執行機構更大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并通過與這些機構簽訂績效合同使對服務結果負責。政府把管理和具體操作分開,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劃槳的作用。這樣做可以縮小政府的規模,減少開支,提高效率。“掌舵的人應該看到一切問題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對資源的競爭性需求加以平衡。劃槳的人聚精會神于一項使命并且把這件事做好。掌舵型組織機構需要發現達到目標的最佳途徑。劃槳型組織機構傾向于不顧任何代價來保住‘他們的’行事之道。”
(二)政府服務以顧客為導向。新公共管理改變了傳統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對政府職能及其與社會的關系重新進行了定位。“市場不僅在私營部門存在,也在公共部門內部存在。當市場在公共部門出現時,我們通常稱之為系統,如教育系統、職業訓練系統、心理衛生系統。但它們都是市場,就同金融系統、銀行和保健系統一樣都是市場。如果我們把市場導向的思想應用到我們的公用系統上去,我們就能取得偉大的成就。”政府不再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務的官僚機構,政府公務人員應該是負有責任的“企業經理和管理人員”,社會公眾是向政府提供稅收的納稅人和享受政府服務的“顧客”或“客戶”,政府服務以“顧客”為導向,應增強對社會公眾需要的響應力。
(三)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經驗和競爭機制。與傳統公共行政排斥私營部門管理方式不同,新公共管理強調政府廣泛采用私營部門成功的管理手段和經驗,如全面質量管理、目標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等,政府應根據服務內容和性質的不同,采取相應的供給方式。同時引入競爭機制,取消公共服務供給的壟斷性,讓更多的私營部門參與公共服務的供給,通過這種方式將競爭機制引入到政府公共管理中來,從而提高服務供給的質量和效率。
(一)政府借鑒企業家的管理模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我國政府機構長期以來一直存在高投入低效率的現象,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在傳統政府模式下,政府不僅制定政策,而且親自提供服務。結果是政府什么事都作不好,顯得過于疲憊。新政府的主要職責是決策和管理,即制定公共政策并實施監督與評估,而具體的公共服務則由私營部門、非營利組織和下級政府組織通過競爭來提供。為了提高效率,政府管理人員首先應樹立效率意識,增強活力,用有限的資源創造更多的公共產品,提供更好的服務。
(二)新公共管理引入一些科學的企業管理方法技術。我國的政府管理處在傳統的科層制管理環境,習慣于依賴正式的規章制度,領導對下級的控制著眼于過程而不是結果,評價工作人員的主要標準不是看他們的業績和對組織目標所做的貢獻,而是看他們能否嚴格遵守規則,缺乏成本——效益分析。我國應該適當的把一些科學的私營管理方法,如目標管理、績效評估、成本核算等引入公共行政領域,對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有促進作用的。
(三)適當將市場競爭機制引入到我國政府行政管理中。加大政府體制創新力度,切實轉換政府職能,推動政府改革,用市場的力量改造政府,改善政府績效的有效手段便是引入競爭機制。只有通過適當引入競爭機制,在政府管理中注入一些市場的因素,用市場的力量來改造政府提高效率,實現由“管理”向“服務”的轉變,提高效率和質量,使政府體制更靈活,從而產生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四)政府服務應以公眾或市場為導向,并增強政府的回應。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公眾需要什么服務,怎么提供服務,公眾對政府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在公共管理過程中,應更加注重公眾的需求,更加注重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對政府來說,注重回應就是注重公眾的聲音,注重公眾的疾苦,注重公眾的需求。
- 上一篇: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相關規定
- 下一篇:食藥監管指導意見
精品范文
10新公共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