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時間:2022-02-12 11:28:00

導語: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與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對縣域經濟發展的實踐與思考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本單元,充滿著活力,蘊含著希望,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中,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

在貫徹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今天,中部很多縣市邁出了跨越式發展的步伐。但同時也不難看到,很多縣市的產業結構相對還比較單一,外向型經濟發展還很不充分,城鄉之間發展還不夠平衡,區域競爭優勢還不夠明顯,綜合經濟實力還相當薄弱,中部縣市需要充分探索如何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促進縣域經濟快速發展,真正實現中部崛起的宏偉目標。

“壯大縣域經濟促進中部崛起”登封發展高層研討會6月25日在河南登封市舉行。參加本次研討會的有關專家、學者與登封市、鄉(鎮)兩級領導一起深入研究和探討了新時期縣域經濟發展的新思路,為壯大縣域經濟、促進中部崛起提供了一個合作共贏的平臺。

——從登封看發展路徑

黨的十六大報告里提出壯大縣域經濟,從此縣域經濟這個關鍵詞就不斷出現在黨和政府的重要文件里。黨中央國務院十分重視縣域經濟的發展,并把壯大縣域經濟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緊密聯系起來,黨中央在制定社會經濟發展三步走戰略的時候,也把壯大縣域經濟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20年來,我們已經走完了社會發展的前兩步,下一步要實現全面小康的目標,縣域經濟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沒有縣域經濟的發展壯大,全面小康是不可能實現的。在我國有50%以上的國民生產總值,70%以上的人口和絕大部分的國土資源都集中在縣域里面。

在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們認真研討了登封市快速成為河南省富縣(市)的“登封現象”,他們認為,在中部縣域經濟還處在爬坡階段的時候,可以說登封是率先在中部崛起的一匹黑馬。登封提出了很多很好的理念,像“旅游立市、工業強市、科教興市、農業穩市”,打造“實力登封、活力登封、生態登封、和諧登封”等等,都給中部崛起引出了很好的路子。

2004年,全市生產總值完成85.2億元,同比增長15.8%;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500美元;財政收入完成5.1億元,同比增長57.4%,穩居全省縣(市)第二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33元,同比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340元,同比增長15.7%,老百姓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壯大縣域經濟,構建和諧社會,都能在登封看到縮影。

——先把農業文章做好

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中部崛起戰略,但現在具體政策的瞄準點還沒有全部出臺。西部地區切入點首先從加強生態環境和保護入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主要是技術改造,中部崛起這個戰略到底怎么實施,從哪兒入手,值得研究。

現在中部地區幾個省份都在努力崛起,希望通過加快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來實現振興。但專家們強調,中部在全國的戰略地位中最重要的仍屬農業,而且最關鍵的是糧食。在農業大省,貫徹實施崛起戰略,就需要黨中央、國務院的一些政策來支持,包括投入方面的支持。如果從戰略定位來講,首先要把農業這篇文章做好,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高糧食的綜合生產能力,把農業這篇文章做大,把農業的鏈條加強。從工業反哺農業這個角度講,加快工業發展的目的最終要通過工業來反哺農業,這樣才能保證中部地區在國家的戰略地位。中部是農業大省,人口最大比重是農業人口,最大的面積是農村,所以在整個縣域經濟的發展當中,農業農村這塊確實是不可忽視,不可偏廢的。去年黨中央、國務院對三農采取了一系列的扶持措施,目的就是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通過各種惠農政策的實施,促進了農業和農村的發展,所以去年糧食生產出現重大轉機,農民收入實現較快增長,形勢是不錯的。但是目前,農業農村面臨的問題、矛盾仍然非常多,而且問題越來越復雜,尤其是全部免征農業稅以后,把過去掩蓋的一些矛盾充分暴露出來,同時又引發了一些新的問題和矛盾。

比如鄉鎮機構改革這個問題越來越突出了,靠轉移支付,滿足不了鄉鎮機構運轉的需要。全部免征農業稅以后,過去鄉鎮政府的職能發生了一些變化,要轉到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上。

找到解決這些矛盾和問題的突破口,也就找到了縣域經濟發展的瞄準點。

——要注重產業集群化

專家們深入研討了產業集群和縣域經濟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現在我國的縣域經濟大概是四個類型,第一個類型是大中城市郊區,這一類的縣在經濟發展中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第二類,就是以浙江為代表的工商業發達的縣,這一類往往是產業集群形成的比較多的塊狀經濟,這一類縣競爭力是比較強的。第三類縣就是傳統農區縣,特別是中部地區相當多的糧棉主產區的一些縣,財政收入比較困難。第四類是西部生態脆弱縣。

專家們認為,像登封這樣一些中部縣市,從發展規律上來講,也是到了產業集群階段。在未來“十一五”期間要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就要模仿沿海發達地區的發展規律,同時加以創造,更加自覺地利用后發優勢,爭取一個更快的發展。

很多中部縣市關于未來的發展思路里面都提到了這幾句話,即實現新興工業化、農業現代化、旅游產業化,然后是產業集群化,實際上最后應該落到產業集群化。

發展產業集群,在當前來看,它對縣域經濟的突出作用主要有這幾點:第一是迅速擴大規模,產生積聚效果。第二是節約成本,不僅是信息的成本、運輸的成本、包括環境治理成本,大大節約交易成本和各種成本。第三、促進科技進步,因為在這樣一個產業集群的環境中,企業家會互動,會互相激勵,互相學習,促進科技進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第四、樹立區域性品牌。比如登封有武術學校形成的一種集群式的產業,這就是一個品牌。產業集群化可以使縣域經濟實現自我強化、良性循環。

中部發展產業集群目前存在這樣幾個主要問題,第一、從產業集群理念出發來指導十一五規劃的認識有待深化。第二、三農的基礎薄弱。第三、現存產業的結構還有待調整。第四、產業管理體制也還存在著問題。第五、人才短缺。

那么,縣域經濟如何實現產業集群化,或者說縣域政府應該怎么操作,專家們建議:第一、以產業集群為主線制定規劃。第二、建立和完善可以與產業集群相匹配的治理結構。第三、加強服務于產業集群的宣傳文化事業。第四、要按照產業集群的要求招商引資,爭取項目。第五、妥善處理形成產業集群過程中出現的社會問題。

——重點是五大類企業

從經濟發展的三級跳來看縣域經濟,有資源經濟,產業經濟和資本經濟。中部很多地區基本上處于資源經濟向產業經濟的過渡階段,產業經濟的雛形已經出現,而此階段企業的快速發展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巨大。

專家們認為,登封市的經驗告訴我們,中部壯大縣域經濟,要重點發展五大類型的企業:

第一、要發展現有規模企業膨脹裂變型企業。讓現有大企業向前向后延伸,多讓居民和農民辦配套企業。當然這要靠市場的力量,政府只是引導企業膨脹裂變,加強它自身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

第二、要發展民間資本催生型的企業。農村資金要向農村資本轉化,人力資源要向人力資本轉化,土地資源要向土地資本轉化,土地承包地將來可能也能抵押,而且也可以參股入股,變成資本。催生農村的能人,讓農民跟著能人干。

第三、要發展外來資本嵌入型企業。原來各地大多靠政策招商,現在招商引資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叫產業鏈招商,只有具備健全的產業鏈條人家才來。

第四、要發展制造業產業集群型企業。在特定區域內,眾多小企業按照專業化分工參與制造業的集群分工,不僅農民很容易進入,而且這些小企業一旦整合分工,將產生極強的競爭力。

第五、要發展農業產業延伸型企業。農業這個產業要裂變,要分化,原來農業是單純的食用農業,現在有飼用、食用農業,從單元農業形成三元農業,進而發展觀光農業、旅游農業、餐桌農業、超市農業,這就是現代農業,現代農業是加工農業,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延長農業產業鏈條,留利給農民,留稅收給產區。

——不追求“短腿”百強縣

進入現代社會,也就是信息化社會以后,縣域經濟呈現出新的特點,它的主要特征是開放型經濟、特色經濟、民營經濟、城鄉一體化經濟、知識化經濟。

發展縣域經濟,必須對現代縣域經濟的特點,以及所面臨的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環境的影響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如果說農業社會主要是滿足人類生存的需要,工業社會主要是滿足社會需要、市場需要,而現代經濟則主要是滿足一種文明的需要。在這樣一個環境下,發展縣域經濟,就要把和諧社會的理念考慮進去。如果忽視了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百強縣,這樣的百強縣就是一個“短腿”的百強縣。

專家們一致認為,縣域經濟的發展一定能夠推動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首先,縣域經濟使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增加了需求和動力。第二、縣域經濟的發展也必然給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基礎和能力。縣域經濟實力強,農村各項事業的發展就有了財力,也有了手段。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中部各地在競爭百強縣的過程中,一定要把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擺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現有的一些百強縣,他們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回過頭來重新重視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更多的縣不能再蹈這個覆轍。登封市爭百強的實踐也告訴我們,在沖擊百強縣的過程中,各地要高度重視農村社會事業的發展,真正實現縣域經濟和農村社會事業雙騰飛的局面,真正成為名副其實的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強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