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學困生現狀管理探討
時間:2022-02-16 02:46:00
導語:農村學困生現狀管理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隨著基礎教育改革向縱深推進,學困生問題再一次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廣泛關注的問題。作為身處農村教學和管理一線的筆者,深深覺得抓好農村中學學困生轉化工作,對于之前現教育公平,實施素質教育,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等具有重要的意義。沒有學困生的全面進步就沒有教育改革的成功,就沒有教育質量的整體提高,所以學困生轉化工作的成敗也是衡量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指標。
一、學困生的界定及農村中學學困生的現狀、特征和成因分析
1、農村學困生的界定與現狀
通常,我們把那些學習成績差、自卑厭學、學習自信心不足、逆反心理嚴重、紀律觀念淡薄、學習行為習慣不良、成才欲望低的學生定義為學困生。在實際教學活動中,每個學校、每個班級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學困生,就其數量而言,學困生已作為學習上的“弱勢群體”廣泛存在于中學教育,特別是家村中學教育之中。筆者對六所農村中學1200份問卷調查統計中看到,在“你覺得接受知識感到輕松還是吃力”的選項中,有百分之二十八點八的學生選擇了“輕松”,有百分之三十三的學生選擇了“一般”,還有百分之三十八點二的學生選擇了“吃力”,也就是說,在農村中學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屬于學困生。在調查中還發現,農村中學除學困生人數眾多外,還有以下共同的特征:
(1)分布數量隨年級的升高而遞增,屬于逐步生成的。
(2)學習目標模糊,學習動力不強,學習方法欠妥;時間、紀律觀念較差,遲到、早退、缺曠等違紀經常時有發生,易導致中途輟學,給班級和學校管理帶來挑戰。
(3)非智力因素(包括興趣、意志、情感、動機、信心、習慣、性格、毅力等)發展不好。
(4)雖然學習成績差,但具有某方面或某幾方面的閃光點,如:有體育、藝術、音樂等方面的愛好,愛表現自己,待人熱心、愛幫忙、愛勞動、尊敬師長等等。這一重要特征也正喚醒學困生信心和實現有效轉化的希望所在。
2、農村中學學困生的成因分析
農村中學學困生是如何形成并逐漸成為一個“弱勢群體”的呢?基于資料的綜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內外因素:
(1)從內因方面分析:
A、主觀努力不夠,懶惰、貪玩、自制力差。日積月累,慢慢地失去了學習興趣和迎頭趕上的信心,成為學困生。
B、升入中學前,本身基礎差,欠賬多,升入中學后難以接受新的知識。
C、學習習慣不好,學習方法不得當,且存在羞于問人的性格缺陷。
D、成長過程中因生理上的變化而引起心理行為上的變化從而干擾學習。如:早戀、迷戀影視、網吧等。
E、受年齡因素、就業因素的影響沒能形成明確的學習目標,主觀上放棄了學習。
(2)從外因方面分析:
A、家庭教育不當。農村學困生家庭本身缺少文化氛圍,許多家庭基本上沒有書報、雜志,家長也因忙于農活而沒有讀書學習的習慣,這勢必導致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缺少了家庭文化的土壤。同時,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有的家長對孩子從小嬌生慣養、過分溺愛、放任自流、順其自然,從不過問孩子學習;有的家長文化水平不高,教育孩子缺乏信心和耐心,孩子偶有失誤動輒打罵,引發逆反心理,產生厭學思想。
B、社會環境影響。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不擇手段追名逐利的社會不良氣風有蔓延之勢。有些經營者經營黑網吧誘惑青少年進入,不健康影視書刊大行其道,這樣的社會環境對處于“危險年齡段”的中學生來說,危害是巨大的。一旦涉足便有可能不能自拔,導致學習成績“飛流直之”。
C、學校教育不當,存在教育方法簡單,處理問題不當,教育不及時,教學方法有待改進。學法指導不夠,教師水平不高,以及學校管理存在誤區等多種因素。
二、轉化農村中學學困生的策略
由于農村中學學困生形成因素的復雜多樣,轉化學困生工作必然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和學困生本人多方聯動,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下面,我主要就教育教學實踐中轉化學困生的一些體會略陳如下。
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學校教育應擔當起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職責。這是由學校教育的性質決定的,也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而學校在轉化學困生工作中的作用。又具體體現在任課老師,班主任工作和學校管理三方面:
1、發揮好任課老師在學困生轉化中的關鍵作用
(1)辨證的看待學生困生,進而使用賞識教育的方法,幫助學困生,樹立自尊心和學的自信心。從前面的論述關于學困生的特征看出,學困生最大的問題是學習,他們除了學習成績較差外幣在上的閃光點是很多的,他們愛好廣泛,有的還有一技之長,他們有關心集體、愛勞動、愛幫助人的良好品質,他們精力充沛、生活知識多,有些還善于表現自己,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賞識。為此,任課老題要善于把握這些閃光點,對學困生多加褒揚,多加賞識。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他發現,一個沒有受過激勵的人僅能發揮其能力的20%—30%,而當他受到激勵后,其能力可以發揮80%—90%。“好孩子是夸出來的”,這是有道理的。所以,對于一名學習較差而具有閃光點的學生來說,任課老師若采取賞識行的語言加以引導和激勵,如:你在音樂(或美術或體育或動手能力)方面能有過之外,如果在學習上稍加努力,相信你一定能取得良好的學習成績,這樣,當學生自尊得以維持,能力得以肯定,就極有可能在學習上找回自信,奮力拼搏,迎頭趕上。
(2)幫助學困生培養學習興趣。對學習缺乏興趣是導致農村中學學困生眾多的一個重要心理因素。據調查,在回答:“你(你的同學)對學習有興趣嗎?”這一問題時,僅僅有31%的學生回答有興趣,還有高達69%的學生選擇了“一般”和“無興趣”。心理學也認為:興趣是學生的最好老師。學生在充滿興趣的狀態下學習,其記憶力會大增,想象力豐富,洞察力敏銳,表現出極具個性的積極性和創造性。那么任課老師如何在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呢?我以為要把握以下幾點:精心設問、調動興趣;聯系實際,尋找興趣;投入感情,培養興趣;美化語言,激發興趣。
(3)要給學困生更多的關愛和幫助。
喜歡優生是許多老師的“慣性”。實際上,與學習相對優秀的學生來比,學困往往自卑心理較重,他們更渴望得到任課老師的關愛,幫助和指導。陶行知先生說過:“誰不愛學生,誰就不能教育好學生”。因為只有對學生發自內心的真摯的愛,才能給他們以鼓舞,才能使他們感到無比的溫暖,才能點燃學生追求上進,成為優秀生的希望之火。教學實踐告訴我們,愛是一種最有效的教育藝術,能溫暖一顆冰冷的心,當學生體驗到老師對自己的拳拳愛心時,一定會變的“親其師而信其道”。讓我們把對待優生的“愛”同樣地分享給更需要關愛的學困生吧!
(4)要幫助學困生制定學習目標,改進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目標是茫茫黑夜里的燈塔,具有導航和引領作用。農村中學學困生由于愛年齡、見識、知識基礎、家庭環境等影響,本身沒能較早的形成人生目標,學習活動自然就處于一種隨意狀態。這種無目的,無意志的學習勢必會造成以后的學習困難。為此,任課老師要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志向,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目標,教給他們如何對待學習,如何進行學習,引導他們將主要精力和聰明才智運用到創造性學習中來,讓他們養成自主學習,獨立思考,溫故知新的學習習慣。
(5)要正視學困生學習基礎,正確運用批評教育的藝術。中學階段的學困生可以說學習欠賬較多,往往有些在小學已經淪為學困生,因此,我們在實施轉化的過程中,極可能出現花的氣力不小卻收效甚微的情況。這時,任課老師切不可急躁和灰心,應該拿出“十年樹要,百年樹人”的敬業精神,不厭其煩,誨人不倦。同時,切不可一味地批評、指責,要寓批評于表揚之中,要在批評時讓學生讀懂老師眼中的誠意和友善。
- 上一篇:科學開發縣級黨校教學資源綜述
- 下一篇:教學實習基地及資源共享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