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會計委托服務特性分析論文

時間:2022-12-07 03:42:00

導語:村會計委托服務特性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村會計委托服務特性分析論文

【摘要】筆者結合實際工作就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現狀及存在問題作了分析,對推動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提出了五點建議。

【關鍵詞】村級會計;委托;工作

村級會計委托是指在尊重農民群眾意愿和民主權利的基礎上,村集體經濟組織自愿把財務會計與財務公開等業務委托鄉鎮或社會中介機構負責組織實施,實現村級資金的委托管理、村民自治和規范使用。

農村集體財務會計管理涉及農民的切身利益,事關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是黨在農村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是新形勢下規范村級財務管理,提高村級財務公開的有效載體;是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重要手段;是維護農民合法權益,改善黨群關系的重要舉措。全面推行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對有效防止村級債務的增加,增強農村集體經濟實力,深化農村改革,加強農村基層民主建設,促進農村黨風廉政建設,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現狀

長期以來村集體經濟組織缺乏專業會計人員,會計基礎工作薄弱,賬目混亂,債權、債務不清現象嚴重。致使會計監督作用不能有效發揮,政務公開流于形式。為了規范村集體經濟組織的會計核算行為,2004年9月30日財政部頒布了《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財政部財會[2004]12號)并于2005年1月1日開始實施。2008年財政部制定了統一開展服務工作指導意見。2009年自治區制定了全區村級會計委托服務工作的實施意見(討論稿)。

村集體經濟組織涉及面廣、人員素質低,《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實施起來難度比較大。以筆者所在的田東縣為例,《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頒布后,田東縣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把執行《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當做一項民心工程來做,并召開專門會議指示縣財政局、農業局做好《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的培訓和推行工作。財政還安排了30萬元的工作經費,以確保該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2006年3月,田東縣財政局、田東縣農業局聯合舉辦《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制度》培訓班兩期,對全縣10個鄉鎮經管站干部和162個行政村的村支書、村會計進行系統培訓。2006年5月,田東縣財政局會計管理部門又因地制宜,在經濟相對發達的祥周鎮開展委托服務工作試點。從祥周鎮政府、財政所、農經站各抽調一名會計人員成立“祥周鎮村賬鎮管會計核算中心”,各村只設立報賬員,核算中心對祥周鎮所屬村屯的全部收支進行會計核算。試點以后,其他一些鄉鎮農經站也開展了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2007年田東縣實行鄉財縣管試點,思林、林逢、作登、江城四個鄉鎮也將村財務納入財政所會計核算中心核算的范圍。

田東縣從開始實行村會計委托服務試點工作,到委托服務工作進一步推開,運行了將近3年的時間。實踐表明,實行村會計委托服務,有利于提高村會計信息工作質量;有利于進一步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成果;有利于促進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基層民主政權建設;有利于提高涉農資金的使用效益。

二、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盡管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以下一些有待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一)方式不統一,或委托服務中心人員編制不到位,人員素質不齊等因素影響服務工作質量

田東縣村會計委托服務的形式主要有:鄉鎮農經站,鄉鎮政府、財政所、農經站臨時抽人組成專門機構聯合,財政所等形式。有的鄉鎮農經站人員本身不是專職會計人員,人手也有限,工作質量和水平都不高。鄉鎮政府、財政所、農經站臨時抽人組成專門機構聯合,由于都不是專職人員,形成都管又都不管的局面。財政所管理相對穩定,但人手少,工作也多是現實問題,也不利于服務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村負責人、村會計法律意識淡薄,非財政性資金收支不入賬的現象嚴重

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某種程度上屬于自上而下的政府行為,沒有從法律的角度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地位,調動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參與性,使得村會計委托服務與村集體經濟組織脫節。村會計委托服務中心主要核算與政府財政性資金有關的收支,村集體經濟組織發生的經濟收入、捐贈收入等,仍由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管理,未納入統一核算的范疇。

(三)村報賬員與核算中心銜接不好,互相推諉、扯皮現象嚴重

村會計委托中心制定了相應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這些制度只能約束到核算中心的工作人員,各村報賬員仍是各行其是,給收支審核帶來難度,往往出現相互扯皮的現象,不利于把委托工作進一步做好。

(四)“白條”入賬的現象無法根治

農村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相對特殊的區域,無論收、支都無法取得合法的票據,“白條”入賬現象嚴重。

(五)缺少必要的運轉經費

服務中心一般都隸屬于某部門,沒有形成獨立的主體,財政預算未曾安排單獨的工作經費,就連最基本的賬本、會計憑證都是占用部門自己的經費,出現攬活、貼工、貼錢的局面。

三、對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幾點對策建議

(一)廣泛動員,提高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政府在推動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過程中,不要剃頭擔子一頭熱,包攬全部的事情,要取得廣大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的配合與支持,召開村負責人會議,學習宣傳《會計法》,確立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地位。強調村集體經濟組織會計人員必須持證上崗,依法進行獨立核算,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對會計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負責;強調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財政部門依法管理本行政區域的會計工作,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接受財政部門的監督,確保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全部收支都納入會計核算。

(二)各鄉鎮因地制宜,抽調或聘請專業、專職會計人員,成立村會計服務機構,財政保障相應工作經費進行免費服務

村集體經濟組織按照自愿的原則,或選擇村會計服務機構(免費)、或選擇社會中介機構(費自理)進行服務。縣級會計管理部門和農經部門不定期地對會計核算成果依法進行檢查和監督。財政部門應重視對農村財務會計人員的培訓,建立健全服務人員崗前培訓和繼續教育制度,確保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村會計信息工作質量和會計工作水平。

(三)加強對報賬員的選用和考核

報賬員應由通過民主選舉產生的村干部兼任或由通過民主程序產生的村民擔任,主要負責村級收入、支出原始憑證的收集整理,村級備用金的領取、保管和定期向服務機構報賬。報賬員產生后應及時向服務機構備案,并積極參加財政部門組織的業務培訓,經考核合格,具備相應的政策水平和報賬業務技能后,方可上崗。報賬員不宜隨意更換。

(四)建立健全單位—會計核算中心一體的會計內部控制制度,完善內部制約機制

會計核算中心從事村會計委托服務,決定了會計核算中心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是一個核算整體兩個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制定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時要村—會計核算中心兩方面綜合起來考慮,明確并制定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和報賬員的崗位職責、村民主理財的審批報銷程序、備用金制度、會計監督檢查制度、票據管理制度等,并制作成牌掛在村委會。在此基礎上再制定會計核算中心相應的制度,并將整套制度例示在核算中心的辦公場所,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與核算中心的有效銜接,避免相互間的扯皮推諉。

(五)統一印制規范票據,并實行專人管理

規范農村票據管理是農村財務會計工作的基礎性工作,也是服務工作的重點和難點所在。各級財政部門應加強農村票據的管理工作,規范票據的使用,加強對票據使用的監管,有條件的地方可以由省級財政稅務部門統一印制、發放農村商用票據、報銷表格、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結算憑證等,消除“白條”入賬的現象,有效控制村級債務的持續增長。收款收據或報銷憑證要分單位管理、裝訂,每一份收款收據或報銷憑證的記賬聯下面都要求附經村理財小組審核并簽字的收支說明。這個環節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能否達到農村源頭治腐的目的。公務員之家

總之,深入開展村會計委托服務工作,實現行政村各項資金和日常經費的委托管理、村民自治和規范使用,有利于鞏固農村稅費改革和鄉鎮綜合配套改革成果,促進農村經濟健康持續發展和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推進村務公開工作,增強廣大農民參政、議政能力,強化農民主人翁意識,密切干群關系,促進農村基層民主政權建設;有利于增強鄉鎮政府的服務職能,實現鄉鎮財政部門由征管型向服務型轉變。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開展服務工作、加強農村集體經濟規范化管理的重大意義,認真履行職責,加強組織領導,加大工作力度,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將服務工作作為一項“利民惠國,增強我黨執政能力”的大事來抓,積極穩妥地全面推進服務工作的開展,切實推進村集體會計核算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