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探討
時間:2022-06-12 04:12:29
導語:藥學專業人才培養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為了構建“藏西藥結合”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西藏大學進行了四個方面工作:構建適應傳統藏藥現代化人才培養要求的課程體系,建設特色教材;開展多方位教學改革和多樣化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學生對不同體系知識的理解和融會貫通的能力;開拓多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開展多方位的就業指導,改變傳統就業理念,拓寬學生的創業就業渠道,提高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藏西藥結合”復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可為民族藥學背景下高等藥學教育的發展提供參考。
藥學的社會任務包括為人類的健康研制新藥,生產供應藥品,保證合理用藥,培養藥師、藥學科學家和企業家,以及組織藥學力量。[1]在任何發展階段,藥學教育都離不開藥學的社會功能和任務這個核心。西藏是藏醫藥學的發源地,藏藥應用歷史悠久,資源豐富,藏醫藥相關文獻眾多,因此,西藏成為研究藏藥、發現藏藥和發展藏藥最重要的場所。與國內其它大部分高校相比,西藏高等藥學教育具有自身突出的特點,文章通過分析西藏大學藥學專業發展情況,探討西藏高等藥學教育的特點及存在的問題,對于促進西藏特色高等藥學學科的發展及整個藏醫藥產業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1藏藥學專業發展現狀
1.1中國藏藥相關藥學(藏藥學)專業發展現狀。目前,國內一些院校如成都中醫藥大學、西南民族大學、甘肅中醫藥大學、青海大學藏醫學院等高校開設了藏藥專業,學制四年,主要培養的是具有藏醫藥學基礎理論知識,可從事藏藥研制、營銷和質量監管、教學及藏藥開發工作的應用型人才。開設的主干課程基本以藏醫藥學理論基礎為主,輔以現代藥學專業課程。藏藥課程包括藏醫概論學、藏醫人體學、藏醫病機學、藏藥學、藏醫三大基因學、藏醫保健學、藏醫倫理學、藏藥植物學、藏藥動物學、藏藥礦物學、藏醫藥物學、水銀洗練法、藏醫常用配方學、藏藥冶煉學、藏藥炮制學、藏藥方劑學、藏藥瀉治學等;現代藥學課程較少,一般包括了藥理學、藥劑學、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制劑分析、生藥學、民族藥物學、藥事管理學。青海大學、甘肅中醫學院等采用雙語授課,藏醫藥相關課程為藏語授課,藥學相關課程為漢語授課;而成都中醫藥大學則采用了漢語授課。青海大學藏醫學院藥學本科開設17門藏醫藥專業課程,14門現代藥學課程。這些院校藏藥學專業最主要的特點是在有限的學時下,開設了較完善的藏醫藥基礎理論課程,而現代醫藥基礎課程幾乎沒有。這些高校培養的藏藥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藏醫藥高等人才的空白。然而,因為地理位置以及藏藥產業特點限制,內地高等醫藥人才幾乎很難向西藏流動,現代藥學人才的缺乏極度限制了西藏藏醫藥產業的發展。1.2西藏地區高等藥學專業發展的現狀。高等藥學教育的社會任務是培養藥學高級人才,創新藥學科研成果并促進轉化,推動制藥工業、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提供各類高等藥學教育,為社會提供藥學服務。[2]西藏現代高等藥學教育發展起步晚,藥學專業為新興專業,區內兩所本科高等院校西藏藏醫藥大學和西藏大學醫學院的(藏)藥學專業分別創建于2001年和2005年,每年大約輸出畢業生100人次。截至2017年,西藏藏醫藥產業相關人才80%以上來自這兩所院校,為西藏醫藥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西藏藏醫藥大學以藏藥為主,在傳統藏藥課程的基礎上增加了現代藥學相關的課程:藥用植物學、中藥鑒定學等,在現代醫藥基礎課程生物化學、醫藥數理統計等方面的課程還未開設;而西藏大學醫學院藥學系以現代藥學為主,特色定位在“藏西藥結合”方面,開設了國內高等院校藥學專業必須的所有現代藥學基礎課程的基礎上,還開設了藏藥動物、植物、礦物等方面的課程,藏醫基礎理論課程較少。西藏的兩所高等院校對藥學專業人才的培養各有側重,但都同時兼具有一定的藏醫藥理論課程和現代藥學相關課程。然而在教學實踐中,藏醫藥和現代藥學的教學過程、教材均完全獨立,任課教師背景均為單一的藥學背景或藏藥學背景,缺乏復合型教師,導致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知識存在斷層,被分割成零碎片段和模塊,兩個分枝之間的知識不能融會貫通。長此以往如何在日益激烈的醫藥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并具有獨特優勢,成為西藏高等藥學教育生存和發展的根本。
2西藏大學藥學專業建設與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
2.1“藏西藥結合”復合型人才是藏藥產業發展的關鍵。《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時期藏藥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到‘十二五’末,西藏將建設以藏藥產業為主的藏醫藥產業園區,打造綜合性產業;建立3-5個緊缺品種種植研究基地;開發3-5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科技藏藥產品;培養2-3家年銷售收入超過3億元人民幣的藏藥骨干企業;培養藏藥中級科研人員220名,高級研究人員50名”等。這一規定明確了未來五年西藏藏藥產業的的發展方向,高等藥學相關人才的空缺將進一步顯現。截止2010年底,西藏全區有包括奇正藏藥、甘露藏藥、晶珠藏藥等知名藏藥企業在內的醫藥企業23家,其中藏藥生產企業18家;目前生產并已上市銷售的產品包括丸劑、散劑、膠囊劑、顆粒劑、涂膜劑、貼膏劑等8種劑型的700多種,而2010版《中國藥典》僅收載了仁青常覺、七十味珍珠丸等19種療效確切的珍貴藏成藥。[3]由此看來西藏藏藥醫學基礎研究薄弱、生產工藝和質量控制、療效及安全性缺乏科學的評價體系,大部分藏藥材及其炮制工藝和質量控制技術尚未健全等一系列因素制約了藏藥的現代化進程。因此需要培養具有系統理論基礎和學科體系支撐的既懂傳統藏醫藥理論又懂現代藥學技術的復合型人才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關鍵。2.2西藏大學藥學專業培養目標的定位和內涵。本科教育培養目標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理論中最基本的核心概念,也是本科教育人才培養工作的出發點與歸宿。為了適應不斷發展的社會形勢,西藏大學本科培養方案每4年修訂一次。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本科教學培養方案最新版為2014年修訂版,培養目標為培養“從事藏、西藥藥物制劑的研究與制備、藥物及其制劑的分析檢驗、藥品調劑、醫院藥房及藥店管理藥品監督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應用型藥學人才”。因此,如果說國內重點院校的藥學專業重在培養科研和創新能力,特色藏西藥結合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則是具有藏藥學知識的現代藥學復合應用型人才,他們不僅具備國內高等藥學院校藥學專業人才的相同知識體系和基本技能,還應具有藏藥學專業人才同等的藏醫藥文獻調閱、研讀、分析能力,在從事藏藥的分析、檢驗、藥品監管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2.3對接藏藥產業人才需求,構建特色課程。課程體系是高等學校人才培養的主要載體,是圍繞著培養什么人才、如何培養人才而展開的,是實現培養目標的總體規劃。課程體系決定了所培養人才的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因此,課程體系的構建應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為基本依據和最終目的。培養具有藏藥知識的復合型現代藥學人才是藏西藥結合專業教育中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課程體系教育教學的構建中,有別于藏藥專業以藏藥課程為主,藏西藥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了以現代藥學課程為主,藏藥課程為補充的特色課程體系。西藏大學藥學專業2014版培養方案開設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32門,其中藏醫藥課程10門,現代醫藥課程32門。10門藏醫藥課程分別為藏醫學概論、藏醫人體學、藏醫病機學、藏醫藥理學、藏藥植物學、藏藥動物學、藏藥礦物學、藏藥炮制冶煉學、藏藥方劑學、藏醫保健學,這些課程全部采用藏語授課;除了天然藥物化學、藥物分析、藥用植物、生藥學等現代藥學專業課程外,藏西藥結合專業還將生理學、病理生理學、系統解剖學、醫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數理統計學等基礎課也列入了藥學必修課程中,為藏醫藥現代化的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根據培養目標和專業特色,2018年藏西藥結合專業將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使現代藥學與藏醫藥學課程比例更加合理化,加大兩大分支學科之間交流和融合,真正使學生成為具有扎實藏醫藥理論知識和現代藥學技術的人才,可以通過藏醫藥文獻查閱調研、民間探訪等發現有特殊功效的藏藥,為藏藥新藥開發、質量控制和臨床藥物合理使用提供服務。2.4開展特色教材建設,重點建設特色課程。教材是體現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知識載體,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基本依據;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是教材直接使用者。與教學主體相適應的教材,對穩定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引領教學方向具有重要的的作用。目前西藏大學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的現代藥學相關課程采用了“21世紀高等醫藥院校教材”,用漢語授課;開設的藏藥課程采用傳統藏語教材,用藏語授課。藏藥、西藥兩條主線完全獨立進行,學生的知識呈現碎片化、模塊化的特征,教學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其次,為了適應藏漢雙語教學的需要,2005-2017年,西藏大學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每年在全區范圍內招收藏族學生30-50人不等,十幾年來錄取分數線一直在200-300分之間,其中還包括藏語文成績50-90分不等,與醫藥專業相關密切的數學、物理、化學等成績僅在20-80分之間。可以看出,西藏大學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學生生源的數理化基礎薄弱,相應實驗技能欠缺,學生對教師漢語授課理解較困難,知識接受也較慢。采用與國內同類高校一樣的教材、教學進度和培養要求,在四年之內完成藏藥、現代藥學的所有主干課程,學生的負荷很重,也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因此,開展特色教材建設,在將傳統藏語教材漢化的同時,將現有的藏藥植物、藏藥動物、炮制冶煉等教材和現代藥用植物、生藥學等教材進行整合和靈活應用,成為藏西藥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教材建設的一個主要方向。2.5面向市場,開拓多形式的實踐教學體系。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是調節人才供求矛盾的機制。當前,中國形成了“市場導向、政府調控、學校推薦、學生和用人單位雙向選擇”的就業模式。西藏地廣人稀,許多高海拔地區無法通過雙向選擇引進所需的人才。根據西藏衛生事業發展的特點和需求,西藏自治區對高校畢業就業生統一采取公開考錄制度,這種就業方式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解決了西藏區域人才不平衡的問題,極大地促進了西藏地區的整體發展,尤其是邊遠地區急需人才的引入。然而,藥學畢業生對公開考錄的就業方式形成依賴,完全忽視了市場在就業中對人才資源配置的作用。作為剛剛起步的西藏高等藥學教育,2009年首批藏西藥結合專業學生畢業時,就業率近100%,后面幾屆的就業率雖然有所降低,但普遍良好。然而,2018年5月,西藏大學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通過第一批公招考試招錄的比列不到10%,創下歷史新低。
市場調研顯示,西藏各種醫藥公司、制藥部門等人才缺口很大,專業人才極缺。因此,西藏醫藥市場出現了畢業生難就業、醫藥企業人才缺乏的矛盾現象。分析西藏藥學專業畢業生近十年的就業情況,不難發現,近十年進入醫藥公司、制藥廠等非事業單位的西藏藥學畢業生幾乎為零。就業模式單一,就業觀念陳舊,成為西藏醫藥行業人才供需不平衡的決定性因素。藥學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其離不開市場而生存。研究顯示,2006年上海復旦大學藥學畢業生進入事業單位性質的僅占36.89%;[4]2017年某高校的藥學本科生畢業生就業調查顯示進入機關事業、醫療衛生單位的學生僅占14.2%,從事藥品營銷、醫藥生產研發和零售等非事業單位的占50%以上。[5]2018年6月至7月,通過企業進校園的方式進行畢業生雙選會后,2018年藏西藥結合方向藥學畢業生的就業率超過了85%.因此,改變傳統就業觀念,提前進行就業創業指導,增加學生在醫藥、制藥企業見習、實習的機會,開拓多形式的實踐教學活動;加強對藥學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構建學生就業指導體系,增強學生的就業信心,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改變學生的市場抗拒心理,引入市場機制,成為民族地區本科特色專業健康發展的關鍵。在民族地區的本科院校設立特色專業,既可以解決民族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史遇到的人才瓶頸情況,也可以提高民族地區本科院校的專業競爭力。同時,西藏大學“藏西藥結合”特色藥學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為面向民族地區培養人才的高校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思路。
參考文獻
[1]鐵鴻鵠,任唯賢.民族教育的性質與特點初探[J].民族教育研究,1991(1):5-9.
[2]涂自良,程曉莉,吳紅菱,等.建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藥學本科教育課程體系[J].藥學教育,2007,23(4):15-17.
[3]鐘國躍,周福成,石上梅,等.藏藥材常用品種及質量標準現狀調查分析研究[J].中國中藥,2012,37(16):2349-2355.
[4]葉樺.歷屆藥學本科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J].藥學教育,2006,22(5):58-60.
[5]侯東曉,張葉明,夏承武.藥學類本科專業就業情況調查與分析—以皖南醫學院藥學院2015屆本科畢業生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3):63-65.
作者:阿呷爾布 謝紅軍 王聚樂 單位:西藏大學醫學院
- 上一篇:藥學服務在患者就醫體驗的運用
- 下一篇:醫院藥學服務影響因素與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