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語文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
時間:2022-06-10 10:28:43
導語:大學語文教學中項目教學法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教育部《大學語文教學大綱》指出:“設置大學語文課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和基礎性特點,適應當代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日益交叉滲透的發展趨勢,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具有全面素質的高質量人才。”然而,目前大學語文正日漸走向“邊緣化”,當下高職院校大多重功利實用,輕人文素養,嚴重制約了基礎人文學科的發展。在現有教學環境下,高職院校大學語文教學中積極引進項目制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項目制教學勢在必行
項目教學,是師生根據教學目標,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教學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的特點是教師通過分析教學內容,分解教學任務,將要講授的知識蘊含于學生完成的任務之中,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達到掌握所學知識的目的。分析教材是進行項目制教學的首要內容。教師根據教材、目標和能力培養的要求確定教學的目標、重難點,再根據學生實際,開發新的教學內容,將教學目標轉化成一個或幾個學生學習的項目。根據大學語文的特點,項目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單一項目,如識記語音、文字、詞語、作家作品等;第二類是梯次項目,如閱讀教學中對中心、結構、手法、語言等有序合理解讀;第三類是綜合項目,如一次作文訓練往往涉及到審題、立意、構思、組材、表達等多項項目的綜合實施。
二、重視經典和項目制的結合
經典教學始終應該是大學語文的主要內容,中華傳統文化經典,一是反映中華民族幾千年來的主流價值觀念,對培養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心理具有重要影響的文章詩詞作品。二是這些作品在當今世界文化中是最優秀的,對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和諧世界的建設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從經典作品中含英咀華、銜華佩實,是大學語文教學的靈魂所在,作為大學語文教師,必須深刻領悟這一思想。我國文化傳統博大精深,比如對儒家文化知識的教授,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責任感,有利于學生道德理念,人倫觀念的樹立。對道家文化知識的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于人生價值的思考,有利于學生積極人生價值觀念的樹立,有利于學生從中汲取優秀的人文知識,從而滿足現代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三、項目制教學探索
展開項目制教學應先研究教材,對教材中不同選篇,進行不同的組合,形成項目主題,展開系列教學。這樣既避免了單篇教學的勢單力薄,又引導了學生對同一主題的深入思考。在篇目教授之后,請學生寫心得,學生厚積薄發,效果良好。下面以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版徐紹建主編的《大學語文》為例進行項目主題設計。項目一:文學的趣味。篇目:(1)朱光潛《文學的趣味》。(2)魯迅《秋夜》。(3)梁實秋《雅舍》。(4)巴金《懷念蕭珊》。教學目標:建立文學趣味的基本理論,請學生分析自我的文學趣味。教學方法:比較法教學。《雅舍》特點,平淡自然,樸實顯幽默。情趣,人生的豁達。《秋夜》特點,鋒利冷峻,鋒芒畢露。情趣,象征意味。而《懷念蕭珊》為拓展篇目。課后閱讀:尋找一篇喜愛的文章。課后練習:寫一篇以“文學的趣味”為思考的文學評論或作品賞析。學習交流:交流會,互相閱讀,朗誦,討論。教學心得:這是以現當代散文作品為主體的教學,統一到文學的趣味這一理性思考之下,符合大學語文的培養目標,學生也比較感興趣。課后,很多學生表達了要拓展自己的閱讀面的愿望。所寫的文學評論中理性思考多了。散亂的篇目得到了收束,除了發揮文章本身的魅力,又擁有了新的面貌。項目二:楚文化與屈原。篇目:(1)屈原《湘夫人》。(2)王國維《屈子文學之精神》。教學目標:從文學作口中挖掘文化內涵,憑借楚地之地利(學校地處楚文化中心荊州)讓學生切身感受古文學的靈動。
教學方法:情境教學。走出教室,在荊州古城旁,屈原雕像下切身感受,然后再回到課堂,靜靜地聆聽了千年前的天籟之音。教學心得:本次教學沒有局限于教材篇目,補充了《湘夫人》的姊妹篇《湘君》,并拓展了《九哥》中的其他篇目,激起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對于自己生活環境的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大語文融入了生活。同時,在高職院校的大學語文課程教授中,更要注重學生課堂討論小組的劃分,這樣有利于學生展開具體語文問題的討論,有利于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提高,有利于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在項目制教學模式中,通過對語文教學資源的拓展,對教學內容的豐富加深,達到學生語文綜合能力提升的目的。
作者:潘滿全 單位:重慶傳媒職業學院
- 上一篇:方程在數學建模中的思想及應用
- 下一篇:企業內部審計人員職業道德規范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