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藝術融合探索
時間:2022-12-29 09:22:39
導語:科技與藝術融合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現代展示空間中的交互方式變革
從信息傳遞的時空關系角度,展示的實現可以在不同時空范圍內進行,本文所探討的展示過程,主要是指參觀者進入到某個預先設計好的空間內,在一定時間內與這個空間中的各種裝置進行信息交換,從而獲得一定審美感受與體驗的過程。這個過程的特點是參觀者可以自由地在展示空間內發生各種位置上的變化,因此在同一時刻里這個空間內的每一位參觀者正在接受的信息都是不同的,這是參觀展示活動與欣賞電影或舞臺表演的明顯區別。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都有自己的審美特點與喜好,因此展示內容的最佳藝術化呈現必然是因人而異的。即使在同一個展示空間內,也應該針對每一位參觀者的不同特點智能化地呈現出最適合他個人的展示信息形式,而這就需要在展示空間設計中,綜合運用各種體感交互技術為主的展示裝置來實現。首先,展示中的藝術信息個性化呈現就意味著需要得知每位參觀者的個人特點,這就需要多方位的體感信息收集工作;另外,展示的空間特點決定了更適合采用非直接肢體接觸式的控制方式來改變所呈現的內容與形式。所以,實現個性化與智能化的互動將是未來展示形式的變革方向;運用各種體感交互方式來進行展示的空間與裝置必然是未來展示設計的主要內容;運用各種交互技術與藝術充分融合也必然成為未來展示行業的發展趨勢。
二、展示設計中的交互技術與藝術融合
未來的展示設計將會是交互形態的設計,是不斷改變或者隨輸入和輸出而改變的設計,這種設計考慮更多的是行為設計[1]。展示空間中的交互信息傳遞是一個通過“控制信息通道”和“展示信息通道”來實現的雙向過程[2]。(一)控制信息的獲得與定位技術。進行展示空間中的交互形式設計時,首先要通過控制信息通道來精確采集和判斷參觀者的信息,包括人物的位置、體形、體態、樣貌、動作、姿勢、表情、視線及生理信號等體感信息,所采集到的信息可以用來對參觀者進行定位?!岸ㄎ弧钡暮x不僅是指確定參觀者在展示空間中的位置,還要確定其特征、身份、所進行的行動和下一步的意圖、正在注意的目標與方向、接觸到各種展示內容后的反應等,可概括為:人物位置定位、頭部方向定位、人物特征定位、身體姿態定位、身心狀態定位等。當前可以實現對參觀者進行較精確定位的技術,主要可分為位置定位技術與計算機視覺技術兩大類。目前可實現復雜室內環境中的精確位置定位技術的突破重點主要包括:紅外傳播技術、WLAN技術、超聲波技術、射頻識別等。其中,射頻識別作為一種快速發展的技術,因具有無接觸、高數據速率、高安全性、非視線識別與低成本等優點,在室內定位中獲得了廣泛應用[3]。展示環境相對獨立,一般場地面積也不會特別大,使用單獨的低功率射頻發射器就可以在全場范圍內對參觀者佩戴的信號反饋器(可集成在胸牌、無線耳機、虛擬現實眼鏡等可穿戴設備內)或手機進行位置定位。同時如果還要對人物特征、身體姿態和部分身心狀態進行定位的話,就還需要結合計算機視覺技術來完成。計算機視覺技術試圖通過圖像處理或視頻處理而使計算機具備“看”的能力,現今其在人機交互中的應用已取得了顯著成功,尤其是目前較成熟的人臉檢測與識別技術已成為實現人物定位的重要手段之一。(二)展示信息的形式與藝術化呈現。展示空間中的交互形式設計的另一重要部分,就是實現展示內容的最佳藝術化呈現方式。在展示空間中,可以令人產生審美感受的藝術呈現形式主要包括各種形態、色彩、光影、肌理、聲音,甚至是溫度、味道等等,這些都要通過展示信息通道傳遞給參觀者。除了傳統的藝術載體外,各種可以呈現展示信息的新興技術也日漸豐富,其中目前最為受關注、有較高實用價值和前沿發展空間的主要包括:計算機虛擬現實、三維立體顯示與裸眼3D等。當前對虛擬現實技術的研發已經成為主流,除了谷歌、EMC、IBM、微軟等大企業致力開發虛擬現實軟硬件外,還有眾多企業投入到這一領域,相信虛擬現實技術實用化與普及化已經為期不遠。裸眼3D現在已經不是一個陌生名詞,三維立體顯示也快速發展。日韓歐美等國家20世紀80年代起就已經開始對三維立體顯示進行基礎研究,開發出各種技術與產品,國內也有不少科研單位和企業對立體顯示技術展開研究并取得一定成果。除上述主要面向視覺的展示信息通道外,還有很多人體感覺通道可以在展示信息的藝術化呈現中加以利用,例如利用多聲道立體聲技術來實現更震撼的展示音效,利用空氣調節裝置調整氣溫、濕度、風速、風量甚至是空氣的味道,利用空間裝置實現更多運動、平衡或失重感……(三)展示空間設計中的科技與藝術融合思路。交互式展示空間設計過程,就是將各項交互技術通過各種交互裝置融合進整個展示活動中的過程。其設計思路,首先是要考慮到不同參觀者具有各自不同的特點,因此需要設計出能夠通過運用前文列舉的各種體感定位技術來分辨出每位參觀者特點的裝置;然后以所獲取的信息為依據,分析不同個體對展示信息呈現方式的個性化需求;再設計出運用各種展示信息呈現技術的裝置為其提供最適合的展示內容呈現方式;最終達到對每位參觀者來說都是最佳的藝術欣賞效果。下面就通過幾個設計構思的例子加以說明。
三、交互式展示空間與裝置設計構思舉例
(一)場景元素智能化調節設計。通過體感定位可以獲得參觀者的人數、位置以及其身高、面部朝向等信息,展示場景中的各種元素就可以此為依據進行智能化調節。比如對于場地固定、持續展覽、有較多展廳和廊道的環境里(如較大的博物館),可以對燈光亮度、空調溫度、導視系統及某些電動裝置的啟動與關閉等進行控制,在一個區域內沒有參觀者時可以關閉各種裝置,既保證每位參觀者獲得最佳照明效果,又能實現節能的目的。(二)適應每一位參觀者的視聽場景設計。通過各種科技化呈現方式,可以在展示空間內實現各種虛擬現實的視聽場景。傳統展示空間設計中的影像與音響來源位置是固定的,因此參觀者必須固定于一個最佳位置不動時才能欣賞到最好的視聽效果,但現實的展示場景中往往參觀者眾多,每個人的位置都不同,而且人聲嘈雜往往會互相影響。此時如果為每一位參觀者配發無線耳機,結合體感定位技術,就可以實現根據每位參觀者的不同位置來為其傳送與當前場景最匹配的音響效果。(三)個性化智能隨身虛擬向導設計。通過參觀者隨身攜帶的具有體感定位技術的講解設備,可以在整個參觀過程中對參觀者的位置、視線目標、情緒等都隨時有準確判斷,從而實現更多智能化、個性化的展示效果。例如參觀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個虛擬形象作為向導,然后在整個參觀過程中這位向導一路陪伴參觀者,為其適時進行講解和發出提示,甚至可以在參觀者視線附近的墻面上顯現出身影做出各種互動。在參觀者走到一件展品前很感興趣時,向導的解說就在耳畔響起,當參觀者在幾個通道口前不知所措的時候,會得到提示哪個通道方向還沒有參觀過……總之,通過在展示空間設計中融入體感交互裝置,將有助于提高展示內容個性化呈現的藝術效果。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各項藝術設計門類都不同程度地呈現出與科技相融合的趨勢,而在展示空間設計領域中,以體感交互技術為主的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將是其必然發展方向。
注釋:
[1]汪瀟.論感知與界面設計的生成性關聯[J].中國包裝工業,2015(10):134-135.
[2]秦佳、于海洋.展示設計中的多通道體感交互界面研究[J].藝術評論,2015(11):138-140.
[3]劉鵬、盧潭城、高翔.基于射頻識別的室內定位技術綜述[J].太赫茲科學與電子信息學報,2014(12):195-199.
作者:秦佳 于海洋 單位:常州工學院藝術與設計學院
- 上一篇:茶文化在國畫藝術的運用
- 下一篇:淺談藝術生產結構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