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性
時間:2022-02-26 03:22:23
導語: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性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全媒體時代播音主持語言呈現出全新的特征,這些新的特征表現與全媒體時代傳播環境的變化密切相關。在當下的全媒體時代背景下,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的關系發生轉變,受眾地位有所上升;媒介高高在上的身份感有所降低,官方媒體也在尋求與公眾平等對話的空間;網絡語境的影響力上升,一些流行的習會逐漸進入到主流媒體的視野之中,甚至還被使用到政治傳播之中去。全媒體時代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特性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播音主持語言個性化表達特性、播音主持語言時尚化表達特性、播音主持語言口語化表達特征以及播音主持配音元素呈現多元化等。筆者分別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具體的論述,同時也兼談了如何在全媒體背景下做好播音主持工作。
當下我們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新的時代下受眾的媒介素養和認識水平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也越來越高,在全新的傳播時代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也展現出與傳統媒介時代不同的特征。眾所周知,語言既是一門工具,又是一門藝術,是搭建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也以其獨特的藝術特性影響著社會交往和人際傳播。播音主持語言與日常社會交往中使用的語言既有聯系,又有所區別。學界關于新的傳播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性研究已經是比較豐富了,本文也以此為研究對象,承接既有的研究成果,試圖從全新的角度來探討全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的特性,同時也期望本文中的一些觀點能夠為相關的學術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1全媒體背景下傳播環境的嬗變
1.1傳受關系的變化。信息的傳播者和接收者之間關系的改變是全媒體背景下最顯著的特征之一。當下已經是互聯網時代,各類媒體依托互聯網技術已經獲得了質的飛躍和發展,在全新的媒介環境下,傳播的互動性大大增強,新聞對象由傳統的受眾角色也逐漸向用戶角色進行轉變,在這一轉變的過程中,受眾的能動性大大的得到了增強,在傳統的媒體時代,信息的傳播過程是單向性的,新聞信息對象的反饋能力是比較缺乏的,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傳統媒體本身的特質所造成的,傳統媒體諸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幾乎很少有方便快捷的受眾反饋渠道或者是傳授互動渠道,所以導致新聞信息對象的能動性較差。其二,也正是這種相對比較封閉的傳播環境,造成了大眾的媒介素養低下的狀況,新聞信息對象對于信息的反饋并不十分積極,所以會產生反饋遲延的現象。隨著信息接收者的能動性大大增強,受眾的地位大大上升,那么信息傳播者在進行傳播活動的過程中,也必將會越來越在乎受眾,甚至以受眾為導向來進行內容生產和傳播。傳受關系的變化也會影響到播音主持語言的變化,播音主持的語言使用也將會越來越像受眾喜歡的方向去進行靠攏。1.2主流媒體的媒介身份感降低。在全媒體時代,有一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媒介的高高在上的身份感有所降低,這種身份感降低突出體現在主流媒體之中。那么造成媒介身份感降低的主要原因有兩點:其一,傳受關系的變化。在上文中也有所論述,傳受關系的變化使得傳播者越來越會關注到受眾,在關注信息接收者的過程中,媒體自然要降低自己的姿態來尋求和受眾平等對話的空間。其二,自媒體的興盛給主流媒體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一些有影響力的自媒體其粉絲量以及受眾的喜歡程度甚至會超越一些主流媒體,這樣一來,自媒體的流量以及廣告收益都會在市場的競爭之中分得一杯羹。面對自媒體的競爭,主流媒體也必須放下姿態,來和自媒體搶奪受眾、搶奪市場,獲得更多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在媒介放下身份感的過程中,廣播、電視臺以及一些網絡媒體的播音主持語言選擇上都會有所考究和變化。1.3網絡語境影響力上升。在當下的主流媒體甚至包括大量的官方媒體、政務媒體中,一些網絡的流行詞匯隨處可見,網絡語境已經成為主流媒體常見的話語空間。通過網絡語境的融入,構建一個與受眾平等對話的空間,自然也會獲得更多的關注度。將網絡用語融入到新聞信息的傳播之中,使得整個信息呈現出一種全新的面貌,網絡語境影響力的大幅度提升也是新的傳播環境和時代背景所塑造的,網絡語境的融入,對于播音主持語言會產生直接而又深刻的影響,播音主持過程中將網絡語境融入其語言的表達之中,這就會產生全新的一種面貌和效果,語言的表達會更加平民化、更具生動性,而傳統的嚴肅、刻板的播音主持語言特性將逐漸地消失不見。
2全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特性分析
2.1播音主持語言個性化表達特性。個性化表達是播音主持語言藝術在全媒體時代下呈現出最顯著的一個特征。在新的環境下,由于傳受關系的改變、網絡語境的融入等眾多原因,很多主持人或者播音員在新聞播報的過程中已經不再拘泥于傳統的播音主持形式,在語言的運用上已經非常具有個性化了。以央視新聞的主持人朱廣權為例,朱廣權一改人們心目中嚴肅端莊的央視主持人的形象,化身為網絡段子手,用段子的方式來進行新聞信息播報,將關于天氣的新聞信息等變成順口溜的方式,這種極具個性化的播報語言使得觀眾耳目一新,在網絡中被廣泛傳播,形成了現象級的傳播效果。同樣,全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的也應該注意個性化語言的使用,在一些新聞信息的播報上可以結合播報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改變,當然這種改變要防止矯枉過正的現象的發生,以免引起不適。2.2播音主持語言時尚化表達特性。有學者曾經針對國內的影視劇創作提出了“雙主流對接”的理論概念,所謂“雙主流對接”,就是讓主流價值理念和主流人群實現對接,這里的“主流人群”指的是年輕、時尚,具有青春活力和強大傳播力的青年群體。其實當前的播音主持語言也是逐漸在向“雙主流對接”的方向靠攏,播音主持語言的時尚性自然就體現出來了,語言的時尚性特征也是根據其目標對象所決定的。當然要注意的是,播音員在語言的使用上要依據自身的內容來進行時尚化表達,切不可為了追逐時尚而生搬硬套,這樣一來反而會適得其反。同時,針對于那些適合時尚化表達的語言內容,要緊緊跟隨時尚潮流,在跟隨潮流的同時,需要努力做到引領潮流,這項才能締造出現象級的傳播內容。2.3播音主持語言口語化表達特征。口語并不等于書面語,因此也不具備書面語應用性的特點,更體現不出書面語的貼近性與日常性。語言口語化的體現主要表現在對美的二次解讀,設法將生活美與藝術美相結合便是播音語言的日常工作。口語化不僅僅是體現在語言的使用上,也體現在播音員的播音語氣上。在語言的使用上,能夠貼近群眾、貼近生活、貼近實際,同時在一些時候語氣也一改平時嚴肅端莊的感覺,更加具有親切感和親和力。2.4播音主持配音元素呈現多元化。在此需要強調的一點是,本文中所提到的配音,專指為電視節目畫面配錄解說詞,不包括影視作品中人物語言的配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最為經典的配音應該是趙忠祥老師的《動物世界》了,同時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配音語言也逐漸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其中一方面是由于電視節目的工業化發展,使得配音語言越來越細化。目前,國內外已有大批具有獨特音質與語言表現力的播音員專門從事電視或影視節目的配音工作。另一方面是由于當今文化語境的變化使受眾的需求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致使受眾的審美觀產生了改變。不難發現,在當今時代下,傳媒技術高速發展,一些媒介技術的使用也不再是遙不可及了,這些技術已經影響到了播音主持,各類的配音技術使得整個內容的呈現更加生動,一改傳統單調枯燥的配音風格,這同樣也給我們留下啟示,在全媒體時代,要充分地去利用各種傳媒技術,將整個播音主持內容生動化、形象化處理。
參考文獻
[1]趙珊瑛.播音主持的語言藝術之我見[J].新聞采編,2018(6):44-45.
[2]王銘渝.論播音主持語言創新方法[C]//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論文集卷二——課程改革.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教育教學創新專業委員會,2018:2.
[3]方攀.全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特性[J].西部廣播電視,2018(22):124,126.
[4]李勤.新媒體時代播音語言水平的提高方法[J].新媒體研究,2018,4(21):137-138.
[5]李靜.基于新媒體語境之下的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性探究[J].傳播與版權,2018(11):20-21.
[6]黃蕾.新媒體背景下播音主持語言的藝術特性[J].電視指南,2018(10):86.
作者:劉梓怡 單位:廣西藝術學院
- 上一篇:民間美術造型語言在藝術設計的應用
- 下一篇:淺析藝術創作劇作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