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提升策略

時間:2022-08-18 09:32:11

導語: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提升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提升策略

一、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的內涵

1.教師的口頭語言素養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準確規范應用。正如上文所說,語言素養要立足于運用本民族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教學觀點。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具備嫻熟的專業知識,專業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包括豐富的語言姿態和肢體姿態,尤其是肢體語言。肢體語言也是語言中重要的一部分。很多小學語文教師一味地強調過多的抽象語言修飾來向小學生闡述問題或者觀點。這一點恰恰忽略了教學對象的適應情況。作為小學生,抽象的語言概念和語言素養并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填鴨式灌輸抽象的語言概念和教學內容反而事倍功半,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很嚴重的后果。相反,如果運用適當的肢體語言來表達,一方面有助于小學生理解教學內容,而且能快速深刻地形成記憶;另一方面又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從而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對教師的職業要求,也是時代對于現代教育的需求。

2.不同歷史時期也有不同的要求。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中國的教學課堂,往往都是老師一個人撐起一臺戲的場面,課堂死氣沉沉,學生同樣也像苦行僧一樣,把課堂的教學當作一種負擔,課堂的教學效率可想而知。而如今,多媒體教學使得課堂教學變得機械化,少了一份人性的親和力,這也是需要教師用自己良好的語言底蘊將整個課堂“活”起來。

二、關于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的語言素養

1.使用普通話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這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語言素養最基本的要求。無論是課堂教學還是日常生活,教師都要以身作則說普通話,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同時使用普通話也是一名教師的職業形象的體現。

2.提高專業語言表達,抽象與生動相結合。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一味地圍繞教學參考資料進行授課,學生的思路和問題是不能局限于書本上的,所以要有自己的專業表達,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準確明了的解釋。講解時遣詞造句要得當,符合語法。教學的基本觀點要明確,不能界限模糊,使得學生在關鍵的概念和問題上模棱兩可。教學用語要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和學術性。雖然說小學生在特別抽象的問題上難以理解過于專業和學術的用語,但是教師要先讓學生形成概念,同時,用生動的語言來表達這個抽象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準確合理地運用抽象語言和生動語言,讓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教師整體的教學要具有邏輯性,一節課的教學內容要有一定的邏輯順序,不能零散無序。

3.規范自己的語言習慣并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有一些教師,尤其是新教師,一站到講臺,語言就不連貫,“恩……”“額”“然后”“就是”一類無關的語氣詞太多,學生聽起來也會很吃力。所以要規范自己的語言習慣。與此同時,教師的語言要有一定的幽默性,同時也具有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教師不是單純將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而是根據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解決相應問題,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教師教學語言豐富,措辭優美,就會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學生也更容易得到啟發,思維就會更加開闊,不會受到局限。教師在分析教學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做到深刻、精練,那么學生就會更好地提取有效信息從而解決問題。

4.提高教師的文學素養以及使用文明用語。語言素養往往和文學素養是緊密相關的,老師要做到“腹有詩書氣自華”,龐大的閱讀量結合教學情境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師的語言是有著言傳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小學生,語言素養的形成和培養還在進行,所以小學生把教師作為語言學習的榜樣,模仿和學習教師的語言習慣,這個時候教師的一言一行往往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實踐出真知,教師需要不斷地學習,不斷反思、總結、提升。努力提高自己的語言素養,為學生做出一個良好的榜樣。同時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教學語言,逐步形成符合教師職業需要、個性化的語言,實現教學效果的最佳化。

作者:郭延磊 單位:河南省南陽市臥龍區教師進修學校