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物流組織改革措施論文

時間:2022-08-23 10:25:00

導語:農產品物流組織改革措施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產品物流組織改革措施論文

內容摘要:本文從農產品物流組織存在的問題出發,指出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重要性,并從交易費用和供應鏈的角度對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進行了理論分析,最后提出了我國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重點。

關鍵詞: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交易費用供應鏈

通過對我國農產品物流文獻的梳理,筆者發現現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五個方面:農產品物流重要性、特點和作用的研究(丁俊發,2002;厲以寧,2003),強調發展農產品物流產業;農產品物流體系和制度研究(侯立軍,2002;王新利,2003;黃祖輝,2005),強調農產品物流體系的完整性和制度創新;農產品物流模式研究(夏文匯,2003;王新利,2004;劉聯輝,2006),強調采用第三方物流,大力發展農產品配送;基于供應鏈的農產品物流研究(丁華,2004;朱毅華,2004;龐勝明,2005),強調農產品物流內外部整合和供應鏈整體優化;農產品物流環境和政策研究(李家曦,2005;陳紹慧,2006),強調物流基礎平臺建設和政策扶持。而關于農產品物流組織方面的專門研究很少,主要是圍繞第三方物流企業和配送中心組織的建設與發展(杜小芳,2003;劉丹,2005;武云亮,2006),其它相關研究,如物流中介組織、產銷一體化組織、聯盟或虛擬組織等方面研究多散見于農產品流通和農業經濟文獻中。

從組織發展現狀來看,我國農產品物流組織的問題主要有:原有的商糧供企業仍然是農產品物流(特別是大宗農產品)的核心力量,但企業制度落后、物流功能單一,很多只能算是傳統的儲運企業;個體私營運輸類企業正在成為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力量,但是規模小而且分散,組織化程度很低;雖然一些地區已經出現了農產品物流合作組織、聯盟組織以及網絡組織等新型組織形態,但總體數量較少,并且多處于發育的初期,物流功能不夠完善;農產品物流組織之間的分工協作程度低,基于供應鏈的競爭機制尚未形成。因此,加快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培育多元化的農產品物流主體,構建高效的農產品物流組織體系,是發展農產品物流的現實要求。

一、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理論分析

(一)基于交易費用理論的分析

從交易費用理論的角度出發,組織創新就是組織規制交易的方式、手段或程序的變化,其動力是節省組織內部管理交易和外部市場交易的費用。農產品物流交易費用的大小將直接影響農產品物流交易的形式、物流組織的邊界以及物流組織模式的選擇,創新就是要尋求能夠有效節約交易費用的農產品物流交易方式及其相匹配的組織形式。

1.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發生和影響的程度。有限理性和機會主義行為是交易費用理論的兩個關于人性的基本假設,是影響或決定交易費用的基本因素。只要不確定性或復雜程度上升到一定程度,經濟主體就很難對交易活動做出充分合理的決定和選擇;組織創新就是要構建能夠促進相互交流和學習的先進組織,從而提高經濟決策主體進行科學合理決策的能力,減少因“有限的理性”而產生的交易費用。我國農產品物流領域的信息不對稱程度較高,高級運營管理人才嚴重缺乏,組織化和運作規范化程度較低,如何減少因“人或組織”有限理性和利己行為而產生的交易費用,應該成為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關注的重點。

2.物流組織交易費用的構成及其變化的趨勢。交易費用是指協商、談判和履行協議所需要的各種資源的使用費用。農產品物流交易費用主要包括:農產品物流組織發現需要其提供物流服務的消費者(包括農戶、農產品消費者和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尋找其他交易伙伴的成本;了解提供的農產品物流服務的價格等信息方面的成本;與交易對方討價還價的成本;訂立提供物流服務契約的成本;履行契約的成本;監督契約履行和制裁違約行為的成本。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既要重視物流交易費用的大小與構成,同時應考慮組織與物流交易費用變化趨勢相適應,組織自身規模的擴展和信息化水平的提高等都會影響交易費用的變化,外部環境變化也會帶來交易費用的變化。

3.農產品物流交易方式與規制結構的匹配。威廉姆森認為除了人的因素外,還存在另一類影響或決定交易費用的因素,即“交易因素”或“交易維度”,包括資產專用性、不確定性和交易發生的頻率,并且認為交易的三個維度決定了交易特性,從而決定了交易協調的四種方式,即市場規制、三邊規制、雙邊規制和統一規制。由于我國農產品市場和農產品物流組織的地區發育極不平衡,而且不同農產品的屬性有較大的差異,因此造成了不同地區和不同農產品物流組織所面臨的交易資產專用性、交易不確定性、交易者的數量和交易頻率等差別可能較大。為了適應不同的交易特性,農產品物流的組織應該采取不同的交易協調方式,從而決定了農產品物流組織及其創新方式的多樣性。

從交易方式與規制結構的匹配來看,當農產品物流交易資產專用性較低時,適合采取市場規制的方式,交易條件通過多次“討價還價”達成,如農產品運輸等公共物流服務;對于混合型或具有一定特質性資產的農產品物流交易,適合采用三方規制結構,如農產品綜合物流服務;對于資產專用性程度較高且交易比較頻繁的農產品物流交易而言,雙邊規制是比較適當的交易協調方式,這時農產品物流聯盟組織就成為節約交易費用的有效制度安排;而當物流資產專用性進一步提高且交易頻繁時,則更適合采取縱向一體化方式,如某些農場或農業產銷一體化企業的農產品自營物流組織。

(二)基于供應鏈理論的分析

農產品供應鏈具有參與者多、市場力量不均衡、市場不確定程度高、物流數量大、要求高等特點,物流是實現農產品或相關服務價值增值的關鍵性活動,物流管理始終是農產品供應鏈管理的核心內容,物流組織創新對供應鏈績效將會產生較大影響。以供應鏈為基礎的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應重視以下三個方面:

1.發展契約一體化的農產品物流組織。供應鏈是一個有機整體,要求企業間充分合作與協調運作,建立信息共享、合作與信任的機制,供應鏈成員之間的物流合作是物流組織創新的基本出發點。供應鏈企業之間的競爭從對抗走向合作,以契約為基礎規制各自的行為,以業務流程為導向,采取物流聯盟或供應鏈動態聯盟的新型物流組織形式,實現供應鏈物流管理和運作的有效銜接。

2.將非核心物流業務外包。高效率的供應鏈不僅要求成員之間的合作,同時要求供應鏈上的企業有明確的分工,從塑造企業核心競爭力出發,將非核心的業務外包。農業公司、農產品加工企業和農產品流通企業,應從戰略的高度和供應鏈管理的思想出發考慮物流業務的外包問題,通過外包促進企業間的物流合作以及第三方物流企業發展,以實現供應鏈上農產品物流的專業化和規模化經營以及物流總成本的降低。

3.發揮物流企業在農產品供應鏈中的作用。在供應鏈的構建和優化中,特別強調核心企業的作用,農產品供應鏈上起主導作用的核心企業一般都是大型加工企業和流通企業,而農產品物流企業很少。隨著農業產業化發展和農產品領域社會分工的深化,第三物流企業和配送中心組織在農產品供應鏈中作用將不斷加強,從而迫切要求通過組織創新,培育具有較大的規模、比較完善的信息系統和先進物流管理技術的專業化農產品供應鏈物流整合商。

二、我國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重點問題

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是指農產品物流組織為適應外部環境變化或滿足自身內在成長的需要,對系統內部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機制或組織與外部環境作用機制的創新性的調整、開發和完善的過程。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以組織結構和組織過程為中心的創新,包括組織結構、功能、權力系統以及業務流程等方面創新;以組織中的人和文化為中心的創新,包括組織制度、內部激勵和約束機制、組織觀念與組織文化等方面的創新。

基于我國農產品物流組織的現狀及存在問題,筆者認為當前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總體思想是:堅持改造傳統的農產品儲運企業和建立新型的農產品物流組織并舉,注重現有農產品物流資源的整合和有效配置,強調組織功能的擴展和服務水平的提升,鼓勵發展適應物流市場化、信息化、集約化和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新型物流組織。

(一)農產品物流組織形式與結構創新

農產品物流的面廣量大,具有較強的獨立性和專屬性,從而決定了農產品物流組織形態的多樣化;同時,由于農業的市場化和產業化發展加劇,要求農產品物流組織形式要不斷向新型化發展,創新的重點是培育農產品物流一體化組織、農產品配送中心組織、農產品儲運合作組織、農產品物流聯盟和虛擬物流組織等,形成一批具有競爭優勢的第三方農產品物流企業,促進農產品企業由“多流合一型”向“物流分立型”轉變,實現農產品物流由自營物流為主導向社會化物流為主導的方向轉變。在組織結構方面,應強調以供應鏈管理和業務流程再造為指導,改變管理層次較多、信息傳遞緩慢且失真、決策時滯較長的傳統科層結構,重點建立面向客戶的流程導向型組織,如矩陣型組織、工作團隊等,滿足農產品物流時效性要求很高的需要,提高組織對市場的快速響應能力,實現農產品物流組織由職能垂直化向過程扁平化、由分散化向一體化、由實體化向虛擬網絡化方向的轉變。公務員之家:

(二)農產品物流組織功能創新

能否有效地把農產品收購、運輸、倉儲、流通加工和配送等眾多物流環節連接起來,實現農產品物流一體化運作,是農產品物流組織創新的重要目標,而通過組織功能的系列化擴展是實現這一任務的重要途徑。農產品物流組織功能創新可以劃分為兩個層次:一是沿農產品物流鏈向兩端延伸擴展,重點以倉儲和運輸為主,并選擇性開展簡單的農產品分類與包裝、收購、面向零售終端配送和多式聯運等活動,這主要適用于傳統的農產品儲運企業;二是拓展物流增值服務功能,主要有加工增值功能、信息服務功能、特種農產品物流增值服務功能(如冷鏈物流服務)、農產品物流策劃等,這主要適用于實力較強的大中型農產品物流企業。通過農產品物流組織功能的系列化拓展,可以促進傳統農產品儲運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的轉變,并產生明顯的范圍經濟效應。

(三)農產品物流組織制度創新

以產權制度為中心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農產品物流組織制度創新的核心問題,尤其對于傳統儲運企業和民營物流企業等更為重要。民營物流企業組織層次簡潔,內部信息通暢,經營靈活,市場反映速度快,是農產品物流的重要力量,但是他們多數以業主制、合伙制為主,產權模糊且結構單一,產權與經營控制權不分。因此,應促進其向公司制度轉變,建立法人治理機制,完善企業內部機構設置,擴大治理主體的范圍,合理分配治理權,通過漸進式自主創新逐漸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只有建立保障和促進創新的機制,如內部管理制度、激勵和約束機制等,并把制度創新與組織結構、功能、業務流程等方面創新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形成互動的創新體系。

參考文獻:

1.黎元生.農產品流通組織創新研究[M].中國農業出版社,2003

2.王新利.試論農業產業化發展與農村物流體系的建立[J].農業經濟問題,2003(4)

3.劉丹.構建現代農產品物流企業[J].中國物流與采購,2005(13)

4.黃祖輝.我國農產品物流體系建設與制度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