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學語文課效率的思慮
時間:2022-11-09 04:52:43
導語:提高小學語文課效率的思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課前預習,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育的本質是“育人”,就是以學生的人格尊嚴為本,以學生的個性和諧發展為本,以學生的長遠發展為本。課前教師把文本及時提供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明確重點、難點,帶著問題預習教材。學生在預習中把有疑問的地方做好記錄,讓學生善于發現問題,自主提出問題,帶著問題走進課堂。通過課前預習,學生需要通過課堂對自己的發現和收獲進行交流,對自己的困惑進行釋疑,對一些學習方法進行探索。課前預習,使學生有準備地面對課堂,而且使課堂成為學生的需要,把“教師領著學生學”變成了“學生盼著學”,突出了學生是自我發展的主體。學生經過課前的學習活動和充分的思考,課堂上,對于每一個新知識的探討,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會從自己思考的角度積極參與。學生強烈的主人意識、學習參與意識被激發后,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課堂學習效率會顯著提高。
二、合作學習,取長補短
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新問題需要解決,當學生獨立思考后還是不能解決時,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尋找伙伴,共同合作解決。“合作學習”把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放在小組內討論,大家群策群力,一起尋找解決策略。在小組合作學習、交流中,學生要思考,學生要發言,要聽取同學的意見,還要像老師一樣做出評價,在這種學習方式下,學生更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中,在興趣中學到知識。課堂教學中的有些問題,學生可以相互交流解決,教師稍加點撥即可。有些問題實踐性較強,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合作,親自動手操作。教師也要參與其中,適時點評。“合作學習”還可運用到課堂練習中,小學生的思維比較單一,題目形式稍有變化就會影響方法的選擇,教師可設計一題多法,在學生獨立思考解決的基礎上,組織小組討論、辨別、交流,這樣,問題得到了解決,課堂教學效率也得到了有效提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學習,不斷完善。課堂中,教師就是要創造條件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使自己的特長、優勢得到充分發揮。在共同的學習活動中,學生能將自身劣勢轉變為優勢,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三、精講釋疑,當堂訓練
學生在預習中遇到的疑問,教師應進行重點講解。精講釋疑,首先內容要精,要有針對性,應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和教師設計的問題展開。其次方式要精,要有啟發性,避免“滿堂灌”、“滿堂問”,要解決的問題應是教師指導方法,學生自主解決,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第三,訓練要精,加強有針對性的當堂訓練,及時檢測學生記憶、理解的程度,既要鞏固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要及時發現問題,給予矯正,做出講評。
四、有所“不為”
第一,放下啰嗦,把時間交給學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更是課堂的主人。有些老師在課堂上總是大講特講,占用了課堂大部分時間,而學生卻在一旁輕看,個別昏昏欲睡。精講少講,把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第二,放下直白,把思考留給學生。課堂教學中,婆婆媽媽式的直白應放下,把更多的思維空間留給學生。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對問題有自己的見解。不要輕易直接告訴學生問題的答案,讓學生通過動手動腦解決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要在學習方法上給予指導,思維方式上給予點撥,讓學生成為愛動腦、善思考的學習者。第三,放下架子,把交流讓給學生。強扭的瓜不甜。家長式的命令,過分的逼迫,會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師生交流、討論問題,態度要和藹、誠懇。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體驗成功的喜悅。第四,放下手腳,把機會交給學生。讀書是學習,實踐是更重要的學習。語文課堂教學中,分角色朗讀課文,就是鍛煉學生分析、思考、行動等能力的好機會。酸甜苦辣都是營養,成功失敗都是收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作者:賈小麗單位: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西關小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育方式的探究
- 下一篇:小議小學語文情境教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