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場化革新對銀行的制約及措施
時間:2022-09-03 10:27:55
導語:利率市場化革新對銀行的制約及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當前世界金融發展的整體趨勢,也是商業銀行發展所面臨的新的環境。利率市場化改革不免對商業銀行的發展產生巨大的沖擊,但卻是機遇與挑戰并存。商業銀行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必須積極采取應對措施來確保自身的平穩較快發展。
一、利率市場化改革概述
利率市場化是指國家、中央銀行放松對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控制權交給市場,由市場來自主決定利率的高低。利率市場化是全球金融自由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利率決定權歸市場所有。在利率市場化的背景下,商業銀行成為了存貸款市場中利率水平的決定著,可以通過市場的供求關系進行相應的調整。二是利率決定方式的市場化。利率市場化前提下的利率不再由政府或者是中央銀行決定,而是有供求雙方根據金融市場的具體情況,以市場規律為指導來進行自發調節決定。三是管理方式的市場化。中央銀行對利率的管理不再是通過硬性的規定來實現,而是通過貨幣政策的調整來從宏觀上對利率進行有效的調控。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中國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關系到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發展都要求不斷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在金融市場上也要確保市場在國家宏觀調控下有效的進行資源配置。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對中國以宏觀調控為基本手段的經濟管理體系的建立具有積極的意義。同時,中國金融市場要與世界接軌,必須順應世界金融發展的趨勢,激發金融市場的活力。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有效的推動中國商業銀行積極參與市場競爭,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管理水平,在世界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取得一席之地。
二、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的影響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市場經濟建設得以全面展開。但在此過程中,利率管制嚴重制約了中國金融業的發展,也限制了宏觀調控手段的發揮。意識到這一問題后,中國積極進行了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相應準備工作,并于1996年開始進行試點。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更是進入了全面推進的階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了“建立健全由市場供求決定的利率形成機制,中央銀行通過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市場利率”的目標;2005年中國人民銀行更是頒布了《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報告》;同年,各商業銀行自助決定存款的計息方式,標志著中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大突破。此后,中國的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深入。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成果不斷為商業銀行所享,給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和平臺,但改革也使得市場主體受到一定的沖擊。也就是說,利率市場化改革對商業銀行來說是一柄“雙刃劍”,帶來的影響是兩方面的。
1.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機遇。利率市場化是當前世界金融發展的必然趨勢,順應了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為商業銀行發展提供了新的環境。因此,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首先為商業銀行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第一,利率市場化改革有利于增強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靈活性,提升其市場競爭力。利率市場化打破了傳統的利率管制,使得原本僵化的利率機制得以放開,商業銀行作為市場主體可以自行根據自身的經營成本、管理方式、客戶情況以及市場競爭等具體內容來確定利率水平,并且通過風險收益對稱、服務與價格對等等策略來進行相應的調整,從而以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等多種手段有效參與市場競爭,提升其競爭能力。第二,利率市場化改革可以有效激發商業銀行的金融創新能力,促進商業銀行業務范圍的拓展和服務質量的提升。利率市場化賦予商業銀行利率決定權,使得其自主經營能力得到開發,從而可以有效結合市場需求和自身的戰略發展進行金融創新。面對更加自由的環境,商業銀行需要通過金融創新來開發業務,也需要通過創新來滿足市場的各種需求,更需要通過創新來降低自身的經營風險。因此,商業銀行需要在不斷探索和發展的過程中開發新產品,根據市場和產品特性調整利率,拓展各項服務,開發多種產品,盡最大努力滿足市場的需求。第三,利率市場化改革是經濟金融改革的重要內容,同時也可以反過來推動金融市場的完善,為商業銀行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利率市場化通過促進金融市場的深入發展和銀行之間的公平競爭可以推動金融手段的多樣化和科學化,還可以推動相關的制度和法律建設,為商業銀行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同時,也可以推動銀行結合市場來引導客戶結構的優化,降低經營管理的風險和難度。
2.利率市場化給商業銀行帶來的挑戰。利率市場化改革在給商業銀行帶來新的發展契機的同時,也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巨大挑戰。首先,利率市場化使得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銀行之間的競爭從傳統的客戶資源的競爭擴展到服務質量、信譽、利率定價的合理性、產品等多個方面,同業競爭也會使得銀行對存、貸款利率進行調整,從而導致了銀行利差收入的減少,競爭的壓力會大大增加。其次,商業銀行的經營風險也大大增加。利率的市場化使得正常利率水平難以得到準確的估測,從而使得銀行的利率風險加大,缺口頭寸風險、利率限期結構變化風險、基準利率風險等都會隨之而來。利率水平的靈活多變也使得在信貸市場上逆向選擇的概率上升,借款人在支付高額利率的同時也會選擇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項目,還會形成逆向激勵,從而增加銀行的道德風險和信用風險。
三、商業銀行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的對策
利率市場化改革雖然是一柄雙刃劍,但從長遠來看,機遇遠遠大于挑戰。商業銀行必須予以充分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對策。
1.商業銀行要進行業務結構的調整,確保經營管理的收益。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深入會使得商業銀行之間的競爭更為激烈,存貸利差也會相應地減少。因此,商業銀行必須進行業務結構調整,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來拓寬收益來源。相對于資產業務,中間業務附加值高、成本低廉、風險相對較小,可以有效規避利率市場化帶來的風險,提升商業銀行的競爭力,確保利潤的增長。因此,商業銀行應加大中間業務的發展力度,從戰略高度來進行業務結構調整,進行有效的產品創新。
2.根據市場構建合理的金融產品定價體系,提高產品服務的定價能力。利率由市場決定也就要求商業銀行必須以市場為導向構建其金融產品的定價體系。存貸款定價機制是利率市場化背景下商業銀行參與競爭的重要法寶之一,關系到商業銀行的競爭力和效益。商業銀行要根據自身的資產負債情況和戰略目標建立起內部的報價體系,并通過逐級授權來確定定價標準。同時還要根據部門、產品、客戶和結構等要素來確定存貸款定價。此外,商業銀行還要注重信貸風險評級系統和綜合收益測算體系,既要對客戶進行合理的甄別,也要確保銀行經營的安全,保證經營效益。在進行定價的時候也要綜合考慮內外部因素、宏微觀因素,通過對市場的全面掌握提高定價的科學性。
3.要大力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和控制。商業銀行要有效應對利率市場化改革,必須正確面對利率風險加大的客觀現實。商業銀行必須根據變化建立起專門的機構來進行利率風險管理,制定出相應的管理程序和政策,并建立起相應的利率風險系統,提升利率風險管理的技術,有效的對利率風險進行實時的監控和管理,確保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科學性和安全性。
4.必須進行內部改革,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商業銀行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勝,首先必須推動內部改革,建立起科學規范的內部治理結構。利率市場化要求商業銀行緊跟市場發展的動態,也就使得商業銀行的基本特點在于以市場為本,也就是說它必須充分尊重市場規律,盡最大可能提高自身的盈利能力,而從內部治理來看,就要把全體股東的利益放在首位,確保經營者與股東利益的一致。同時,也要注重債權人、客戶、其他利益相關者在公司治理中的合理地位,通過內外合力的方式推動公司治理結構更加科學規范,實現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目標。
總之,利率市場化改革是世界金融發展不可逆轉的潮流,它給商業銀行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帶來了一定的挑戰。商業銀行必須充分認清這一現實,加強業務調整、風險控制、競爭能力以及內部治理等方面的建設,確保自身的健康快速發展。
- 上一篇:母國監管制度不足及革新方向
- 下一篇:城管局政務公開自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