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護理風險及干預措施

時間:2022-06-20 09:24:14

導語:婦產科護理風險及干預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婦產科護理風險及干預措施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本院就診的婦產科患者500例,納入時間段為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颊吣挲g處于21~35歲,平均(28.4±1.7)歲;其中婦科119例(23.8%)、產科381例(76.2%);發生護理風險39例,占比7.8%。1.2研究方法回顧分析產婦的一般資料、分娩方式、護理方法,總結風險事件發生原因,經護理小組討論后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要求護士長、婦產科專家審閱后提出改進意見,最終應用于臨床上。1.3婦產科護理風險預見1.3.1患者本身因素婦產科是個特殊的科室,產婦在待產過程中,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一系列的變化,她們經常會產生一些想法。例如有的產婦對生產的期望值較高,希望能順利生出寶寶,并得到周到的產后護理,甚至對新生兒的外形、體質量等也有一些幻想。很多孕婦、家屬認為,在現代化的醫療環境中,分娩是不會有任何風險的,這導致一些產婦在待產期間不遵守醫院的規章制度,隨意走動、飲食,甚至離開醫院,而擅自外出極有可能發生一些難以預料的情況,如遇到傷害、情緒劇烈波動等,如果因此出現胎盤早剝等問題,還必須進行急診剖宮產,如果術后出現一系列并發癥,各方面必然會追究醫院的管理責任,追究醫護人員的責任,要求醫院進行賠償。也有的產婦及家屬,在看到其他產婦接受了一些特殊的護理措施后,也要求得到特殊護理,但實際上,不同產婦的實際情況不同,復雜性、危險性不同,所接受的護理方法必然也會不同??偠灾a婦及家屬對醫院管理的不遵守,對護理措施的不配合,是引起婦產科護理風險發生的重要原因。1.3.2護理人員失職在婦產科,各類孕產婦、病患繁多,但護理人員的數量卻非常有限,再加之部分護理人員缺少風險意識、安全意識,一孕產婦本該接受的檢查卻沒有進行,導致一些潛在風險難以被及時發現,導致一些病變發生,給產婦、胎兒造成健康甚至生命威脅。一直以來,婦產科都是醫療事故發生率較低的科室,這導致部分護理人員放松了警惕性,對臨床護理的認識出現了偏差,在開展護理工作時,沒有按照最為規范、標準的要求去實施,影響了各項護理措施的實施效果,導致孕產婦、胎兒、嬰兒的健康受到了危害。此外,也有護理人員與孕產婦、家屬產生矛盾、沖突,導致護理糾紛的產生,對科室、醫院的形象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1.3.3護理人員技術水平不高部分護理人員,尤其是新護士對醫學知識的掌握不夠扎實,也缺少工作經驗,在臨床護理中容易出現一些風險。例如有的新護士對孕產婦血壓的監管不到位,對孕產婦的病情判斷不準確,導致產婦出現子癇。又比如部分助產士業務水平不高,沒有及時為需要靜脈輸注縮宮素的孕產婦輸注縮宮素,也沒有及時監測孕產婦的產程及宮縮情況,難以及時發現孕產婦存在的異常情況,有可能出現新生兒腦部缺血、缺氧進而發生腦癱。也有的助產士在使用產鉗時,互相之間的配合不夠默契,導致產婦出現裂傷。也有的護士由于缺少經驗,不能在第一時間處理一些突發情況,導致孕產婦耽誤了最佳救治時機,耽誤了治療。可以說,護理人員經驗的欠缺、技術的薄弱成為引發婦產科護理風險的一大原因。1.4護理干預措施1.4.1提高護理質量組建護理風險管理小組,由護士長、責任護士、質控人員組成,檢查內容包括基礎護理、消毒隔離、文件資料、病房管理等各個方面。護士長定期評定護理工作,每月開展一次護理質量研討會,調查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投訴率、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等。應重點處理患者、家屬集中反映的問題,并分析婦產科護理風險的發生原因,提出改進措施,并對整改效果進行持續追蹤。此外,近年來產科護理越來越提倡“以家庭為中心”妊娠、分娩已不僅僅371是孕產婦的個人行為,而是孕產婦及其家庭支持系統共同參與的家庭行為,在護理工作中同樣要考慮到對家庭成員提供相應的護理支持,鼓勵家庭成員積極參與妊娠、分娩的全過程,以促進產后新家族的建立與和諧發展。1.4.2完善規章制度護理風險始終存在于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從入院開始、到出院為止,要提高對各類風險因素的重視,就要遵循以患者為中心的理念,完善規章制度,規范護理流程。具體來說,1)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轉科、外出檢查制度,簡化登記操作,做好交接工作;2)在藥品的使用上,要求專人負責,并且做好補充、檢查、消毒操作;3)提倡人性化護理方案,產婦在分娩前做好飲食規劃,講解分娩流程和注意事項,加強衛生保健,告知母乳喂養的優勢,加強心理護理,產后傾聽產婦自覺感受,觀察新生兒體征,加強感染預防;出院前告知生活注意事項,給予祝福語;4)適當增加婦產科護理人員,增加護理團隊的服務能力[2]。1.4.3增強服務意識為了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需要醫院定期組織培訓,考慮到護理人員年輕化、經驗欠缺、服務意識不足的缺點,在培訓工作中邀請婦產科經驗豐富的人員作為講師,內容包括服務意識的增強、書寫質量的提升、護理技巧、行為的改變等。另外,護理人員上崗前實施統一考核,提高綜合素質。最后,應定期考核培訓效果,建立獎懲制度,督促所有護理人員不斷增強自身護理技能,改善自身服務態度。1.4.4做好醫患溝通保持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醫療操作的第一步,直接影響到產婦的分娩結局。為此,要求護理人員對產婦表現出關心和同情,尊重患者意愿;患者入院后介紹醫院環境、作息制度、治療方法、日常注意事項等,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少陌生感;積極主動和產婦交流,采用護理技巧;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時解答疑問;了解產婦的內心想法,關注身體疼痛情況,解決產婦的實際困難[3]。此外,近年來醫患關系是個非常敏感的話題,醫患糾紛也頻頻發生,對此,護理人員在處理一些問題時,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孕產婦、家屬出現焦躁甚至抱怨等行為時,護理人員一定要內心解釋,切忌與孕產婦、家屬產生矛盾,如果出現難以處理的棘手問題,則應立即匯報給護士長。1.5觀測指標觀察護理期間全部婦產科患者的護理風險、護理事故發生情況,并匯總發生原因。1.6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21.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分析可知,在39例護理風險事件中,發生原因主要是服務觀念問題,占比43.6%,其次依次為護理技術問題(28.2%)、護患溝通問題(17.9%)、制度管理問題(10.2%)。結果見表1。3討論婦產科是綜合醫院的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人數多、病情復雜,增加了護理工作難度。在產科護理工作中,護理表1護理風險事件發生原因分析(n,%)風險發生原因n所占比例制度管理問題410.2服務觀念問題1743.6護理技術問題1128.2護患溝通問題717.9對象既包括母親也包括其胎兒與新生兒,這兩者在生理與病理變化上既相互獨立也相互影響,作為產科護理工作者在考慮護理問題與護理措施時,既要保護孕、產婦健康、安全,也要保障胎兒在宮內的正常發育以及新生兒的健康,兩者一樣重要而且息息相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風險主要分為以下幾個方面。1)制度管理問題,文中占比10.2%。指的是護理管理措施缺少預見性,相關制度存在漏洞,容易引起護理風險[4]。常見的例如,查對審核、交接班執行不規范,患者病情觀察不準確等。2)服務觀念問題,文中占比43.6%。婦產科護理工作量大,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壓力,在這種條件下,容易產生懈怠心理,導致護理風險發生。常見的例如,護理人員語言生硬、存在脫崗現象、護理動作粗糙等。3)護理技術問題,文中占比28.2%。目前醫療機構中的護理人員比較年輕,缺乏工作經驗,技能水平受限,工作中對患者病情變化判斷不準,從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5]。常見的例如,妊娠期高血壓疾病患者發生子癇,助產操作時導致會陰裂傷,藥物使用不科學等。4)護患溝通問題,文中占比17.9%。一方面醫患溝通不足,患者會產生不滿而形成醫療糾紛;另一方面在回答患者問題時,容易存在不耐煩、語言生硬的現象。文中針對以上風險因素,分別從提高護理質量、完善規章制度、增強服務意識、做好醫患溝通四個方面進行護理干預。其中,提高護理質量是減少護理風險的核心措施,通過更為完善的護理干預可以更好的掌握患者的健康狀況,促進廣大孕產婦順利分娩,繼而提高孕產婦本人及家屬的好感度。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是減少護理風險的保障,通過在一定程度上約束孕產婦與護理人員,可以有效減少外界不良因素的影響,保障孕產婦及護理人員的安全[6]。提高護理人員自身的綜合素質,糾正錯誤的服務理念,有利于促進廣大護理人員,尤其是新護士端正自身思想,以更好的態度去為患者提供護理服務。其次,針對新護士護理技能不扎實的問題,我們為廣大婦產科護理人員定期提供技能培訓,從而不斷增強其護理技能水平。最后,針對婦產科人流量大,護理人員缺乏的問題,我們合理調整了排班制度,適當增加了護理人員的數量,使護理人員能夠保持更為充沛的精力,最終實現降低護理風險發生率的目標。綜上,婦產科護理服務不到位,很容易發生危險事件,不僅為患者帶來身心傷害,同時增加了護患矛盾。因此要求護理人員總結風險發生原因,實施干預措施,來改善護理服務質量,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程度。

作者:王芳菊 單位:甘肅省隴南市宕昌縣中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