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網帶動山區農村經濟發展

時間:2022-03-20 03:52:00

導語:電網帶動山區農村經濟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電網帶動山區農村經濟發展

“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是過去人們對安徽岳西縣縣情的真實描寫。這是安徽省唯一純山區縣、國家級貧困縣,多年來其綜合實力居安徽省倒數第一位,經濟、文化、交通較為落后,尤其農村群眾的生活處境更為艱難。

為確保農民早日脫貧致富,岳西供電人以履行社會責任為己任,發揮行業優勢,積極參與扶貧攻堅工作,在前期投資8000多萬元完成一二期農網改造基礎上,近年來每年投資近1000萬元,進一步完善農村電網結構,以堅強電網、優質服務,切實踐行國網公司“三新”農電服務戰略,激活了岳西山區農村經濟發展,如今岳西的農村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農民過上了城市人一樣的舒適生活過去的岳西農村木電桿、羊腸道、瓦屋房、愁眉臉,一到晚上處處黑燈瞎火,如今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齊的輸電線路,一條條平整的鄉村水泥路,一盞盞嶄新的太陽能路燈,一幢幢漂亮的農家小洋樓,一行行灰白色的太陽能熱水器,一張張淳樸的幸福笑臉一幅氣韻生動的新農村長卷由遠及近次第展開,映入眼簾。

再走進農家小洋樓,什么自來水、沼氣、摩托車、有線電視、手機、電腦、電冰箱、空調等都已經比較普遍地進入尋常百姓家,城市家庭有的他們應有盡有,沒有的他們也有。甚至有些村民買了小轎車。農戶儲琳感慨地說:“現在我們過的日子不比城市差,一是黨的政策好,二是電的質量好,一切都用電,省時省力增效益。我們村以前年人均收入才幾百元,如今全村農民人均收入4000多元。70%以上的的農戶住進了小洋樓”。綠色產品上了大城市餐桌“念山水經,發資源財,走生態路,建小康縣”,是國家廣電局長、原安徽省委書記王太華曾安徽岳西供電有限責任公司王岳斌多次深入岳西開展扶貧調研時強調的一句話。

目前,岳西農村產業形成以茶、菜、?!叭愣αΑ薄⒁攒住耙恢Κ毿恪薄⒁蕴厣B殖“異軍突起”的局面。該縣是全國100個茶葉優勢區、全省十大蔬菜產業化基地縣及全省第二大蠶桑縣。光茶、菜、桑每年的銷售收入將近5億元,人均可獲得純收入800元左右。特別是近年來興起的高山綠色蔬菜、特色養殖(大鯢、虹鱒魚、鱘魚及“有機黑豬”),無污染,純綠色,遠銷上海、南京、杭州、武漢、南昌、合肥等20多個大中城市,下一步擬進軍國際市場。

“岳西的茭白光潔度好,形狀好,口感好。岳西的四季豆很嫩,純天然,無污染。”這是上海市江橋蔬菜批發市場里,眾多蔬菜批發商對岳西高山蔬菜的一致評價。為什么岳西高山蔬菜如此受批發商的青睞呢?原因是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無公害、無污染、反季節。這些高山蔬菜從開始育苗保持恒定溫度,到生產過程中不用農藥殺蟲,而在夜晚使用滅蟲燈滅蟲。收獲季節凍庫儲存保鮮等各個環節,全靠合格、穩定、連續的電壓作保障。要是在七、八年前大家想都不敢想,由于那時電壓不穩,農民一年辛苦下來的收成因無法儲存,好多霉爛變質,一些農產品無法形成產業化。小水電站接上了輸電專線岳西縣有著豐富的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24.09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5.77萬千瓦。目前,全縣已投產發電的小水電站多達130余座,裝機容量超過10萬千瓦。

2005年以來,岳西供電公司多渠道籌集資金1000多萬元,經過三年多努力,于2008年9月底提前全面實施“一鄉一走廊”電網發展戰略,全力打通了小水電“綠色通道”,解決了長期以來小水電站輸電線路和當地供電線路一直共用一條線路的窘況,確保了今年峰水季節絕大多數小水電站滿負荷發電,最大限度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與往年相比小水電站經濟效益提高了30%以上,達到了節能、環保、增效,深受小水電站業主好評。同時“一鄉一走廊”戰略的全面實施,吸引了一些外市及浙江老板積極來岳西縣投資開發小水電的興趣,屆時岳西豐富的水能資源將會得到充分的利用,小水電將會做成大產業、支柱產業,使之成為該縣經濟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