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銀行發展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22 02:34:00

導語:私人銀行發展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私人銀行發展研究論文

一、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發展面臨的機遇

隨著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監管法規不斷改進,金融市場的廣度和深度不斷擴大和加深,我國發展私人銀行業發展已具備了良好的市場基礎和金融環境。

1、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尚處于起步階段,市場潛力巨大

據波士頓咨詢公司的《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中國內地擁有百萬美元金融資產的家庭數量已從2001年的12.4萬上升到2006年底的32萬,躍居全球第五,僅次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同時,中國市場現有65%的所有資產是以現金的方式持有,是世界上現金持有率最高的國家。2007年12月5日,在北京舉辦的第二屆中國私人銀行與財富管理論壇活動中,人們再次將視線注視到了私人銀行這個話題上來,目前中外銀行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爭取已有高凈值客戶、發展和挖掘潛在的客戶。

2、外資銀行的廣泛進入,給中資銀行帶來了許多值得借鑒的發展私人銀行的經驗

外資銀行在傳統銀行業務和新興銀行業務方面都具有豐富的經驗,金融全面開放必將打破中國銀行業的低效率均衡,引進外部戰略投資者成為中資銀行在變革過程中選擇的可行性路徑,目前我國已有20家多中資銀行先后接受花旗銀行、匯豐銀行等多家外資金融機構的入股,在改變單一股權結構、提高了自身經營水平的同時,進一步做到了與國際接軌。通過與外資銀行的深入合作,國內銀行業的經營理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將從傳統上過分依賴存貸款利差而生存轉為更注重金融產品的多元化發展并更注重私人銀行業務的開拓,在一定的程度上縮小了我國與發達國家在金融服務水平上的差距。

3、在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經濟全球化、消費者需求多元化

同時,激烈的市場競爭等多種力量的共同推動,金融綜合經營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目前我國商業銀行加強了非利差收入業務的拓展,許多銀行都紛紛組建了金融租賃公司、信托投資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開展多元化經營業務。理財業務、現金管理業務、投資銀行業務、衍生金融業務等得到快速發展,資金運用渠道日益多元化,綜合化經營進一步顯現,這些做法在某些程度上恰恰迎合了對私人銀行業務全能化、復雜化的要求,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必將成為國內銀行提高自身競爭能力與獲利能力的有效途徑。

4、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投資范圍擴大了私人銀行的業務范圍

近兩年,中國銀監會逐步調整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相關政策,允許商業銀行代客投資,并已與銀監會簽訂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監管合作機構監管的股票市場,以及上述境外監管機構所批準、登記或認可的公募基金。截至目前,商業銀行代客境外理財業務的境外投資范圍擴展至香港、英國、新加坡、日本、美國等國家和地區。2007年底,共有23家中外資商業銀行取得了開辦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這對于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來講是一個好消息。

二、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面臨的挑戰

富裕人群的急劇增長給國內私人銀行業務帶來誘人的發展空間,但我們不容忽視與國外成熟的市場相比,中資銀行私人銀行業務的配套基礎設施亟待完善,大踏步發展仍面臨人才、法規、產品及市場觀念等障礙。

1、專業人才缺失是國內發展私人銀行業務面臨的重要問題

私人銀行業務發展,最關鍵的環節是發現客戶需求,并做出滿足客戶要求的解決方案,這就有賴于高素質私人銀行客戶經理及其背后的專家顧問團隊,而目前我國私人銀行領域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招募到足夠的專業人才。由于專業的私人銀行客戶經理要求很高,客戶經理必須根據客戶的資產、性格、風險偏好等情況,當好客戶的“財富管家”,這就要求從事私人銀行業務的客戶經理必須精通個人財富管理、企業財務管理,熟悉國際金融市場及衍生金融產品,了解資本市場運作的一般規則,了解保險知識,熟悉主要國家的稅收政策和移民政策,熟悉信托計劃的規則和運作,同時具有豐富的從業經驗、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且具有一定的穩定性,目前國內能達到此要求的專業人才缺乏。

2、分業經營的局限性影響私人銀行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水平

目前,國外金融行業混業經營的模式對私人銀行市場的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客戶可以通過私人銀行服務享受包括基金、股票、證券、保險外匯等多種投資組合,而我國一直是嚴格的分業經營模式,銀行、保險、證券三個市場相互分離,商業銀行不得從事投資、證券和保險等業務,客戶資金只能在各自獨立的體系內流轉,銀行無法開展涵蓋銀行、保險、證券、基金等各類別的綜合業務,只能在有限的范圍內采取有限的變通方式為客戶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務,這勢必影響私人銀行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的水平。轉3、對私人銀行的監管政策還處于空白

在監管方面,由于私人銀行是一個全新的業務模式,目前國內所有的銀行法規中均沒有針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和約束,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監管政策還處于空白狀態。2005年5月25日,中國銀監委會了《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在第九條中首次提出了私人銀行的概念,但同年9月正式出臺的《辦法》最終刪掉了私人銀行服務條款。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提供的產品不同于普通理財產品,大多是具有創新性的產品,而創新和監管之間的矛盾也將凸現出來。私人銀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面臨著一定的風險,私人銀行業務法律識別難度大,金融監管還有待加強。

三、促進我國私人銀行業務健康發展的建議

由于私人銀行業務服務對象的特殊性、業務本身的復雜性和綜合性及對從業人員高素質的要求,而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必須結合我國銀行的經營環境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私人銀行業務的道路。

1、優化客戶結構,對客戶進行有效細分,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

長期以來,國際私人銀行業細分客戶的基本思路是基于財富水平標準,即“財富金字塔”,但由于目前財富水平相似的客戶可能需求根本不同,近年來國際私人銀行機構又開始不斷開發應用各種新的客戶細分標準,如財富來源標準、財富管理參與程度標準、多重細分標準等。對于我國商業發展私人銀行業務來講,應首先找準拓展私人銀行業務的目標市場,在重點突出富裕認識階層的同時,應兼顧中產階級的需求,不宜將服務門檻定得過高,首先,在可選擇的經濟金融業發達的地區和城市試點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其次,在對目標客戶進行細分的時候,應考慮多種維度,如金融資產、風險承受度、年齡和人生階段、職業與工作特征、金融需求的特征,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和細分的難易程度,采用幾個維度進行客戶細分,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財富管理業務模式。

2、拓展豐富的私人銀行業務品種,滿足客戶全方位的需求

外資銀行在國外投資工具多,手段多。在目前我國投資工具不是很豐富的情況下,我們只有利用現有資源,力爭幫助客戶找到市場上最好的投資產品,同時確保投資組合的運作效果達到客戶想要的理想效果。為滿足我國私人銀行客戶的需求,必須學習和移植西方私人銀行業務的財富管理產品,在我國法律許可的范圍內為客戶提供盡可能豐富的金融產品。

3、防范風險,完善內控制度,加強對私人銀行業務的管理

私人銀行業務在我國發展處于起步階段,由于其涉及的投資產品日益復雜化,而國內對拓展私人銀行業務的金融監管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缺乏,交易風險在一定程度內存在,因此加強風險管理對于我國發展私人銀行業務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建議銀監會盡早推出包含私人銀行業務發展金融監管相關辦法,統一制定私人銀行業準入標準、業務范圍,提出明確的風險管理和對客戶了解的詳盡規范,制定私人銀行從業人員資格條件和從業規范;其次,立法部門應加快私人銀行業務相關立法工作,為發展私人銀行業務提供法律保障;再次,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私人銀行業務管理制度,包括操作規程、管理辦法和內控制度的建設和完善,保證私人銀行業務在規范和低風險下運行。

4、培養和引進穩定的專業人才隊伍

由于目前私人銀行客戶金融服務需求具有高標準、多元、全面化的特點,服務高端客戶必須是精通銀行、財務、稅收、不動產策劃、會計、法律等領域的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同時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和良好的職業道德,而非一味地推銷銀行自身產品的一般銀行的理財經理。在國外加拿大皇家銀行、百達銀行等外資銀行中,從事私人銀行業務服務的理財師大多擁有國際金融理財師(CFP)、注冊金融分析師(CFA)、認證財務顧問師(RFC)等國際通用的理財師認證資格,目前國內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分別舉辦了認證私人銀行家(CPB)培訓班,學員大多是全國的理財人員中層層選拔出來的理財精英。在今后推動私人銀行業務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隊伍,為客戶提供專業的個性化方案。

5、與外資金融機構構建戰略聯盟

國內銀行的薄弱環節是管理、經驗、人才等。同時,受國內分業經營、分業監管的法律限制,將制約著私人銀行業務全面開展。通過戰略聯盟,商業銀行可以與外資金融機構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形成中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從而具備全能銀行的業務功能。另外,合作后,資源還能夠更有效地利用、成本降低和客戶基礎分享,更快地培養專業人才、積累經驗,從而擴大商業銀行本身的地理、產品服務及客戶范圍。

【參考文獻】

[1]王志軍:當代國際私人銀行業發展趨勢分析[J].國際金融研究,2007(11).

[2]王元龍、王艷:發展我國私人銀行業務的若干思考[J].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4).

[3]張長征、付玲玲:國內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特征與趨勢分析[J].上海金融,2007(7).

[4]梁文賓:競爭合作關系下的中國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J].上海金融,2007(12).【論文關鍵詞】私人銀行業務機遇挑戰對策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富人階層迅速崛起,財富管理的需求不斷增強,因此,中外金融機構紛紛把中國視為私人銀行業務極具潛力的市場。文章結合當前私人銀行業務的發展狀況,分析了我國銀行開展私人銀行業務存在的問題和面對的機遇、挑戰,并提出了相應的可行性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