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藝術超越性重塑期

時間:2022-05-03 02:51:00

導語:油畫藝術超越性重塑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油畫藝術超越性重塑期

從文藝復興到20世紀末,油畫藝術的發展經歷了500年漫長積累的“發展性創建期”,100年風云變幻的“突破性革命期”。如果說油畫藝術的“發展性創建期”在對人與人性的親切肯定中,成就了審美的再現性形象語言;那么“突破性革命期”則在個體與個性的激越張揚中,成就了審美的表現性符號語言。2l世紀,全面完成了語言建設的油畫藝術,進入了對傳統語言兼融并蓄、融會貫通、為我所用的“超越性重建期”。誠如某位哲人所言:“你說話的時候,話也在說你。”藝術語言的成熟性和普世性,決定著審美的思想情感表達的準確性,而對審美的思想情感準確、精煉表達的不懈追求,反過來又不斷地給藝術語言注入蓬勃再發展的生命活力。

世紀之交以來,在后革命時代追求和諧的歷史大背景下,高科技的飛速發展,不僅沒有宣判油畫藝術的死亡,反而給油畫藝術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可能性。“超越性重建期”油畫藝術的本體論超越,在于人與人性自覺地向個體與個性的落實,個體與個性自覺地向人與人性的復歸。這意味著每一油畫藝術創作主體的自然與社會文化角色的進一步自覺。油畫藝術是一種特殊的繪畫造型審美活動,再現性形象語言與表現性符號語言都只是這一特殊審美活動不同的實現手段,而絕不是目的,離開審美活動而把實現手段作為目的,把油畫藝術的本質僅僅歸結于實現手段的所謂形式變幻與創新,事實上撕裂了油畫藝術靈與肉渾然一體的生命之軀,斬斷了自然人同時也是社會人的人性的(即具體、鮮活、個性的人的)審美活動與實現手段不可或分的血脈聯系,最終總是要走進死胡同的,這就是歷史的教訓。在方法論上,“超越性重建期”的油畫藝術自覺地克服著僵化割裂、片面極端的門戶之見,揚棄了歷來以否定別人肯定自己的策略,越來越自覺地選擇了審慎的態度,兼容并蓄、融會貫通、為我所用地在認識、肯定并且尊重各種不同的歷史存在合理性的基礎上,認清、肯定并且創造自己存在的合理性。在追求油畫藝術審美實現的過程中,繼承與創造永遠不可分割地統一在一起。20世紀,在“與傳統決裂”的風潮席卷全球的年代,真正的油畫藝術家頂住潮流的裹挾,從來就沒有停止過在學習繼承偉大傳統的基礎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自覺求索與創造。塞尚、高更、梵高、博納、維亞、謝洛夫、弗魯貝爾、畢加索、瑪提斯、德蘭、涅斯杰羅夫、巴爾丟斯、趙無極、捷涅卡、莫伊申克、謝列布良柯娃、梅里尼科夫、巴巴、弗洛伊德、基弗……偉大的名字不勝枚舉。在離我們最近的地方,還可以看到中國油畫藝術的先行者群體——我們的幾代師長們的身影。正是由于20世紀中外油畫藝術先賢的共同努力,率先奏響了油畫藝術“超越性重建期”的先聲。從中能夠感應到人類圣哲的偉大智慧:“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歸根日靜,靜曰復命,復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兇。”

老子《道德經》第16章“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人的)人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的而且保存了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

馬克思《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我們從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雖是等于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耀,這就是中國的脊梁。”

魯迅《且介亭雜文》卷6古往今來的油畫藝術,從來就屬于那些真正熱愛、了解油畫藝術并且牢牢地把握著其真諦的人們。他們敏銳地感應著時代的呼吸,頑強地運用油畫藝術語言發出自己獨特的聲音,不為時尚所動,不隨波逐流,不制造泡沫,不弄虛作假,不忽悠視聽,在權力和名利場上基本見不到他們的身影。油畫藝術發展的歷史,一次又一次地揭去重重的遮蔽,顯現著油畫藝術作為一種審美活動的存在本質。創造性地運用油畫藝術語言的傳統規律,準確地實現時代的、民族的、個性的審美情懷,乃是通向油畫藝術康莊正道的不二法門,是油畫藝術得以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充滿生機之路。這是油畫藝術發展的全部歷史為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