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問題與措施

時間:2022-07-17 10:59:19

導語: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問題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問題與措施

摘要:商業銀行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穩健有序發展離不開完善的信用風險管控工作的支持。在分析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常見問題的基礎上,探討了健全信用風險管控工作的措施

關鍵詞:信用風險;問題;管控措施

1概述

商業銀行信用風險,是指由客戶違約行為而給銀行帶來的風險威脅,比如,因借款人無力償還到期債務而導致的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因存款人聚眾提現而對商業銀行形成的擠兌等。商業銀行信用風險一旦發生,預期收益就將落空,由此蒙受經濟損失就無可避免。在商業銀行運行期間,信用風險是主要風險之一,信用風險管控是影響商業銀行健康發展的核心問題之一。作為當下我國金融市場結構體系重要組成部分的商業銀行,其信用風險管控的效果如何,還與整個金融市場、乃至整個經濟市場的健康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正由于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問題如此關鍵,所以近年來,尤其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商業銀行對風險管控問題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多種方式、多種渠道探討提高風險管控水平的策略、措施,以期能夠有效化解信用風險對自身健康發展的威脅。與此同時,我國政府也從政策法規層面相繼出臺多項舉措減少風險發生的可能,保護我國金融市場、乃至整個經濟市場的健康有效發展。

2常見問題

2.1風險意識不充分。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控意識不充分的問題由來已久,幾乎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客觀地說,這一問題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是受過去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所致,盡管近年來在金融危機、金融風暴、次貸危機等沖擊下,商業銀行對信用風險管控重要性的認識有了很大提高,但與當前金融市場的發展環境要求相比還相去甚遠,從思想領域到認知領域都還有很多需要完善和健全的地方。2.2管理技術不先進。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技術不夠先進的問題突出表現在了兩個方面:一方面傳統風險管理思維模式對現代風險管控工作的影響依然存在,比如在風險管理工作中,更關注的是貸款去向的合理性、貸款運行的安全性,而對信用風險識別的科學性、信用風險監測的客觀性關注不足;另一方面缺乏豐富的信用資產數據庫為風險管理工作提供支持,以至于信用風險評估能力達不到風險管理工作的要求,風險管理能力欠缺。2.3管理動力不足。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動力不足問題的產生與我國現行的金融管理體制有著極大的關系,盡管近年來我國政府加大了金融體制改革力度,加快了金融體制改革步伐,給了商業銀行更大的市場經營自主權、更寬松的市場經營環境,但是與現代金融市場的發展要求相比,現行金融管理體制仍然在一定范圍內限制著商業銀行自由運作的手腳。比如,在金融產品利率方面,由于商業銀行只能接受央行的規定,因此這種管理模式下對不同的銀行借款者來說,無論他們的社會信用有沒有差異,商業銀行都只能按照同一利率為他們提供貸款服務,商業銀行信用管理的動力因而表現出了不夠充足的一面。2.4信息獲取不主動。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信息獲取不主動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對宏觀經濟信息調整的不關注和對金融市場信息變化的不敏感。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任何一個信息變化都有可能引發整個金融市場的波動,無論是對宏觀經濟信息調整的不關注,還是對金融市場信息變化的不敏感,都極易導致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理中做出逆向性選擇,致使銀行的信用風險級別被拉高。2.5信用評級不科學。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評級不科學的問題也表現在了兩個方面:一方面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將一種比較簡單的打分模型作為內部評級的工具,這種評級方法的優點是同時兼顧了定性指標和定量指標,但這種評級方法在指標選擇和指標權重配比方面卻比較落后;另一方面負責信用評級的商業銀行工作人員通常只知道利用這種模型機械地進行打分,而并不能利用這種模型對借款人的信用風險做出有效識別,因而由此評出的信用等級不夠準確、不夠科學。2.6法制環境不健全。我國金融領域體制改革較其他行業晚了很多,雖然在經歷了各界人士幾十年的不懈努力之后,金融領域法律體系建設取得很大成就,為保護我國金融市場的有序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但與我國快速發展的經濟建設相比,我國金融市場法制環境仍然還有一些有待于健全的方面,比如行政主導立法、體系建設不完備、橫向和縱向延伸不足、法條寬泛簡單、更新不及時等,這些有待健全的地方在阻礙我國金融市場有序健康發展的同時,也增加了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工作的難度。

3健全措施

3.1加強法制建設。商業銀行良好的信用風險管控必須要有良好的金融環境作依托,而良好金融環境的形成又與良好的法制建設密不可分,所以要加強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管理,首先就要加強在金融法制領域的建設,由國家部門從立法層面健全商業銀行內部的各項管理制度,對商業銀行業的信用風險管理加以規范,防止因金融法制建設的不健全而給信用風險的生成以可乘之機。3.2健全征信系統。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的形成與社會信用水平的高低有著直接關系,所以加強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還必須從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入手,由政府部門指派專業機構負責對社會信用信息的收集和保存工作,增加客戶信用評級的客觀公正性,還可以建立不良客戶信息管理平臺,加大金融系統內部不良客戶信息的披露范圍,為商業銀行加強信用風險管理提供信息支持。3.3完善內部風控。完善商業銀行內部風險控制體系是完善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的基礎,具體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對信用風險實施網絡化管理,通過數據比對分析找出信用風險發生的預兆,判斷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立內部控制評價體系,通過數據對比分析總結信用風險發生的概率,為風險預警提供依據。3.4管好存量貸款。存量貸款是指商業銀行的貸款款額,也就是還沒有到期的貸款資產。對于存量貸款管理,商業銀行需要做好對借款企業運營狀況的監督工作,根據運營狀況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應對策略,比如對于沒有市場前景企業,可以通過破產清算來保全自己的資產或者減少損失,而對于市場發展前景較好只是出現了短暫困難的企業,則可以采取“放水養魚”的策略,通過適當展期或適當追加貸款額保證企業的正常運營,貸款企業渡過了難關,商業銀行的信用風險自然也就降低了。3.5嚴格新增貸款。新增貸款是指商業銀行現有的貸款款額,也就是商業銀行即將發放的新的貸款款額。對于新增貸款,商業銀行一要做好貸款前的社會征信調查工作,二要全面檢查貸款申請條件,三要嚴格遵循貸款審核流程,四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這些都是防范新增貸款轉化為信用風險的重要措施,在信用風險管理中必須嚴格遵守。3.6向《巴塞爾協議》要求靠近?!栋腿麪枀f議》是一項全球范圍的銀行風險監管標準。我國金融市場起步比較晚,各方面都還有很多不健全的地方,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多短板要補,與《巴塞爾協議》相比,還有很多沒有達到要求的地方。所以,向《巴塞爾協議》要求靠近,向發達國家看齊,是我國商業銀行提高信用風險管理水平必須邁出的步伐。

4結語

由于金融體制、社會征信、法律環境以及管理技術、管理水平和風險意識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商業銀行在信用風險管控工作中必然會存在一些問題,對于這些問題,商業銀行必須要認真面對,制定積極整改措施。

參考文獻:

[1]劉涓.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問題研究[J].金融經濟,2018(22):67-68.

[2]劉地陽.我國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管理研究[J].時代金融,2017(14):104+108.861

作者:李剛 單位:平頂山市新華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