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對策

時間:2022-02-04 11:32:24

導語: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對策

摘要:公共管理倫理歸屬于道德范疇中,主要是指:公共管理人員在日常生活中需嚴格遵循的道德規范,目的為有效維護社會的公共利益。在現今的公共管理領域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作用影響,公共管理出現倫理嚴重缺失的狀況。文章主要是對公共管理倫理缺失狀況出現的原因及應采取的針對化解決策略進行了分析研究,以此幫助更好地促進公共管理良好發展,避免出現倫理失范相關問題,保障各方基本權益。

關鍵詞:公共管理;倫理缺失;成因;對策

0.前言

現今我國正處于和諧社會構建的關鍵階段,公共管理的倫理建設除卻是幫助實現當代經濟發展、政治文明的重要方式外,還是幫助促進文化繁榮及民族進步的有效途徑。所以,對公共管理工作開展中,倫理缺失的成因及應采取的針對化措施加強重視及探究,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1.公共管理倫理缺失成因

1.1公共管理者及組織人員對于公共與個人利益持不恰當態度

在大多數人的思想中,對于公共利益具有極強的占有欲望。此種狀況出現的原因為:公共管理者及其組織人員所具備的倫理道德水平較低,且受到了其自身世界觀、是非觀及價值觀影響。公共管理及組織人員的目標、宗旨及社會性要求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將對于工作能力、業績考察作為重點,進而較為忽視對其自身德行、廉政方面的考察。與此同時,公共管理者自身的道德約束性較弱,進而對其世界觀、是非觀造成影響。在世界觀、是非觀、價值觀有所差異的群體中,其對于物質、精神雙方財富的獲取方式也有所不同[1]。針對經非努力所獲取到的非分財富,能否得到公正審理及社會嚴格監管,均會對公共管理的倫理造成極大影響。如果政府組織公共管理人員對于自身的反省缺乏全面性,那么整個較為開放的市場會致使一些不良欲望變為現實。公共管理倫理的缺失本質在于:管理人員心理的缺失是其世界觀、價值觀、是非觀的缺失。

1.2公共管理倫理知識教育未完全開展

公管倫理缺失狀況出現的主要原因為:大部分的公管組織及部門人員對于公管倫理缺乏科學認識,時常會犯無知主義錯誤。這些公管人員自身缺乏了對于公管倫理觀念的遵循意識,其工作職責也有待進一步明確,對于工作權力的科學應用也缺乏明確界限,從而使得這些公管人員在管理工作中極易出現個人與公共利益混淆不清的狀況。站在實際角度上看,公管部門、組織對于內部工作的公管倫理教育投入較少,致使工作人員尚未形成一個科學的倫理觀念。其次,社會研究者在公管倫理教育的研究中,所獲取到的研究成果較為有限,從而使得社會整體缺乏了對于公管倫理的科學認識。另外,在國家法規中對于公管倫理的說明也較少,公管工作開展中缺乏了堅實的法律支撐。

1.3公共管理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性因素

導致公管倫理缺失問題出現的外在原因為公管環境中所含有的各種刺激性因素[2]。這些刺激性因素包含內部及外部環境兩部分,如在經濟、文化、政治領域對于公管組織及內部管理人員造成的影響。內部環境對于公管人員的影響基礎主要為:組織傳統文化內容。公管組織屬于非營利性的組織,在其內部的管理人員理論上而言并不會受到社會團體的利益影響,但是由于受到社會的發展的影響,公管工作開展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各種利益的沖擊,結合管理人員的自身素質水平的限制,易導致倫理缺失狀況出現。

2.公共管理倫理缺失改進對策

2.1公共管理政府機構需明確公共管理倫理作用領域及規范標準

由于我國的公共管理領域范圍呈現出逐漸拓寬化的趨勢,因此政府職能部門需做到加強對該領域活動的研究,明確公共管理的具體活動范圍及倫理標準,明確區分公共管理組織及管理人員的倫理要求,并對受到公管活動影響的社會公眾倫理規范做明確化處理。依據各公共管理組織工作開展中對于社會大眾生活的影響,為其制定好針對化的考核標準及規范,將公共管理倫理體系的層次及覆蓋領域做拓寬處理。另外,政府組織還需注意加強對公共管理組織倫理的研究工作力度,對其相關的精神教育內容做充實化處理。針對公共管理者及組織人員對于公共與個人利益持有不恰當態度的狀況,需注意加強對其組織文化的建設,并全面提升公共管理人員的道德素質,進而幫助減少一些不道德行為的出現。另外,還需注意加強對公共管理組織的監管,對管理者的道德實施嚴格規范、考核。在倫理建設中,需注意其需具備針對性,不應單用一些常用的倫理考核標準。特別需注意增強公共管理者的道德責任意識及對于一些正義事業的投入,確保公共管理人員的廉潔自律,采用倫理教育及管理的方式對公管人員私欲予以限制。而在公管倫理精神及教育制度的建設中,需做到與時俱進,將傳統社會形態中所留下來的倫理思想予以繼承,明確其在現代社會背景下的內涵。與此同時,對于國外的一些公共管理倫理知識,還需采用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處理方式,將西方倫理學說中的幸福、勇敢、大度、友善、誠實、明智、堅強、自愛等思想予以吸收。在健全完善公管倫理體系的活動中,需做到有機結合崇尚美好及公正行為,促使公管人員成為公正的實踐者。

2.2公共管理組織部門需加大對于公管倫理知識的傳播力度

為了有效改善公管倫理缺失問題,需注意增加資金、人員及時間三方面的投入,從整體的角度上入手,加大對于公管倫理知識的傳播力度。首先,公管部門需注意加強對于內部工作人員的倫理性培訓,促使其正確明白到公管工作開展中需做到職責與權力的兩相統一。其次需做到的是,政府可與教育部門一同聯合起來,在眾多高校中積極設立公管倫理教育課程,增強公管倫理教育理念,為一些即將走上公管事業崗位的大學生提供參考助力,促使其具備基本的公管倫理素質。現今在我國的眾多高校內均開展了與公管倫理學相關的課程。最后,為了增強社會各界人士對于公管倫理的科學認識,政府部門需給予相關理論研究工作開展一定的扶持幫助,促使公管倫理觀念可受到社會大眾的重視。

2.3增強公共管理領域倫理環境監控

對于公管領域的倫理環境的科學質控需積極建立好一個全面化的質控體系[3]。政府部門需對自身行為作出嚴格規范化處理,向其提出于自身職能性質相符的倫理要求,并對最終的實施效果予以工作、科學化評定。另外,還需在公管工作中融入誠信、法制、廉潔等意識,增強公管組織崗位的非經濟性特點,應用服務型模式去開展管理工作,重視公民自由權,實現公管決策實施的科學、民主化。

3.結語

在社會治理工作中,公共管理屬于一種全新的管理方式,其內容極為豐富化,主要特點為:內部結構多層化;表現形式多樣化。在此管理活動中,具有極強的倫理性,其主體在于政府、國家、公管機構工作人員,以實現公共利益、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為目標。公共管理倫理主要體現于整個社會活動中。在現今的公管倫理建設中,存在著倫理缺失問題,其主要成因在于:公共管理者及組織人員對于公共與個人利益持不恰當態度;公共管理倫理知識教育未完全開展;公共管理環境中的各種刺激性因素。針對于此,從明確公共管理倫理作用領域及規范標準;加大對于公管倫理知識的傳播力度;增強公共管理領域倫理環境監控三方面入手,才可幫助全面推動公管倫理工作的建設進程,促進該項工作的順利及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苗月新.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其對策研究[J].中國行政管理,2011,(04):60-63.

[2]李晶.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其對策研究[J].才智,2015,(14):329.

[3]王新萍.公共管理倫理缺失之成因及其對策研究[J].管理觀察,2015,(31):55-57.

作者:孫敬 單位:長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