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社經營體系改革芻議論文

時間:2022-01-08 11:11:00

導語:旅行社經營體系改革芻議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旅行社經營體系改革芻議論文

論文摘要:加入WTO后,面對外國旅行社的進入,我國的旅行社行業暴露出越來越多的問題。諸如:大型旅行社規模優勢得不到發揮,中小旅行社市場定位不明晰、惡性價格競爭盛行等。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我國旅行社市場的健康發展。面對旅行社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局面,必須下大決心、下大力氣,改革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以實現集團化、專業化、網絡化、品牌化等為目標,創新旅行社經營管理的新體系和新機制。

論文關鍵詞:旅行社經營體系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行社行業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在數量上增長極為迅速,己形成一定的規模。但真正有實力的大型旅行社企業集團很少,整個旅行社行業仍然存在散、小、弱、差的態勢,缺乏規模經營優勢,缺乏與國外旅行社相抗衡的競爭優勢。從我國旅行社業的類別結構來看,國內社占優勢:從規模結構來看,小規模旅行社占絕對多數;從地理分布情況來看,我國旅行社在全國的分布基本合理。但競爭使行業利潤逐步下降,我國旅行社正逐步成為一個低利潤的行業。就我國旅行社行業發展的現狀和趨勢而言,經營體系存在很大的弊端,這嚴重制約著旅行社行業的健康發展。

一、當前我國旅行社業存在的問題

(一)大型旅行社沒有實現規模經濟,其規模優勢得不到發揮

大型旅行社在經營中具有旅游產品開發、旅游服務采購、旅游市場拓展、旅游接待以及資金、信息、人才和抵御風險等多方面的優勢,因此,易于實現規模效益。而在我國旅行社行業中,大旅行社的規模效益并不明顯,優勢也遠未得到充分發揮,這主要表現在:

1、一些大型旅行社的業務發展緩慢,雖在競爭中面對眾多新的商業機會,自身卻處于各種困境中,不能好好把握。

2、大旅行社未能在旅游市場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即未能平抑市場的過渡競爭,未能起到引導和穩定市場的作用。旅游市場的混亂無序成為困擾我國旅行社業發展和造成旅行社資源浪費的頑癥。

3、在旅行社的內部管理方面,一個突出的問題是一些大社內部普遍實行部門承包經營、變相部門承包經營、掛靠經營等,使得部分大型旅行社實際上成為一些業務相對獨立的小旅行社的集合體。在這種格局下,大型旅行社當然發揮不了應有的優勢,難以形成規模經濟。

(二)中小旅行社缺乏明確的市場定位,發展可謂舉步維艱

就目前我國中小旅行社的總體而言,其特點集中表現在:

1、有限的接待數量和低下的利潤水平。在接待數量方面,近年來許多小旅行社處于發展無望而只能勉強支撐的境地。有限的接待量和低利潤現象的并存,充分反映了當前中小旅行社經營的艱難局面。

2、網絡化、集團化程度低,多數旅行社還沒有形成經營網絡。真正意義上的旅行社網絡和集團較少,旅行社各自為戰,業務簡單協作,業務伙伴關系不穩定。即使對于己建起網絡的聯合體或集團,有些規模較小,有些成員單位之間聯系不緊密、行政色彩較濃,真正以資產為紐帶緊密聯系的全國性、區域性旅行社網絡和集團還很鮮見。

(三)旅行社惡性價格競爭盛行,市場秩序混亂

由于國際社和國內社的比例失調,造成國內社業務量明顯不足,致使許多國內社為謀求生存而違反國家規定超范圍經營,直接在海外招攬客源。部分國際社貪圖蠅頭小利,為國內社代辦簽證,賺取不義之財。這樣做無疑于推波助瀾,最終致使許多國內社也開始從事外聯和國際旅游接待業務。

旅行社行業市場混亂的另外一個突出表現是:以削價競爭為主的旅行社之間的惡性價格競爭。由于旅行社的行業壁壘較低,進入行業較容易。近年來,大大小小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為招攬顧客,旅行社之間展開低價競爭,有的將團費一降再降,以“零團費”、“負團費”來吸引游客。為了盈利,就只能通過購物回扣來彌補業務損失。長此以往,不但不會刺激旅游產品質量的改進,而且還會導致質量被忽視。上海春秋國旅董事長王正華認為,我國加入WTO的預熱期是2001年至2003年,現在預熱期己過,我國將全面開放旅游市場,外資旅行社將大量涌入,競爭將更加慘烈,將出現與“狼”共舞的局面。那時如再一味地以低價去面對競爭,受害的不僅是旅游者,更是旅行社本身。

(四)旅行社產品常遭“克隆”,經營品種重復雷同

旅行社經營的產品在很大程度上是信息性的產品,它對旅游線路的開發很難形成專利,也正是由于缺乏諸如商標權、專利權這樣的進入限制,又無太多技術障礙可供保留和壟斷,就使得一些有開發能力的旅行社一旦開發出某種能夠迎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眾多的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竟相模仿或參與經營。這一方面導致了旅行社經營品種的重復雷同;另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打擊了有實力的旅行社深度開發產品的積極性。沈陽國際園林旅行社在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就開發出沈陽周邊汽車旅游,如本溪關門山、鞍山千山、撫順大伙房水庫、營口跋魚圈、海邊浴自己駕車到這些風景區踩點、和有關人士座談、搞規劃、講座和培訓等,然后宣傳打廣告,市場投入非常之大。但每開發出一個新產品,過不了多久,各旅行社便一窩峰跟的旅游產品時沒有專利保護,導致旅行社的前期投入很大,而其他旅行社不需要任何投入便紛紛模仿,帶來的惡果是前期開發投入的旅行社,最后連成本都收不回,因此不愿再開發新的旅游產品。

(五)內部管理缺乏科學性

我國大多數旅行社內部管理缺乏科學性,有些甚至是小作坊式的管理方式,這主要表現在:組織機構呆板,主要以直線制與直線職能制為主;在產品開發、采購、銷售、用人等方面缺乏長期的發展戰略規劃,有的靠相互“賣團”或“轉團”過日子,有的更是靠做“一錘子買賣”,“砸團”的事時有發生;電腦普及與應用率低,服務質量差,質量意識淡薄;在旅游中“宰客”現象時有發生,其最終結果必然是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由此可見,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的改革勢在必行。考慮到行業當前的現狀,以及加入WTO后,我國旅行社行業將要面臨的國際競爭態勢,故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改革的方向應該是:通過對現有旅行社的整合來實現大型旅行社集團化,中型旅行社專業化和小型旅行社網絡化,進而實現管理的科學化、產品品牌化、價格透明化、效益最大化。

二、我國旅行社經營體系的改革方向

(一)大型旅行社集團化

應使目前占旅行社總量1%強的規模較大的旅行社通過合并、兼并或其他方式重新組合,形成一定數量人、財、物一體化的緊密型旅行社集團,旅行社集團的構架可以承襲現行一些大社采用的總社和各熱點地區分支社的形式,但總社和各分支社在人、財、物等資源上應是一體的。組織管理采用集團企業的管理方式。從微觀角度講,這種旅行社集團有利于發揮在采購、預訂、營銷、資金、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有利于實現規模經營,獲得規模經濟;從宏觀角度講,一定數量的大型集團企業的存在,可以引導和穩定市場,克服旅行社市場因過度分散和紊亂造成的問題。旅行社把全部資源集中于相互聯系的旅游業務中,勢必會提高自身和整個行業產品開發和市場開拓的力度,提高總體接待質量。同時還會因為避免了很多分散的重復勞動和相應的不規范競爭而減少資源耗費。

(二)中小旅行社的專業化、網絡化

1、中型旅行社專業化

大型旅行社在整個市場內通過重新組合實現集團化之后,市場上一些中等規模的旅行社應相應調整其經營方向,避開其在經營標準化產品方面的劣勢,實現專業化經營,以便最大限度地滿足特定細分市場旅游者的需要。中型旅行社的專業化主要體現在所經營的產品上,應針對某些產品進行深度開發,形成特色產品或特色服務。中等規模旅行社的專業化發展是一種必然的理性化選擇。專業化經營集成本優勢與產品專業化優勢于一身,解決了這類旅行社因規模較小不能形成規模經濟,而難以直接與旅行社集團競爭的問題。但對行業來說,專業化的特色經營可以起到拾遺補缺的作用。中型旅行社的專業化開發會使旅游產品更加多樣化,從而增強旅游產品的總體吸引力。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專業旅行社可以采用連鎖經營方式實現聯合。連鎖經營是把這些中等規模的旅行社力量集中起來,使其可以像旅行社集團那樣擁有在產品開發采購和促銷等方面的優勢。這實際上是另一種形式的規模經營,符合利用規模經營提高低利潤行業經濟效益的原則,而突出的是專業化和特色化的旅游產品。

2、小型旅行社通過實現網絡化

對眾多小旅行社的調整,是通過內部改造或增設的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網絡化,成為旅行社業面向旅游者的窗口,便于消費者選擇和購買。旅行社營業的場所必須廣泛設立于消費者便于購買的所有地方,即所謂的網絡化布局。我國旅行社的網絡化可以借鑒國外的經驗,通過制來實現,即通過來實現網絡化(這里的網絡化還包括旅行社之間的業務聯系這層含義)。制的實現要求將絕大多數的小旅行社改制為社。社不從事產品開發,也基本不擁有其他接待設施,其業務是專門從事旅游產品的銷售。現有眾多小旅行社如果能夠實現向社的轉變,就可以避免原先小而全的建制和業務上面面俱到而又面面不到位的矛盾,降低投入成本和經營風險,使其徹底擺脫舉步維艱的局面。

(三)旅游產品價格透明化

為從根本上有效遏制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取得長遠的生存之道,旅行社在推出旅游產品時,應使其價格透明化。應列出所游線路的收費明細,包括往返的交通工具標準及收費標準、住宿用餐標準、所游景點的門票價格等,對出境游,還需列出辦理簽證手續的費用。此外還包括旅行社提供的相關到位服務,如導游解說服務、景點解說服務等。因為買什么產品都可以挑、可以試、可以換,惟獨買旅游產品例外,交了錢就換不了了,只能事后總結是好是壞。旅游產品買的是一個預期、期望值,買的是信任感,如果旅行社明碼標價、價格透明,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游客的疑慮,增加自己的信譽度,可一舉兩得。

(四)樹立品牌意識,實現品牌經營

像經營其他產品一樣,旅行社經營的旅游產品也要有品牌意識。旅行社經營的旅游產品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其無形性和生產與消費的同時性決定了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除了價格以外,難以比較產品之間的優劣。為了降低購買風險,消費者在選擇旅游產品時,往往依賴其對品牌的認識。產品的服務成分越高,產品的品牌越知名,就越易被消費者選中。品牌是有價值的無形資產。著名品牌在同類產品或服務領域中常常會成為領跑者。旅行社作為服務性行業,必須通過樹立品牌形象來提高產品和企業的知名度和競爭力,依靠品牌開拓市場,提高市場占有率。

雖然,目前我國旅行社尚未形成知名品牌,但已有一批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品牌脫穎而出,“廣之旅”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早在1994年5月,“廣之旅”就在全行業中率先導入CI,建立整套企業商標識別系統,以瑯瑯上口而又含義豐富的“廣之旅”為簡稱,采用了讓人懺然心動的廣告詞“廣之旅無限風光帶給你”,并設計了寓意為“燦爛陽光,怒放紅棉,無邊綠野”的企業標徽,新鮮、活潑、亮麗,在當時旅游界引起很大的轟動。導入CI后,“廣之旅”又通過實施質量保證金制度、推行服務承諾制、引進IS09001質量認證體系以及創新經營機制,實行科學的廣告投入等舉措,使“廣之旅”品牌深入人心。2000年12月,“廣之旅”商標被廣東省工商局認定為著名商標,成為全省唯一的旅行社著名商標,為我國旅行社的品牌化發展提供了一個典型范例。

(五)重視旅行社內部管理

加入WTO,國外旅行社的經營模式和管理經驗,迫使我國旅行社苦練內功、提高管理水平、開展質量管理,全方位提高質量,提高競爭力。首先,大量應用信息技術,以提高應變能力和競爭力;其次,增加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即企業的機制與企業文化,具有他人“學不到、買不來、偷不走、拆不開、離不了”的特征;第三,保證團隊質量,旅行社要加強在職員工的業務培訓,服務意識培訓,以質量取勝,還要不斷引進人才,留住人才,善用人才:此外,旅行社要實現現代化的運作模式,實行規范化經營。

綜上所述,改革現行旅行社經營體系已勢在必行。各種類型的旅行社都應當搶抓機遇,把經營體系改革工作提上重要議事日程。力爭用最短的時間,構建起符合旅游市場發展趨勢的、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有中國特色的旅行社經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