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預算管理
時間:2022-03-29 10:03:00
導語:超越預算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預算管理模式面臨的挑戰
傳統預算管理缺乏適應性、費時耗力、各職能之間相互沖突等諸多缺陷日益突出。詹深教授認為,傳統預算以預算為基礎進行評價并實施獎懲,實際上是“付錢讓員工說謊”,會使報酬計劃的激勵作用失效。同時,很多人認為,以固定的預算目標為依據進行業績評價,會給組織行為帶來很多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產生預算余寬,預算的協調功能被破壞。由于受利益驅使,經理人員總是盡力影響預算的編制以獲得松弛的預算。預算松弛是預算管理中的逆向選擇,它雖然發生在預算的編制過程,但卻影響到預算的執行,下級權利將預算確定在比實際可以達到的水平更低的層面上,從而使得下級的潛力不能充分發揮。
(二)操縱預算執行結果,企業誠信文化被破壞。以預算評價為依據進行獎懲引發的另一個問題就是事后操縱預算執行結果。(1)管理者為了使自己的獎金最大化,常采用盈余操縱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如果凈收益低于獎金方案的下限,管理者就會有進一步降低凈收益的動機,這樣,下一年度得到獎金的可能性就會增加。(2)操縱預算結果的另一種方式就是做假賬,使會計信息失真,以達到或超過預算目標。
(三)編制費時耗力。傳統預算注重全面預算。全面預算是一項龐大的系統工程,它涉及業務、資金、財務、信息、人力資源、管理等眾多方面。預算工作一般在每個會計年度的前4個月就開始了,浪費了很多時間和人力資源。
(四)阻礙企業持續改進,增加責任單位更多的短期行為。傳統預算控制制度約束著企業對環境的適當反應和靈活性,限制了企業的長遠發展。傳統控制制度使人們僅僅關注如何完成預算目標而不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挖掘企業潛力,或怎樣更好地去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超越預算的基本原則和實施方案
鑒于傳統預算存在的種種弊端,適應環境變化的一種新的預算管理模式——“超越預算”應運而生。所謂“超越預算”,就是在企業組織不編制預算的情況下,管理該組織的業績,并將各決策環節的權力以授權管理的形式分權化。一些國外的大公司都已經采用了超越預算模式,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一)超越預算的基本原則。為了解決傳統預算的弊端,尋求能夠替代傳統預算的新方法,BBRT對那些放棄了傳統預算的企業進行了調查研究,總結出了一套“超越預算”模式的基本原則:(1)目標原則。面向持續的改善所設定的富有雄心的目標,而不是固定的年度預算目標。(2)計劃制定原則。不局限在每年一次的計劃制定上,而是面向持續發展的所有環節中的計劃。(3)激勵和報酬原則。在報酬評價上,以公司或責任中心的業績來實施獎勵,而不是依據預算確定的數值:不僅考慮固定年度目標的完成情況,還對基于相對業績的共同成果提供報酬激勵。(4)評價和控制手段原則。既要以計劃差異控制為手段,還要考慮與此相關的幾個關鍵業績指標。(5)資源分配原則。資源的分配不局限于年度預算,同時賦予管理者在必要情況下自主利用的權力。(6)調整原則。不僅依據年度計劃制定周期,還適時地通過相互作用在全公司范圍內進行調整。(7)治理原則。在公司治理上,要求管理層有明晰的價值觀和高尚的思想境界。(8)業績責任原則。不局限于內部目標的完成,還支持取勝于市場所進行的各項活動;不僅有集權式的責任等級組織,還應當具有對業績負責的網絡式團隊組織。(9)分權授權原則。給予企業團隊以充分的自由和力量,不再簡單地要求其嚴格按計劃執行。(10)系統協調原則。公開的基礎上促進信息共享,通過流程設計和快速的信息反饋系統來協調公司間的事務。
(二)超越預算的實施方案。根據BBRT兩成員的總結和發展,可知“超越預算”模式在組織設計和業績管理方面有以下做法:
1、設計N型組織形式。一線管理者是企業家、戰略家和決策者,面對新的商業機會要做出快速反應;中層管理者是組織內各種能力的集成者;高層管理者則是組織內部框架與價值的創造者,是革新的領導者,并且富有挑戰性。盡可能地設置有“一定自治權”的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基本組織是直接創造價值的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組織之間不僅是一種靜態的扁平結構,更有一種動態的互動關系,聯系的紐帶是信息網絡提供的強大的信息流,協作的動力則源自“內部市場”中的競爭力量。N型組織與傳統的M型組織相比,更符合時代潮流。這是因為:(1)在今天多變的經濟環境下,企業的戰略目標是利潤(價值)創造,不僅僅是降低成本,利潤中心或是投資中心而不是成本中心適合作為企業的基層組織。(2)簡化企業整體與基層組織之間的多層關系,可減少成本。尤其是跨國經營的企業,或者企業由跨行業的多個分部組成,多層顯得更為不經濟和低效率。(3)運用市場機制、信息流比運用少數領導(依托中層“官僚”)的集權調控更能起到控制與激勵的效果,一是成本低,二是減少高層與下層管理人員之間的“對立”情緒。
2、業績管理體系創新。關于業績管理,“超越預算”模式則通過創造“內部市場”,用多層次的、能真實反映中心經營業績的價值指標和評價體系來整合各中心的子目標,如平衡計分卡BSC或KPIS系統等。盡量給勇于開拓進取的基層員工足夠的“管理自身事務”的機會。激勵員工積極創造價值;強調戰略制定的市場驅動性以及程序上的自下而上的特征。
三、超越預算模式適用的行業類型
超越預算控制模式代表著企業管理控制的發展趨勢,能夠為企業帶來更多的創造性和增值性。但是,就目前而言并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應用這一模式,超越預算模式意味著放棄傳統的業績管理框架,意味著對諸多管理控制方法的有效整合。在這一過程中會出現轉化和整合成本,因此在決定是否運用這一先進管理控制模式時,需要考慮兩大影響因素:
(一)最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企業目前預算程序的運行狀況。低效和耗時的預算生成程序是采用超越預算的最大障礙,因為超越預算模式的核心部分是頻繁的滾動預測,通常由過去的預算計劃程序來實施,因此,預算編制過程低效則不能為超越預算提供一個良好基礎。
(二)企業的經營特征。一般來講,超越預算模式適合于經營環境變化快、產品經營范圍廣闊或增長迅速,同時無形資產對經營極為重要的企業。如:(1)跨行業、跨地域的大型企業集團;(2)網絡化的商業機構;(3)商業化的銀行、保險、新聞傳媒、廣告、交通行業等等;(4)多步驟或裝配式生產、依賴科技創新、以成品銷售為主,數量、分銷渠道很多的制造業,如汽車、石油化工行業等等。這些企業或行業的特征都表現為市場滲透性強、市場變化大,企業對市場反應敏感,特別依賴技術創新、經營信息產品、提供服務或是科技含量高的物質產品,企業內部各中心之間技術依賴不強,或者依賴性很強,但必須合作,共存于合作優勢。這些企業或行業的各分部主要是適應市場直接創造價值且不確定性大,因而實施傳統預算管理制度不能適應企業發展的需要。只有超越預算才是他們的最佳選擇。這樣一些企業或行業在我們今天面臨的經濟環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四、結論
超越預算管理模式對我國預算管理的理論研究和實際運用都有重要意義。由于我國經濟環境的復雜性以及企業發展步伐的不一致性,各企業據自身的特點選擇合適的預算管理模式,不能一概而論。經營環境變化快、產品經營范圍廣闊或增長迅速,同時無形資產對經營極為重要的企業可以采用超越預算管理模式;而經營的可預測性較強、經營產品范圍相對穩定的企業運用改進后的預算控制模式更好。最重要的是不能毫不改變,固守傳統預算控制模式。
- 上一篇:鄉鎮水利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副市長在抗旱春耕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