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技術對大學教育的影響

時間:2022-09-28 03:23:49

導語:媒體技術對大學教育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媒體技術對大學教育的影響

摘要:文章主要探討了新媒體技術革命對當下大學教育造成的影響,提出了媒體技術的變革改變了傳統教育的空間和時間,在提高教育傳播效率的同時,也給大學教育從業人員帶來了新的問題,從市場供給分析的角度,提出媒體技術變革改變了知識供給的結構形態,削弱了大學課堂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最后運用消費者決策理論分析了當代大學生知識接收路徑的變化,指出媒體技術的變革使得大學生知識接收的路徑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關鍵詞:媒體技術變革;大學教育;影響

近十年來,媒體技術的變革發展迅猛,不僅沖擊著現代傳媒業、零售業、金融業乃至實體行業的發展,而且在更廣的層面上深入介入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面對這種趨勢,現今的大學教育要么適應,以借此推動大學教育向更高水平發展,提高教育質量,以滿足社會、家長、學生等對教育高標準的期盼和要求,要么繼續在慣性中蹣跚前行。2010年以來,慕課,微課,翻轉式課堂,課程錄播等以媒體技術變革為動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在大學中輪番登場,熱鬧非凡,從某種程度上,折射出大學教育的無奈與焦慮。在這輪教育方式變革的浪潮中,大學教育的諸多相關利益者需要梳理和重新認識媒體技術變革對當下大學教育產生的積極和負面影響。本文將從營銷學的視角,從教育環境、教師、學生等多維度對這一問題進行探討。

1.從教育環境角度看,媒體技術的變革是大學教育面對的不可抗拒的大趨勢

著名的市場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認為一個組織要能在變動的環境中生存與發展,首要的問題是辨別環境變化中那些無法抗拒的大趨勢,并且努力適應它,才有生存的可能性。與全球化這種大趨勢相比,媒體技術的變革同樣深遠地影響著整個社會,不僅影響著企業,同樣影響著社會中的其他組織和個人,大學作為一種特殊的組織形態同樣不可避免地受到媒體技術變革的沖擊。有鑒于此,大學教育涉及的各種利益相關者,比如大學教育的管理者、一線教育工作者和受教育者要充分認識到媒體技術的變革對于大學教育所帶來的重大影響,要在觀念上主動認識媒體技術變革的價值和意義,適應媒體技術變革時代教育傳播所帶來的變化,在教育的管理、教育的傳播、教育的接收等各個方面深入鉆研媒體技術所產生的各種傳播技術平臺,把握和認識傳播新技術給教育領域帶來的新優勢和產生的新問題,積極主動利用媒體技術變革改造傳統的大學教育,使大學教育在教育傳播中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提高整個大學教育系統的運行效率,乃至推動整個大學教育模式的轉型升級。從媒體技術發展的更深入層面看,媒體技術的變革這種趨勢變化還處在進行之中,現有的媒體技術平臺,比如微信、微博、QQ、今日頭條、網絡直播平臺、互聯網視頻等形式尚無法涵蓋媒體技術變革帶來的所有可能性。因此,從相當長的時間看,媒體技術變革對當下大學教育的影響將是長期和充滿不確定性的,慕課、微課、翻轉式課堂絕不會是教育傳播形式變革的終點,更高效的教育傳播形式將不斷演進變化。

2.媒體技術的變革改變了大學教育的時間和空間特點,提高教育傳播效率的同時制造了新的問題

傳統的大學教育的傳播手段從空間來看,是相對簡單和固定的,教育傳播空間局限于課堂和學校這樣真實的空間場所,教育傳播時間隨著空間的限定被確定。如今在以互聯網為依托的媒體技術變革的背景下,大學教育空間和時間屬性上的固定性被打破,正所謂“虛擬空間為個人之間的交流提供了廣闊的場所”①。這一方面使得大學一線教育人員,尤其是教師群體可以充分利用這一變化,靈活多變地進行教育傳播,比如可以利用課程錄像系統進行預習復習,利用微信群隨時推送與分享課程學習資料,利用微信位置推送和顯示附近人員進行高效、精準點名,利用微信公眾號或者個人號等手段與被教育者建立網絡空間的連接,這種教育傳播的時空變化使得大學教育從教育的時間和空間上獲得解放和拓展,從相對固定的時間和空間發展成為多時空的傳播形態。但是同時也要意識到,這種多時空的教育傳播,在提高教育傳播效率的同時,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延長了大學教育一線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時間,大學教師的教學時間從固定時間段延長到生活時間中,教學空間從教室、校園的有形空間伸到了家這種生活空間,媒體技術變革的這種無線互聯特征使得教師的生活空間和教育空間出現了重疊,教育傳播不再局限于教室與學校,開始向教師活動的其他空間滲透,這種空間變化使得大學教育的勞動強度不斷加大,同時讓大學一線教師的時間碎片化進一步加劇,從而可用于探索和思考的大段時間減少,這將不利于從事教學工作較多的大學教師科學研究工作的開展。對于大學教育的管理者來說,若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一情況對教師帶來的困擾,那么教育領域中的媒體技術變革將會遇到一線教師柔性抵抗,技術變革所帶來的教育傳播效率將大打折扣,最終淪為形式主義的產物;對于一線教師來說,若不能合適處理教育時間和空間延伸這一問題,則有可能退回到傳統教育的老路上。

3.媒體技術的變革改變了知識供給的結構形態,削弱了大學課堂的地位

在傳統大學教育中,知識供給的渠道相對較少,供給結構相對明確,一般來說,書本、家庭、實踐、人際交往,教師是獲得知識的有效渠道。在這種知識供給結構狀態下,大學教師的教育傳播直接影響書本知識的獲得效率,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作用,這種不可替代性有助于教育傳播過程中教師的權威確立,正如人民大學教授彭蘭所說:“傳統媒體時代,專業媒體作為唯一的專業化大眾傳播主體,仿佛置身于莊嚴的“廟堂”之上,受到眾人矚目與膜拜。”②某種程度上大學課堂就像傳統媒體時代的專業媒體一樣。但是在媒體變革的今天,更加豐富的知識的供給渠道出現了,各種網絡課堂,如公開課、慕課、搜索引擎、百度問答、興趣論壇等,這些新增的知識供給渠道在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大學教師在知識結構中的構成權重,在某些地方甚至替代了教師的教育傳播,從而對教師的權威造成了重大的挑戰。從根本上看,知識的供給跟市場的供給有著相同的特點,知識供給渠道的豐富加劇了知識渠道之間的競爭,甚至出現了某種程度上的渠道替代。如何才能使得大學課堂無法替代這一問題將成為大學管理者和教師必須嚴肅思考的命題,面對諸多知識渠道的競爭,課堂和教師真正的競爭優勢是什么,或者說,大學課堂和大學教師們如何在媒體技術變革的時代重新塑造競爭優勢?在教育傳播過程中融入媒體技術是一種路徑,例如錄播課程、網絡課堂、微課等;更重要的是大學課堂教育要充分發揮貼近學生這一特性,大學教師要努力提高教學水平和能力,在教育傳播中做到主動回應,積極引領,有效互動,活潑生動。

4.媒體技術的變革使得大學生知識接收的路徑從單一化向多元化轉變

在媒體技術變革的情況下,各種媒體工具使得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的成本和便利獲得了極大的提高,他們可以通過互聯網上眾多的教學資源,比如各種教學視頻,網絡課堂,網絡論壇,共同興趣人群交流等多種方式補充課堂教學,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主動學習,這就使得學習效果的強化、效率的提高成為可能。這種可能性要成為現實至少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學習者需要有明確的學習動機和強大的學習目的。目前,這種學習渠道多元化對于不同特點的學生群體將造成截然相反的效果。對于知識獲取具有強烈欲望的學生來說,多元化的知識來源會與課堂學習形成有效的補充乃至協同,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降低他們獲取知識的成本,但是對于那些沒有明確學習動機和目的的學生來說,知識渠道的多元化和獲取的便利性會造就他們懶惰的習性,使得他們學習流于形式與表面,互聯網抄襲和淺層思考將成為他們學習的常態。二是學習者需要有整合渠道信息的能力。媒體技術的發展對知識結構未成系統、價值觀念不確定的學生來說,過多的信息沖擊會使他們面臨一系列問題。對知識信息篩選,甄別能力的缺失,容易使他們被誤導;當各種知識面臨沖突時,他們會焦慮和不安,不知道如何選擇;當知識越來越碎片化的同時,他們發現知道天下事,卻不懂身邊事,加深焦慮和彷徨。有鑒于此,大學教育和大學教師的任務是一方面想方設法地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他們求知、求真的欲望,另一方面提高他們將碎片化知識形成系統知識的整合能力,系統性知識和如何形成知識系統將成為大學教育的競爭優勢和大學教育工作者的價值所在,這將成為未來大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和使命。

作者:龔明輝 單位:蘇州大學鳳凰傳媒學院

參考文獻:

[1]菲利普•科特勒.市場營銷管理[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2]中國傳媒大學廣告主研究所.新媒體激變[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3]彭蘭.再論新媒體基因[J].新聞與寫作,2014(2).

[4]孟威.網絡互動:意義詮釋與規則探討[M].北京:經濟管理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