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農村經濟運行判斷思考

時間:2022-03-20 03:04:00

導語:青海農村經濟運行判斷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青海農村經濟運行判斷思考

2000年是西部大開發的開局之年,也是我省全面實現“九五”計劃的最后一年,今年以來,全省各地緊緊圍繞西部大開發戰略,在認真抓好退耕還林還草工作的同時,以調整優化農業生產結構為突破口,以農業增效、農牧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為目標,全面貫徹落實黨在農村的各項方針、政策,有效調動了農牧民的生產積極性,但由于農業生產遭受了歷史上前所未有持續高溫干早,全省糧油減產已成定局,農牧民收入因種植業欠收將有所下降,整個農村經濟運行情況不容樂觀。

一、農業生產遭受持續高溫千旱影響,糧油減產已成定局

今年的農業生產是在有利的社會環境和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進行的。首先是入春以來,我省大部分地區氣溫持續偏高l一3度,降水偏少4成至l倍,種植業生產開局困難,糧油作物不能適時播種,加之種植業結構調整導致播種面積銳減;其次是全省農作物生長期的大范圍“卡脖子”旱對正值出苗、分縈和拔節的農作物構成極大威脅,使旱作糧油作物出苗嚴重不足,特別是7月中旬的持續高溫酷暑,對已遭受“卡脖子”旱的農作物雪上加霜,旱情不斷加劇,災情越來越重,淺山區絕收面積不斷增加,導致糧油大幅度減產。針對不利的氣候條件,全省各地全力以赴,積極采取措施,千方百計擴大晚秋作物種植面積和復種面積,增加科技投入,狠抓田問管理,努力使全年糧油的損失率降到最低程度。

(一)糧油生產全面減產

據全省巧個調查縣180個村農產量抽樣調查預計資料推算,今年全省糧食總產量為81.3萬噸(不包括復種),比上年減少22.3萬噸,下降21.5%;油料總產量19.5萬噸,比上年減產9萬噸,下降31.6%。

l、高溫干旱是影響單產減少的主要原因。自3月下旬以來,我省主要農業區降水稀少,氣溫偏高,大風沙塵天氣增多,上壤失商嚴重,含水量急劇下降,無有效降水時間連續長達70一90天,山早地出現了嚴重的“卡脖子”早。盡管到5月下旬開始出現降水過程,6月中旬各地普降了透雨,但受旱農作物未來得及恢復元氣,又出現一個月的無有效降水天氣過程,特別是7月中旬的持續高溫酷暑,使早情急劇加重,旱作區農作物絕收面積不斷增加。據抽樣調查預計資料表明,今年全省糧食平均畝產168.9公斤,比上年減少31.5公斤,下降巧.8%,由此影響總產減少15.2萬噸,占減產總量的68.2%;油料平均畝產68.3公斤,比上年減少32.2公斤,下降32%,由此影響總產減少8.71萬噸,占減產總址的96.78%。2、糧油播種面積減少是影響總產量減少的又一主要原因。由于受種植業結構調整和干旱的影響,我省糧油播種面積減少。據全面統計,今年全省糧食作物播種面積481.3萬畝,比上年減少35.5萬畝,下降6.9%,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減少影響總產減少7.1萬噸,占減產總量的31.8%;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85.6萬畝,比上年減少2.9萬畝,下降1%,因油料播種面積減少影響總產下降0.29萬噸,占減產總量的3.22%。二、農收民收人將有所下降今年由于嚴重的干早使我省種植業生產萎縮,糧油減產已成定局,這對我省種植業收入占整個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3.37%的省份來說,將會直接影響到農牧民收入的增加。根據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增加農牧民收入的不利因素大于有利因素,預計全省農牧民純收入與去年相比將有所下降,增加農牧民收入難度較大。

(一)有利因素

1、勞務收入增加,預計拉動農牧民收入增加50元左右。由于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我省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加之嚴重的干早,各地千方百計組織農牧民外出務工,拓寬增收渠道,以勞務收入彌補農業的損失。根據上半年農村住戶抽樣調查資料的增長幅度預測,預計全年勞務收入增長4個百分點,可拉動人均純收入增加50元左右。

2、畜牧業生產預計拉動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增收•40元左右。從目前調查掌握的情況看,雖然農區畜牧業受干早和去年疫病的影響生產萎縮。但是,牧區畜牧業生產形勢喜人,羊毛、皮張等畜產品價格回升,只要抓好流通服務,疏通畜產品綠色通道,加大出欄力度,提高畜產品商品率,畜牧業收入增加有望實現。根據上半年畜牧業抽樣調查資料看,牛、羊存欄頭數比去年年末多5%萬只羊單位,出欄按20%計算,每只羊按120元計算,增加收入14304萬元,人均可增收40元左右。

3、農牧民家庭經營收入中的第三產業收入增加,預計可拉動農牧民增收10元左右,從今年上半年住戶調查資料看,由于農牧民家庭經營中的個體建筑業,不具備合法經營的手續,承包的建筑項目減少,致使家庭經營中的建筑業收入大幅度下降,同時第二產業現金收入中工業收入也呈下降趨勢。但家庭經營收入中第三產業收入增長19.7%,預計全年家庭經營收入中的第三產業收入可拉動農牧民人均增收10元左右。

4、蔬菜面積增加,預計拉動農牧民人均增收30元左右。據有關部門調查,今年全省蔬菜面積20萬畝,比去年增加5萬畝,按去年每畝產量2697公斤計算,增加收入10788萬元(每公斤0.80元)計算,人均增收30元左右。

5、采集捕獵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略減。受干旱影響,今年蟲草產量減少,農牧民挖蟲草收人下降,采金收入也不景氣,預計全年農牧民采集浦獵收入及采金收入持平或略降。綜合以上增收因素,預計全年農牧區人均可增收130元左右。

(二)不利因家

1、糧油作物播種面積減少,預計人均減收25元。由于干早和農作物種植結構調整,糧食播種面積減少35.5萬畝,按去年每畝200公斤計算減少糧食7100萬公斤,減收7810萬元,(按每公斤1.1元計算),人均減少23.40元;油料面積減少2.9萬畝,按去年每畝99公斤計算減少油料0.29萬公斤,減少545萬元(按每公斤1.00元計算),人均減收1.印元。二項合計人均減收25元。

2、糧油因災減產預計人均減收卯.61元。據全省農產量抽樣調查預計產量推算,全省糧食總產量比上年減產22.30萬噸,扣除面積減少因素后,全年糧食總產量減少巧.20萬噸,減收16720萬元,人均減收50.60元;全省油料總產童比上年減產9萬噸,扣除面積減收因素后,全年油料總產量減少8.71萬噸,減收16549萬元,人均減收49.55元。兩項合計人均減收99.61元。

3、糧油價格下跌,預計人均減收56.51元左右。據上半年農村住戶調查資料顯示:糧油綜合平均價格分別為每公斤1.巧元、1.92元,同比下降0.05元、0.48元,糧油產量按去年實際產量計算,糧食減收5180萬元,人均減收巧.51元;油料減收13680萬元,人均減收41元。兩項合計人均減收56.51元左右。綜合以上減收因素,預計全年農牧民人均減收181.12元。增收和減收因素相抵后,全年農牧民人均純收入預計比上年降低51.12元。由此判斷,今年農牧民收入增長目標很難實現,全年農牧民純收入將有所下降。

三、糧食生產繼去年減產甚礎上今年又大幅度減產,給今冬至明年套夏季災民生產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

由于農業生產連年不斷遭災,特別是糧食生產在去年減產24.6萬噸的基礎上,今年又減產22.3萬噸,這對原本糧食不能自給,且又是經濟欠發達地區的我省來說無疑是雪上加箱,災害不僅給今冬明春災民生活帶來一定影響,而且給明年春播生產和明年新糧下來以前災民的生活帶來極其嚴重的影響。根據目前各地反映的情況,我省廣大農區災民口糧已出現嚴重不足。據對大通、平安、樂都、民和、徨中、徨源、互助、化隆、循化、尖扎十縣農民缺糧情況調查,今年秋冬至明年春夏期間,這十縣缺糧戶達20.9萬戶,占十縣鄉村總戶數的科.83%,糧食缺口達10214萬公斤,戶均糧食缺口達488.71公斤,可見救災救濟工作迫在眉睫。

四、努力做好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對策和建議

鑒于青海產業結構單一,種植業生產又遭受嚴重的持續高溫干早的影響,導致糧油產量大幅度減產,再加之農產品價格持續走底,春小麥收購價格在去年下調16.42%的基礎上今年又下調8.9%以及新的增收渠道沒有得到有效拓寬等客觀因素的存在,今年農村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農牧民收入要實現今年增收目標難度很大,為盡快扭轉這種局面,保證農牧民收入在大災之年不出現大的下降,應著重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1、狠抓后期田間管理,盡最大努力減輕災害損失。全省各地要全力以赴,在認真做好川水、腦山增產的同時,加強秋季晚田作物的田間管理,促進作物生長,川水、溝岔地區,擴大復種面積,抓好以秋補夏工作,已收獲的農作物要抓緊抓好秋收打碾工作,做到穎粒歸倉,把糧油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2、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確保農牧民收入增長。農業作為一個弱質產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僅受市場風險制約,而且受多種自然災害的制約,僅僅依靠農業收入沒有保障。從歷年我省農牧民的構成來看,農業收入占70%左右,其中種植業收入又占三分之一。近幾年來農產品價格一直處于低位徘徊,特別是糧食實行優質優價,我省糧食收購價格又連續兩年下調,同時種植業生產連續遭災,糧油生產跌入低谷,這給增加農牧民收入增添了很大壓力。為此,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再一次廣泛發動干部群眾和農村能人,全方位開展對外聯系勞務業務,及時組織剩余勞動力外出從事修路、建筑和基礎設施工程建設,把更多的剩余勞動力帶出去,領出去,多掙票子多賺錢,力爭使全省勞務收入和家庭第三產業收入有大的增加。今年牧業生產形勢喜人,但各地要抓好牲畜的出欄率,提高商品率,保證農畜產品綠色通道暢通無阻,最大限度增加牧業現金收入,以此彌補糧油減產導致農牧民增收減少,有效增加農牧民收入。

3、進一步抓好農牧民減負增收工作。減負就是增收,各級有關部門必須充分認識當前做好減負工作的特殊意義,把減輕農牧民負擔這件事堅持不懈地抓緊抓好。第一要嚴格執行農業稅收法規政策,不得平攤農業稅;第二要嚴格執行提留統籌政策;第三要禁止一切亂收費、亂發款、亂集資和各種攤派;第四要禁止強迫農牧民以資代勞;第五要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在減負的基礎上,對受災較重的地區,實現減負稅、糧政策,以保證農牧民收入的增長。

4、大力抓好科技興農措施的落實,依靠科技增產、增效、增收。堅持科技興農,把農業和農村經濟轉到以質t和效益為中心的軌道上來,是我省農業和農村經濟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增加農牧民收入的關鍵。當前要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技術的研究推廣應用:一是以提高投入產出水平為目的的節本增效技術;二是以提高質量為目的的優化動植物品質技術;三是以擴大增值為目的的農產品加工、保鮮、儲運技術;四是以高效節約為目的的資源綜合利用技術。

5、大力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千方百計增加農牧民收入‘發展鄉鎮企業和小城鎮是加快農村剩余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轉移步伐,解決土地資源相對短缺與農村勞動力資源相對富裕的矛盾,擴大農牧民就業和增收空間的根本途經。一是推動鄉鎮企業參與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扶持一批有一定規模、有一定技術含量、市場潛力大,立足當地資源的農副產品加工企業、儲藏、保鮮、運銷業拉動農業生產企業產業鏈,帶動農業結構調整。二是加快鄉鎮企業科技進步,提高企業技術裝備水平和開發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三是打破社區、所有制界限,以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為龍頭,組建企業集團、提高規模效益和生產競爭力。四是要把發展鄉鎮企業與小城鎮建設結合起來,鼓勵和引導鄉鎮企業向小城鎮和工業小區集中,推動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農村第三產業發展,更大規模地轉移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其集聚效益。

6、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努力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既能達到農業增產農牧民增收的目的,又能給調整農業結構提供更大的回旋余地。一是要抓好以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繼續抓好水利防洪工程維修和大中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增強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其次要搞好節水灌溉,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擴大農田灌溉面積。二是大力發展高標準荃本農田,力爭川水大部分耕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定,坡耕地要加快坡改梯進展,努力提高高標準荃本農田占有率。三是要加大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實施力度,使農村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重點抓好嚴格控制人口增長,切實保護耕地、控制農村環境污染,特別是水污染和抓好植樹種草,擴大植被為重點的生態環境建設,施行退耕還林還草、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加快荒山綠化步伐,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7、提前做好扶貧賺災工作。由于貧困地區生產條件相對較差,在全省糧油大幅度減產的情況下,貧困地區的減產幅度將更大,給實現預定脫貧目標帶來嚴峻挑戰,因此,一方面要繼續加大力度,抓好扶貧工作,防止因種植業欠收出現大范圍返貧現象;另一方面農業連續遭災,特別是今年全省農業受災面積大,范圍廣、程度深,對我省今冬明春農牧業生產和農牧民主活造成嚴重影響。因此,要在核準受災農牧民人數,糧食缺口的基礎上,提前做好服災救濟和種子調運工作,切實保證災民生產和生活向題的妥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