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資管理成本降低研究
時間:2022-06-08 08:31:55
導語:物資管理成本降低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物資管理概述
物資管理是企業對其材料的儲備、使用和采購等行為而進行的一系列的計劃、組織、領導與控制活動。其管理目標主要是通過物資有效周轉達到降低物資管理成本的目的。石油企業物資管理有四項重要原則:一是節約原則,物資管理的目標就是降低成本,在不影響生產前提下控制管理成本;二是目標控制原則,物資管理總體目標的實現要建立在階段小目標達成基礎上,并將其落實到人;三是動態控制原則,根據物資管理的變化,實時調整控制方法、手段、目標等;四是全面控制原則,物資管理成本的控制必須實現全員化、全局化和全程化。當下物資管理的方法主要有兩種,分別是系統工程與倉庫管理現代化。前者是基于科學的物流體系,進行定量分析,最有效的配置人財物資源;后者是基于現代化技術,構建的自動化倉庫。以上兩種方法在當下均須基于信息化管理系統完成。為此,以信息系統降低物資管理成本是當下物資管理的主流趨勢。
二、石油企業物資管理存在的問題
(一)網絡化監管不足,信息化基礎薄弱。互聯網技術影響著各行各業,石油行業也不例外。近年來雖然有所好轉,部分企業構建了財務共享中心,但物資管理部分還是較薄弱。首先,網絡化監管不足。一是采購工作難以實現實時監管、精細監管和數據化監管,采購隨意性較大,且操作人員易于出現以權謀私行為;二是人員監管不足。物資管理監管,不僅重在一線管理人員,更重在其直接上級或者領導,以及部分具有審核權限的管理人員;三是不能及時預防和監測物資管理過程中發生的失誤或資產流失。其次,企業內部信息化基礎薄弱,共享信息滯后。物資管理各個環節缺少信息溝通,信息傳遞需要一定時間,進而造成財務計劃具有時間差;同時,在諸多石油企業中,物資管理具有繁復的部門設置,橫向與縱向信息傳遞緩慢,造成信息失真或重要信息耽擱。(二)物資閑置嚴重。物資閑置是當下國企改革中的重要問題,這也是國家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一直號召去庫存的原因所在。首先,石油企業具有地域物資分散特征,倉庫間無法實現充分的交流,部分管理人員不能實現賬實同步,導致部分物資先進后出,甚至部分物資出現過期現象。其次,石油企業涉及的物資種類繁多,部分管理人員計劃不當,或者由于市場價格變動而缺少精確預測等原因超量采購,進而導致長期存儲過程中物資質量降低,影響其經濟性與可利用性的實現。最后,雖然2013年起中國石油實行“三集中”(集中組織、集中地點、集中時間),但在管理實踐中,仍然難以形成集團優勢,無法在庫存儲備、標準、供應商管理、專家庫、交易平臺、業務流程方面實現統一,尤其在標準方面,在不同地域、不同層級、不同環節等難以制定合理的標準。
三、石油企業利用信息系統降低物資管理成本策略
石油企業通過信息化系統降低物資管理成本主要體現于信息化監管、信息化人員培訓等多個方面。而當前信息化時代下,經驗學習和降本增效是促進以信息化系統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一)構建新型網絡化監管機制。構建新型網絡化監管機制是避免網絡化監管不足的重要措施。首先,一方面,積極拓展計算機在物資管理中的應用層次,搭建物資數據平臺,實現物資管理、業務信息系統及審計部門間的數據傳輸與對接,促進物資數據共享與監測。中國石油集團具備條件的單位,在2017年進行了SAP系統和財務FMIS系統的融合,合二為一,促進了部門間的信息共享。另一方面,加快信息系統建設,完善物資分類監管模型。通過“數據+模型分析”的數據化模式,實現物資使用、采購、儲備的實時監管。吉林石化通過建立大數據管控體系,同比節約采購資金達5%,庫存物資管理成本下降近40%。其次,一方面,利用信息管理系統中的風險預警功能,指導物資管理部門及時處置風險預警,形成實時的風險監管機制。另一方面,對重大項目實施多部門聯動監管機制,在物資管理部分,充分實現上下級、內外部的縱向與橫向的協調配合,建立物資部門、財務部門、審計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檢查成果的相互反饋機制,實現有效的互補。如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推行的“物資編碼化管理”,以信息系統條碼推進物資查詢和跟蹤,取得了較好的成效。最后,以經濟審計為切入點,推進監管全覆蓋,對管理者從任中監管轉變為任中、離任監管,從事后監管轉變為事中、事后監管,實現對領導監管的常態化和長效化;對操作人員,按照“誰檢查誰落實”的問責工作原則,切實抓好對物資采購、儲備與使用過程中的違規行為的處理處罰。對管理操作過程中的一般性差錯和遺漏,要落實整改責任,限期整改。對嚴重違規行為,要給予經濟處罰和紀律處分,嚴格問責。對屢查屢犯的人員,要加大問責力度,防止以經濟處罰代替紀律處分、只問責物資管理操作人員而不問責具有審核審批權限的管理人員。(二)吸納典型經驗,培養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員。為避免物資資源閑置嚴重,企業要借鑒同行間的先進經驗,培養高素質人才。首先,借鑒典型經驗。例如大慶油田的“合規、質量、效率”經驗。推進物資倉儲一體化管理,壓縮管理級別,剔除油田中的“大隊”層級,取消不必要的材料庫。華北油田的“提效益、提質量、提速度”經驗,成立物資招標辦公室,強化評標專家隊伍建設,并對其進行動態考評;整合資源,將招標模式向工程服務方向延伸,將小、散、雜的同類工程項目進行整合招標。蘭州油田的精細管理理念,轉變管控模式,突出制度保障,尤其招標異議投訴管理、招標專家管理,定期對物資管理項目進行總結、通報。其次,要培養高素質信息化管理人員。一是突出職業水準,強化專業招標人員隊伍建設,建立信息激勵機制,引導從業人員制定持續性的物資管理計劃和自身能力提升計劃,以信息化系統推進物資采購、管理的運作市場化、采購規模化、設備定型化和設計標準化。二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方式培養管理人員。邀請外部專業機構講解最新的管理技術、管理方法和信息化理論知識。派遣部門管理人員到先進同行處進行先進經驗學習。三是建立職業化體系。在財務部門、審計部門等選擇具有財務、審計、計算機等專業知識的員工,進入物資管理部門,提升物資管理部門的職業水平,促進物資管理職業化轉型。(三)降低采購成本,節約采購資金。降本增效是石油行業物資管理的重要目標。首先,要降低成本,一是精簡與整合供應商資源,從一級和二級物資供應商中選擇質優價廉者,降低采購成本;二是比價采購,大批量物資采購,要在至少三家供應商間比對選擇;三是集中采購,根據物資的季節性、市場價格,選擇適宜的時間集中采購。其次,降低物流成本,精選運輸商,按照區域劃分進行統一配送,加快石油物資周轉速度,保持資金流、信息流與物流一致性;采用油品加工與合理運輸相結合的方式,以干線運輸作為油品加工依據,提升運輸轉載力,降低倒庫時間成本。最后,集中統一標準,但這里的統一標準并非所有標準均一致,以業務為主線,突出重點業務和重點部門,以風險為導向,突出重點領域和重要環節,根據實際情況,對不同業務類別、不同級次、不同地域特點配以相應的物資管理評價標準,強化降本增效的目的性和針對性。如集團的海外公司在組織設計上采用采辦部、招標會、地區公司、總部及能礦部五級建設,有限授權、分級審批,在不同地域實行不同的采購標準,因地制宜。
四、結束語
為實現石油企業物資管理規范化、長效化、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石油企業必須結合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進行內部職能強化。尤其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PS系統、SAP系統、ERP系統的普及,以及財務共享中心平臺的搭建,促使石油企業必須通過信息化,優化內部職能。本文結合具體的石油企業制度,提出了網絡化監管、經驗學習、人員培訓、降本增效等措施。
參考文獻:
[1]楊軍.利用信息系統紅線管理降低物資會計核算成本研究[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7(36):83-84.
[2]劉麗.關于石油企業物資管理及控制物流成本方案研究[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2,33(15):228-228.
[3]邵研.試論如何通過ERP促進石油企業物資管理[J].現代商業,2012(27):54-54.
作者:郭曉峰 單位:中國石油集團長城鉆探工程有限公司物資分公司
- 上一篇:供電企業安全保衛體系研究
- 下一篇:國有企業物資管理探索與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